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核磁共振碳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a,1 3C-N M R)以及综合热分析仪和傅里叶红外联用技术(thermogravimetric-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TG-FTIR)等手段,通过热解实验研究油页岩化学结构特性,建立适用...采用核磁共振碳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a,1 3C-N M R)以及综合热分析仪和傅里叶红外联用技术(thermogravimetric-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TG-FTIR)等手段,通过热解实验研究油页岩化学结构特性,建立适用于油页岩化学结构的化学渗透脱挥发分(chemical percolation for devolatilization,CPD)模型。该文通过13C-NMR对油页岩化学结构进行研究,得到CPD模型的4个输入参数。核磁共振分析表明,区别于煤的化学结构,芳碳含量在油页岩化学结构中所占比例相对较低,窑街样品中芳碳含量为50%,而在兴安盟样品中的含量仅为35%。利用TG-FTIR等手段通过C-R法求得桥键断裂的动力学参数,以窑街和兴安盟油页岩为样品,预测其在加热速率为50℃/min条件下的挥发分曲线。通过后验差法检验模型的预测误差,结果表明预测精度较高,验证了模型预测的合理性。展开更多
利用软件提供的用户自定义标量(user defined scalar,UDS),并使用户自定义函数(user defined function,UDF)接口和用户自定义变量(user defined memory,UDM),将碳烟生成模型、碳烟辐射模型和挥发分析出模型嵌入商业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利用软件提供的用户自定义标量(user defined scalar,UDS),并使用户自定义函数(user defined function,UDF)接口和用户自定义变量(user defined memory,UDM),将碳烟生成模型、碳烟辐射模型和挥发分析出模型嵌入商业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平台FLUENT中,并通过案例研究验证了开发程序在计算中尤其是大规模并行计算中的正确调用问题。结果表明,该文开发程序可应用于煤粉火焰中碳烟分布预测及其辐射传热影响分析,适用于二维或三维模型,满足常见CFD计算需求。模型预测结果及其与实验数据对比结果表明程序能较好地预测煤粉火焰中碳烟的分布,且碳烟辐射明显降低了火焰温度。该文开发的碳烟程序拓展了FLUENT性能,并使其能更好地预测煤粉火焰中的温度分布、传热量及污染物排放。展开更多
文摘采用核磁共振碳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a,1 3C-N M R)以及综合热分析仪和傅里叶红外联用技术(thermogravimetric-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TG-FTIR)等手段,通过热解实验研究油页岩化学结构特性,建立适用于油页岩化学结构的化学渗透脱挥发分(chemical percolation for devolatilization,CPD)模型。该文通过13C-NMR对油页岩化学结构进行研究,得到CPD模型的4个输入参数。核磁共振分析表明,区别于煤的化学结构,芳碳含量在油页岩化学结构中所占比例相对较低,窑街样品中芳碳含量为50%,而在兴安盟样品中的含量仅为35%。利用TG-FTIR等手段通过C-R法求得桥键断裂的动力学参数,以窑街和兴安盟油页岩为样品,预测其在加热速率为50℃/min条件下的挥发分曲线。通过后验差法检验模型的预测误差,结果表明预测精度较高,验证了模型预测的合理性。
文摘利用软件提供的用户自定义标量(user defined scalar,UDS),并使用户自定义函数(user defined function,UDF)接口和用户自定义变量(user defined memory,UDM),将碳烟生成模型、碳烟辐射模型和挥发分析出模型嵌入商业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平台FLUENT中,并通过案例研究验证了开发程序在计算中尤其是大规模并行计算中的正确调用问题。结果表明,该文开发程序可应用于煤粉火焰中碳烟分布预测及其辐射传热影响分析,适用于二维或三维模型,满足常见CFD计算需求。模型预测结果及其与实验数据对比结果表明程序能较好地预测煤粉火焰中碳烟的分布,且碳烟辐射明显降低了火焰温度。该文开发的碳烟程序拓展了FLUENT性能,并使其能更好地预测煤粉火焰中的温度分布、传热量及污染物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