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上油田蒸汽吞吐化学增效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何春百 张健 +2 位作者 崔盈贤 陈冠中 孟凡雪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2-176,共5页
在海上油田蒸汽吞吐技术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由于部分稠油油田的地质油藏特性、钻完井方式、平台空间及操作成本等因素的制约,导致海上油田蒸汽吞吐的应用难度高于陆上油田。蒸汽吞吐化学增效技术通过在传统蒸汽吞吐注入流体的基础上添... 在海上油田蒸汽吞吐技术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由于部分稠油油田的地质油藏特性、钻完井方式、平台空间及操作成本等因素的制约,导致海上油田蒸汽吞吐的应用难度高于陆上油田。蒸汽吞吐化学增效技术通过在传统蒸汽吞吐注入流体的基础上添加化学增效复合药剂的方式,能够在热采效果的基础上,扩大波及体积、提高热采洗油效率以及降低原油黏度,从而改善稠油油田的蒸汽吞吐开发效果。从化学增效机理、室内物理模拟以及渤海某油田数值模拟实例的角度,探讨并评价了该技术的提高采收率效果和经济性。基于渤海油田某区块矿场试验方案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显示,经过7个周期热采化学增效剂吞吐,在常规热采基础上增油幅度达16%,投入产出比达1∶6.3(油价按40美元/桶计)。该技术成果为深入开展海上油田热采技术开发奠定了基础,并为海上稠油高效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稠油 热采 蒸汽吞吐 化学增效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稠油油田热化学复合吞吐增效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姜维东 罗少锋 +2 位作者 张伟 孙玉豹 王少华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48,共8页
针对渤海稠油油田在生产稠油井存在的原油黏度大、胶质沥青质沉积造成储层有机堵塞严重、产量递减快、边底水突进、含水上升快等问题,通过室内实验研究分析、物理模拟与参数优化开展了海上热化学复合吞吐增效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随温度... 针对渤海稠油油田在生产稠油井存在的原油黏度大、胶质沥青质沉积造成储层有机堵塞严重、产量递减快、边底水突进、含水上升快等问题,通过室内实验研究分析、物理模拟与参数优化开展了海上热化学复合吞吐增效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胶质、沥青质扩散系数增大,石英石表面对重质组分的吸附能力减弱,有助于胶质沥青质解离;热气化学复合解堵后,岩心水测渗透率均可恢复到初始岩心水测渗透率的60%~70%;热(80℃)+气(溶解)作用下,与50℃脱气油相比可使原油黏度降低约80%;在热和化学剂作用下,原油形成低黏水包油乳状液,稠油黏度由2000 mPa·s降低至30 mPa·s,降黏率为98.5%;稠油相渗曲线测试实验(100℃)结果显示,化学剂注入后使稠油相渗曲线等渗点右移,两相共渗区域增大,油相渗透率变大,水相渗透率降低,残余油饱和度降低,开发效果改善;在热水驱过程中,注入泡沫堵调后,高渗填砂管和低渗填砂管采收率均有明显提高,低渗管采收率提高约11个百分点,高渗管采收率提高约8个百分点。模拟吞吐实验结果表明:在热+化学+气协同作用下,可至少降低含水20%~30%,采油指数由0.90 mL/(min·MPa)提高至1.95 mL/(min·MPa),可显著改善低产稠油井的开发效果。热化学复合吞吐增效技术已在渤海稠油油田现场取得成功试验,措施井含水最高降低73.4个百分点,有效期150天,平均日产油较措施前提高2.9倍,有效期内累增油4300 m^(3),为渤海稠油冷采井增储上产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稠油油田 化学复合吞吐增效 采油指数 稠油冷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杆状病毒杀虫剂增效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建军 周成刚 +1 位作者 郭光智 张乐民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4-158,共5页
杆状病毒作为杀虫剂应用已成为生物防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杆状病毒相对低的毒力和较长的杀虫时间是制约其推广应用的原因之一。本文就如何提高杆状病毒的杀虫效果 ,从基因重组、增效蛋白及化学增效剂三个方面 ,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 杆状病毒作为杀虫剂应用已成为生物防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杆状病毒相对低的毒力和较长的杀虫时间是制约其推广应用的原因之一。本文就如何提高杆状病毒的杀虫效果 ,从基因重组、增效蛋白及化学增效剂三个方面 ,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概括 ,并对三种增效途径在研究和应用中存在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状病毒杀虫剂 生物防治 基因重组 增效蛋白 化学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苏云金杆菌对棉铃虫毒力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尹新明 郭线茹 +2 位作者 贾新成 吴云汉 邱立友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7-72,共6页
在含有Bt毒素的人工饲料中,通过加入碱性化合物提高其对昆虫中肠的作用,或加入蛋白酶激活剂、无机化合物和有机物来提高Bt的毒力效价。试验结果表明,加入碳酸钙、硫酸锌、氯化镁、苹果酸、马来酸、甲酸和巯基乙醇酸钠,可使Bt... 在含有Bt毒素的人工饲料中,通过加入碱性化合物提高其对昆虫中肠的作用,或加入蛋白酶激活剂、无机化合物和有机物来提高Bt的毒力效价。试验结果表明,加入碳酸钙、硫酸锌、氯化镁、苹果酸、马来酸、甲酸和巯基乙醇酸钠,可使Bt毒力效价分别提高095,122,037,045,117,2.10和90倍,其中加入硫酸锌、甲酸和巯基乙醇酸钠的增效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杆菌 毒力效价 化学增效 棉铃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7%皂素烟碱可溶性浓剂防治柑桔锈壁虱田间药效试验 
5
作者 胡绍海 胡卫军 万冰清 《湖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23-25,共3页
关键词 可溶性浓剂 柑桔锈壁虱 植物源杀虫剂 田间药效试验 稀释倍数 烟碱 师范大学生 增效物质 化学增效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84块超稠油油藏蒸汽+CO_2+助剂吞吐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付美龙 张鼎业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5-149,共5页
在模拟辽河油田杜84块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条件下(原始地温38℃,原始地层压力7.35MPa.注汽压力18MPa。注汽温度260℃.蒸汽干度75%),以孔隙度27.6%~29.1%、渗透率1.3μm^2、φ5×100(cm)的油层砂填充管为物理模型.... 在模拟辽河油田杜84块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条件下(原始地温38℃,原始地层压力7.35MPa.注汽压力18MPa。注汽温度260℃.蒸汽干度75%),以孔隙度27.6%~29.1%、渗透率1.3μm^2、φ5×100(cm)的油层砂填充管为物理模型.实验考察了九个周期的蒸汽吞吐、蒸汽+CO2吞吐、蒸汽+CO2+助剂吞吐的驱油效果。后两种吞吐方式的第一周期为蒸汽吞吐,从第二周期开始先注入CO2气或0.0035 PV 0.3%助剂溶液+CO2气再注蒸汽.CO2注入量为前一周期蒸汽注入量的1/5.所用助剂为高温泡沫驱油助排剂WZ-AS+磺酸盐助排荆EOR-CL/LH-Ⅻ(1:1)。列表给出了各周期注汽量、采油量、采出程度、回采水率、采注比厦油气比数据。三种吞吐方式的生产规律相同,增注CO2和CO2+助剩使周期注汽量、采出程度、回采水率增加.在蒸汽吞吐、蒸汽+CO2吞吐、蒸汽+CO2+助剂吞吐中.累积采出程度分别为30.23%、35.90%、38.69%.周期平均回采水率分别为63.80%、71.62%、82.07%。简介了杜84块油藏特征。图3表4参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增效蒸汽吞吐 CO2+化学助剂增效蒸汽吞吐 超稠油 提高采收率 岩心驱替实验 辽河杜84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油田自生热体系室内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璐 邹剑 +4 位作者 高尚 兰夕堂 张丽平 符扬洋 方月月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75-81,共7页
稠油热化学增效技术在陆上油田相对比较成熟,但与陆上油田相比,海上油田有其特殊性,因此,需要开展针对海上油田特点的热采化学增效技术研究。①通过实验手段优选出了适合于渤海油田的自生热体系,该体系低浓度下就可产生较高的热量,并且... 稠油热化学增效技术在陆上油田相对比较成熟,但与陆上油田相比,海上油田有其特殊性,因此,需要开展针对海上油田特点的热采化学增效技术研究。①通过实验手段优选出了适合于渤海油田的自生热体系,该体系低浓度下就可产生较高的热量,并且无毒害性;②通过控制催化剂的类型和浓度,实现了自生热体系达峰时间的控制;并通过矿场试验验证了该自生热化学增效体系能有效地降低稠油黏度、溶解固体石蜡、清洗有机垢,能有效提高油藏渗透率,提高原油产量;③筛选出的自生热催化剂是一种多元弱酸,可有效控制达峰时间和减少有毒副产物产生,同时不腐蚀油套管,更加适合海上平台的应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生热 化学增效 稠油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