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提取法预测土壤中镉对蚯蚓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智敏 顾雪元 +2 位作者 王晓蓉 汤佳昀 罗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971-1978,共8页
以赤子爱胜蚓为实验生物,通过慢性毒性实验研究了黑土中生物有效态镉(ca)对蚯蚓的毒性效应。采用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土壤溶液法、CaCl2提取法和醋酸提取法分别测定土壤中的有效态cd含量,研究蚯蚓体内活性氧(ROS)、超氧化... 以赤子爱胜蚓为实验生物,通过慢性毒性实验研究了黑土中生物有效态镉(ca)对蚯蚓的毒性效应。采用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土壤溶液法、CaCl2提取法和醋酸提取法分别测定土壤中的有效态cd含量,研究蚯蚓体内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脂质过氧化物(MDA)和金属硫蛋白(MT)等生化指标在土壤cd胁迫下的响应,进而探讨生物有效态cd与蚯蚓毒性效应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种化学提取法获得的有效态cd含量与蚯蚓体内cd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O.01)。通过综合比较毒性试验各种指标,获得黑土中4种化学提取法cd对蚯蚓产生早期伤害的阈值范围:DGT—Cd2.00—12.7μg·L-1土壤溶液法Cd0.388~2.04ug·L-1、HAc—Cd0.813-2.90mg·kg。和CaCl2-Cd0.0292-0.0802nag·kg一,对应研究土壤中1.0~5.0mg·kg。的总cd含量。利用指数吸收模型对4种有效态cd含量和蚯蚓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拟合,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说明有效态cd与蚯蚓的部分毒性效应之间存在剂量一效应关系。研究结果揭示了土壤有效态cd一生物富集一毒性效应之间的关系,可为土壤污染的早期预警以及风险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化学提取法 有效态镉 蚯蚓 毒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电化学提取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金铭 卢军 严良俊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8年第2期208-216,共9页
根据离子溶液电化学的基本性质和稳定电流场的基本理论,通过理论计算和物理模拟实验,指出:离子在外电场作用下,由所在地点迁移至接收电极所需时间与多种因素有关,当外界条件一定时,加大供电电流强度可减少接收时间;离子淌度值很... 根据离子溶液电化学的基本性质和稳定电流场的基本理论,通过理论计算和物理模拟实验,指出:离子在外电场作用下,由所在地点迁移至接收电极所需时间与多种因素有关,当外界条件一定时,加大供电电流强度可减少接收时间;离子淌度值很小,由实测时量曲线计算出的ui值,一般不超过几个cm2·h-1·V-1单位,因此欲提取深部离子,即使在最有利条件下也是非常困难的;由不同供电电流强度测出的时量曲线,计算得到的淌度值是相等的,因此改变供电电流强度并不能改变离子淌度值,但当围岩介质的颗粒度较大时,可使离子淌度值变大;离子的迁移质量与供电电量Q=I·t成正比,因此在供电电流强度不变的条件下,采用间断供电方式可取得与连续供电相同的结果;通过浅部已存在的离子晕,用电提取法可以发现深部隐伏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化学提取法 离子淌度 离子电迁移 迁移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GT和化学提取法研究浙西北地质高背景区土壤镉生物有效性 被引量:7
3
作者 吴超 孙彬彬 +4 位作者 成晓梦 刘冬 乔宇 贺灵 曾道明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23-838,共16页
地质高背景区相较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壤镉污染影响范围更广,在区域尺度上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危害。土壤镉生物有效性是决定其生物可利用性、生物毒性的关键因素,因此探寻可行的土壤镉生物有效性评价方法对污染农用地安全利用和风... 地质高背景区相较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壤镉污染影响范围更广,在区域尺度上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危害。土壤镉生物有效性是决定其生物可利用性、生物毒性的关键因素,因此探寻可行的土壤镉生物有效性评价方法对污染农用地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DGT技术、单一提取法、连续提取法和土壤溶液法常用于测定土壤有效镉,但已有研究成果主要基于同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室内盆栽实验,难以代表自然污染土壤中的复杂情况。为探明各土壤重金属有效态提取技术对地质高背景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Cd生物有效性评估效果,本文以浙江西北部土壤Cd高地质背景区水田土壤-水稻籽实和旱地土壤-小白菜样品为研究对象,实验应用DGT技术、单一提取法(0.01mol/L氯化钙提取)、连续提取法(七步连续提取)和土壤溶液法评价土壤中镉生物有效性。结果显示:①研究区水田和旱地土壤Cd平均含量分别为1.07mg/kg和0.73mg/kg,显著高于浙江和全国土壤平均水平,Cd的异常富集主要与浙西北地区广泛分布的黑色岩系有关。②相较于碳酸盐岩区,黑色岩系区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组分占比较高,水田和旱地土壤Cd的活动系数(MF)高达59.9%和51.8%,Cd易在土壤-作物系统中发生迁移富集;③植物体内镉含量Cd-P与不同方法测定的有效镉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但Cd-P与DGT技术测定的有效镉含量相关性优于其他三种方法,水田土壤测得的有效Cd与水稻籽实相关关系:C_(soln)>C_(DGT)>C_(Cacl_(2))>C_(F_(1)+F_(2)+F_(3)),旱地土壤测得的有效Cd与小白菜相关关系:CDGT>C_(Cacl_(2))>C_(F_(1)+F_(2)+F_(3))>C_(soln)。综合比较不同土壤有效Cd测定方法的优缺点,DGT技术可以模拟植物体对Cd的动态吸收过程,更能准确地反映土壤Cd生物有效性,预测作物Cd含量水平,这与已有研究成果一致。此外,本文研究成果表明DGT技术评价土壤Cd生物有效性,不仅适用于人为污染区,也可应用于地质高背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高背景 黑色岩系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 化学提取法 生物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额尔古纳市虎拉林金矿区地电化学提取法寻找隐伏金矿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汤磊 罗先熔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8-73,共6页
地电化学提取法是在动态平衡原理的基础上,利用人工电场提取深部的矿化或成矿离子,进行成矿预测,确定成矿靶区。为探明资源、节省投入,在虎拉林金矿区投入了以地电化学提取为主的找矿方法,来找寻矿区隐伏的矿体。通过对地电化学提取异... 地电化学提取法是在动态平衡原理的基础上,利用人工电场提取深部的矿化或成矿离子,进行成矿预测,确定成矿靶区。为探明资源、节省投入,在虎拉林金矿区投入了以地电化学提取为主的找矿方法,来找寻矿区隐伏的矿体。通过对地电化学提取异常和其他方法异常的综合分析,确定在金矿区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并证明了地电化学提取和其他方法在森林覆盖区寻找深部隐伏金矿床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化学提取法 隐伏金矿 内蒙古 虎拉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电化学提取法在金川南延寻找隐伏镍钴矿床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曹中煌 罗先熔 王培培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7-51,共5页
通过金川南延地电提取法找矿研究发现,Ni、Co的相关系数为0.8,表现出极强正相关性。根据测区的地电化学测量结果(wB):Ni背景值为1.57×10-6,Co的背景值为0.28×10-6。以w(Ni)>4.3×10-6、w(Co)>0.84×10-6划分内... 通过金川南延地电提取法找矿研究发现,Ni、Co的相关系数为0.8,表现出极强正相关性。根据测区的地电化学测量结果(wB):Ni背景值为1.57×10-6,Co的背景值为0.28×10-6。以w(Ni)>4.3×10-6、w(Co)>0.84×10-6划分内带,以w(Ni)(2.9~4.3)×10-6、w(Co)(0.56~0.84)×10-6划为外带,结合该地区的岩体和构造线走向,圈定出3个有找矿潜力的Ni、Co异常带。地电提取法在干旱、岩屑覆盖区找矿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提取法 镍钴矿 找矿预测 金川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提取法与梯度扩散薄膜技术提取太湖沉积物中有效砷的比较 被引量:6
6
作者 张茜 张宇峰 +1 位作者 王晓蓉 罗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98-1403,共6页
以底栖生物河蚬(Corbicula fluminea)为实验生物,外源三价砷污染太湖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富集实验分别比较了DGT(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s)梯度扩散薄膜技术和化学连续提取法所测浓度与河蚬中砷的生物有效性的相关性,... 以底栖生物河蚬(Corbicula fluminea)为实验生物,外源三价砷污染太湖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富集实验分别比较了DGT(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s)梯度扩散薄膜技术和化学连续提取法所测浓度与河蚬中砷的生物有效性的相关性,并分析了这两种方法的差异。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沉积物中染毒的总砷浓度(9.48,14.12,19.88,26.86,35.66,46.42,54.25mg·kg-1)增加,DGT测得砷浓度和化学提取法所测砷含量也随之增加,Pearson相关系数均在0.98以上(P<0.01),表明这两种技术均能很好地预测沉积物中有效砷含量。通过河蚬对三价砷的暴露实验,发现当沉积物总砷含量在35.66mg·kg-1以下时,暴露14d和28d后河蚬体内富集的总砷含量与暴露浓度增加趋势一致。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DGT法和化学提取法测得结果均与河蚬体内砷的富集量显著相关,因此这两种方法都可用于预测河蚬体内肉质部的总砷富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 化学提取法 生物有效性 河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逐级化学提取法研究低硫煤矸石中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及其环境效应 被引量:10
7
作者 丁帅帅 郑刘根 程桦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29-635,共7页
煤矸石是我国堆存量最大的工业固体废物,本文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逐级化学提取法和相关性分析研究了淮北临涣矿区低硫煤矸石中10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及赋存状态,并运用风险评价指数法评价其环境效应。结果表明,低硫煤矸石... 煤矸石是我国堆存量最大的工业固体废物,本文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逐级化学提取法和相关性分析研究了淮北临涣矿区低硫煤矸石中10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及赋存状态,并运用风险评价指数法评价其环境效应。结果表明,低硫煤矸石中Ba、Co、Cr、Mn、Ni、Pb、V含量均高于淮北煤和中国煤均值,Mn、V的富集系数大于1,有一定迁移风险。微量元素主要以残渣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存在,两者质量分数之和为68.87%~92.93%,其中Cd、Co、Cr、Cu、Ni、Pb、zn赋存于硫化物矿物中,V赋存于黏土矿物中,Mn赋存于碳酸盐矿物和硫化物矿物中.10种微量元素对环境的危害性大小为:Mn〉Zn〉Ni〉Pb〉Cd〉Cu〉Ba〉V〉Cr〉Cc),表明低硫煤矸石堆存过程中活性态Mn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可能性最大,由Mn可能引起的煤矸石山周边地区土壤及水体污染应当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硫煤矸石 微量元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逐级化学提取法 赋存状态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罗城县记洞湾矿区地电化学提取法寻找隐伏锡铜多金属矿的研究及找矿预测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宇慧 罗先熔 +3 位作者 何旺 王东 汤国栋 商振城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21年第4期500-509,共10页
为了解决广西罗城县记洞湾矿区深部找矿问题,在矿区开展了地电化学提取法寻找隐伏锡铜多金属矿的研究工作。在已知矿体剖面上发现的地电化学提取异常与矿体对应度较高,能较好地反映出锡铜矿体的埋藏位置,说明地电化学提取法在罗城县记... 为了解决广西罗城县记洞湾矿区深部找矿问题,在矿区开展了地电化学提取法寻找隐伏锡铜多金属矿的研究工作。在已知矿体剖面上发现的地电化学提取异常与矿体对应度较高,能较好地反映出锡铜矿体的埋藏位置,说明地电化学提取法在罗城县记洞湾矿区找矿是可行有效的。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4组成矿元素组合F1(Cu-Ni-Co-Pb-Zn)、F2(W-Sn)、F3(Ag-Bi)和F4(B),表明研究区地电化学异常规模大且比较集中,清晰度高,异常浓度分带明显,从而划分出A类靶区2个,B类靶区2个,各预测靶区与区内已知锡铜多金属矿体有着相似的成矿地质条件。根据地电化学研究结果,认为该研究区具备有利的成矿地质条件,是寻找隐伏锡铜多金属矿体的有利地段,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铜多金属矿 地电化学提取法 异常特征 找矿预测 记洞湾矿区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电化学提取法在高原寒冷区寻找隐伏金矿——以青海格尔木西藏大沟地区为例
9
作者 高杨 罗先熔 +4 位作者 朱佳玲 章涛 徐熙 闫伟 罗奇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4-279,共6页
为了在高原寒冷区寻找隐伏矿床,在青海省格尔木市西藏大沟南金矿区已有工程揭露的矿化蚀变的勘探线(00号勘探线)上开展了地电化学提取法寻找隐伏金矿床的可行性研究,并且在已知剖面上对寻找金矿进行地电化学提取法与土壤次生晕法对比研... 为了在高原寒冷区寻找隐伏矿床,在青海省格尔木市西藏大沟南金矿区已有工程揭露的矿化蚀变的勘探线(00号勘探线)上开展了地电化学提取法寻找隐伏金矿床的可行性研究,并且在已知剖面上对寻找金矿进行地电化学提取法与土壤次生晕法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在已知剖面上地电化学提取法的元素异常明显,且找矿效果优于土壤次生晕法,地电化学提取法在高原寒冷区寻找隐伏金矿体是有效的。对西藏大沟北金矿普查区进行找矿预测,圈定了2个找矿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化学提取法 隐伏金矿 找矿预测 青藏高原 格尔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物中磷的化学提取分析方法 被引量:37
10
作者 刘素美 张经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2-25,共4页
关键词 沉积物 化学提取法 分析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重金属植物有效性的化学评价法综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伟 魏志莹 +7 位作者 杨秀雯 易佳佩 秦超杰 景一鸣 郭军 张家泉 罗泽娇 祁士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615-2626,共12页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脚步加快,土壤重金属污染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土壤中的重金属可能被植物或者农作物吸收,并经由食物链对人体造成健康风险。目前,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及污染程度的评估以土壤重金属总量为主,但土...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脚步加快,土壤重金属污染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土壤中的重金属可能被植物或者农作物吸收,并经由食物链对人体造成健康风险。目前,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及污染程度的评估以土壤重金属总量为主,但土壤重金属总量既无法反映重金属的地球化学过程,也无法准确评估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对生物以及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难以被精准地评价。而土壤重金属的植物有效性可表征土壤中重金属的赋存状态以及植物吸收过程,能更精准地评估其对人体及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本文介绍了生物有效性及植物有效性概念的发展历程,系统总结和对比了常用于土壤重金属植物有效性评价的化学方法[包括化学提取法(单独提取法和连续提取法)、自由离子活度法、同位素稀释法和梯度扩散薄膜(DGT)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土壤重金属植物有效性的测定工作中的应用,以期进一步推动国内外有关土壤中重金属植物有效性的研究以及土壤中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植物有效性 化学评价 化学提取法 自由离子活度 稳定同位素稀释 梯度扩散薄膜(DGT)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化学连续提取法应用研究 被引量:68
12
作者 朱广伟 秦伯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9-352,共4页
对水体沉积物中磷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中较普遍采用的7步法连续提取磷分级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从该方法对水系沉积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SD-12及太湖沉积物的分析结果看,该方法的应用中各形态的重现性问题必须得到... 对水体沉积物中磷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中较普遍采用的7步法连续提取磷分级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从该方法对水系沉积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SD-12及太湖沉积物的分析结果看,该方法的应用中各形态的重现性问题必须得到重视,尤其是闭蓄态磷的提取中,实际操作中要尽量避免因沉积物固结容器底部而降低提取剂的提取效率,对于提取离心液过滤难的问题也一定要解决好。可交换态磷、铝磷和铁磷的提取液由于磷浓度低,可以不将其后的漂洗液混入后测定,以提高待测液中磷的浓度。另外,从GSD-12与太湖沉积物中磷形态特征的相似性看,GSD-12可以考虑作为淡水水体沉积物磷形态分级的标准物质,从而解决不同文献、不同研究项目在沉积物形态分析方面缺乏可比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磷形态 化学连续提取 应用 环境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湿法冶炼矿区土壤重金属赋存化学形态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罗乐 周皓 王金霞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6-71,共6页
重金属的毒性除与含量有关,还与其特定的化学形态关系密切。以优化的连续化学提取法(SCE)对矿区土壤中的Cd、Cr、Cu、Ni、Pb、Zn元素的赋存形态进行了提取,并分析了重金属元素形态分布规律及迁移能力。研究表明:6种元素总量均高于标准... 重金属的毒性除与含量有关,还与其特定的化学形态关系密切。以优化的连续化学提取法(SCE)对矿区土壤中的Cd、Cr、Cu、Ni、Pb、Zn元素的赋存形态进行了提取,并分析了重金属元素形态分布规律及迁移能力。研究表明:6种元素总量均高于标准限制数倍不等,Cd和Pb超标倍数较高,分别为7.17倍和4.14倍,Cu、Ni和Zn其次,Cr最小。结合重金属总量、形态分布规律及迁移能力分析结果,该地区重金属风险等级为:Cd>Zn>Cu>Ni>Pb>Cr。重金属均以残渣态为主,阴雨潮湿偏酸的自然环境能促进重金属的释放并造成二次污染。因此,该地区存在较大的潜在重金属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连续化学提取法 化学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优化北极海洋沉积物中生源硅提取条件
14
作者 陈精锋 高爱国 +3 位作者 赵冬梅 杨丽 张延颇 汪江萍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52-758,共7页
生源硅主要来源于硅藻等生物,生源硅的积累反映上层水体中海洋生产力的时空变化,是古生产力和古气候研究的重要工具.为准确测定北极海洋沉积物中生源硅含量,优化生源硅化学提取法的提取条件,通过正交试验法,探讨了不同因素对生源硅提取... 生源硅主要来源于硅藻等生物,生源硅的积累反映上层水体中海洋生产力的时空变化,是古生产力和古气候研究的重要工具.为准确测定北极海洋沉积物中生源硅含量,优化生源硅化学提取法的提取条件,通过正交试验法,探讨了不同因素对生源硅提取效率的影响,优选出适合北极海洋沉积物中生源硅测定的实验条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提取效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提取剂浓度〉固液比〉提取剂种类〉提取温度;化学提取法的优选条件为:0.50 mol/L氢氧化钠,固液比1.25 g/L,提取温度90℃.测得北极海洋沉积物标样中生源硅含量为57.03 mg/g,平行误差2.51%,方法加标回收率介于76.15%~92.1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3%~7.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源硅 正交试验 化学提取法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交换树脂膜原位提取土壤有效性养分的探讨 被引量:13
15
作者 钱佩源 Jeff J.Schoenau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22-330,共9页
连续3年在实验室内和利用盆栽及田间进行了利用离子交换树脂膜对土壤的原位测定,探讨影响树脂膜对土壤中养分离子吸收的因素;制定出一套包括树脂膜埋置方法,时间,洗脱土粒和解吸被树脂膜吸附的养分等的标准方法,称为“植物根模拟法”(Pl... 连续3年在实验室内和利用盆栽及田间进行了利用离子交换树脂膜对土壤的原位测定,探讨影响树脂膜对土壤中养分离子吸收的因素;制定出一套包括树脂膜埋置方法,时间,洗脱土粒和解吸被树脂膜吸附的养分等的标准方法,称为“植物根模拟法”(Plant root simulator)。 通过400多个土壤样品测定结果表明,用树脂膜提取的土壤有效氮、磷、钾和硫与用常规化学法提出的量有显著相关。盆栽条件下,树脂膜原位埋置法对预测供试作物油菜吸取土壤有效养分的能力与常规化学法相当,而硫的效果更好。树脂膜在田间直接埋置能合理地表征土壤中硝态氮的分布,并具有同时提取土壤各种有效养分的能力。由于离子树脂交换膜不受地域影响,具有广泛的通用性,因而在土壤养分有效性的研究中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树脂膜 化学提取法 土壤有效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梯度扩散薄膜技术评估稻田土壤中镉的生物有效性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小莲 杜平 +4 位作者 陈娟 任杰 刘继东 韩雷 吴明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29-2437,共9页
为了给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的安全性评估提供方法学指导,以稻田土壤-水稻体系为对象,通过比较化学提取法(土壤溶液法和0.01 mol·L^(-1)Ca Cl2提取法)和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所提取的有效态镉(Cd)含量与水稻谷粒中Cd含量(0.06~2.16 ... 为了给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的安全性评估提供方法学指导,以稻田土壤-水稻体系为对象,通过比较化学提取法(土壤溶液法和0.01 mol·L^(-1)Ca Cl2提取法)和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所提取的有效态镉(Cd)含量与水稻谷粒中Cd含量(0.06~2.16 mg·kg^(-1))的相关关系,阐述DGT是否能更准确评估Cd的生物有效性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土壤Cd全量与谷粒中Cd含量、几种有效态Cd提取量均未显示出显著相关性,不能真实反映Cd的生物有效性。DGT提取的Cd含量与谷粒Cd含量的相关性系数(R_(线性)~2=0.89和R_(曲线)~2=0.94)高于土壤溶液法(R_(线性)~2=0.87和R_(曲线)~2=0.92)和0.01 mol·L^(-1)Ca Cl2提取法(R_(线性)~2=0.80和R_(曲线)~2=0.83),R值分析表明DGT技术模拟了根部吸收土壤Cd过程中土壤固-液释放补给动态过程。因此,与传统化学提取法相比,DGT技术能更好地预测Cd污染土壤(0.31~10.64 mg·kg^(-1))中Cd的生物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镉(CD) 生物有效性 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GT) 化学提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梯度扩散薄膜技术评价天然富硒土壤中硒的生物有效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超 孙彬彬 +3 位作者 陈海杰 成晓梦 贺灵 曾道明 《岩矿测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6-79,共14页
有效硒是评价土壤中硒对植物供给能力的重要指标,中国目前尚无测定土壤有效硒的统一方法。化学提取法、土壤溶液法常用于测定土壤有效硒含量,但存在缺乏普遍适用提取剂类型、目标态提取不完全和对非目标态溶解等问题。梯度扩散薄膜(DGT... 有效硒是评价土壤中硒对植物供给能力的重要指标,中国目前尚无测定土壤有效硒的统一方法。化学提取法、土壤溶液法常用于测定土壤有效硒含量,但存在缺乏普遍适用提取剂类型、目标态提取不完全和对非目标态溶解等问题。梯度扩散薄膜(DGT)技术是一种基于解离、扩散动力学的有效态测定方法,已有学者将其应用于土壤有效硒的测定并取得良好效果,但是否适用于天然富硒土壤中硒生物有效性评价尚不明确。为探明梯度扩散薄膜技术评价天然富硒土壤中硒生物有效性的可行性,本文以浙江省上墅乡和汾口镇分布的天然富硒土壤为研究对象,实验应用化学提取法、土壤溶液法和DGT技术[包括Fe-oxide(水铁矿型)DGT、Zr-oxide(水合氢氧化锆型)DGT]评价土壤中硒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①Fe-oxide DGT测得的有效硒平均含量为0.17±0.076μg/L,Zr-oxide DGT测得的有效硒平均含量为0.20±0.13μg/L。两种类型DGT测得有效硒含量差异不大,但由于Zr-oxide DGT对Se^(4+)具有专性吸附特征,导致Zr-oxide DGT无法有效反映植物体内硒含量水平。对于检测土壤硒生物有效量,Fe-oxide DGT要优于Zr-oxide DGT;②植物体内硒含量C_(plant-Se)与三种方法测定的有效硒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但C_(plant-Se)与Fe-oxide DGT测定的有效硒含量相关系数(r=0.705)大于其他两种方法;③基于DGT技术计算得出的R值(土壤颗粒向土壤溶液补充硒的能力)和K_(d)值(土壤固相与液相之间的分配系数)表明上墅研究区相较于汾口研究区土壤中硒具有更强的迁移性,但其土壤固相向土壤溶液补充硒离子的速率小于汾口研究区。综上认为,对于评价天然富硒土壤中硒生物有效性而言,DGT方法优于化学提取法和土壤溶液法,在测试性能和反映土壤动力学过程信息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提取法 DGT技术 土壤溶液 生物有效性 天然富硒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透氧膜的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廖传华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56-59,共4页
阐述了无机膜的优缺点及其透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并对无机膜透氧技术发展中存在和尚待解决的问题作了简要评述。
关键词 无机透氧膜 应用 透氧 气体分离 制备 溶胶-凝胶 化学提取法 喷雾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蚯蚓生物有效性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漫莉 罗启仕 +2 位作者 冉雨灵 林匡飞 崔长征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97-1102,共6页
生物有效性能够反映重金属的迁移性及其生物可利用性,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稳定化修复后评估中受到广泛关注。为了将生物有效性更好地应用到稳定化后评估过程中,系统地归纳总结了土壤中重金属对蚯蚓的生物有效性评估方法,该方法与多种化学... 生物有效性能够反映重金属的迁移性及其生物可利用性,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稳定化修复后评估中受到广泛关注。为了将生物有效性更好地应用到稳定化后评估过程中,系统地归纳总结了土壤中重金属对蚯蚓的生物有效性评估方法,该方法与多种化学试剂浸提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影响生物有效性评估的相关因素。建议在化学浸提基础上结合生物有效性评估方法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稳定化修复效果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蚯蚓 生物有效性 化学提取法 生物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表面形态模型的土壤镉在小白菜中的富集效应 被引量:2
20
作者 屈晓泽 许伟伟 +2 位作者 赵晓鹏 朱泊静 顾雪元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45-1954,共10页
基于土壤理化性质和热力学化学平衡的多表面形态模型(multi-surface speciation model,MSM)近年来已成功被应用于描述多种痕量元素在土壤固/液相间的分配,但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应用尚不多见.本文采用室内盆栽实验,调查了我国6种代表性... 基于土壤理化性质和热力学化学平衡的多表面形态模型(multi-surface speciation model,MSM)近年来已成功被应用于描述多种痕量元素在土壤固/液相间的分配,但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应用尚不多见.本文采用室内盆栽实验,调查了我国6种代表性土壤中Cd(Ⅱ)在小白菜中的生物富集情况,首先比较了5种化学提取方法(总Cd、CaCl2、HNO3、Mehlich-3和BCR)测定的有效态Cd与小白菜中Cd富集量之间的相关性,其次基于MSM预测土壤中溶解态Cd(Ⅱ)浓度并与Cd在白菜中富集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同时考察了不同模型架构下模型对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SM预测的土壤中溶解态Cd浓度与小白菜中Cd富集量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大部分模型架构下优于化学提取法,说明MSM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理化性质对Cd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由于MSM在计算过程中基于热力学参数,因此具有很好的外延性,说明其在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和风险评价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生物有效态 化学提取法 多表面形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