期刊文献+
共找到31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的孪晶缺陷研究
1
作者 郝永鑫 孙军 +4 位作者 杨金凤 赵晨成 刘子琦 李清连 许京军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6-204,共9页
铌酸锂(LiNbO_(3),简称LN)晶体因其优良的非线性、电光等效应成为最具应用价值的集成光子学材料之一。与同成分铌酸锂(Congruent Lithium Niobate,CLN)晶体相比,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Near-stoichiometric Lithium Niobate,nSLN)晶体的非... 铌酸锂(LiNbO_(3),简称LN)晶体因其优良的非线性、电光等效应成为最具应用价值的集成光子学材料之一。与同成分铌酸锂(Congruent Lithium Niobate,CLN)晶体相比,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Near-stoichiometric Lithium Niobate,nSLN)晶体的非线性、电光等性能更加突出,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利用扩散法能够制备组分均匀的实用化nSLN晶体,然而对大尺寸LN晶体进行扩散处理时,极易产生孪晶并导致晶片开裂。针对上述问题,本工作开展了扩散法制备大尺寸nSLN晶体的研究,对扩散后晶片上的孪晶缺陷进行表征,分析了孪晶的产生机制,并通过改进晶片放置方式制备了完整的4英寸(100 nm)和6英寸(153 nm)晶片,最后测试了晶片的组分和透过率。结果表明,晶片组分均不低于49.94%(摩尔分数),接近化学计量比,其透过率在600~3300 nm范围内均高于71%。扩散法制备的Z-cut和X-cut晶片上均出现了孪晶,同时Z-cut晶片上的孪晶两两相交时产生裂纹,而X-cut晶片上并未出现裂纹。分析表明Z-cut和X-cut晶片孪晶面为{0112},该孪晶属于形变孪晶。根据形变孪晶的产生机制,认为富锂原料不均匀形变是产生孪晶的主要驱动力。最终,通过改进扩散处理工艺,抑制了扩散孪晶的产生,提高了4英寸(100 nm)、6英寸(153 nm)nSLN晶片的成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比 扩散法 孪晶 气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镝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的光谱性质 被引量:1
2
作者 高磊 王继扬 +3 位作者 刘宏 夏海瑞 吴剑波 秦小勇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37-340,344,共5页
利用提拉法,在锂铌比为58.5/41.5的富锂熔体中生长了质量良好的掺镝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Dy:NSLN)单晶,生长晶体的尺寸为25 mm×35 mm。测量了晶体的室温吸收谱,并根据Judd-Ofelt理论,拟合出Dy3+离子的晶体场唯象强度参数:Ω2=4.81... 利用提拉法,在锂铌比为58.5/41.5的富锂熔体中生长了质量良好的掺镝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Dy:NSLN)单晶,生长晶体的尺寸为25 mm×35 mm。测量了晶体的室温吸收谱,并根据Judd-Ofelt理论,拟合出Dy3+离子的晶体场唯象强度参数:Ω2=4.8130×10-20,Ω4=2.6140×10-20,Ω6=2.2448×10-20。计算了各能级的跃迁辐射几率AJ,J',振子强度PJ,J',辐射寿命τ,荧光分支比βJ'等,并根据这些光学参量讨论了该晶体的部分性能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 晶体生长 JUDD-OFELT理论 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国春 潘世烈 徐子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5-8,25,共5页
介绍了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的主要生长方法及其特点,总结了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的主要性能,通过与同成分铌酸锂晶体的比较,指出了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的主要应用优势,明确了该类晶体今后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 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 功能晶体材料 气相交换平衡法 双坩埚提拉法 助溶剂提拉法 晶体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铒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的生长与光谱性质
4
作者 高磊 王继扬 +3 位作者 刘宏 姚淑华 吴剑波 秦小勇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3-36,87,共5页
利用提拉法,在富锂熔体中生长了质量良好的掺铒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单晶,生长的晶体尺寸为φ35×25mm,测量了晶体的室温吸收谱,并根据Judd-Ofelt理论,拟合出晶体场唯象强度参数:Ω2=5.37×10-20cm2,Ω4=2.98×10-20cm2,Ω6=1... 利用提拉法,在富锂熔体中生长了质量良好的掺铒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单晶,生长的晶体尺寸为φ35×25mm,测量了晶体的室温吸收谱,并根据Judd-Ofelt理论,拟合出晶体场唯象强度参数:Ω2=5.37×10-20cm2,Ω4=2.98×10-20cm2,Ω6=1.92×10-20cm2。计算了各能级的跃迁辐射几率AJ,J',振子强度PJ,J',辐射寿命τ,荧光分支比βJ'等,并根据这些光学参量讨论了该晶体的部分性能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 晶体生长 JUDD-OFELT理论 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中机械孪晶的消除 被引量:1
5
作者 宣晓峰 赵均 +1 位作者 张学进 朱永元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3-47,共5页
在用掺钾的助熔剂提拉法生长近化学计量比LiNbO3 晶体时,长出的晶体尾部很容易出现孪晶裂纹现象,这种孪晶被认为是机械孪晶。这种孪晶的起因是由于晶体生长的收尾和从熔体中提起晶体阶段,在晶体底部产生直径的缩进,在缩进产生的台阶处... 在用掺钾的助熔剂提拉法生长近化学计量比LiNbO3 晶体时,长出的晶体尾部很容易出现孪晶裂纹现象,这种孪晶被认为是机械孪晶。这种孪晶的起因是由于晶体生长的收尾和从熔体中提起晶体阶段,在晶体底部产生直径的缩进,在缩进产生的台阶处出现应力集中,从而造成孪晶的成核。通过采用适当的收尾过程,以避免直径台阶的出现,可以很好地消除这种孪晶及其引起的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 化学计量比 提拉法 晶体生长 孪晶 成核 直径 裂纹现象 应力集中 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Mn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生长及其性质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志洁 李洪涛 +2 位作者 叶少剑 蔡伟 赵连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69-171,共3页
采取中频加热和TSSG的方法,从掺入了6%(质量分数)K2O的同成分Li2O-Nb2O5熔体中生长出了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单晶,其铁电畴结构为单畴结构,居里温度为1191.5℃.在此基础上,分别掺入0.05%(质量分数),0.16%(质量分数)和0.32%(质量分数)的氧... 采取中频加热和TSSG的方法,从掺入了6%(质量分数)K2O的同成分Li2O-Nb2O5熔体中生长出了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单晶,其铁电畴结构为单畴结构,居里温度为1191.5℃.在此基础上,分别掺入0.05%(质量分数),0.16%(质量分数)和0.32%(质量分数)的氧化锰,生长了掺Mn近化学计量比的铌酸锂晶体,其铁电畴结构也均为单畴结构,居里温度分别为1195.3、1201.5和1219℃.对这4个晶体进行的红外光谱测试的结果表明:均在3466cm-1有一吸收峰.通过二波耦合实验,我们对不同掺杂浓度的4种晶体进行了光折变性能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 畴结构 居里温度 锰掺杂 二波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徐家跃 陆宝亮 夏宗仁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26-630,共5页
本文总结了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的不同生长方法及它们各自的特色,分析了锂铌摩尔比对晶体性能的影响及Li含量的各种表征方法。通过比较看出,采用K_2O助熔剂生长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是一种较为实用的途径。基于此,我们采用K_2O助... 本文总结了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的不同生长方法及它们各自的特色,分析了锂铌摩尔比对晶体性能的影响及Li含量的各种表征方法。通过比较看出,采用K_2O助熔剂生长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是一种较为实用的途径。基于此,我们采用K_2O助熔剂提拉法和助熔剂-坩埚下降法生长了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所得晶体的最大尺寸分别达到φ45mm×60mm和φ25mm×40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 化学计量比 晶体生长 区熔法 连续供料法 助熔剂法 晶体性能 助熔剂-坩埚下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尺寸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的制备 被引量:5
8
作者 孙军 李清连 +4 位作者 杨金凤 商继芳 张玲 刘士国 许京军 《人工晶体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423-3428,共6页
研究了扩散法制备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的工艺,从原料配比、合成方式、晶片放置方式和扩散工艺等方面进行了工艺优化。对不同厚度和切割方向的铌酸锂晶体进行扩散处理,对三英寸Z-cut铌酸锂晶体进行了批量扩散试验,并对扩散后的晶体进... 研究了扩散法制备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的工艺,从原料配比、合成方式、晶片放置方式和扩散工艺等方面进行了工艺优化。对不同厚度和切割方向的铌酸锂晶体进行扩散处理,对三英寸Z-cut铌酸锂晶体进行了批量扩散试验,并对扩散后的晶体进行了组分和均匀性测试。结果表明,厚度为3.1 mm的Z-cut晶体组分达到近化学计量比,光学质量达到实用化要求,而XYZ=5.1 mm×5.1 mm×21.0 mm的晶体光学质量较差,同时厚度达1.8mm的Z-cut三英寸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片可实现批量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法 化学计量比 组分 光学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钼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的光折变性能研究
9
作者 薛丽云 刘宏德 +7 位作者 郑大怀 Saeed Shahzad 于洪 刘士国 陈绍林 张玲 孔勇发 许京军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26,共6页
通过生长一系列掺钼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研究了晶体的光折变性能,发现在488 nm和532 nm波长辐照下,当Mo的掺入量为0.5mol%时,晶体的光折变灵敏度分别达到0.25 cm/J和0.21 cm/J。此外,极化条件的改变可以缩短晶体在488 nm波长辐照下... 通过生长一系列掺钼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研究了晶体的光折变性能,发现在488 nm和532 nm波长辐照下,当Mo的掺入量为0.5mol%时,晶体的光折变灵敏度分别达到0.25 cm/J和0.21 cm/J。此外,极化条件的改变可以缩短晶体在488 nm波长辐照下的光折变响应时间。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测试,对掺钼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的光折变性能变化的机制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 全息存储 光折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Eu^(3+)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的生长与光谱特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万云涛 夏海平 +1 位作者 张嗣春 章践立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2-115,共4页
以K2O为助熔剂,采用大的固液界面温度梯度(90~100℃),应用坩埚下降法成功地生长了含Eu3+离子(原料中初始Eu3+摩尔浓度0。95%)的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单晶。测定了晶体中Eu3+离子的浓度以及晶体的室温吸收光谱、激发与发射光谱。根据晶体... 以K2O为助熔剂,采用大的固液界面温度梯度(90~100℃),应用坩埚下降法成功地生长了含Eu3+离子(原料中初始Eu3+摩尔浓度0。95%)的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单晶。测定了晶体中Eu3+离子的浓度以及晶体的室温吸收光谱、激发与发射光谱。根据晶体吸收边的位置,估算出晶体中Li2O的摩尔分数含量为约49.47%。分别在吸收光谱与激发光谱中观测到特征的Eu3+吸收与激发峰。在394nm波长光的激发下观测到5 D0—7FJ(0,1,2,3,4)的荧光发射峰。根据测得的不同部位Eu3+离子的浓度与不同部位晶片的吸收和发射峰的强度情况,可推断出Eu3+离子浓度在晶体中的分布沿着生长方向逐渐减少。根据测得的Eu3+浓度,计算得到有效分凝系数为约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3+离子 K2O 化学计量比 坩埚下降法 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掺杂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的全息光学特性研究
11
作者 贾宝申 何焰蓝 +1 位作者 赵业权 申岩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52-355,共4页
在LiNbO3中掺入0.2mol%MnO和0.1mol%Fe2O3,采用顶部籽晶法生长了双掺杂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紫外吸收测试结果表明,晶体成分趋近于化学计量比.采用二波耦合光路测试了晶体的光折变性能.晶体的指数增益系数达到28cm-1,衍射效率为68.3%... 在LiNbO3中掺入0.2mol%MnO和0.1mol%Fe2O3,采用顶部籽晶法生长了双掺杂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紫外吸收测试结果表明,晶体成分趋近于化学计量比.采用二波耦合光路测试了晶体的光折变性能.晶体的指数增益系数达到28cm-1,衍射效率为68.3%,响应时间为亚秒级.利用晶体进行了体全息存储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双掺杂近化学计量比晶体的图像存储质量明显好于相同掺杂的同成分晶体,记录速度较同成分晶体提高了二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掺杂 化学计量比 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的生长及其性能的研究
12
作者 陈晓军 李兵 +4 位作者 李冠告 陈绍林 黄自恒 朱亚萍 吴仲康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63-,共1页
铌酸锂晶体的实际组分具有偏离其化学计量比的趋势 ,一般条件下生长出的铌酸锂晶体总表现为Li缺少 (同成分晶体中 [Li2 O]=48.5mol% ) ,通过改变铌酸锂熔体中的锂铌 ( [Li]/[Nb])比、或在同成分熔体中掺入氧化钾或通过VTE技术对样品进... 铌酸锂晶体的实际组分具有偏离其化学计量比的趋势 ,一般条件下生长出的铌酸锂晶体总表现为Li缺少 (同成分晶体中 [Li2 O]=48.5mol% ) ,通过改变铌酸锂熔体中的锂铌 ( [Li]/[Nb])比、或在同成分熔体中掺入氧化钾或通过VTE技术对样品进行处理可改变铌酸锂晶体中的锂铌比例。通过优化温场、提拉速度和晶体转速 ,我们从掺入了 6wt%K的同成分熔体中成功生长出了高质量的铌酸锂单晶 (LiNbO3 ∶6K) ,晶体直径为 1 6mm ,长 40mm。通过对吸收边、Raman谱线宽以及相匹配温度的测量 ,测得这种晶体中的氧化锂含量为 49.6mol% ,接近其化学计量组分。此外 ,我们还对LiNbO3 ∶6K晶体的衍射效率、光电导随光强的变化以及二波混频性能进行了测量和研究 ,结果表明 :光生伏特效应是LiNbO3 ∶6K晶体中占优势的光激载流子输运机制。占优势的光激载流子为电子。不同于同成分铌酸锂晶体 ,LiNbO3 ∶6K中写入的光栅为相移型光栅 ,其中存在大的稳定能量转移 (Γmax=2 5cm-1) ,这为铌酸锂晶体在相干光放大方面的应用开辟了一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上法晶体生长 非线性光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掺杂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的电荷输运过程
13
作者 张小齐 刘友文 +1 位作者 翁文乐 赫崇君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547-2552,共6页
用泵浦(350nm)-探测(780nm)法研究了轻度锰掺杂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的光致吸收的特征,结果表明光致吸收的暗衰减过程以扩展指数的形式衰减,并测量了饱和光致吸收、衰减时间常量和扩展因子对泵浦光光强的依赖关系.在z轴方向上加直流... 用泵浦(350nm)-探测(780nm)法研究了轻度锰掺杂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的光致吸收的特征,结果表明光致吸收的暗衰减过程以扩展指数的形式衰减,并测量了饱和光致吸收、衰减时间常量和扩展因子对泵浦光光强的依赖关系.在z轴方向上加直流电场测量了紫外光照射下光伏打电流强度和光电导,发现它们与光强之间成超线性关系.实验结果可以用考虑本征缺陷能级和掺杂能级之间激发和复合的修正的双中心电荷输运模型进行定量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比 电荷输运过程 光伏打电流 光电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诊断铌酸锂晶体生长界面的翻转现象
14
作者 蒋先龙 郑玮涛 朱允中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3-542,共10页
在提拉法晶体生长过程中,界面翻转是一种频发且隐蔽的破坏性现象,会导致界面失稳和缺陷富集,损害晶体品质。现有的探测技术难以实时获取生长界面状态,界面翻转现象的观测和解析更无从入手。如何在极端高温且敏感的晶体生长环境中捕捉界... 在提拉法晶体生长过程中,界面翻转是一种频发且隐蔽的破坏性现象,会导致界面失稳和缺陷富集,损害晶体品质。现有的探测技术难以实时获取生长界面状态,界面翻转现象的观测和解析更无从入手。如何在极端高温且敏感的晶体生长环境中捕捉界面翻转过程,是解读生长界面状态、掌握工艺优化策略、提高晶体品质的关键。本文通过界面相本征电动势(GEMF)的时间序列分析,在提拉法晶体炉中成功原位观测到铌酸锂晶体生长的界面翻转过程;并进一步揭示GEMF轨迹的偏移机制,准确解析翻转导致的热质输运起伏。本文提出的GEMF实验方法适用于普遍使用的熔体法晶体生产设备,不仅为规避界面翻转提供了实时判定依据,还归纳了生长界面的稳定控制准则,为生长界面的闭环调控技术提供实时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生长 界面相本征电动势 原位诊断 界面翻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化学计量比双掺铁锰铌酸锂晶体紫外光致吸收特性的研究
15
作者 李晓春 王利忠 刘宏德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35-1038,共4页
研究了不同锂含量的双掺铁锰铌酸锂晶体的紫外光致吸收特性,结果表明,同成分晶体的紫外光致吸收系数较低,随着锂含量的增加,晶体的紫外光致吸收系数逐渐增大,当晶体中的锂含量达到49.57mol%附近时,紫外光致吸收系数达到最大值4.20 cm-1... 研究了不同锂含量的双掺铁锰铌酸锂晶体的紫外光致吸收特性,结果表明,同成分晶体的紫外光致吸收系数较低,随着锂含量的增加,晶体的紫外光致吸收系数逐渐增大,当晶体中的锂含量达到49.57mol%附近时,紫外光致吸收系数达到最大值4.20 cm-1,进一步增加晶体中的锂含量,饱和光致吸收系数开始下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近化学计量比双掺铁锰铌酸锂晶体的双色非挥发全息存储的三中心模型,即随着晶体锂含量的增加,双掺铁锰晶体的光折变中心除了Fe2+/Fe3+,Mn2+/Mn3+外,还将增加双极化子/小极化子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吸收 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化学计量比掺镁铌酸锂晶体周期极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姚江宏 陈亚辉 +3 位作者 邓浩亮 陈绍林 许京军 张光寅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5-39,共5页
采用汽相输运平衡技术制备出了高质量近化学计量比掺镁铌酸锂晶体 ,系统研究了晶体中的 [Li]/ [Nb]比含量对其畴极化电场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晶体中 [Li]/ [Nb]比的提高 ,畴极化反转电场呈明显下降趋势 ,使用近化学计量比掺镁铌... 采用汽相输运平衡技术制备出了高质量近化学计量比掺镁铌酸锂晶体 ,系统研究了晶体中的 [Li]/ [Nb]比含量对其畴极化电场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晶体中 [Li]/ [Nb]比的提高 ,畴极化反转电场呈明显下降趋势 ,使用近化学计量比掺镁铌酸锂晶体 ,我们在 3.5± 0 .1kV/mm大小的外加极化电场条件下 ,成功地实现了 1.0mm厚度的周期极化畴反转 .我们用铌酸锂晶体的缺陷模型对实验结果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比 掺镁 晶体 周期极化 准相位匹配 畴反转 光电性能 铁电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锂熔体中提拉法生长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LiNbO_3)晶体 被引量:7
17
作者 高磊 王继扬 +2 位作者 刘宏 吴剑波 秦小勇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99-702,共4页
利用提拉法,在富锂(Li2O:NbO3=58.5/41.5)熔体中生长了质量良好的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单晶,其紫外吸收边位置为308nm,居里温度超过了1200℃。测量了其Z向晶片的压电系数d33,并且观察了Z向晶片的180°畴,结果证明除少数区域外,所生... 利用提拉法,在富锂(Li2O:NbO3=58.5/41.5)熔体中生长了质量良好的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单晶,其紫外吸收边位置为308nm,居里温度超过了1200℃。测量了其Z向晶片的压电系数d33,并且观察了Z向晶片的180°畴,结果证明除少数区域外,所生长晶体为单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体 提拉法 晶体生长 化学计量比 晶体 单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极化近化学计量掺镁铌酸锂晶体倍频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姚江宏 颜博霞 +4 位作者 陈亚辉 邓浩亮 陈绍林 许京军 张光寅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1-143,共3页
采用气相输运平衡技术 ,对不同掺镁浓度的铌酸锂进行了近化学计量处理 ,并检验了其抗光折变性能。实验结果表明 ,掺摩尔分数为 2 %的镁的近化学计量铌酸锂晶体 ,光折变阈值比同成分晶体提高了 4个量级。通过施加 4 .5kV/mm的脉冲电场 ,... 采用气相输运平衡技术 ,对不同掺镁浓度的铌酸锂进行了近化学计量处理 ,并检验了其抗光折变性能。实验结果表明 ,掺摩尔分数为 2 %的镁的近化学计量铌酸锂晶体 ,光折变阈值比同成分晶体提高了 4个量级。通过施加 4 .5kV/mm的脉冲电场 ,在上述 1.0mm厚z切晶体上制备出了周期为 6 .8μm的均匀畴结构。采用声光调QNd∶YAG激光器作抽运光源 ,基频光波波长为 1.0 6 4 μm ,平均输入功率为 2 30mW ,在室温条件下 ,得到波长为0 .5 32 μm,输出功率为 2 .8mW的倍频绿光输出 ,倍频转换效率为 1.2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频 准相位匹配 化学计量 掺镁晶体 周期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化学计量比掺镁铌酸锂晶体的抗光折变性能(英文) 被引量:3
19
作者 孔勇发 许京军 +6 位作者 刘宏德 王岩 阎文博 谢翔 黄自恒 陈绍林 张光寅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86-590,共5页
应用气相传输平衡技术 ,我们获得了 3种近化学计量比掺镁铌酸锂晶体 ,晶体的掺镁量接近我们以前提出的第二阈值。在我们实验室所能达到的最大光强 2 6MW/cm2 照射下 ,在所有近化学计量比掺镁铌酸锂晶片中没有观察到光斑畸变 ,该光强比... 应用气相传输平衡技术 ,我们获得了 3种近化学计量比掺镁铌酸锂晶体 ,晶体的掺镁量接近我们以前提出的第二阈值。在我们实验室所能达到的最大光强 2 6MW/cm2 照射下 ,在所有近化学计量比掺镁铌酸锂晶片中没有观察到光斑畸变 ,该光强比同成分铌酸锂晶体所能承受的光强高 6个量级 ,为目前已报道的铌酸锂晶体之最。应用双光束全息写入法测得掺 1.0mol%Mg近化学计量比铌酸锂晶体的光折变饱和值仅有 4 .6× 10 -7,比同成分铌酸锂晶体小两个量级 ,从已有实验数据推测 ,该晶体的抗光折变能力应当比同成分铌酸锂晶体高 9个量级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比 抗光折变性 掺镁晶体 气相传输平衡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化学计量比钽酸锂晶体的拉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师丽红 孔勇发 +11 位作者 阎文博 刘宏德 李晓春 谢翔 许京军 孙军 陈绍林 张玲 孙磊 赵迪 张万林 张光寅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24-1029,共6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组分钽酸锂晶体的拉曼散射光谱,我们发现,在谱线的形状和数量方面,近化学计量比晶体与同成分晶体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钽酸锂晶体完整的长波长光学模式,并首次给出了钽酸锂晶体拉曼线宽和晶体组分的定量关... 本文研究了不同组分钽酸锂晶体的拉曼散射光谱,我们发现,在谱线的形状和数量方面,近化学计量比晶体与同成分晶体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钽酸锂晶体完整的长波长光学模式,并首次给出了钽酸锂晶体拉曼线宽和晶体组分的定量关系。另外,我们还发现了两个与本征缺陷相关的局域模,278 cm-1和750 cm-1峰,它们的强度与晶体中本征缺陷的数量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计量比 晶体 拉曼光谱 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