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性肝纤维化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4
1
作者 林红 李异玲 傅宝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47-449,共3页
目的 :研究血浆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latelet derivedgrowthfactor,PDGF)及病变区PDGFA ,B链表达在化学性肝纤维化不同病理阶段的动态变化。方法 :选用Wistar大白鼠通过皮下注射 4 0 %四氯化碳花生油混合液复制化学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目的 :研究血浆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latelet derivedgrowthfactor,PDGF)及病变区PDGFA ,B链表达在化学性肝纤维化不同病理阶段的动态变化。方法 :选用Wistar大白鼠通过皮下注射 4 0 %四氯化碳花生油混合液复制化学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采用生物活性方法测定血浆PDGF ,通过肝脏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病变区PDGFA ,B链分布变化。结果 :随着肝纤维化病变的加重 ,血浆PDGF逐渐升高。与对照组及相邻病变阶段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 <0 .0 1)。通过肝脏免疫组化表明PDGFA ,B链表达早期集中在汇管区间质细胞 ,散在分布于肝窦状隙 ,晚期广泛分布于纤维间隔内。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性肝纤维化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化学性与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动物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异玲 傅宝玉 +2 位作者 王炳元 崔巍 林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比较实验化学性与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动物模型的病理改变的不同。方法:选取Wistar纯系大白鼠皮下多点反复注射四氯化碳复制化学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通过递增乙醇浓度,日 3次胃内灌注乙醇来复制酒精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分别于第 4... 目的:比较实验化学性与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动物模型的病理改变的不同。方法:选取Wistar纯系大白鼠皮下多点反复注射四氯化碳复制化学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通过递增乙醇浓度,日 3次胃内灌注乙醇来复制酒精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分别于第 4周,第 8周,第 12周末进行肝脏重量,肝脏病理学以及电镜下贮脂细胞的检测。结果:化学性肝纤维化组, 4周末肝脏呈点状坏死,贮脂细胞开始活化; 8周末肝脏呈大片状坏死,贮脂细胞活化明显; 12周末,形成较完整的纤维间隔,贮脂细胞成为肌成纤维样细胞,并分泌大量胶原。酒精性肝纤维化组, 4周末肝细胞中度脂肪变性,贮脂细胞无明显活化; 8周末肝细胞变性坏死,贮脂细胞开始活化; 12周末,形成轻度纤维化改变,贮脂细胞活化明显并分泌大量胶原。结论:化学性及酒精性肝纤维化发展过程存在不同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性肝纤维化 酒精性纤维 病理 贮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