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库区森林凋落叶化学计量学性状变化及与分解速率的关系 被引量:34
1
作者 葛晓改 曾立雄 +2 位作者 肖文发 黄志霖 周本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79-787,共9页
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元素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其过程是植物与土壤获得养分的主要途径。为了量化凋落叶化学计量学性状变化过程对分解的影响及对凋落物-土壤生物化学连续体的深层理解,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不同林型各... 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元素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其过程是植物与土壤获得养分的主要途径。为了量化凋落叶化学计量学性状变化过程对分解的影响及对凋落物-土壤生物化学连续体的深层理解,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了不同林型各自凋落叶化学计量学性状变化及与分解速率关系,结果表明:林下各自凋落叶分解速率是马尾松林<栓皮栎林<马尾松-栓皮栎混交林,马尾松林、栓皮栎林、马尾松-栓皮栎混交林凋落叶分解50%和95%的时间分别是2.11 a和9.15 a,1.93 a和8.45 a,1.76 a和7.77 a;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化学计量学性状变化明显,分解450 d后马尾松-栓皮栎混交林碳释放最快,栓皮栎林最慢;3种凋落叶起始N含量是栓皮栎林最高,马尾松林最低,分解450 d后马尾松林、栓皮栎林和马尾松-栓皮栎混交林N含量分别增加了66.67%、44.91%和44.52%,而P含量分别释放了30.80%、38.89%和42.29%。凋落物不同化学计量学性状与分解速率关系不同,3种林型凋落叶分解速率均与N含量呈正相关(P<0.01),与C含量(P<0.01)、C/N比(P<0.01)呈负相关,与N/P比呈负二次函数关系(P<0.01),而P含量与3种林型关系不同,与栓皮栎林(P<0.01)和马尾松林(P<0.05)呈负线性关系,与马尾松-栓皮栎混交林呈负二次函数关系(P<0.05)。研究表明,不同林型凋落叶分解中的养分动态趋向利于分解变化,N、P养分动态是生态系统碳平衡和凋落物分解速率的主要因素,混交林中混合凋落物的养分迁移是分解相对较快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林型 凋落叶 化学计量学性状 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绿阔叶林外生、内生菌根树种细根化学计量学性状对N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6
2
作者 范爱连 张礼宏 +5 位作者 陈廷廷 陈宇辉 姜琦 贾林巧 王雪 陈光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4966-4974,共9页
为揭示不同菌根类型树种细根化学计量学性状对N添加的塑性响应,在福建省建瓯市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内选择外生菌根树种罗浮栲(Castanopsis faberi)和内生菌根树种木荷(Schima superba)为研究对象,采用根袋法开展N添加试验,细根... 为揭示不同菌根类型树种细根化学计量学性状对N添加的塑性响应,在福建省建瓯市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内选择外生菌根树种罗浮栲(Castanopsis faberi)和内生菌根树种木荷(Schima superba)为研究对象,采用根袋法开展N添加试验,细根在根袋内生长半年后测定化学计量学指标(C、N、P、C/N、N/P、C/P)。结果表明:根序对细根化学计量学性状有显著影响,随着根序的增加,罗浮栲与木荷细根C浓度、C/N、C/P明显增加,N浓度与P浓度明显下降。N添加对细根C、N浓度均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细根P浓度影响不显著,从而导致细根C/N维持稳定,但N/P、C/P升高,细根受P限制增加。细根化学计量学性状对N添加的塑性响应在不同序级间以及在外生菌根树种罗浮栲和内生菌根树种木荷之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表明,研究所选内生、外生菌根树种细根化学计量学性状对N添加具有基本相似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 化学计量学性状 N添加 塑性响应 常绿阔叶林 菌根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温及隔离降雨对杉木不同序级细根形态和化学计量学性状的影响
3
作者 陈玉琪 蔡世锋 +1 位作者 罗素珍 陈光水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3年第11期7-16,共10页
为了解细根形态和化学计量学性状对增温和干旱交互作用的响应。在福建三明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展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增温(不增温和增温5℃)×隔离降雨(不隔离降雨和隔离降雨50%)双因子试验,共4个处理... 为了解细根形态和化学计量学性状对增温和干旱交互作用的响应。在福建三明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展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增温(不增温和增温5℃)×隔离降雨(不隔离降雨和隔离降雨50%)双因子试验,共4个处理,即对照(CT)、土壤增温(W)、隔离降雨(P)、增温+隔离降雨(WP)。在处理1年后,测定前3序级细根的形态和化学计量学性状。结果表明:增温和隔离降雨对细根形态性状均无显著交互作用。增温主效应对细根直径(RD)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细根比根长(SRL,特别是1序级根)和细根比表面积(SRA)、显著增加细根组织密度(RTD);隔离降雨主效应仅显著降低了SRL,而对RD、SRA和RTD均无显著影响。增温和隔离降雨以及两者交互作用显著影响细根碳(C)、氮(N)含量以及碳氮比(C∶N)。与CT相比,P处理导致1和2序级细根C含量和C∶N显著降低,而N含量显著升高;W和WP处理下各序级细根N含量显著上升,而细根C∶N显著降低。在增温和隔离降雨作用下,细根可能增强了生理吸收能力(高N含量),但却弱化了养分的探寻能力(低SRL和SRA)。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亚热带地区杉木细根应对环境应力的生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 增温 隔离降雨 根序 形态性状 化学计量学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