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nularia sp.中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1
作者 吕芳 迟凯月 +1 位作者 戴荣继 邓玉林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96-1100,共5页
利用硅胶色谱、凝胶色谱等分离方法从软珊瑚Sinularia sp.中分离得到6种化学成分.通过一维核磁共振波谱、二维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等分析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确定为西松烷二萜类成分:lobocrassolide,lobo-hedleolide,(7Z)-lobohedl... 利用硅胶色谱、凝胶色谱等分离方法从软珊瑚Sinularia sp.中分离得到6种化学成分.通过一维核磁共振波谱、二维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等分析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确定为西松烷二萜类成分:lobocrassolide,lobo-hedleolide,(7Z)-lobohedleolide和2-epi-11Z-lobohedleolide;邻笨二甲酸酯类成分:1,2-benzenedicarboxylic acid di-isobutyl ester;甾醇类成分:ergosta-5-en-3β-ol.其中4种西松烷二萜类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样品中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珊瑚 西松烷二萜 化学成分分离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宝景天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和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尹秀梅 王思宏 李东浩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30-935,共6页
以八宝景天(Hylotelephium erythrostictum)作为研究对象,得到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水层五种提取物,并用20种菌对提取物进行抗菌活性和最小抑菌浓度(MIC)实验,结果是乙酸乙酯层表现出较好的抗菌活性。进一步从乙酸乙酯层分... 以八宝景天(Hylotelephium erythrostictum)作为研究对象,得到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水层五种提取物,并用20种菌对提取物进行抗菌活性和最小抑菌浓度(MIC)实验,结果是乙酸乙酯层表现出较好的抗菌活性。进一步从乙酸乙酯层分离得到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1)、原儿茶酸(2)、没食子酸乙酯(3)、对羟基苯甲酸(4)、没食子酸(5)、香叶木素(6)、山奈酚(7)、4-乙酰-2-异丙基-5-甲基苯酚(8)、breynioside A(9)、1-苯-3,4-二氢-1H-异喹啉(10)、(1-苯-3,4-二氢-1H-异喹啉-2-基)丙烯酮(11)。其中化合物2,5~7首次从八宝景天中分离,化合物1,3,4,8~11首次从八宝属中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宝景天 抗菌活性 溶剂提取物 化学成分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苦绳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贾少华 刘峰亮 +4 位作者 吕芳 陈艳 戴荣继 孟薇薇 邓玉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31-633,共3页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半制备型HPLC等方法从云南苦绳中分离纯化了6种化学成分。通过红外光谱、一维核磁共振波谱、二维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等方法确定其化学结构为二十烷酸(1)、α,γ-二棕榈酸甘油脂(2)、β-谷甾...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半制备型HPLC等方法从云南苦绳中分离纯化了6种化学成分。通过红外光谱、一维核磁共振波谱、二维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等方法确定其化学结构为二十烷酸(1)、α,γ-二棕榈酸甘油脂(2)、β-谷甾醇(3)、4ɑ-甲基-胆甾-7-烯-3-β-醇(4)、3,4'-二甲氧基-4,9,9'-三羟基-苯并呋喃木脂素-7'-烯(5)、松脂素(6)。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云南苦绳根茎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绳 萝藦科 化学成分分离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