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化学计量学-感官组学模型的赋香卷烟纸分类识别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超 马丽 +7 位作者 段顺美 叶灵 王庆华 王璐 张承明 郭丽娟 魏玉玲 范多青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3-81,共9页
以赋香香精及赋香卷烟纸共计55个样品为实验对象,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柱后串联人工嗅辨仪(GC-QTOF-O)的方法对赋香卷烟纸的致香化合物进行定性嗅辨分析,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仪(HS-GC-IMS)对赋香卷烟纸中痕量致香物质... 以赋香香精及赋香卷烟纸共计55个样品为实验对象,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柱后串联人工嗅辨仪(GC-QTOF-O)的方法对赋香卷烟纸的致香化合物进行定性嗅辨分析,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仪(HS-GC-IMS)对赋香卷烟纸中痕量致香物质进行快速分析,并通过GC-IMS指纹图谱,建立化学计量学-感官组学模型,以可视化形式对不同类别赋香卷烟纸的一致性开展评价。结果表明,从赋香香精和赋香卷烟纸中共识别鉴定出醇、酚、酯、醚、酮等29种致香物质,依据所建立模型可对赋香卷烟纸、成品卷烟的赋香卷烟纸、燃烧后赋香卷烟纸进行有效鉴定及分类识别,为赋香卷烟纸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香卷烟纸 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致香化合物 化学计量学-感官组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对农田管理措施响应的机制
2
作者 张晨阳 孙力扬 +2 位作者 徐明岗 李建华 蔡岸冬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7-188,共12页
为明确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CUE)对不同管理措施的响应及驱动因素,深刻理解土壤有机碳周转、快速提升土壤肥力和有效减缓气候变化。收集全球已公开发表的198组文献数据,通过整合分析(Meta-analysis)和皮尔森(Pearson)分... 为明确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CUE)对不同管理措施的响应及驱动因素,深刻理解土壤有机碳周转、快速提升土壤肥力和有效减缓气候变化。收集全球已公开发表的198组文献数据,通过整合分析(Meta-analysis)和皮尔森(Pearson)分析方法探究不同农田管理措施对土壤微生物CUE的影响和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添加生物质炭能够增加^(13)C标记底物(CUE_(13C))和^(18)O标记水(CUE_(18O))方法测量(计算)的土壤微生物CUE,而降低化学计量模型(CUE_(ST))方法计算的土壤微生物CUE。施用化肥降低土壤微生物CUE_(18O)(–4.71%),但提高土壤微生物CUE_(ST)(28.20%)。秸秆还田导致土壤微生物CUE_(18O)和CUE_(ST)分别降低14.08%和28.64%。免耕/少耕使通过三种方法评估的土壤微生物CUE均得到显著增加。特定气候、土壤属性和试验年限显著影响了土壤微生物CUE的变化趋势。干旱指数和土壤pH是影响土壤微生物CUE_(13C)效应值的关键因素。土壤微生物CUE_(18O)效应值随着土壤微生物生长速率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微生物CUEST效应值与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细胞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土壤黏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因此,充分考虑特定地点的气候、土壤化学性质以及微生物活性和功能对农田管理措施的响应有利于调节作用于微生物群落或者细胞层面的土壤微生物CUE,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碳的形成和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碳利用效率 农田管理 ^(13)C标记底物 ^(18)O标记水 化学计量模型 整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化学氧化修复工程中氧化剂需求量的测算研究现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凯 刘菲 +1 位作者 杨梓涵 向鑫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1-281,共11页
原位化学氧化(ISCO)修复技术由于修复周期短、效率高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土壤和地下水的有机污染修复。ISCO修复中所需的氧化剂的剂量通常用氧化剂需求量来衡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使用的氧化剂剂量过多或过少均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原位化学氧化(ISCO)修复技术由于修复周期短、效率高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土壤和地下水的有机污染修复。ISCO修复中所需的氧化剂的剂量通常用氧化剂需求量来衡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使用的氧化剂剂量过多或过少均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氧化剂需求量的准确测算对于获得良好的工程修复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氧化剂需求量的组成及定义进行梳理、统一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相关测算方法的原理和应用现状。ISCO修复中总氧化剂需求量(TOD)的组成包括污染物氧化剂需求量(POD)、天然氧化剂需求量(NOD)和氧化剂分解量(DEO)。NOD和DEO的存在为有机污染物有效的修复降解和TOD的准确测算带来了挑战。氧化剂需求量的测算方法可以分为实验法和化学计量模型法两大类,实验法又可以分为批实验法、柱实验法、注抽实验法和反应动力学模型法,批实验法的是目前应用目前较为最为广泛。在实验法中,同一样品的不同时间点获得的氧化剂需求量差距可以达到37%,因此应把污染物浓度在氧化作用下降低到目标限值所需要的时间作为氧化剂需求量的测定时间,并且为了更为精准地提供氧化剂需求量,有必要使用带有测试条件的表达方式来进行表示。目前的氧化剂需求量测算方法多针对于高锰酸钾氧化剂需求量。芬顿试剂和臭氧等分解性较强的氧化剂的DEO可能达到TOD的50%以上,现有方法对DEO的准确测算仍面临困难,应予以特别关注。除了需要开发出能够准确获得DEO的测算方法,场地施工条件对TOD的影响也需要进一步探究,氧化剂需求量的测算仍需一个更为科学的工作流程或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化学氧化 氧化剂需求量 实验法 化学计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药产业蓬勃发展早期的奠基性系统开发--缅怀王义翘教授的开创性研究和成就 被引量:1
4
作者 谢良志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1年第4期482-496,共15页
以单克隆抗体药物及重组蛋白为代表的生物药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等多个重大疾病的预防及治疗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全球制药行业的主攻方向之一。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和工艺放大是生物药产业化的核心技术,存在巨大挑战,... 以单克隆抗体药物及重组蛋白为代表的生物药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等多个重大疾病的预防及治疗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全球制药行业的主攻方向之一。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和工艺放大是生物药产业化的核心技术,存在巨大挑战,在20世纪90年代初仍被认为是一个很难破解的“黑箱”,是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瓶颈之一。自60年代开始,王义翘教授领导的实验室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生物技术工程中心(Biotechnology Process Engineering Center,MIT-BPEC)对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进行了全方位系统的研究和探索,涵盖了从贴壁细胞的微载体培养到CHO细胞的无血清悬浮培养,从批次培养、连续培养、灌流培养到高密度流加培养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工程问题,包括细胞代谢有毒副产品的控制、高密度流加培养工艺的过程控制、蛋白质糖基化多样性质量分析和控制、搅拌和鼓泡导致的细胞损伤等关键瓶颈。王义翘教授团队数十年的前瞻性研究和多学科交叉合作在动物细胞代谢调控、数十种营养物质的化学计量平衡配比、无血清培养基的开发、有毒代谢副产物的控制、大分子生物药的糖基化多样性分析和质量控制、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和工艺放大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研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前沿成果,为90年代后高密度流加培养工艺在生物技术产品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推动全球生物制药技术和产品的蓬勃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本文作者结合90年代初期在王义翘教授实验室学习期间的亲身经历,试图从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总结王教授团队在生物药产业化起步阶段针对动物细胞培养的关键技术攻关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从一个侧面概述王教授1965—1995三十年间所开展的前沿性研究对全球生物制药此后近30年来的蓬勃发展所做出的奠基性工作和杰出贡献。谨以此文致敬和缅怀恩师王义翘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义翘 工业生物技术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流加培养工艺 化学计量模型 抗体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trol-oriented dynamic fuzzy model and predictive control for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stack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曦 邓忠华 +2 位作者 曹广益 朱新坚 卫东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6年第6期722-725,共4页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PEMFC) stack temperature and cathode stoichiometric oxygen are very important control parameters. The performance and lifespan of PEMFC stack are greatly dependent on the parameters...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PEMFC) stack temperature and cathode stoichiometric oxygen are very important control parameters. The performance and lifespan of PEMFC stack are greatly dependent on the parameters. So,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index, tight control of two parameters within a given range and reducing their fluctuation are indispensable. However, control-oriented models and control strategies are very weak junctures in the PEMFC development. A predictive control algorithm was presented based on their model established by input-output data and operating experiences. It adjusts the operating temperature to 80 ℃. At the same time, the optimized region of stoichiometric oxygen is kept between 1.8?2.2. Furthermore, the control algorithm adjusts the variants quickly to the destination value and makes the fluctuation of the variants the least. According to the test result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fuzzy and PID controllers, the designed controller shows much better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nonlinear predictive control TEMPERATURE stoichiometric oxyg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