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志斌 夏四清 +2 位作者 赵建夫 杨殿海 饶应福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3-56,共4页
试验采用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处理上海市低浓度城市污水,分析不同聚合氯化铝铁(PAFC)投加量条件下的污染物去除效果,探讨化学生物絮凝工艺的反应实质。平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化学生物絮凝工艺是一种化学和生物协同作用深度集成的污水强化... 试验采用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处理上海市低浓度城市污水,分析不同聚合氯化铝铁(PAFC)投加量条件下的污染物去除效果,探讨化学生物絮凝工艺的反应实质。平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化学生物絮凝工艺是一种化学和生物协同作用深度集成的污水强化一级处理工艺,在相同加药量条件下,该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显著优于化学强化一级处理工艺;在总水力停留时间2h,污泥回流比33%,聚丙烯酰胺(PAM)投加质量浓度0.5mg/L,化学生物絮凝池各廊道的DO值分别为1.9~3.2mg/L、1.3~2.5mg/L和0.3~1.5mg/L的条件下,液体PAFC投加质量浓度为70mg/L(Al2O310.8%,Fe2O31.8%)时,化学生物絮凝工艺的出水CODCr、TP、SS和NH3浓度满足城市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生物絮凝工艺 城市污水 化学强化一级处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生物絮凝工艺污染物去除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饶应福 夏四清 +1 位作者 陈轶波 张志斌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1,110,共3页
化学生物絮凝污水处理工艺是一种新的一级强化处理工艺。该工艺在传统的化学混凝的基础上将沉淀池内的污泥回流至化学生物絮凝池,利用化学混凝和污泥吸附的协同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中试试验结果表明,聚合硫酸铝铁絮凝剂投加量为70m... 化学生物絮凝污水处理工艺是一种新的一级强化处理工艺。该工艺在传统的化学混凝的基础上将沉淀池内的污泥回流至化学生物絮凝池,利用化学混凝和污泥吸附的协同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中试试验结果表明,聚合硫酸铝铁絮凝剂投加量为70mg/L,PAM投加量为0.5m g/L时,COD、TP和SS去除率分别为61.8%、74.5%和74.6%。化学生物絮凝池内污泥富集了未反应的絮凝剂,这部分絮凝剂对污水中TP具有很好的去除作用。化学生物絮凝池内污染物的沿程分析显示,回流污泥与污水充分接触可促进TP的进一步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生物絮凝 污泥吸附 TP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城市污水化学生物絮凝处理的试验 被引量:9
3
作者 夏四清 吴志平 +1 位作者 杨殿海 高廷耀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098-1101,共4页
介绍了污水化学生物絮凝处理工艺用于上海合流污水的试验研究,分析了聚合氯化铝铁(PFAC)、聚合氯化铝(PAC)和高分子聚丙烯酸胺(PAM)复配使用的处理效果。试验表明化学生物絮凝处理是一种经济、适用的处理工艺,在回流比为20%~25%、水... 介绍了污水化学生物絮凝处理工艺用于上海合流污水的试验研究,分析了聚合氯化铝铁(PFAC)、聚合氯化铝(PAC)和高分子聚丙烯酸胺(PAM)复配使用的处理效果。试验表明化学生物絮凝处理是一种经济、适用的处理工艺,在回流比为20%~25%、水力停留时间(t_(HR))为35min、ρ(PAC)为70mg·L^(-1)、ρ(PAM)为0.5mg·L^(-1)时,其出水铬法化学需氧量(COD_(Cr))为60mg·L^(-1),总磷(TP)的质量浓度为0.75mg·L^(-1)、固体悬浮物(SS)的质量浓度为13mg·L^(-1)左右,均优于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生物絮凝处理 高分子聚丙烯酰胺 聚合氯化铝 城市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生物絮凝与化学絮凝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加药量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余松 夏四清 赵建夫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5-68,共4页
化学生物絮凝工艺是利用将化学和生物协同絮凝作用处理污水的强化一级新工艺。试验通过在不同加药量情况下化学生物絮凝和化学絮凝工艺的中试试验对比研究,得出在相同加药量条件下,化学生物絮凝污染物去除效率均优于化学絮凝工艺10%~20... 化学生物絮凝工艺是利用将化学和生物协同絮凝作用处理污水的强化一级新工艺。试验通过在不同加药量情况下化学生物絮凝和化学絮凝工艺的中试试验对比研究,得出在相同加药量条件下,化学生物絮凝污染物去除效率均优于化学絮凝工艺10%~20%。在70mg/L液体聚合氯化铝铁复配0.5mg/LPAM的加药条件下,化学生物絮凝工艺经过30min的水力停留时间,在进水CODCr为100~260mg/L,TP为2~4mg/L,SS为80~150mg/L,NH3N为10~25mg/L条件下,出水CODCr、TP、SS、NH3N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二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 化学生物絮凝 化学絮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吴志平 夏四清 杨殿海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10-314,299,共6页
介绍了污水化学生物絮凝絮凝强化一级处理工艺用于上海合流污水的试验研究,分析了絮凝剂、加药量、加药点、温度、污泥回流比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 化学生物絮凝工艺 城市污水 污泥回流 强化一级处理 合流污水 絮凝 处理效果 影响因素 比对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生物絮凝处理生活污水优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郭旋 李伟光 田文德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64-67,共4页
以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新型复合聚硅酸镁盐絮凝剂(CSM),探讨了化学生物絮凝工艺的影响因素及最佳运行条件,考察了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对pH、水温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在污水水温为14~16℃情况下,化学-絮凝工艺最佳运行条件为:污泥活... 以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新型复合聚硅酸镁盐絮凝剂(CSM),探讨了化学生物絮凝工艺的影响因素及最佳运行条件,考察了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对pH、水温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在污水水温为14~16℃情况下,化学-絮凝工艺最佳运行条件为:污泥活化时间2.0 h,MLSS/COD=1.5~2.0,曝气强度为0.04 m3.h-1,反应时间为40 min,絮凝剂投量为60 mg.L-1。在利用CSM为絮凝剂的条件下,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对原水pH适应范围较宽。原水水温对SS和PO43--P去除效果影响不大,而COD和NH4+-N的去除率则随着水温的下降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污水 化学生物絮凝工艺 复合聚硅酸镁盐絮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置悬浮填料床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对污染物的协同去除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洪波 夏四清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50-53,共4页
本文探讨了前置悬浮填料床-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过程中化学和生物作用对污染物的协同去除机理。工艺对COD的去除规律表明,化学和生物对有机物的协同去除作用缓解了生物单元的压力,增加了系统抗冲击负荷的能力。进出水粒度分布... 本文探讨了前置悬浮填料床-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过程中化学和生物作用对污染物的协同去除机理。工艺对COD的去除规律表明,化学和生物对有机物的协同去除作用缓解了生物单元的压力,增加了系统抗冲击负荷的能力。进出水粒度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化学和生物对有机物的协同去除作用使得工艺对小粒径(1~40μm)颗粒物的去除率较单纯的化学絮凝一级强化或生物二级处理高。工艺进出水和反应池中氮、磷营养物质分布规律表明,化学和生物的协同作用增加了工艺除磷脱氮效果,提高了工艺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去除 前置悬浮填料床 化学生物絮凝 生活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生物絮凝-悬浮填料床组合工艺中试装置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姜剑 夏四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7-61,共5页
化学生物絮凝工艺是在同一个反应器内充分发挥化学混凝和生物絮凝作用的污水处理新工艺,悬浮填料床工艺对氨氮的去除具有特殊功能,本文介绍了化学生物絮凝-悬浮填料床组合工艺中试研究装置的设计思路及建设情况,并建立了平行的化学混凝... 化学生物絮凝工艺是在同一个反应器内充分发挥化学混凝和生物絮凝作用的污水处理新工艺,悬浮填料床工艺对氨氮的去除具有特殊功能,本文介绍了化学生物絮凝-悬浮填料床组合工艺中试研究装置的设计思路及建设情况,并建立了平行的化学混凝工艺,可以进行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和化学混凝工艺的比较研究,对该中试装置的工艺流程、各主要构筑物设计参数和设计上的一些特点进行了详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生物絮凝 化学混凝 悬浮填料床 自动控制系统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出水深度处理回用试验研究
9
作者 陈轶波 夏四清 +1 位作者 饶应福 余松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5-68,共4页
采用悬浮填料床、流砂微絮凝过滤、复合二氧化氯消毒工艺对化学生物絮凝一级强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回用。中试试验结果表明,当进水平均COD为65.39mg/L、氨氮13.04mg/L、总磷(TP)0.89mg/L、浊度19.8NTU时,出水COD下降到31.51mg/L,氨氮为... 采用悬浮填料床、流砂微絮凝过滤、复合二氧化氯消毒工艺对化学生物絮凝一级强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回用。中试试验结果表明,当进水平均COD为65.39mg/L、氨氮13.04mg/L、总磷(TP)0.89mg/L、浊度19.8NTU时,出水COD下降到31.51mg/L,氨氮为5.11mg/L,TP和浊度分别下降到0.33mg/L和1.7NTU,出水指标均优于回用水水质标准,经复合二氧化氯消毒,出水总大肠菌群≤3L-1。出水可用于企业的办公和生活杂用、绿化、景观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生物絮凝 悬浮填料床 流砂微絮凝过滤 消毒 回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志平 夏四清 杨殿海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7,共3页
通过对原水性质、处理效果和污泥性质等方面的试验对化学 生物絮凝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化学 生物絮凝工艺来处理城市污水是可行的 ,且出水能够达到相关的排放标准。此外 ,采用化学 生物絮凝工艺的污水处... 通过对原水性质、处理效果和污泥性质等方面的试验对化学 生物絮凝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化学 生物絮凝工艺来处理城市污水是可行的 ,且出水能够达到相关的排放标准。此外 ,采用化学 生物絮凝工艺的污水处理厂可以节约基建和运行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生物絮凝 污泥产量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絮凝技术在污水强化一级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志斌 邱宏俊 +2 位作者 康兴生 边兴玉 唐国斌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13,共4页
综述了絮凝技术在化学强化一级工艺、生物强化一级工艺及化学生物絮凝工艺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在比较分析不同污水强化一级处理工艺的絮凝原理及絮凝效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将是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絮凝 化学强化一级 生物强化一级 化学生物絮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污泥中非溶解性有机物水解产酸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孟凡静 毕学军 +1 位作者 宋鹏 尹志轩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3-287,292,共6页
分别以化学生物絮凝污泥(以下简称絮凝污泥)、初沉污泥和剩余污泥3种污泥为基质,对比研究了不同类型污泥中的非溶解性有机物的水解产酸特性,并进一步考察了水解酸化产物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产量和组成。结果表明,与初沉污泥和剩余污泥... 分别以化学生物絮凝污泥(以下简称絮凝污泥)、初沉污泥和剩余污泥3种污泥为基质,对比研究了不同类型污泥中的非溶解性有机物的水解产酸特性,并进一步考察了水解酸化产物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产量和组成。结果表明,与初沉污泥和剩余污泥相比,絮凝污泥的水解酸化性能最优,稳定运行期间,絮凝污泥单位质量挥发性悬浮固体(VSS)的VFAs产量为(410.3±26.8)mg/g,分别为初沉污泥和剩余污泥的1.2、1.9倍。此外,絮凝污泥水解酸化产生的VFAs结构最优,乙酸占VFAs的比例高达64.3%(质量分数),絮凝污泥水解产酸发酵液中C/N、C/P均远高于典型城镇污水处理厂生化处理系统进水需求,可以作为后续生物脱氮除磷过程的优质补充碳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溶解性有机物 水解产酸 污泥类型 化学生物絮凝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生化法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3
作者 陈群燕 钟卫国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36-238,共3页
AB法生物处理工艺是当前污水处理最佳新型实用技术。本文通过AB生化法和化学混凝-生物絮凝沉淀脱色预处理相结合的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工程实例,阐明AB法的原理和设计方法。
关键词 AB生化法 印染废水 废水处理 应用 化学混凝-生物絮凝沉淀脱色 曝气池 膨胀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其他
14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77-82,共6页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去除率 重金属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生活污水 环境科学 反应器 去除效果 污染控制 化学生物絮凝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环境经济学
15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化学生物絮凝 组合工艺 悬浮填料 氨排放 焚烧发电 技术经济分析 环境经济学 生物处理工艺 投资费用模型 基础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