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例短头品种犬疑似化学感受器瘤病例报告
1
作者 沈洋 张志红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12期54-58,共5页
1只7岁雄性未绝育短头品种犬,因出现舌头发绀、运动不耐受、呼吸急促等症状来院就诊,经血常规、血液生化、心脏B型利钠肽原(proBNP)、心肌钙及X射线、超声心动等检查,诊断为心脏肿瘤,怀疑化学感受器瘤。经过住院吸氧观察治疗,后期回访... 1只7岁雄性未绝育短头品种犬,因出现舌头发绀、运动不耐受、呼吸急促等症状来院就诊,经血常规、血液生化、心脏B型利钠肽原(proBNP)、心肌钙及X射线、超声心动等检查,诊断为心脏肿瘤,怀疑化学感受器瘤。经过住院吸氧观察治疗,后期回访宠主反馈患犬呼吸状态得以改善,精神状态良好,生活质量未受到明显影响。小动物临床诊疗中心脏肿瘤病例较罕见,诊断相对较难。文章记录该犬心脏肿瘤病例的诊治过程,以期为相关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化学感受器 短头品种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幼虫化学感受器种类与分布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谢建军 钟国华 +3 位作者 陈新芳 陈文团 徐齐云 胡美英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1-75,共5页
用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亚洲玉米螟幼虫的触角、口器附肢下颚须及其瘤状体、下唇须上的化学感受器的种类、分布与形态特征。亚洲玉米螟幼虫触角分为三节,在第二和第三节上主要有6个丹锥感受器和1个栓锥感受器两种化学感受器。口器附肢下颚... 用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亚洲玉米螟幼虫的触角、口器附肢下颚须及其瘤状体、下唇须上的化学感受器的种类、分布与形态特征。亚洲玉米螟幼虫触角分为三节,在第二和第三节上主要有6个丹锥感受器和1个栓锥感受器两种化学感受器。口器附肢下颚须上有8个丹锥感受器,排列为3-2-2-1;下颚须瘤状体上各有一个侧栓锥和中栓锥感受器,另有一个较小的丹锥感受器;下唇须在第二节、第三节上各着生有一个丹锥感受器。亚洲玉米螟幼虫触角上化学感受器数量少,主要分为两种丹锥感受器和栓锥感受器;口器附肢下颚须及其瘤状体、下唇须上化学感受器数量较多,主要为丹锥感受器、侧栓锥和中栓锥感受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化学感受器 种类 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豇豆荚螟幼虫头部形态及化学感受器观察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攀 郑霞林 +1 位作者 雷朝亮 王小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2-75,共4页
[目的]了解豇豆荚螟(Maruca vitrata)幼虫头部感受器的形态、数量和分布,为探讨其功能和感应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对豇豆荚螟5龄幼虫的头部以及触角和口器上的化学感受器进行扫描观察并描述。[结果]豇豆荚螟幼虫的头式为下... [目的]了解豇豆荚螟(Maruca vitrata)幼虫头部感受器的形态、数量和分布,为探讨其功能和感应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对豇豆荚螟5龄幼虫的头部以及触角和口器上的化学感受器进行扫描观察并描述。[结果]豇豆荚螟幼虫的头式为下口式;头上具有单眼、触角、感觉刚毛、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吐丝器;幼虫的触角上存在栓形、锥形和毛形3种感受器;口器附肢下颚须上有8个锥形感受器;下唇须在第2、3节上各着生有1个锥形感受器。[结论]豇豆荚螟幼虫头部共有4种类型的感受器:毛形感受器(Str)、锥形感受器(Sb)、小锥形感受器(Sbs)和栓形感受器(Ss),各自担负着不同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荚螟 幼虫 头部 化学感受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蛛的化学感受器在寻觅定位猎物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汪波 黄婷 +5 位作者 韩梦 汪昕蕾 常玉婷 黄欣怡 李妍钰 颜亨梅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6-89,共4页
为探明蜘蛛的化学感受器在寻觅定位猎物中的作用,本研究以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为捕食者、以果蝇为猎物,将蜘蛛饲养在室温23℃±1℃下,使其适应于当前的生长环境。以果蝇成虫饲养狼蛛,使其熟悉猎物气味。实验前,停止供... 为探明蜘蛛的化学感受器在寻觅定位猎物中的作用,本研究以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为捕食者、以果蝇为猎物,将蜘蛛饲养在室温23℃±1℃下,使其适应于当前的生长环境。以果蝇成虫饲养狼蛛,使其熟悉猎物气味。实验前,停止供给猎物,使狼蛛处于饥饿状态。一个星期后进行实验,采用Y型嗅觉仪法在黑暗条件下研究了狼蛛对猎物体液气味和体表气味的灵敏度反应。结果表明在实验距离内,狼蛛均能够正确选择有果蝇体液气味端,选择指数显著高于无果蝇体液气味端(P<0.05),停留时间显著高于无果蝇体液气味端(P<0.05),但当狼蛛与有果蝇体液气味端距离增大后,狼蛛对气味敏感程度下降,当狼蛛与气味源距离达到11 cm后,虽然狼蛛仍然能够正确选择有果蝇体液气味端,但选择指数显著下降(P<0.05),回归分析显示,狼蛛对有果蝇体液气味端选择指数与狼蛛和气味源间距离呈高度负相关。同时,研究结果发现狼蛛对果蝇体液气味比果蝇体表气味的反应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蛛 化学感受器 体液 果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隔化学感受器瘤1例 被引量:2
5
作者 肖威章 黄华 +1 位作者 高思海 赵金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491-1492,共2页
化学感受器瘤是一类非常少见的肿瘤,多发生在颈部,也有发生在纵隔、腹膜后等,诊断和治疗有其特殊性。最近本科收治1例纵隔化学感受器瘤,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关键词 化学感受器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虾摄食行为的化学感觉生理学研究──Ⅳ.中国对虾化学感受器的发育过程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楠生 罗日祥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3-57,共5页
中国对虾的化学感受器(如第1触角、口器及步足)在其发育(特别是早期发育)过程中,形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上的化学感觉毛的形态和分布方式均发生了变化。第1触角在PL7以前只具有羽状刚毛,PL7时开始出现嗅毛,随后不断 ... 中国对虾的化学感受器(如第1触角、口器及步足)在其发育(特别是早期发育)过程中,形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上的化学感觉毛的形态和分布方式均发生了变化。第1触角在PL7以前只具有羽状刚毛,PL7时开始出现嗅毛,随后不断 增加,形态与排列方式渐趋成体;口器(第1,2小颚、第1,2 颚足)内缘组成“漏斗”的刚毛随着发育逐步由羽状刚毛变短、变粗,直至成为细齿状刚毛;步足指节和掌 节形成后,其上逐步出现鳞状刚毛,并随着发育不断增多。中国对虾化学感受器在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及其上化学感觉刚毛的变化与中国对虾化学感觉机能的变化情况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化学感受器 发育 摄食 化学感觉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感受器瘤颈椎转移1例报告 被引量:2
7
作者 齐双 焦鹰 夏茂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58-860,共3页
化学感受器瘤(chemodectoma)是指颈动脉化学感受器及其同类组织细胞发生的肿瘤。1950年由Mulhgan首次命名报道,又称为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ur)或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这是一种罕见的肿瘤,仅占全部嗜铬细胞瘤10%-15%。
关键词 化学感受器 颈椎转移 颈动脉体瘤 副神经节瘤 嗜铬细胞瘤 细胞发生 类组织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化学感受器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王纾宜 郑斯馨 +3 位作者 吴韵芳 唐忠怀 许祖德 张秀荣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44-46,共3页
头颈部化学感受器瘤较少见,作者自1984年至1990年对共收治的9例进行分析,其中鼓室、颈静脉球体6例,咽侧部2例,声带1例。患者年龄平均40岁,男女之比为1:2。由于本病病程较长,症状各异,诊断较为困难,对部分病理... 头颈部化学感受器瘤较少见,作者自1984年至1990年对共收治的9例进行分析,其中鼓室、颈静脉球体6例,咽侧部2例,声带1例。患者年龄平均40岁,男女之比为1:2。由于本病病程较长,症状各异,诊断较为困难,对部分病理形态异形大,易误诊为癌、血管瘤的病例,可借助于免疫组化来确诊。化学感受器瘤的治疗,首选手术,放疗仅作为辅助手段。此瘤的预后,因其良恶性问题尚有分歧,一般认为,该瘤在病理形态上属良性,临床表现上呈浸润性生长,可破坏邻近组织及骨壁,向颅内侵犯。9例中2例失访,7例均健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化学感受器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敏感离子通道在中枢化学感受器呼吸调节中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丽 刘文彦 高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00-1403,共4页
目的:探讨脑室内注射酸化人工脑脊液(artificial cerebrospinal fluid,aCSF)引起的呼吸效应及酸敏感离子通道(acid sensing ion channels,ASICs)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aCSF(pH 7.4)对照组、aCSF(pH 6.5)组... 目的:探讨脑室内注射酸化人工脑脊液(artificial cerebrospinal fluid,aCSF)引起的呼吸效应及酸敏感离子通道(acid sensing ion channels,ASICs)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aCSF(pH 7.4)对照组、aCSF(pH 6.5)组、ASICs阻断剂阿米洛利(amiloride)对照组、amiloride+aCSF(pH 6.5)组、ASIC1a阻断剂psalmotoxin 1(PcTx1)对照组及PcTx1+aCSF(pH 6.5)组。通过膈肌肌电记录脑室内注射酸化aCSF后呼吸的变化;通过脑室内先注射阿米洛利和PcTx1再注射酸化aCSF的方法,观察酸敏感离子通道在中枢化学感受器呼吸调节中的作用。结果:脑室内注射酸化aCSF后,呼吸较注射前明显兴奋(P<0.05);脑室内注射阿米洛利能完全阻断脑室内注射酸化aCSF引起的呼吸兴奋;脑室内注射PcTx1能部分阻断脑室内注射酸化aCSF引起的呼吸兴奋。结论:ASICs是参与中枢化学感受器呼吸调节的关键离子通道,ASIC1a则发挥了部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敏感离子通道 呼吸调节 中枢化学感受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隔化学感受器瘤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雪飞 孟龙 +1 位作者 王磊 陈景寒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44-544,共1页
关键词 纵隔占位 化学感受器 圆形肿块 上纵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动物的摄食化学感受器及水产诱食剂的开发应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曾端 杨春贵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3期15-17,共3页
关键词 摄食过程 种类 作用 水产动物 摄食化学感受器 水产诱食剂 开发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感受器瘤的临床与影像学诊断(附6例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德杰 尚延海 +1 位作者 刘作勤 蒿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16-317,共2页
化学感受器瘤的临床与影像学诊断(附6例分析)王德杰①尚延海刘作勤蒿坤②化学感受器瘤(chemodectoma)又名非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或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系发生于人体化学感受器的一种少见肿瘤。我们遇见6例,均经... 化学感受器瘤的临床与影像学诊断(附6例分析)王德杰①尚延海刘作勤蒿坤②化学感受器瘤(chemodectoma)又名非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或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系发生于人体化学感受器的一种少见肿瘤。我们遇见6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提高对本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化学感受器 影像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骨化学感受器瘤1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蔚 杨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5期1335-1335,共1页
关键词 胸骨肿瘤 化学感受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文金 黄春鑫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9-119,共1页
关键词 腹膜后化学感受器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 病理诊断为 腹膜后肿物 手术切除 完全切除 定期随访 CT复查 肝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体内一种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乌仁套迪 础鲁 包双江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5年第1期16-18,共3页
颈动脉体是机体内一种化学感受器 ,在机体血液内出现缺氧、CO2 分压升高、H+浓度增加等变化时 ,颈动脉体接受刺激而使机体发生相应的变化 ,表现为呼吸加深加快 ,心跳加快 ,心输出量增多 ,脑和心脏血流量加大 ,而腹腔内脏的血流量减少等... 颈动脉体是机体内一种化学感受器 ,在机体血液内出现缺氧、CO2 分压升高、H+浓度增加等变化时 ,颈动脉体接受刺激而使机体发生相应的变化 ,表现为呼吸加深加快 ,心跳加快 ,心输出量增多 ,脑和心脏血流量加大 ,而腹腔内脏的血流量减少等综合征 ,而且缺氧时颈动脉体细胞成分 ,电子致密核心囊泡 ,细胞内pH和膜电位等也发生变化。一般认为 ,颈动脉体主细胞胞浆内的电子致密核心囊泡是具有调节心血管及呼吸功能的神经分泌颗粒。颈动脉体接受交感神经颈前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体 化学感受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感受器瘤术中循环虚脱或室颤4例处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60-160,共1页
化学感受器瘤术中循环虚脱或室颤4例处理刘流我院1987年至1991年,曾遇4例病人在硬膜外阻滞下行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时出现循环虚脱或室颤。术后经病理检查均确诊为化学感受器瘤,报告如下。例1女性,44岁,因左中腹部肿瘤在... 化学感受器瘤术中循环虚脱或室颤4例处理刘流我院1987年至1991年,曾遇4例病人在硬膜外阻滞下行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时出现循环虚脱或室颤。术后经病理检查均确诊为化学感受器瘤,报告如下。例1女性,44岁,因左中腹部肿瘤在硬膜外阻滞下行刮腹探查术。术前H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感受器 虚脱 心室纤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迷走体化学感受器瘤一例报告
17
作者 刘兰忠 张宫厚 +1 位作者 姚宏 贾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4-134,共1页
关键词 颈部迷走体 化学感受器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例化学感受器瘤手术的麻醉处理
18
作者 陈昆洲 高玉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61-262,共2页
化学感受器瘤(Chemodectoma)又称非嗜铬性副节瘤(Nonchromaffin paraganglioma),1958年以来国内曾报道273例。我院1973~1988年施行各部位化学感受器瘤手术20例,现就麻醉处理的有关问题总结如下. 资料和结果本组男11例,女9例。年龄21~5... 化学感受器瘤(Chemodectoma)又称非嗜铬性副节瘤(Nonchromaffin paraganglioma),1958年以来国内曾报道273例。我院1973~1988年施行各部位化学感受器瘤手术20例,现就麻醉处理的有关问题总结如下. 资料和结果本组男11例,女9例。年龄21~59岁。有7例曾误诊作过1~2次手术。病人情况和肿瘤部位见表Ⅰ、Ⅱ。入院后除作常规检查和准备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感受器 手术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木野螟幼虫头部形态及化学感受器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4
19
作者 蓝来娇 黄夏宁 +3 位作者 马涛 王胜坤 胡可炎 温秀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5-178,184,共5页
使用扫描电镜技术系统观察并描述了柚木野螟Eutectona machaeralis Walker幼虫触角及其口器上的化学感受器。观察结果如下:柚木野螟幼虫的头式为下口式,咀嚼式口器,头上有触角、单眼、感觉刚毛、上唇、下唇、上颚、下颚、下颚须、下唇... 使用扫描电镜技术系统观察并描述了柚木野螟Eutectona machaeralis Walker幼虫触角及其口器上的化学感受器。观察结果如下:柚木野螟幼虫的头式为下口式,咀嚼式口器,头上有触角、单眼、感觉刚毛、上唇、下唇、上颚、下颚、下颚须、下唇须、吐丝器等。幼虫头部下方有1对触角,触角上有6种感受器,分别是毛形感器、短毛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栓锥感器和小锥形感器。口器附肢下颚须上有栓锥感器,下唇须上有刺形感器。在吐丝器前方有1对锥形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木野螟 幼虫 头部 扫描电镜 化学感受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颈动脉化学感受器瘤2例
20
作者 郭健英 况光仪 +1 位作者 杨进全 杨海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169-170,共2页
关键词 颈动脉肿瘤 化学感受器 介入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