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效缩节胺化学封顶对黄河流域棉花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张恒恒 王香茹 +6 位作者 宋美珍 王宁 贵会平 董强 庞念厂 张西岭 马小艳 《中国棉花》 2025年第5期15-24,共10页
为探究棉花品种和增效缩节胺(DPC^(+))化学封顶技术对棉花封顶效果的影响,建立黄河流域棉区棉花化学封顶技术体系,于2016―2017年在河南省安阳市采用裂区设计开展田间试验,主区为品种,裂区为打顶处理。2016年以中棉所100、石抗126、中棉... 为探究棉花品种和增效缩节胺(DPC^(+))化学封顶技术对棉花封顶效果的影响,建立黄河流域棉区棉花化学封顶技术体系,于2016―2017年在河南省安阳市采用裂区设计开展田间试验,主区为品种,裂区为打顶处理。2016年以中棉所100、石抗126、中棉所89和鲁棉研28号为供试品种,设6个DPC^(+)化学封顶处理,由不同化学封顶时间(与人工打顶同期、较人工打顶晚5 d)与DPC^(+)剂量(450、750、1050 mL·hm^(-2))组成,2017年以中棉所100、石抗126为供试品种,设9个DPC^(+)化学封顶处理,由不同化学封顶时间(与人工打顶同期、较人工打顶晚5 d和较人工打顶早5 d)与DPC^(+)剂量(450、750、1050 mL·hm^(-2))组成,2年间均以人工打顶和不打顶为对照,研究不同剂量DPC^(+)化学封顶对棉花生长、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DPC^(+)化学封顶处理下的棉花株高和单株果枝数较人工打顶增加,其中2016年(7月份花铃期降水量较大)的株高和单株果枝数较人工打顶分别显著增加27.2%35.7%和58.5%76.4%,2017年株高和单株果枝数较人工打顶分别增加6.7%12.7%和30.2%38.8%。DPC^(+)化学封顶对棉花单产的影响不显著,多与人工打顶相当,且对纤维品质无不利影响,但2016年DPC^(+)化学封顶处理表现出减产趋势,且上部成铃数较高。DPC^(+)的应用时间(与人工打顶同期、推迟5 d和提早5 d)和施用剂量(450~1050 mL·hm^(-2))对棉花产量无显著影响,低剂量(450 mL·hm^(-2))和中剂量(750 mL·hm^(-2))DPC^(+)处理下的产量较人工打顶增加。本研究得出如下初步结论:在黄河流域棉区应用DPC^(+)化学封顶技术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与人工打顶同期或提早5 d应用低、中剂量DPC^(+)进行化学封顶,可取得较好的化学封顶效果及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增效缩节胺 化学封顶技术 生长发育 产量 纤维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