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6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化学沉积法制备ZnO厚膜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岗归 黄丹阳 +2 位作者 赵小龙 蔡亚辉 贺永宁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9-1077,共9页
X射线具有较高的光子能量,这使得其在ZnO材料中具有大的穿透深度,因此为了更有效地探测X射线,需要制备出微米甚至百微米厚度的ZnO膜。本文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快速制备14.85μm厚的ZnO膜。实验结果表明,沉积电势和电极材料会显著影响ZnO膜... X射线具有较高的光子能量,这使得其在ZnO材料中具有大的穿透深度,因此为了更有效地探测X射线,需要制备出微米甚至百微米厚度的ZnO膜。本文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快速制备14.85μm厚的ZnO膜。实验结果表明,沉积电势和电极材料会显著影响ZnO膜的沉积速率与表面形貌。随着沉积电势的升高,ZnO形貌由六角柱状结构变为片状结构,当电势过大时会有大量氢气生成,导致薄膜孔洞增加而无法成膜。使用金属Pt为阳极电极时,溶液会逐渐酸化,导致ZnO在沉积的同时也会溶解,当二者速率相一致时,ZnO膜厚便不再增加,因此不适合生长ZnO厚膜。而使用金属Zn为阳极电极时,溶液的pH值基本保持不变,更适合生长ZnO厚膜。使用金属Zn作为阳极电极,沉积电势为0.65 V,电解液浓度为0.4 mol/L时,实现了1 h生长14.85μm的ZnO厚膜。在5 V偏压下,基于ZnO厚膜的探测器对加速电压为40 kV的X射线的响应度可达66.8μC·Gy^(-1)·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厚膜 化学沉积法 X射线探测器 沉积电势 Zn电极 沉积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化学沉积法制备云母钛珠光颜料 被引量:25
2
作者 辛忠 吴军 戴干策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32-338,共7页
将液相化学沉积法合成云母钛珠光颜料剖析为Ti4+的水解和水解产物(TiO2·nH2O)在云母表面沉积两个过程。从Ti4+的水解机理和结晶动力学两方面分析了影响云母钛合成的主要因素:反应体系的pH值、温度和Ti4+... 将液相化学沉积法合成云母钛珠光颜料剖析为Ti4+的水解和水解产物(TiO2·nH2O)在云母表面沉积两个过程。从Ti4+的水解机理和结晶动力学两方面分析了影响云母钛合成的主要因素:反应体系的pH值、温度和Ti4+浓度。对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验考察,得到了合成云母钛的较佳工艺条件,即反应体系的pH值为2.0~2.2,反应温度为75~80°C,Ti4+浓度为3.1cg/L。同时,对TiO2在云母表面的沉积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光颜料 云母钛 制备 液相化学沉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电化学沉积法制备高氮含量CN_x薄膜及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加涛 曹传宝 +2 位作者 吕强 李超 朱鹤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251-1255,共5页
采用液相电化学沉积法 ,以二氰二胺的丙酮溶液为沉积液 ,以镀有 ITO(铟锡氧化膜 )的导电玻璃为衬底制备了 CNx 薄膜 .初步探讨了沉积温度和沉积电压对薄膜中氮含量的影响 .通过 XPS、 FTIR光谱、SEM和 US-Vis光谱对得到的 CNx 薄膜的化... 采用液相电化学沉积法 ,以二氰二胺的丙酮溶液为沉积液 ,以镀有 ITO(铟锡氧化膜 )的导电玻璃为衬底制备了 CNx 薄膜 .初步探讨了沉积温度和沉积电压对薄膜中氮含量的影响 .通过 XPS、 FTIR光谱、SEM和 US-Vis光谱对得到的 CNx 薄膜的化学结合状态、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 ,并用高电阻仪对薄膜的绝缘性进行了分析 .XPS结果表明 ,CNx 薄膜中碳氮主要以单键连接 ,sp3 杂化的 C— N键占 85 % .在 IR光谱中 ,仅出现了 C—N键和 C N双键的吸收峰 .SEM图谱显示 CNx 薄膜呈颗粒状 ,粒径平均为80 nm左右 .在水浴加热条件下沉积的 CNx 薄膜在 2 0 0~ 30 0 nm近紫外区为非线性吸收 .薄膜的电阻率随氮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测量值在 1 0 1 2~ 1 0 1 6Ω·cm之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电化学沉积法 制备 CNX 薄膜 性能 碳氮键 膜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沉积法修复混凝土裂缝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储洪强 王培铭 蒋林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0-123,共4页
从电沉积法修复混凝土裂缝的机理、电沉积溶液的选择、电沉积效果的表征及其影响因素、电沉积方法修复后混凝土性能的改善4个方面论述了电化学沉积法修复混凝土裂缝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对电沉积法修复混凝土裂缝的机理,分析了电沉积溶液... 从电沉积法修复混凝土裂缝的机理、电沉积溶液的选择、电沉积效果的表征及其影响因素、电沉积方法修复后混凝土性能的改善4个方面论述了电化学沉积法修复混凝土裂缝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对电沉积法修复混凝土裂缝的机理,分析了电沉积溶液的选择要求,对比了不同学者关于电沉积效果的表征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并归纳了电沉积方法修复后混凝土性能的改善,最后提出电沉积方法对混凝土裂缝的修复机制、愈合效果评价、电沉积层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基体材料界面结合机制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沉积法 裂缝 修复 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沉积法处理含铜废水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雅琼 许文林 孙彦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59-362,共4页
本文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对实验室配制的含CU2+水的处理。艺条件进行了研究,探讨了CU2+的进口浓度、流量及操作电压对处理结果的影响,并对工厂取样的实际废水进行了测定。实验表明,该法是一种技术可行、经济有效的处理含低浓度... 本文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对实验室配制的含CU2+水的处理。艺条件进行了研究,探讨了CU2+的进口浓度、流量及操作电压对处理结果的影响,并对工厂取样的实际废水进行了测定。实验表明,该法是一种技术可行、经济有效的处理含低浓度重金属离子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沉积法 含铜废水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沉积法制备氧化锰/多孔炭复合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强 李开喜 +2 位作者 范慧 谷建宇 孙国华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7-234,共8页
通过化学沉积法制备了氧化锰/多孔炭(Porous carbon,简称PC)复合材料,考察了氧化锰负载量及热处理温度对其理化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氧化锰/多孔炭复合电极的充放电机理。SEM照片及孔结构测试结果表明,常温下化学沉积法负载氧化锰不但负载... 通过化学沉积法制备了氧化锰/多孔炭(Porous carbon,简称PC)复合材料,考察了氧化锰负载量及热处理温度对其理化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氧化锰/多孔炭复合电极的充放电机理。SEM照片及孔结构测试结果表明,常温下化学沉积法负载氧化锰不但负载均匀,而且还对多孔炭的孔结构起到修饰作用;但经400℃以上高温处理后,其均匀性受到破坏。XRD测试结果表明,经110℃干燥处理及400℃高温处理的复合电极材料负载的氧化锰为无定型结构,800℃时则转变为γ-Mn2O3。经电化学测试表明化学沉积法负载氧化锰可以有效地提高多孔炭电极材料的电能存储容量,当多孔炭负载质量分数1.7%氧化锰,在空气中110℃干燥,制得复合材料的单电极比电容达到340F/g,比单纯的多孔炭电极提高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沉积法 氧化锰 多孔炭 复合材料 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沉积法制备无序多壁碳纳米管 被引量:2
7
作者 姚运金 张素平 颜涌捷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73-676,共4页
将硝酸铁溶液与正硅酸乙酯混合,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Fe/SiO1粉状物作为催化剂,用化学沉积法裂解乙炔制备出无序多壁碳纳米管.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碳纳米管相互缠绕,管径均匀,外径在9~13 nm左右.热重分析估计粗... 将硝酸铁溶液与正硅酸乙酯混合,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Fe/SiO1粉状物作为催化剂,用化学沉积法裂解乙炔制备出无序多壁碳纳米管.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碳纳米管相互缠绕,管径均匀,外径在9~13 nm左右.热重分析估计粗产品中碳纳米管的含量大约为50%,用XRD分析表明用此法制备的碳纳米管的石墨化程度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沉积法 多壁碳纳米管 制备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沉积法制备镍包覆PS-AA复合粒子 被引量:2
8
作者 叶明泉 雷霞 韩爱军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4-66,63,共4页
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的PS-AA共聚微球为核,通过化学沉积法,制备了Ni包覆PS-AA复合粒子,研究了分散剂、反应温度、微球加入量等对复合粒子形貌的影响,采用SEM、XRD对复合粒子的形貌及晶型特征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分散剂的使用有利于复... 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的PS-AA共聚微球为核,通过化学沉积法,制备了Ni包覆PS-AA复合粒子,研究了分散剂、反应温度、微球加入量等对复合粒子形貌的影响,采用SEM、XRD对复合粒子的形貌及晶型特征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分散剂的使用有利于复合粒子的形成及包覆效果的提高;较低的反应温度有利于致密包覆层的形成,但反应速度较慢;温度升高,反应加剧,微球表面的金属层疏松易脱落;相同的反应体系,随着微球加入量的增加,复合粒子表面包覆金属层从致密均匀到包覆不完整;复合粒子表面包覆的是晶态的单质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沉积法 包覆 复合粒子 导电高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沉积法制备的Ni(P)、Ni(B)纳米薄膜的结构与磁性 被引量:2
9
作者 章建高 B.N.斯捷琴科 +1 位作者 S.D.安提波夫 G.E.哥留诺夫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9期69-71,共3页
用化学沉积法制备了系列Ni(P)、Ni(B)合金薄膜样品。用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方法证明样品由尺寸为纳米量级的颗粒组成。样品在磁性上表现出超顺磁性。对热磁处理前后的磁学参数进行了比较研究。
关键词 化学沉积法 制备 纳米薄膜 磁性材料 超顺磁性 镍磷合金 镍硼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电化学沉积法合成铜纳米线
10
作者 张晓艳 王明华 翟玉春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02-1304,1315,共4页
采用无电化学沉积法制备铜纳米线,与电化学沉积法不同,无电化学沉积法不需要在通孔模板的一面溅射一层导电金膜作为阴极,以及持续供给电力才能完成纳米线的合成.考察沉积时间、敏化液等因素对铜纳米线制备的影响.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采用无电化学沉积法制备铜纳米线,与电化学沉积法不同,无电化学沉积法不需要在通孔模板的一面溅射一层导电金膜作为阴极,以及持续供给电力才能完成纳米线的合成.考察沉积时间、敏化液等因素对铜纳米线制备的影响.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对样品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无电化学沉积法首先形成纳米粒子,随着沉积时间的延长,纳米粒子逐渐融合形成纳米管、纳米线.制备的铜纳米线为多晶态结构.在没有模板限制的情况下,铜原子自催化生长形成类似于花瓣的结构.用95%乙醇代替水配制的敏化液性质较稳定,但是,与以水配制的敏化液相比,在大约相同的沉积时间条件下较不易形成纳米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电 化学沉积法 铜纳米线 制备 敏化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沉积法制备ZnO柔性纳米发电机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小舟 王佩红 +2 位作者 刘星 夏艳平 龚泽洲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222-2228,共7页
本文利用电化学沉积法在PET-ITO柔性基底上成功制备出ZnO纳米发电机。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化学工作站对ZnO纳米棒进行了生长观察和性能测试。XRD图谱显示,在不同沉积时间下ZnO纳米棒都具有(002)峰的择优取向。SEM表面形... 本文利用电化学沉积法在PET-ITO柔性基底上成功制备出ZnO纳米发电机。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化学工作站对ZnO纳米棒进行了生长观察和性能测试。XRD图谱显示,在不同沉积时间下ZnO纳米棒都具有(002)峰的择优取向。SEM表面形貌图显示,电沉积时间为2h时ZnO纳米棒呈现明显的六角纤锌矿结构。SEM断面图表明,电化学沉积2h的纳米棒最长为1.1μm。为了更好地观察不同沉积时间对纳米发电机的性能影响,在沉积时间为1,1.5,2h的条件下制备了3种纳米发电机。最终结果显示,电沉积时间2h制备的纳米发电机的电压输出性能最好,输出电压为960mV。最后,研究了电沉积法制作纳米发电机的工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纳米发电机 化学沉积法 柔性基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沉积法合成周期性大孔硫化铜 被引量:1
12
作者 雷志斌 柯燕雄 +2 位作者 马少红 李健民 张玉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7-282,共6页
利用单分散的SiO2 球构成的胶态晶体为模板 ,通过简单的化学沉积方法 ,在室温到 1 60℃的比较温和的条件呀合成了三维周期性的大孔径CuS ,同时研究了构成其骨架的孔壁对热和超声的稳定性 .
关键词 化学沉积法 周期性大孔硫化铜 模板合成 有序大孔材料 结构稳定性 热稳定性 超声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沉积法制备MnO2纳米棒阵列及电容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方华 邹伟 +1 位作者 张振华 张世超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0-93,共4页
采用阳极电化学沉积法在镍片上制备二氧化锰(MnO2)纳米棒阵列。用XRD、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选区电子衍射(SAED)对MnO2阵列进行分析,用恒流充放电与循环伏安测试研究电化学电容性能。制备的MnO2纳米棒直径约为500nm,长度约为5μm... 采用阳极电化学沉积法在镍片上制备二氧化锰(MnO2)纳米棒阵列。用XRD、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选区电子衍射(SAED)对MnO2阵列进行分析,用恒流充放电与循环伏安测试研究电化学电容性能。制备的MnO2纳米棒直径约为500nm,长度约为5μm,由相互连接的超薄纳米片构成,具有较好的电容性能。MnO2阵列电极在电流为1A/g、电压为0.05~1.00V时的比电容达152.0F/g,循环1000次的比电容仍保持在146.9F/g。纳米棒阵列电极具有纳米多孔的结构,有利于电解质离子的快速迁移,从而获得较好的电容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锰(MnO2) 化学沉积法 纳米棒阵列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沉积法多晶硫化锌薄膜研究
14
作者 王初华 李翔 胡黎明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36-240,共5页
本文报道在一定浓度范围的NH3-NH4AC-CdAC2-(NH2)2CS水溶液体系中50~100nm厚的器件质量硫化镉多晶薄膜的生长条件研究.透明高密度的CdS薄膜沉积的最佳条件已经获得.SEM分析表明硫化镉膜晶粒大... 本文报道在一定浓度范围的NH3-NH4AC-CdAC2-(NH2)2CS水溶液体系中50~100nm厚的器件质量硫化镉多晶薄膜的生长条件研究.透明高密度的CdS薄膜沉积的最佳条件已经获得.SEM分析表明硫化镉膜晶粒大小为50~100nm二在玻璃上和SnO2:F/玻璃上的CdS膜具有强的定向选择晶面.80um厚的硫化镉膜暗电阻率是103~104Ω·cm数量级,光电导比是100~200范围,光禁带宽度是2.44eV.同时对水溶液中硫化镉成膜条件作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镉 薄膜 化学沉积法 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沉积法生产超细银粉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瑜 《无机盐工业》 CAS 2003年第6期27-29,共3页
研究了化学沉积法生产超细银粉的生产工艺,即:通过选择适当的反应体系,以硝酸银为原料实现银粒子的合成、聚集,通过除杂与后期处理生产粒度在40~80nm超细银粉,并进行工业化生产,批产量在50kg左右。对工艺过程机理进行了分析探讨。该工... 研究了化学沉积法生产超细银粉的生产工艺,即:通过选择适当的反应体系,以硝酸银为原料实现银粒子的合成、聚集,通过除杂与后期处理生产粒度在40~80nm超细银粉,并进行工业化生产,批产量在50kg左右。对工艺过程机理进行了分析探讨。该工艺流程简单,银回收率高,对设备无特殊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沉积法 超细银粉 工艺 聚集 硝酸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氮化硼纳米管研究进展
16
作者 黄潇阳 李亚格 +3 位作者 屈超 彭金琦 张少伟 张海军 《陶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42,共13页
氮化硼纳米管(BNNTs)具有与碳纳米管(CNTs)相似的管状纳米结构,因其优异的热稳定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优异的电绝缘性、高的热导率以及疏水疏渣等性能,在化工、冶金及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BNNTs的合成方法众多,其中,化... 氮化硼纳米管(BNNTs)具有与碳纳米管(CNTs)相似的管状纳米结构,因其优异的热稳定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优异的电绝缘性、高的热导率以及疏水疏渣等性能,在化工、冶金及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BNNTs的合成方法众多,其中,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具有设备简单、反应温度低和产物纯度高等特点,而成为合成BNNTs的最佳方法之一。综述了不同CVD技术、前驱体种类、实验装置、气体流量及衬底位置等工艺因素对制备BNNTs的影响。同时,也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硼 纳米管 化学气相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单晶金刚石的试验研究
17
作者 张川 刘栋栋 +1 位作者 陆明 孙方宏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9-285,F0003,共8页
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沉积区域可达12英寸(30.48 cm),其具备大批量生产单晶金刚石的潜力。采用尺寸为3 mm×3 mm×1 mm,(100)取向的单晶金刚石为基体,利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以甲烷和氢气为前驱体,同时通入少量氮气进行同质外延... 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沉积区域可达12英寸(30.48 cm),其具备大批量生产单晶金刚石的潜力。采用尺寸为3 mm×3 mm×1 mm,(100)取向的单晶金刚石为基体,利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以甲烷和氢气为前驱体,同时通入少量氮气进行同质外延生长。结果表明,在热丝温度为2200℃、碳源浓度为4%、腔体气压为4 kPa的条件下,单晶金刚石以3.41μm/h的速度生长,表面无多晶、破口、孔洞等缺陷;外延层X射线衍射光谱在(400)面处峰值的半高宽为0.11°,低于基体的半高宽0.16°,证明外延层具有较高的晶体质量;氮气的引入可以提升单晶金刚石的生长速度,同时降低外延层的晶体质量,较高的氮气浓度还会使得单晶金刚石的生长模式转为岛状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丝化学气相沉积 单晶金刚石 工艺参数优化 氮气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对称性二维层状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合金及异质结的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邢欢欢 胡萍 +3 位作者 罗政 毛丽秋 盛丽萍 王珊珊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56-68,共13页
低对称性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s)合金及异质结是一类面外为层状结构、面内对称元素少的功能纳米材料。它不仅表现出丰富可调的电子能带结构,且在光学、电学、力学等方面显示出独特的各向异性物理特性,因而在偏振光探测器、各向异... 低对称性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s)合金及异质结是一类面外为层状结构、面内对称元素少的功能纳米材料。它不仅表现出丰富可调的电子能带结构,且在光学、电学、力学等方面显示出独特的各向异性物理特性,因而在偏振光探测器、各向异性逻辑电路、触觉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低对称性二维TMDs合金及异质结的可控制备是发挥其优异性能、保障其潜在应用的前提。本文首先按照元素种类的不同从二维铼(Re)基低对称合金和二维碲(Te)基低对称合金两方面对低对称性二维TMDs合金的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进行归纳。然后,按照异质结构的不同从垂直异质结和水平异质结两方面梳理了低对称性二维TMDs异质结制备的最新进展。最后,对该领域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挑战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对称性 二维 合金 异质结 化学气相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箔衬底对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石墨烯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云鹏 刘宇宁 +3 位作者 王同波 张嘉凝 莫永达 娄花芬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73-177,共5页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备石墨烯用的铜箔往往要求其表面平整、具有较大晶粒、大面积的Cu(111)晶面取向。本研究采用不同厚度的商用压延铜箔与电解铜箔为衬底,对比分析了铜箔表面形貌、晶粒尺度与Cu(111)面的差异,并探讨了在相同条件下...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备石墨烯用的铜箔往往要求其表面平整、具有较大晶粒、大面积的Cu(111)晶面取向。本研究采用不同厚度的商用压延铜箔与电解铜箔为衬底,对比分析了铜箔表面形貌、晶粒尺度与Cu(111)面的差异,并探讨了在相同条件下两类铜箔对生长石墨烯的影响。研究表明,电解铜箔的表面粗糙度在预处理与退火后均大于压延铜箔。压延铜箔由于经历变形,退火处理后晶粒尺寸为37μm,Cu(111)面比例约40%,电解铜箔退火后晶粒尺寸约为24μm,Cu(111)面比例约为28%,压延铜箔优于电解铜箔。CVD制备石墨烯后发现压延铜箔上生长的石墨烯岛的面积大于电解铜箔,石墨烯缺陷要少于电解铜箔,即相同制备条件与相同厚度下压延铜箔上制备的石墨烯质量优于电解铜箔上制备的石墨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铜箔 压延铜箔 化学气相沉积 石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高氮掺杂碳纳米笼的电容去离子性能
20
作者 薛玉红 伊尔夏提·地力夏提 +6 位作者 古丽格娜·皮达买买提 白翔 伏桂仪 魏贤勇 何晓燕 赵红光 王艳丽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8-86,共9页
电容去离子(CDI)是一种基于电场力驱动的快速去除水中带电离子的新型脱盐技术,在盐水预富集和降低零排能耗方面极具潜力。但目前CDI技术受限于多孔碳电极低电吸附活性及不可控的孔结构分布导致脱盐容量和电荷效率较低,限制其进一步应用... 电容去离子(CDI)是一种基于电场力驱动的快速去除水中带电离子的新型脱盐技术,在盐水预富集和降低零排能耗方面极具潜力。但目前CDI技术受限于多孔碳电极低电吸附活性及不可控的孔结构分布导致脱盐容量和电荷效率较低,限制其进一步应用。为此,以吡啶在为碳源、碱式碳酸镁为模板剂通过化学气相沉法,构建了高活性表面、结构可控的N掺杂碳纳米笼状结构(N-CNC),探究其脱盐性能。通过精准控制载气与吡啶进入量,制备的N-CNC是由3~5层石墨化碳层层堆叠的空心长方体形貌,且外壁平均壁厚在1~2 nm,其中N质量分数高达4.2%。得益于这种优异的孔隙结构分布和丰富的表面化学性质,N-CNC展现出以赝电容贡献为主的电化学行为。组装N-CNC//N-CNC对称模块,采用单通道脱盐模式脱盐测试,结果表明,盐吸附量和电荷效率分别为21.8 mg/g和82%,能耗低至0.71 Wh/g。进一步使用自组装CDI模块处理煤化工高盐水,在1.2 V吸附电压下获得Cl^(-)、SO_(4)^(2-)和NO_(3)^(-)电吸附脱盐容量分别为33.4、20.5和8.9 mg/g,其中Cl-/SO_(4)^(2-)选择性比高达5.1。本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可控的N掺杂碳纳米笼状结构制备方法,为CDI浓缩工业卤水预富集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 化学气相沉积 碳纳米笼 电容脱盐 吸附量 煤化工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