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dFeB磁性材料化学镀Ni-Cu-P合金沉积过程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憨鹰 陈焕铭 +1 位作者 徐靖 孙安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2-13,17,共3页
通过SEM观察Ni-Cu-P合金沉积过程的形貌,提出了Ni-Cu-P非晶态合金镀层形核与长大过程的沉积模型。结果表明:初期沉积过程具有明显的择优倾向和不均匀性,原子并非以单个原子的形式沉积于基体表面,而是还原后的原子在固-液界面处首先形成... 通过SEM观察Ni-Cu-P合金沉积过程的形貌,提出了Ni-Cu-P非晶态合金镀层形核与长大过程的沉积模型。结果表明:初期沉积过程具有明显的择优倾向和不均匀性,原子并非以单个原子的形式沉积于基体表面,而是还原后的原子在固-液界面处首先形成原子团,然后在基体表面的高能量区域优先沉积,并开始形核且以不规则形态长大;在施镀后期,随着P含量的不断增加,镀层形貌逐渐由不规则形态变为规则胞状形态,直至形成光滑平整的非晶态镀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 ni—Cu—p合金 沉积过程 优先沉积 非晶态镀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镀液组分对化学沉积Ni-W-P合金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宗云 郭荣新 +1 位作者 何冰清 刘宏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12,共4页
为了探索镀液组分对Ni-W-P合金镀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规律,寻求合适的镀液配比,为后续实验奠定基础,采用扫描电镜/能谱、X射线衍射以及金相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成分和结构的化学沉积Ni-W-P合金层,测量了不同成分沉积层的镀态与热处理... 为了探索镀液组分对Ni-W-P合金镀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规律,寻求合适的镀液配比,为后续实验奠定基础,采用扫描电镜/能谱、X射线衍射以及金相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成分和结构的化学沉积Ni-W-P合金层,测量了不同成分沉积层的镀态与热处理后的硬度。结果表明:对于Ni-W-P合金镀层,镀液组分是决定镀层结构状态的关键因素。镀液中钨酸钠含量增加,次磷酸钠含量减少时,镀层结构将发生由非晶态→混晶态→纳米晶态的连续演变,其相应的镀态硬度与热处理后硬度也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与因成分改变导致的结构、晶化程度、W含量、Ni3P析出量与尺寸等因素的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 化学 ni—W—p合金 非晶态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沉积Ni-P基复合膜及其润湿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胡亚微 贺惠蓉 马养民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7-59,共3页
采用电化学沉积法于金属基体上制备Ni-P基复合膜,研究了复合膜表面修饰低表面能物质FAS后的润湿性能。对所制备的复合膜的显微结构和成分进行表征,并考察了TiO2纳米粒子的加入对Ni-P基复合膜表面形貌和润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添加T... 采用电化学沉积法于金属基体上制备Ni-P基复合膜,研究了复合膜表面修饰低表面能物质FAS后的润湿性能。对所制备的复合膜的显微结构和成分进行表征,并考察了TiO2纳米粒子的加入对Ni-P基复合膜表面形貌和润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添加TiO2纳米粒子的Ni-P复合膜表面比较平坦,而Ni-P-TiO2复合膜的表面呈现粗糙结构,经表面修饰后,Ni-P-TiO2复合膜的疏水性能优于Ni-P复合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p基复合膜 化学沉积 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Z91D镁合金化学沉积Ni-P合金镀层工艺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婷婷 亢淑梅 +2 位作者 赵超山 李欣妍 陈华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8,共4页
为提高镁合金的耐蚀性,以AZ91D镁合金为基体,采用化学沉积方法制备了Ni-P合金镀层。利用维氏硬度仪、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及Autolab电化学工作站等检测方法,分析了镀层的硬度、显微形貌、镀层成分及耐蚀性。结果表明,HF质量浓度为200 m... 为提高镁合金的耐蚀性,以AZ91D镁合金为基体,采用化学沉积方法制备了Ni-P合金镀层。利用维氏硬度仪、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及Autolab电化学工作站等检测方法,分析了镀层的硬度、显微形貌、镀层成分及耐蚀性。结果表明,HF质量浓度为200 m L/L、活化t为15 min、镀液p H为7.30时能有效提高镀层的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沉积ni-p合金 镁合金 活化 p H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时间和钴盐含量对化学镀Ni-Co-P合金电磁屏蔽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崔海萍 闫军 +1 位作者 王彬 杜仕国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0-61,64,共3页
为了使PVC材料具备电磁屏蔽性能,利用化学镀工艺在PVC基材表面制备了Ni-Co-P合金镀层。利用网络分析仪测量法对镀层的电磁屏蔽效能进行测试,研究了不同沉积时间和钴盐含量对合金镀层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沉积时间的增加,... 为了使PVC材料具备电磁屏蔽性能,利用化学镀工艺在PVC基材表面制备了Ni-Co-P合金镀层。利用网络分析仪测量法对镀层的电磁屏蔽效能进行测试,研究了不同沉积时间和钴盐含量对合金镀层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沉积时间的增加,镀层电磁屏蔽效能逐渐增加,当沉积时间超过60min之后,镀层的电磁屏蔽效能增加不再明显;而硫酸钴含量的变化对镀层电磁屏蔽效能的影响不明显,这可能是由于钴比镍难还原,含钴镀层的形成比较缓慢,当沉积时间一定时,改变镀液中硫酸钴的含量对镀层沉积速度影响不大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 ni—co—p合金 pVC 电磁屏蔽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共沉积制备可见光高催化活性Ag_3PO_4/CNTs/Ni复合薄膜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娣 段召娟 +4 位作者 郭凤华 魏磊 马麦霞 傅丽 李爱昌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266-2273,共8页
采用电化学共沉积法制备了Ag_3PO_4/CNTs/Ni复合薄膜,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对其进行了形貌和结构特性的分析,在可见光下分别考察了复合薄膜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和刚果红... 采用电化学共沉积法制备了Ag_3PO_4/CNTs/Ni复合薄膜,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对其进行了形貌和结构特性的分析,在可见光下分别考察了复合薄膜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和刚果红的性能。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制备的Ag_3PO_4/CNTs/Ni复合薄膜最外层为大小均匀的Ag_3PO_4球形颗粒,平均粒径为20~30 nm,而在其内层则为Ag_3PO_4和CNTs交错的网状结构。Ag_3PO_4/CNTs/Ni复合薄膜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均明显优于纯Ag_3PO_4/Ni薄膜,且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速率常数是纯Ag_3PO_4/Ni薄膜的2.14倍。这都归因于CNTs的高导电性及其与Ag_3PO_4良好的协同效应,有效地促进了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3pO4/CNTs/ni复合薄膜 化学沉积 光催化 罗丹明B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复合镀Ni-Co-P对贮氢合金电化学性能影响
7
作者 许剑轶 王宇冰 +2 位作者 李霞 王青春 张胤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81-1984,共4页
在不同反应温度下,在A2B7型La1.5Mg0.5Ni6.5Co0.5贮氢合金表面化学沉积Ni-Co-P,研究了沉积前后合金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与未处理相比,沉积处理后合金电极活化次数、高倍率放电性能、交换电流密度和极限电流密度率均得到明显的提... 在不同反应温度下,在A2B7型La1.5Mg0.5Ni6.5Co0.5贮氢合金表面化学沉积Ni-Co-P,研究了沉积前后合金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与未处理相比,沉积处理后合金电极活化次数、高倍率放电性能、交换电流密度和极限电流密度率均得到明显的提高,且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合金电极循环寿命也在一定程度均好于未包覆的。表明化学沉积Ni-Co-P能有效地提高贮氢合金电极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B7型贮氢合金 化学沉积ni—co—p 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铈添加对Ni-Co-P化学镀层组织及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费锡明 汪继红 +1 位作者 费华 邹勇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6-339,共4页
探讨了稀土元素铈对化学镀Ni-Co-P镀层组织及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化学镀Ni-Co-P基础液中添加适量稀土元素,可以改善镀液稳定性,提高沉积速度,细化镀层晶粒,降低合金镀层在5%NaCl溶液中的腐蚀电流,从而提高镀层的耐蚀性.
关键词 稀土 化学 ni—co—p 沉积速度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玻璃微珠表面化学镀Ni-P合金磁性涂层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杨文彬 张冰杰 +5 位作者 沈丹 周元林 戴亚堂 胡小平 李鸿波 雷刚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856-1858,共3页
采用化学镀工艺在空心玻璃微珠表面包覆了一层磁性的Ni-P合金涂层,对其进行了表面金属化改性。分别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化学镀前后空心玻璃微珠的形貌、组... 采用化学镀工艺在空心玻璃微珠表面包覆了一层磁性的Ni-P合金涂层,对其进行了表面金属化改性。分别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化学镀前后空心玻璃微珠的形貌、组成、结构以及磁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化学镀工艺制备的Ni-P合金涂层由原子团簇组成;涂层为非晶结构并具有较好的磁性能;化学镀后空心玻璃微珠的X射线衍射强度和红外透射强度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玻璃微珠 化学 ni—p合金 制备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微珠表面化学镀Ni-Co-P合金 被引量:22
10
作者 刘家琴 吴玉程 薛茹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9-243,共5页
以无机非金属粉煤灰空心微珠为芯材,利用化学镀工艺对其表面进行金属化改性,可以得到表面完整包覆的导电粉体,该粉体具有中空,质轻,粒度细,高强度,耐高温,导电性能好等多种优异性能,可部分代替金属和铁氧体微粉作为电磁波吸收剂.采用Sn... 以无机非金属粉煤灰空心微珠为芯材,利用化学镀工艺对其表面进行金属化改性,可以得到表面完整包覆的导电粉体,该粉体具有中空,质轻,粒度细,高强度,耐高温,导电性能好等多种优异性能,可部分代替金属和铁氧体微粉作为电磁波吸收剂.采用SnCl2和PdCl2进行敏化-活化处理后,在空心微珠表面化学包覆Ni-Co-P合金层,利用XRD、EDS、SEM和镶嵌金相等方法对样品进行形貌观察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使用PdCl2作活化剂可以得到优质均匀的Ni-Co-P合金镀层,镀层光亮,均匀,包覆完整.化学镀后镀层呈非晶态,450℃氢气气氛下热处理后出现结晶相Ni3P和六方晶系的!-Co单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微珠 化学 ni—co—p合金 预处理 镀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锆合金表面Ni-P非晶化学镀工艺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超 张振忠 +2 位作者 陆春华 崔升 沈晓冬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5年第6期48-50,53,共4页
镁锆合金是一种轻质、高阻尼的新型合金,但耐蚀性极差。采用化学镀方法,系统研究了Mg-0.57Zr合金表面N i-P非晶化学镀的预处理及施镀工艺。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复合酸洗,有利于提高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镀层的沉积均匀性和金属光泽度;2... 镁锆合金是一种轻质、高阻尼的新型合金,但耐蚀性极差。采用化学镀方法,系统研究了Mg-0.57Zr合金表面N i-P非晶化学镀的预处理及施镀工艺。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复合酸洗,有利于提高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镀层的沉积均匀性和金属光泽度;2)直接化学镀镍比预浸锌后再化学镀镍的工艺方案,更利于提高镀速、降低镀层孔隙率;3)采用所推荐的化学镀工艺,获得了与基体结合力高、孔隙率低、耐蚀性较好的N i-P非晶镀层,其平均镀速为11.44μm/h,镀层硬度比合金基体提高10.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化学 ni—p非晶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化学镀Ni-W-Mo-P四元合金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余祖孝 郝世雄 +2 位作者 孙亚丽 黄新 刘强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52-55,共4页
利用显微硬度计、金相显微镜和电化学技术,以及浸泡腐蚀和磨损试验等方法.研究丁Ni-W-Mo-P四元合金镀层在加热过程中,引起的镀层结合力、孔隙率、硬度、耐磨性、耐蚀性、腐蚀电位和抗氧化等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400℃×1h热处理后... 利用显微硬度计、金相显微镜和电化学技术,以及浸泡腐蚀和磨损试验等方法.研究丁Ni-W-Mo-P四元合金镀层在加热过程中,引起的镀层结合力、孔隙率、硬度、耐磨性、耐蚀性、腐蚀电位和抗氧化等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400℃×1h热处理后,镀层的硬度最高(960HV),耐磨性最好,但是其耐蚀性较差。在200℃下热处理6h,镀层显微硬度显著增加,达1000HV。经400℃保温后,其抗氧化性优于未化学镀的45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 ni—W—Mo—p合金 热处理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化学镀Ni-P前处理工艺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华 马洪芳 +1 位作者 刘科高 刘义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7-70,共4页
化学镀Ni-P可以改善铝合金易产生晶间腐蚀、表面硬度低、不耐磨损等缺陷,欲使镀层与铝合金基体具有很好的结合力,前处理工艺则显得尤为重要。采用正交试验,用极差法分析了活化和预镀镍各工艺参数对后续化学镀Ni-P镀速影响的主次顺序,确... 化学镀Ni-P可以改善铝合金易产生晶间腐蚀、表面硬度低、不耐磨损等缺陷,欲使镀层与铝合金基体具有很好的结合力,前处理工艺则显得尤为重要。采用正交试验,用极差法分析了活化和预镀镍各工艺参数对后续化学镀Ni-P镀速影响的主次顺序,确定了活化和预镀镍镀液的最佳配方及各工艺条件,并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增重法、热震实验和失重法等测试了采用最佳活化、预镀镍工艺所得镀层的形貌和性能,结果表明:所确定的活化、预化学镀镍前处理工艺可显著提高镀层的硬度、沉积速率及其与基体的结合强度,镀层组织致密均匀,耐蚀性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 ni—p合金 沉积速率 镀层性能 活化-预化学 预镀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Ni-Cu-P镀层在3种腐蚀介质中冲蚀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何素珍 黄新民 +3 位作者 郑华明 李鹏 林志平 单传丽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2-367,共6页
通过改变冲蚀介质的种类与浓度、冲蚀介质流速、冲蚀时间、冲蚀攻角等,研究了化学镀Ni-Cu-P合金镀层的耐冲蚀性能.结果表明:在(wt%)2%的氢氧化钠介质中,化学镀Ni-Cu-P合金镀层耐冲蚀性能最佳;在稀盐酸中冲蚀有以下规律:随着盐酸浓度的增... 通过改变冲蚀介质的种类与浓度、冲蚀介质流速、冲蚀时间、冲蚀攻角等,研究了化学镀Ni-Cu-P合金镀层的耐冲蚀性能.结果表明:在(wt%)2%的氢氧化钠介质中,化学镀Ni-Cu-P合金镀层耐冲蚀性能最佳;在稀盐酸中冲蚀有以下规律:随着盐酸浓度的增加,冲蚀失重逐渐增加;随着冲蚀速度的增大,试样的冲蚀失重逐渐增加,二者之间符合指数关系,冲蚀失重的变化有一临界液体流速;在攻角为45°时冲蚀失重最大.相比化学镀Ni-P镀层,化学镀N i-Cu-P镀层具有更好的耐冲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蚀 化学 ni—Cu—p 镀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Ni-P合金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5
作者 刘曦 高加强 胡文彬 《电镀与精饰》 CAS 2006年第1期30-34,52,共6页
综述了化学镀N i-P合金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现状,涉及电磁屏蔽、计算机存储、微电子等诸多领域。重点介绍了化学镀N i-P合金应用在手机外壳、计算机硬盘、晶片、印制电路板等典型实例。同时介绍了化学镀N i-P合金镀层在其它领域的广泛应... 综述了化学镀N i-P合金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现状,涉及电磁屏蔽、计算机存储、微电子等诸多领域。重点介绍了化学镀N i-P合金应用在手机外壳、计算机硬盘、晶片、印制电路板等典型实例。同时介绍了化学镀N i-P合金镀层在其它领域的广泛应用,并预测了其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 ni—p合金 电子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P-纳米SiC化学复合镀层耐磨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孙勇 张兆国 +1 位作者 李佳民 徐东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5-108,共4页
在普通Ni-P-SiC化学镀工艺基础上,添加纳米SiC微粒,采用超声波分散工艺,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进行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探索试验参数对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镀液pH=6±0.5,施镀温度为(86±1)℃,镀液... 在普通Ni-P-SiC化学镀工艺基础上,添加纳米SiC微粒,采用超声波分散工艺,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进行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探索试验参数对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镀液pH=6±0.5,施镀温度为(86±1)℃,镀液中纳米SiC浓度为3 g/L时,所获得的复合镀层经480℃热处理后显微硬度达1700 HV,复合镀层耐磨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p合金 纳米材料 SIC 化学复合镀 超声渡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铈对化学镀Ni-P-PTFE复合镀层防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何旭 付传起 +2 位作者 杨萍 张庆乐 王宙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923-2926,共4页
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45号碳钢试样表面制备了稀土铈促进共沉积的Ni-P-PTFE复合镀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分析了镀层的表面形貌,研究了稀土铈浓度对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镀层的沉积速率、镀层中PTFE含量以及镀层防垢性能的影响。结... 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45号碳钢试样表面制备了稀土铈促进共沉积的Ni-P-PTFE复合镀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分析了镀层的表面形貌,研究了稀土铈浓度对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镀层的沉积速率、镀层中PTFE含量以及镀层防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稀土铈的加入使得镀层表面黑色粒子更加密集,即PTFE在镀层中的含量增加,在铈浓度为0.04g/L时达到最大;镀层的沉积速率与镀层中PTFE含量均随铈浓度的增加而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铈浓度为0.04g/L时分别达到最大值28.25μm/h和40.43%,而镀层中PTFE含量也随着沉积速率的增加而升高;铈的加入提高了镀层的防垢性能,镀层的结垢率随着铈对镀层中PTFE含量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当铈浓度为0.04g/L时,结垢率最低,仅为9.026g/m2,防垢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铈 化学ni—p—pTFE复合镀层 促进共沉积 防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P-CNTs化学镀层在酸性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海军 赵国刚 周月波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15,42,共4页
为了更深地认识CNTs对Ni-P镀层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影响,采用复合化学镀技术,通过向优化的化学镀溶液中加入碳纳米管的方法在45#钢基材上制备了Ni-P-CNTs复合镀层,并用相同工艺在45#钢基材上直接化学镀Ni-P镀层作为对比。采用SEM/EDAX,XRD... 为了更深地认识CNTs对Ni-P镀层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影响,采用复合化学镀技术,通过向优化的化学镀溶液中加入碳纳米管的方法在45#钢基材上制备了Ni-P-CNTs复合镀层,并用相同工艺在45#钢基材上直接化学镀Ni-P镀层作为对比。采用SEM/EDAX,XRD和TEM综合分析了复合镀层的形貌和结构,分析表明:所得镀层以非晶结构为主,碳纳米管均匀分布在镀层中。采用动电位极化及交流阻抗技术对比研究了Ni-P-CNTs复合镀层及纯Ni-P镀层在0.5mol/L NaCl+0.05mol/L H2SO4酸性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腐蚀实验结果表明:在该介质溶液中,与不含碳纳米管的Ni-P镀层相比,Ni-P-CNTs复合镀层的自腐蚀电位和自腐蚀电流密度较低,耐均匀腐蚀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此外,碳纳米管的加入还明显提高了Ni-P镀层在该介质溶液中的耐点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化学 ni—p镀层 酸性介质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Ni-Cu-P合金镀层耐蚀性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黄燕滨 赵艺伟 +2 位作者 刘波 刘菲菲 孟昭福 《电镀与精饰》 CAS 2007年第3期7-9,17,共4页
采用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法,与Ni-P合金镀层对比,研究了化学镀Ni-Cu-P合金镀层在3.5%NaCl水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极化曲线结果表明,化学镀Ni-Cu-P合金镀层的自腐蚀电流密度(4.037μA/cm2)远远小于Ni-P合金镀层,说明Ni-Cu-P合金镀层的耐... 采用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法,与Ni-P合金镀层对比,研究了化学镀Ni-Cu-P合金镀层在3.5%NaCl水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极化曲线结果表明,化学镀Ni-Cu-P合金镀层的自腐蚀电流密度(4.037μA/cm2)远远小于Ni-P合金镀层,说明Ni-Cu-P合金镀层的耐蚀性能比Ni-P合金镀层好。在交流阻抗谱图中,化学镀Ni-Cu-P合金镀层在整个浸泡过程中仅出现一个时间常数的单容抗弧,镀层电阻不断的增大,表明镀层有钝化膜不断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 ni—Cu—p合金镀层 耐蚀性 钝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非晶Ni-Fe-P涂层析氢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宋利君 孟惠民 吴佳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8-320,共3页
采用直流电镀技术,通过改变电沉积电流密度制备了不同的非晶Ni-Fe-P涂层。采用稳态极化技术比较不同电流密度下电镀Ni-Fe-P合金涂层电化学催化析氢活性,发现电流密度200A/m2电沉积的Ni-Fe-P合金涂层的电化学催化析氢性能最好。通过XRD... 采用直流电镀技术,通过改变电沉积电流密度制备了不同的非晶Ni-Fe-P涂层。采用稳态极化技术比较不同电流密度下电镀Ni-Fe-P合金涂层电化学催化析氢活性,发现电流密度200A/m2电沉积的Ni-Fe-P合金涂层的电化学催化析氢性能最好。通过XRD分析镀层相结构,SEM观察涂层表面的微观结构及EDX分析表面成分,研究影响非晶Ni-Fe-P合金涂层的析氢电催化活性原因。结果表明,影响非晶Ni-Fe-P合金涂层电催化活性的主要因素是镀层中Fe、P元素含量。当Fe的含量最大18.63%(原子分数),P的含量最小13.14%(原子分数)时,非晶Ni-Fe-P涂层电催化析氢活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 析氢反应 ni—Fe—p 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