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美拉德反应的低温化学标记法 被引量:3
1
作者 涂桂飞 罗惠 +2 位作者 陈莹莹 胡蕾琪 栾东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9-95,共7页
以D-核糖和L-赖氨酸为反应底物,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pH值、温度、Fe^3+浓度对核糖-赖氨酸反应体系的影响,目的是使含有D-核糖和L-赖氨酸的模拟食品在65~70℃下较快显色,进而为微波复热食品的研究提供基础。结果表明,在D-核糖和L... 以D-核糖和L-赖氨酸为反应底物,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pH值、温度、Fe^3+浓度对核糖-赖氨酸反应体系的影响,目的是使含有D-核糖和L-赖氨酸的模拟食品在65~70℃下较快显色,进而为微波复热食品的研究提供基础。结果表明,在D-核糖和L-赖氨酸溶液中,当pH值在7~12时,美拉德反应速率随着pH的升高而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pH值对该反应的促进效果得到放大,说明二者具有协同作用;此外,Fe^3+也可以影响D-核糖和L-赖氨酸的反应速率,随着Fe^3+浓度的提高,其反应速率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最适浓度为0.004mmol/L。当溶液(pH=12)含有2%(质量分数)D-核糖、2%(质量分数)L-赖氨酸、0.004mmol/L Fe^3+时,制成的结冷胶颜色变化速度最快,在微波加热处理时可在较低温度下显色,能用于微波低温复热食品的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拉德反应 化学标记法 模拟食品 低温显色 微波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蛋白质组学在天然产物分子靶标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周璐祺 崔婷茹 +3 位作者 郝楠 赵雨薇 赵斌 刘颖超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26,共15页
绿色新农药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天然产物进行活性先导发现及作用机制研究是重要的新农药创制策略,然而其作用靶标和作用机制难以确定,阻碍了其在新农药中的应用。因此发现化合物新靶点对于新农药创制来说是一项既... 绿色新农药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天然产物进行活性先导发现及作用机制研究是重要的新农药创制策略,然而其作用靶标和作用机制难以确定,阻碍了其在新农药中的应用。因此发现化合物新靶点对于新农药创制来说是一项既重要又艰巨的任务。化学蛋白质组学作为后基因组时代的新技术,目前已经成为研究药物靶点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对基于化学蛋白组学的化合物作用分子靶点发现方法和典型案例进行探析,介绍这些技术的主要原理、应用以及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旨在阐述基于化学蛋白质组学发现药物作用靶标的最新方法,并为天然产物靶点及新农药创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蛋白组学 药物靶点鉴定 化学标记法 化学标记法 天然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产物的靶标鉴定技术与应用
3
作者 刘云鹤 杨帆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57-1063,共7页
天然产物结构复杂,活性多样,鉴定其作用靶标对开发创新天然药物十分重要。基于标记和非标记技术的靶标识别技术是研究天然产物作用靶标的有利策略。该文对近年来的天然产物靶标鉴定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天然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天然产物 靶点鉴定 化学修饰 化学蛋白质组学 化学标记法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微波灭菌技术在食品加工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4
作者 阎若萍 王易芬 +1 位作者 涂桂飞 栾东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02-308,共7页
微波灭菌是食品加工领域的前沿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微波灭菌技术涉及到灭菌系统的设计、产品温度分布的确定、冷点温度的监控及工艺的优化等内容。目前,工业微波灭菌技术处于工业放大研究阶段,其微生物安全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但仍... 微波灭菌是食品加工领域的前沿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微波灭菌技术涉及到灭菌系统的设计、产品温度分布的确定、冷点温度的监控及工艺的优化等内容。目前,工业微波灭菌技术处于工业放大研究阶段,其微生物安全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但仍面临加热不均匀的难题。本文系统介绍了微波加热的原理、微波灭菌系统的设计原则、工艺流程、研究动态以及微波灭菌技术的工业研究进展,为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加热 模拟食品 化学标记法 温度分布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