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络合物体系中镍在玻璃碳上的电化学成核机理 被引量:11
1
作者 郑利峰 郑国渠 +1 位作者 曹华珍 张九渊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82-885,共4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研究了氨络合物体系中镍在玻璃碳上电结晶的初期行为。结果表明 ,镍在该基体上的沉积没有经历UPD过程 ,镍的电沉积经历了晶核形成过程 ,在所研究的外加电位范围内其电结晶按连续成核和三维生长方式进行 ,外...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研究了氨络合物体系中镍在玻璃碳上电结晶的初期行为。结果表明 ,镍在该基体上的沉积没有经历UPD过程 ,镍的电沉积经历了晶核形成过程 ,在所研究的外加电位范围内其电结晶按连续成核和三维生长方式进行 ,外加电位对晶体生长具有显著的影响。通过分析恒电位暂态曲线 ,求出镍离子的扩散系数D ,以及不同外加电位下的饱和晶核数密度Ns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伏安法 计时电流法 氨络合物体系 电结晶 化学成核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DTA体系无氰碱性镀铜的电化学成核机理 被引量:5
2
作者 赵晴 赵琳 +3 位作者 杜楠 张传波 王力强 简志超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0-222,共3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暂态曲线研究了EDTA(乙二胺四乙酸)体系无氰碱性镀铜的电化学成核机理。结果表明,铜在玻碳电极上的沉积遵循3D"成核/生长"机制;计时电流暂态曲线分析表明,在高负电位下铜离子的结晶成核方式遵循瞬时...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暂态曲线研究了EDTA(乙二胺四乙酸)体系无氰碱性镀铜的电化学成核机理。结果表明,铜在玻碳电极上的沉积遵循3D"成核/生长"机制;计时电流暂态曲线分析表明,在高负电位下铜离子的结晶成核方式遵循瞬时成核机制,低负电位下则趋向遵循连续成核机制,且过电位增加会促进铜离子结晶形核,随最大电流Im增大,电结晶成核数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镀铜 EDTA(乙二胺四乙酸) 计时电流法 化学成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化学成核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结晶速率的影响
3
作者 谢春鸿 《上海建材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300-306,共7页
本文用DSC和光学解偏振仪法研究了化学成核剂PEO/NaI(4:1)(PEO结构单元摩尔数与碘化钠摩尔数之比)及SOCB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结晶速率的影响,发现加入这种成核剂后其半结晶期(t_(1/2))有明显下降,同时,等温结晶符合Avrami方程。
关键词 PET 化学成核 结晶 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复合山梨醇缩醛成核剂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史建公 刘志坚 +3 位作者 张敏宏 石勤智 赵桂良 杨万泰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40,共5页
合成了化学复合山梨醇缩醛类成核剂。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别表征了成核剂的晶体结构和分子结构。熔点测试发现,化学复合成核剂的熔点低于任一单一醛合成的成核剂,而略高于同比例的物理复合成核剂。6元环或5元环的... 合成了化学复合山梨醇缩醛类成核剂。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别表征了成核剂的晶体结构和分子结构。熔点测试发现,化学复合成核剂的熔点低于任一单一醛合成的成核剂,而略高于同比例的物理复合成核剂。6元环或5元环的存在是环状缩醛类成核剂得以稳定的原因。在聚丙烯中添加成核剂的研究表明,化学复合成核剂具有与第3代成核剂相当的成核效果,完全可以取代第3代成核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核 山梨醇缩醛 化学复合成核 合成 聚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核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结晶行为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广成 史学涛 +3 位作者 项士新 刘铁民 陈挺 顾军渭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41-646,共6页
在HAAKE转矩流变仪中进行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不同类型成核剂的熔融共混,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不同粘度纯PET、纯PBT及添加小分子成核剂、高分子成核剂、复合成核剂的PET非等温结晶过程。通过红外光谱(FTIR)、热台... 在HAAKE转矩流变仪中进行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不同类型成核剂的熔融共混,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不同粘度纯PET、纯PBT及添加小分子成核剂、高分子成核剂、复合成核剂的PET非等温结晶过程。通过红外光谱(FTIR)、热台偏光显微镜(POM)和扫描电镜(SEM)对添加成核剂前后PET的结晶形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低粘度PET的结晶能力较中粘度和高粘度的PET结晶能力强,添加成核剂后PET的结晶峰温移向高温、半结晶时间缩短、结晶速率常数增大。其中高分子成核剂、复合成核剂对PET结晶行为改善效果更好,其成核机理为化学成核,但高分子成核剂不会造成PET分子链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 结晶 特性粘度 成核 DSC 化学成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KCl-MgCl_(2)-Cu_(2)S熔体中铜电沉积的电化学机理 被引量:1
6
作者 闵定伟 陈功 +3 位作者 文棠根 石忠宁 黄义鹏 杨少华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2-188,共7页
面对能源与环境危机的挑战,绿色冶金技术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以硫化铜矿为原料的火法炼铜过程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SO2,需要消耗额外的能源进行转化。相比之下,采用熔盐电解法直接将铜硫化物电分解为金属铜和单质硫,电解过程对环境友好。... 面对能源与环境危机的挑战,绿色冶金技术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以硫化铜矿为原料的火法炼铜过程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SO2,需要消耗额外的能源进行转化。相比之下,采用熔盐电解法直接将铜硫化物电分解为金属铜和单质硫,电解过程对环境友好。对700℃下NaCl-KCl-MgCl_(2)-Cu_(2)S熔盐体系中电沉积铜的阴极电化学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u+通过一步单电子转移电化学反应生成Cu,电极过程由扩散传质控制,扩散系数为1.23×10^(-5) cm^(2)/s;Cu电沉积的成核生长为扩散控制的三维瞬时成核生长机理,形核成长为几十纳米至数微米大小的不规则颗粒微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电解 电沉积铜 化学成核机理 方波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酚A型聚碳酸酯结晶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吕军 黄锐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5-234,共10页
双酚A型聚碳酸酯(PC)是一种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工程塑料,对其结晶行为的研究,有助于材料的广泛应用及深入理解高分子结晶的本质。综述了近年来PC结晶行为研究的最新工作和理论进展,包括本体、溶剂及蒸汽诱导、加入成核剂、超临界二氧化... 双酚A型聚碳酸酯(PC)是一种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工程塑料,对其结晶行为的研究,有助于材料的广泛应用及深入理解高分子结晶的本质。综述了近年来PC结晶行为研究的最新工作和理论进展,包括本体、溶剂及蒸汽诱导、加入成核剂、超临界二氧化碳作用下以及与其他聚合物共混PC的结晶行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型聚碳酸酯 结晶 溶剂诱导结晶 化学成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Sn-Co-Zn合金负极材料电沉积及其储锂性能 被引量:7
8
作者 常玉清 黄令 孙世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61-566,共6页
运用电沉积技术制备出Sn-Co-Zn合金电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该合金材料的相结构和表面形貌.通过循环伏安和电位阶跃实验研究了Sn-Co-Zn合金的电沉积机理,实验表明,Sn-Co-Zn合金电沉积按扩散控制连续成... 运用电沉积技术制备出Sn-Co-Zn合金电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该合金材料的相结构和表面形貌.通过循环伏安和电位阶跃实验研究了Sn-Co-Zn合金的电沉积机理,实验表明,Sn-Co-Zn合金电沉积按扩散控制连续成核和三维生长方式进行.XRD结果表明,该合金由CoSn3、Co3Sn2和Zn组成.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Sn-Co-Zn合金电极首次放电(脱锂)容量达751mAh·g-1,首次循环的库仑效率为88%;30周循环之后放电容量为510mAh·g-1.该Sn-Co-Zn合金电极良好的电化学储锂性能可能归因于材料的多相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 Sn-Co-Zn合金电极 电沉积 化学成核与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光学金刚石薄膜的分析与改进(英文) 被引量:1
9
作者 胡广 王林军 +4 位作者 祝雪丰 刘建民 黄健 徐金勇 夏义本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48-552,共5页
由于极其优良的热学和光学性能,纳米金刚石薄膜极有可能应用于背投电视的激光光学窗口。文章通过在热丝辅助化学气相沉积法中采用偏压增强成核(BEN-HFCVD) ,成功地在(100)硅衬底上制得了适于作为光学窗口的高质量的光学级纳米金刚石薄膜... 由于极其优良的热学和光学性能,纳米金刚石薄膜极有可能应用于背投电视的激光光学窗口。文章通过在热丝辅助化学气相沉积法中采用偏压增强成核(BEN-HFCVD) ,成功地在(100)硅衬底上制得了适于作为光学窗口的高质量的光学级纳米金刚石薄膜,采用的偏压为-30 V。通过表征制备的纳米金刚石薄膜,发现它具有光滑的表面,表面均方根粗糙度(RMS)约为10 nm,并且对自支撑纳米金刚石薄膜进行透射光谱分析得到其透射率达到了5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刚石 光学性质 表面粗糙度 偏压增强成核-热丝辅助化学气相沉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rronickel preparation using Ni-Fe co-deposition process
10
作者 王飞 李磊 +1 位作者 邱士伟 王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3072-3078,共7页
Nucleation mechanism and technological process for Ni-Fe co-deposition with a relatively high Fe^(2+)concentration surrounded were described,and the effects of Fe^(2+) concentration,solution pH,temperature,and sodium ... Nucleation mechanism and technological process for Ni-Fe co-deposition with a relatively high Fe^(2+)concentration surrounded were described,and the effects of Fe^(2+) concentration,solution pH,temperature,and sodium dodecyl sulfonate concentration were investigated.Electrochemical experiments demonstrate that iron's electrodeposition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the Ni-Fe co-deposition process,and the co-deposition nucleation mechanism accords with a progressive nucleation.Temperature increase does favor in increasing nickel content in the ferronickel(Ni-Fe co-deposition products),while Fe^(2+) concentration increase does not.When solution pH is higher than 3.5,nickel content in the ferronickel decreases with pH because of the hydrolysis of Fe^(2+).With the current density of 180 A/m^2,Na_2SO_4 concentration of 100 g/L and Ni^(2+) concentration of 60 g/L,a smooth ferronickel deposit containing 96.21% Ni can be obtaine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emperature of 60 °C,Fe^(2+) concentration of 0.3 g/L,solution pH of 3 and sodium dodecyl sulfonate concentration of 4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 concentration surrounded waste regenerationNi-Fe co-deposition nucleation mechanism high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