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中氟的化学形态分析方法研究
1
作者 门倩妮 冯博鑫 +3 位作者 甘黎明 黄鑫 邓攀直 何涛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45-953,共9页
氟是一种与健康密切相关的必需微量元素,人体对氟的摄入不足或过量都可能会引发健康问题。查明土壤中氟的赋存形态,对了解氟的生物有效性、迁移转化规律及预防氟缺乏或过剩可能导致的生态环境和健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将氟的形态划... 氟是一种与健康密切相关的必需微量元素,人体对氟的摄入不足或过量都可能会引发健康问题。查明土壤中氟的赋存形态,对了解氟的生物有效性、迁移转化规律及预防氟缺乏或过剩可能导致的生态环境和健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将氟的形态划分为水溶态、吸附态、氧化结合态和固定态,重点研究了固液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对水溶态氟的提取影响,确定了固液比1∶10、超声时间30 min以及超声温度(25±5)℃为最佳提取条件,并在此条件下,开展了弱酸(H_(2)C_(2)O_(4))、弱碱(NaHCO_(3))提取剂的先后顺序和不同浓度NH_(3)OHCl-C_(2)H_(4)O_(2)提取液对吸附态氟及氧化结合态氟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的pH值对提取吸附态的氟有一定影响,确定了酸性土壤使用先碱后酸、碱性土壤使用先酸后碱的吸附态氟提取顺序;得出了使用0.25 mol/L浓度的NH_(3) OHCl-C_(2)H_(4)O_(2)提取液会使氧化结合态氟的提取率更高的结论。所使用的方法精密度RSD在3.6%~22.8%,准确度RD在0.42%~10.5%,回收率在81.0%~99.2%,均优于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DZ/T 0289—2015)规范的要求。方法简单有效,并易于控制,可为研究氟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化学形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铅的含量及其化学形态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汉萍 赵秋香 +4 位作者 张雪容 黄艳波 李海萍 张华新 赵文海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05-708,711,共5页
对广州市黄埔港区所取土壤中铅的化学形态分析进行了研究。采用含不同组分提取剂的连续提取程序对1 g土壤进行提取,使之分成8种形态的铅,并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对每种提取所得的形态中的铅进行了测定。另在一份试样中直接测定其... 对广州市黄埔港区所取土壤中铅的化学形态分析进行了研究。采用含不同组分提取剂的连续提取程序对1 g土壤进行提取,使之分成8种形态的铅,并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对每种提取所得的形态中的铅进行了测定。另在一份试样中直接测定其总铅量,对提取剂的组成及其溶液的浓度及提取操作条件进行了研究和优化,对FAAS测定方法的仪器工作条件作了说明。试验结果表明,所取试样中大部分铅以稳定的结合形态存在,以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存在的铅仅达6%,总铅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FAAS测定方法的灵敏度和检出限依次为0.007 mg.L-1及0.01 mg.L-1,分析和测定了4个试样中8种形态的铅量,其加和量为147.9 mg.kg-1,与直接测得的总铅量(159.9 mg.kg-1)之间的偏差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形态分析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样品中痕量元素的化学形态分析Ⅱ.砷汞镉锡铅硒铬的形态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何红蓼 倪哲明 +1 位作者 李冰 杨红霞 《岩矿测试》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18-128,共11页
环境中元素的生物有效性和毒性依赖于其存在的化学形态。文章依据文献的有关报道介绍砷、汞、镉、锡、铅、硒和铬在环境中的分布、毒性及它们在环境样品如水、土壤、沉积物和生物体中的形态分析方法,包括分析物的保存、提取、分离和检... 环境中元素的生物有效性和毒性依赖于其存在的化学形态。文章依据文献的有关报道介绍砷、汞、镉、锡、铅、硒和铬在环境中的分布、毒性及它们在环境样品如水、土壤、沉积物和生物体中的形态分析方法,包括分析物的保存、提取、分离和检测。引用文献120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样品 化学形态分析 痕量元素 汞镉 形态分析方法 生物有效性 引用文献 生物体 沉积物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的化学形态分析进展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绥荣 林守麟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8-90,共3页
有关痕量元素形态的研究已成为当今科学领域的活跃领域之一,是分析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同一元素不同的化学形态导致不同的环境毒害、生物效应和对人体健康有不同的影响.铬是VIB族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为 0.010%~0.011%,分布广泛... 有关痕量元素形态的研究已成为当今科学领域的活跃领域之一,是分析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同一元素不同的化学形态导致不同的环境毒害、生物效应和对人体健康有不同的影响.铬是VIB族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为 0.010%~0.011%,分布广泛.工业上主要用于制造各种优质合金,也广泛用于皮革、印染、电镀等工业,受腐蚀后以各种排放液进入环境.铬有多种价态,最常见的是三价和六价.研究表明,铬表现为必需元素还是有害元素,其价态起决定性作用.三价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正常糖脂代谢所不可缺少的,缺铬会引起动脉硬化等多种疾病.六价铬由于其氧化性和对皮肤的高渗透性,毒害很大,被确认有致癌作用.铬形态分布也影响铬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因此铬的形态分析在环境科学、生命科学、生理医学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形态分析 形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固化Pb^(2+)的化学形态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孟丽峰 郑娟荣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31-1035,共5页
本文采用连续化学萃取法,对比分析了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和水泥中Pb2+的化学形态及迁移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中性环境下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与水泥对Pb2+的固化能力相当,但Pb2+的存在形态不同;在加速试验条件下,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对Pb2+... 本文采用连续化学萃取法,对比分析了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和水泥中Pb2+的化学形态及迁移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中性环境下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与水泥对Pb2+的固化能力相当,但Pb2+的存在形态不同;在加速试验条件下,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对Pb2+的捕集率超过水泥。试验环境由中性向酸性转化时,水泥固化体中Pb2+由Ⅴ型向Ⅳ、Ⅲ型迁移,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中Pb2+由Ⅴ型向Ⅱ型迁移。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与水泥固化Pb2+的固化机理与迁移规则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 浸出毒性 固化/稳化Pb2+ 化学形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形态分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袁东星 王小如 +1 位作者 杨芃原 黄本立 《分析测试通报》 CSCD 1992年第4期1-9,共9页
本文综述了金属元素的化学形态分析,包括:形态分析的方法与技术,形态分析在水、土壤、空气和生物样品中的应用,样品的处理方法等。
关键词 化学形态分析 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MS用于北京市PM_(2.5)中铅及其同位素的形态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曦 王小燕 +4 位作者 刘洋 张经华 刘景秀 闫赖赖 王京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15-518,共4页
对2005年9月至2006年5月所采集的24份北京市PM2.5样品进行序列连续提取,分别得到水溶态、脂溶态和不溶态3个分量的铅;在最佳仪器工作条件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上述各分量中铅的浓度及同位素比值。采用GBW09133考察... 对2005年9月至2006年5月所采集的24份北京市PM2.5样品进行序列连续提取,分别得到水溶态、脂溶态和不溶态3个分量的铅;在最佳仪器工作条件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上述各分量中铅的浓度及同位素比值。采用GBW09133考察铅浓度测定的准确度,并用SRM 981标准铅试剂校正质量歧视效应和仪器漂移。结果表明,采用ICP-MS分析大气PM2.5中不同形态铅浓度及同位素比值的测定数据准确可靠。北京市大气PM2.5样品中水溶态、脂溶态和不溶态3个分量铅的平均百分含量分别为20.69%,0.32%和78.99%;相应的铅同位素比值206Pb/207Pb的均值分别为1.1526,1.1374和1.2193;其中水溶态和不溶态铅的同位素比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同位素比值的比对结果提示,北京市成人血铅可能源于北京市大气PM2.5中水溶态铅而非不溶态铅,故大气细颗粒物中水溶态铅对人体健康的威胁更值得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 化学形态分析 铅同位素 PM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剂对土壤中重金属铅的化学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张丽霞 宋书巧 +1 位作者 梁利芳 黄秋月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8年第6期792-795,共4页
以被重金属污染的农田土壤为样品,分别加入NaOH溶液、CaO固体、Na2S溶液、Na2CO3固体、C9H7NO溶液作为改良剂,采用逐步提取法对土壤中重金属Pb的相态进行浸提和萃取,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提取液中每种形态铅的浓度;最后分析了土壤中P... 以被重金属污染的农田土壤为样品,分别加入NaOH溶液、CaO固体、Na2S溶液、Na2CO3固体、C9H7NO溶液作为改良剂,采用逐步提取法对土壤中重金属Pb的相态进行浸提和萃取,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提取液中每种形态铅的浓度;最后分析了土壤中Pb在不同的实验环境下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加有改良剂的土壤中,各种存在形态的重金属铅的含量均有所变化,与没加改良剂的土壤相比,Pb的可交换态含量明显降低,特别是在pH=7,加入8-羟基喹啉后降低了92.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化学形态分析 逐步提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分析技术的适用范围 被引量:4
9
作者 毛凌晨 施柳 +3 位作者 叶华 林童 李飞鹏 陶红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09-1116,共8页
对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分析的各种方法的适用性以及适用范围进行了探讨与总结。单一提取法的各提取剂中去离子水与中性盐溶液适用于预估生物毒性,稀酸可用作分析重金属的地球化学活性,螯合剂更适用于测量生物有效性。单一提取法不适用于... 对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分析的各种方法的适用性以及适用范围进行了探讨与总结。单一提取法的各提取剂中去离子水与中性盐溶液适用于预估生物毒性,稀酸可用作分析重金属的地球化学活性,螯合剂更适用于测量生物有效性。单一提取法不适用于碱性且重金属含量少的沉积物,且在试验时应选用参考性强的溶液。连续提取法能够提供更多的元素形态信息,然而由于提取剂的选择性较差,应尽可能选用参考性强的BCR或Tessier法进行"比较性"研究。在使用场流分级法和尺寸排阻色谱法对细小颗粒与胶体上基于粒度分离重金属时,移动相浸提剂的选择尤为重要。试验前应通过预实验了解样品的主要理化性质,以尽可能减少重金属形态发生改变的机率与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化学形态分析 沉积物 单一提取法 连续提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提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离子型稀土矿中稀土元素总量及7种化学形态含量 被引量:7
10
作者 施意华 李学彪 +3 位作者 付伟 唐碧玉 古行乾 邱丽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80-1388,共9页
采集某离子型稀土矿样品,经除杂、自然风干、研磨、过筛、混匀后,取样品1.000 g,依次经水、1 mol·L^(-1)氯化镁溶液、1 mol·L^(-1)乙酸钠溶液、0.1 mol·L^(-1)焦磷酸钠溶液、0.25 mol·L^(-1)盐酸羟胺-0.25 mol·... 采集某离子型稀土矿样品,经除杂、自然风干、研磨、过筛、混匀后,取样品1.000 g,依次经水、1 mol·L^(-1)氯化镁溶液、1 mol·L^(-1)乙酸钠溶液、0.1 mol·L^(-1)焦磷酸钠溶液、0.25 mol·L^(-1)盐酸羟胺-0.25 mol·L^(-1)盐酸的混合液、0.02 mol·L^(-1)硝酸-30%(体积分数)过氧化氢-1.6 mol·L^(-1)乙酸铵-1.6 mol·L^(-1)硝酸的混合液提取后,得到稀土元素的水溶态(F1)、离子交换态(F2)、碳酸盐结合态(F3)、腐殖酸结合态(F4)、铁锰氧化物结合态(F5)、强有机结合态(F6)和残渣态(F7),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样品中各稀土元素的7种化学形态的含量和15种稀土元素总量。利用基体匹配的混合标准溶液系列、稀释形态提取溶液20倍(F1稀释2倍)及103Rh-185Re双内标等,消除了各提取剂对稀土元素测定的影响。各稀土元素7种化学形态的检出限(3s)为0.0011~0.75 mg·kg^(-1),各稀土元素化学形态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5)为1.4%~11%,以GBW 07158为质控样,其测定值与认定值基本一致。方法用于实际离子型稀土矿样品分析,结果显示,该离子型稀土矿样品中稀土元素总量为691~2299 mg·kg^(-1),除铈外的钇、镧、镨、钕、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等14种稀土元素的形态主要以F2存在,占稀土总量的47.6%~84.5%;而铈的形态主要以F2、F5、F6和F7存在。稀土元素各化学形态总和相对于稀土总量的回收率为95.7%~98.6%,表明所用的连续提取法适用于离子型稀土矿中稀土元素的化学形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离子型稀土矿 稀土元素 化学形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堆肥对污泥中重金属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吕彦 马利民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30-33,共4页
对上海曲阳污水厂污泥及其快速堆肥产物中的Zn,Cu,Ni,Cd,Pb,Cr等六种重金属进行了含量及化学形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不会改变污泥中各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堆肥前后重金属主要以稳定的形态存在,但堆肥过程进一步提高了重金属元素... 对上海曲阳污水厂污泥及其快速堆肥产物中的Zn,Cu,Ni,Cd,Pb,Cr等六种重金属进行了含量及化学形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不会改变污泥中各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堆肥前后重金属主要以稳定的形态存在,但堆肥过程进一步提高了重金属元素稳定形态的比例。变化最为显著的是污泥中含量较高的Zn,其不稳定形态的比例由37%降为16%,使得Zn的活性与毒性大大降低。经过快速堆肥,考察的六种重金属元素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减小了污泥土地利用时重金属的环境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元素 化学形态分析 堆肥过程 污水厂污泥 分析结果 环境危害 土地利用 ZN 含量 不稳定 稳定性 比例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矿测试》2005年(第24卷)总目次 被引量:16
12
《岩矿测试》 CAS CSCD 2005年第4期I0003-I0008,共6页
关键词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光谱仪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岩矿测试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FAAS 荧光光谱仪 杨红霞 地质样品 化学形态分析 蔡玉贞 line 分离富集 痕量元素 微量元素 地球化学样品 目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一般性问题
13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21-21,共1页
X501 200502651 挪威卑尔根建筑材料中PCB污染源=Building ma- terials as a source of PCB pollution in Bergen,Norway [刊,英]/M.Andersson…∥Sci.Total Environ..- 2004,325(1/3).-139-144
关键词 环境污染 不同形态重金属 污染源 城市垃圾焚烧飞灰 二恶英 挪威 化学形态分析 环图 低浓度 一般性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