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电渗法加固软黏土地基对比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任连伟 肖扬 +1 位作者 孔纲强 张敏霞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47-1256,共10页
基于室内试验方法,开展了阳离子摩尔量、CaCl2和Na2SiO3化学作用等因素对软黏土电渗排水及加固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实测了化学溶液联合电渗试验中排水量与排水速率、土体导电性、能耗以及试验结束后土样含水率、抗剪强度的分布规律,并... 基于室内试验方法,开展了阳离子摩尔量、CaCl2和Na2SiO3化学作用等因素对软黏土电渗排水及加固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实测了化学溶液联合电渗试验中排水量与排水速率、土体导电性、能耗以及试验结束后土样含水率、抗剪强度的分布规律,并开展了常规电渗试验作为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土样中阳离子摩尔量,是增加电渗排水量、提高排水速率及缩短电渗时长的有效方法之一;与常规电渗试验相比,联合注入CaCl2和Na2SiO3溶液的土体平均抗剪强度提高了约120%,较单独加入Na2SiO3或CaCl2溶液多提高约20%;联合注入CaCl2和Na2SiO3溶液对改善电渗处理后土体含水率和抗剪强度分布不均问题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处理 软黏土 化学电渗法 室内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剂注入配合比对化学电渗法处治软黏土加固效应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任连伟 曹辉 孔纲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19-1226,共8页
化学电渗法处理软黏土作为一种快速有效的地基加固方式,近年来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为了探讨试剂注入配合比对化学电渗法处治软黏土地基加固效应的影响,以联合注入CaCl2和Na2SiO3溶液注入配合比为研究对象,研究注入CaCl2和Na2SiO3溶... 化学电渗法处理软黏土作为一种快速有效的地基加固方式,近年来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为了探讨试剂注入配合比对化学电渗法处治软黏土地基加固效应的影响,以联合注入CaCl2和Na2SiO3溶液注入配合比为研究对象,研究注入CaCl2和Na2SiO3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比分别为1:1、1:2、1:3、2:1、3:1时的电渗排水加固软黏土地基效果,实测试验过程中的排水量、排水速率、排水微观特征(ICP-MS)以及能量消耗等变化规律,初步探讨排水效果、加固效果及均匀性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联合注入物质的量浓度比为1:1时化学电渗效果最好,且阳极腐蚀量最少、耗能量最低;试剂注入配合比对电渗效果的影响主要由加入试剂中阳离子的种类和数量决定,其中Ca2+对化学电渗的影响效果相对较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黏土 化学电渗法 试剂注入配合比 加固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入位置对化学电渗法加固软黏土效果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任连伟 曹辉 孔纲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705-2712,2721,共9页
电渗法是低渗透软黏土地基加固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传统电渗法也存在耗电量大、加固效果不均匀等方面的不足。在电渗加固软基后期注入硅酸钠(Na2SiO3)及氯化钙(CaCl2)溶液,可提高软基加固均匀性、缩短电渗时间从而降低耗电量;开展化... 电渗法是低渗透软黏土地基加固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传统电渗法也存在耗电量大、加固效果不均匀等方面的不足。在电渗加固软基后期注入硅酸钠(Na2SiO3)及氯化钙(CaCl2)溶液,可提高软基加固均匀性、缩短电渗时间从而降低耗电量;开展化学电渗法加固软黏土模型试验,实测电渗及化学电渗过程中排水量、排水速率等,着重分析试剂注入位置对土样电阻、电流等能耗系数,以及含水率、土样强度等加固效果的影响规律;结合电镜扫描(SEM)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ICP-MS),初步探讨化学电渗法加固土样微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本文试验条件下,在土样阳极和中间同时注入化学试剂CaCl2溶液与Na2SiO3溶液,化学电渗排水和加固效果相对最优;与传统电渗相比,排水量增加了25.5%,抗剪强度值提高了168.8%,且同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电渗法存在的加固效果不均匀的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处理 化学电渗法 软黏土 注入位置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电渗法加固软基位移场观测透明土模型试验 被引量:3
4
作者 孔纲强 刘大鹏 +2 位作者 傅钧义 周杨 文磊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49-152,共4页
化学电渗法是通过电极添加化学溶液以提高电渗效率、增强加固效果的新技术。基于新型透明黏土材料和PIV技术,开展化学电渗法加固软基透明土模型试验,可视化观测土体内部位移场、排水量等变化规律;着重分析了电压梯度、电渗时长、以及化... 化学电渗法是通过电极添加化学溶液以提高电渗效率、增强加固效果的新技术。基于新型透明黏土材料和PIV技术,开展化学电渗法加固软基透明土模型试验,可视化观测土体内部位移场、排水量等变化规律;着重分析了电压梯度、电渗时长、以及化学溶液浓度等因素对软基加固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本文试验条件下,电压梯度每增大0.2V/cm,电流峰值平均增大35%,排水速率峰值平均增大30%;加入化学溶液能降低40%的有效电阻,试剂浓度每增大0.5 mol/L,排水速率峰值平均增幅为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基处理 化学电渗法 透明黏土 位移场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电渗法中位移场可视化观测及气泡消除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大鹏 孔纲强 +2 位作者 傅钧义 周杨 文磊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01-607,共7页
基于新型透明黏土材料和PIV技术,开展化学电渗法加固软基透明土模型试验,可视化观测土体位移场变化规律,并初步探讨电渗过程中阴极气泡聚集问题与消除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本文试验条件下,试剂浓度每增大0.5 mol/L,水平位移平均增加22%... 基于新型透明黏土材料和PIV技术,开展化学电渗法加固软基透明土模型试验,可视化观测土体位移场变化规律,并初步探讨电渗过程中阴极气泡聚集问题与消除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本文试验条件下,试剂浓度每增大0.5 mol/L,水平位移平均增加22%,竖向位移平均减少16%,土体排水效果减弱,可以使土体获得加固效果;采用除气泡的方法后,阴极接触电阻降低约50%,可提高电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基处理 化学电渗法 透明黏土 位移场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半径对电化学法加固软黏土效果的影响试验研究
6
作者 吴建奇 周晨阳 +2 位作者 袁国辉 符洪涛 陶建伟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30,共8页
在电化学法加固中,注浆试剂种类一直是主要研究课题之一。化学试剂的注入对土体电动特性存在一定影响,主要影响因素为注浆溶液的阳离子种类、离子浓度、离子价位、离子半径等,土体的电动特性改变对电渗加固效果的影响不可忽视。因此,为... 在电化学法加固中,注浆试剂种类一直是主要研究课题之一。化学试剂的注入对土体电动特性存在一定影响,主要影响因素为注浆溶液的阳离子种类、离子浓度、离子价位、离子半径等,土体的电动特性改变对电渗加固效果的影响不可忽视。因此,为研究注浆试剂中的阳离子半径对电化学法加固软土地基效果的影响,以同价位不同半径的二价金属离子Ca^(2+)、Mg^(2+)、Cu^(2+)为研究对象,进行电渗固结试验研究。对试验过程中的电流、排水量、电渗透系数变化及试验后的含水率与抗剪强度分布进行分析,并结合扫描电镜(SEM),深入探究阳离子半径对电化学加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化学法中,提高注入试剂中阳离子的离子半径,电渗过程中的电流、排水量、排水速率、电渗透系数及处理后的土体抗剪强度均有明显提升,其中,钙离子的离子半径最大,加固效果最好,试验后的土体SEM微观图像也表明,钙离子处理后土体密实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电渗法 地基处理 软黏土 离子半径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法改善蒙脱土膨胀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马鹏 庄艳峰 刘志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00-907,共8页
基于电化学特点,提出一种可实现原位处理膨胀土的新思路,以室内配制具有高电荷的羟基铝离子溶液为电解质,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羟基铝离子进入土体实现对蒙脱土的改性。从宏观角度,对电化学改性前后的蒙脱土进行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及膨... 基于电化学特点,提出一种可实现原位处理膨胀土的新思路,以室内配制具有高电荷的羟基铝离子溶液为电解质,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羟基铝离子进入土体实现对蒙脱土的改性。从宏观角度,对电化学改性前后的蒙脱土进行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及膨胀特性试验研究,表明改性后蒙脱土膨胀特性指标显著下降,阳极区土体达到非膨胀土的性能要求。从微观层面,进行X射线衍射试验,改性后蒙脱土矿物晶格层间吸湿敏感性明显降低,表明羟基铝离子进入晶层间置换了层间阳离子,降低了矿物晶格的亲水性;通过热分析试验研究不同温度下改性前后蒙脱土的失重变化,表明羟基铝离子进入双电层交换出水化阳离子并且附着在黏土颗粒表面,减小了双电层厚度,降低了蒙脱土的膨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电渗法 羟基铝离子 蒙脱土 电动土工合成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ctro-osmotic chemical behavior of clayey soil under various boundary conditions 被引量:1
8
作者 XUE Zhi-jia XIONG Q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5期1493-1504,共12页
The use of electro-osmotic chemical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improve the clayey soil foundation.Various boundary conditions can be adopted in this method.In this work,two electrode–clay contacts,three solution condi... The use of electro-osmotic chemical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improve the clayey soil foundation.Various boundary conditions can be adopted in this method.In this work,two electrode–clay contacts,three solution conditioners,and four anode solution supply times were used for clayey soil improvement.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data,electro-osmotic consolidation theory,and transport of ion theory,it is found that the electro-osmotic chemical effect of the separation of electrode–clay(E_S)is more beneficial for the transport of Ca^(2+),production of cementing material,and reduction of water content than that of electrode–clay(E_C)joining;through electrode–clay contact separation,the anode solution conditioner(NaPO3)6(E_SHMP)delayed the cementing reaction and then increased the transport of Ca^(2+)near the cathode,which increased the amount of cementing material and the electro-osmotic chemical effect;and when the anode conditioner(NaPO3)6 was used,two days of anode solution supply followed by three days cut off from the anode solution led to the highest undrained shear strength increase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osmotic chemical,which resolved the uneven electro-osmotic chemical effect in the E_SH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osmotic chemical boundary conditions clayey soil improvement electrode−clay contacts solution conditioner anode solution supply ti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