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东部基底花岗岩类岩浆活动的化学地球动力学 被引量:40
1
作者 陈宣华 尹安 +2 位作者 George GEHRELS 李丽 蒋荣宝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7-171,共15页
柴达木盆地东部是连接秦岭、祁连、昆仑三大造山带的关键构造部位,发育了以晚二叠世—中三叠世(P-T)花岗岩类为主的古特提斯域深成岩浆活动。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柴达木盆地东部基底P-T花岗岩类形成于大洋环境,主要为I型花岗岩类。该... 柴达木盆地东部是连接秦岭、祁连、昆仑三大造山带的关键构造部位,发育了以晚二叠世—中三叠世(P-T)花岗岩类为主的古特提斯域深成岩浆活动。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柴达木盆地东部基底P-T花岗岩类形成于大洋环境,主要为I型花岗岩类。该期花岗岩类可分为两个时间演化系列,早期为钾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英云闪长岩—闪长岩系列,晚期为碱性花岗岩—钾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系列,均具有与经典的鲍文反应系列相反(即反鲍文系列)的演化趋势,反映了深成岩浆的动态混合作用模式。Nd-Sr-Pb-O同位素组成特征说明,柴达木盆地东部基底P-T花岗岩类具有年轻地壳的特征,其来源主要与富集地幔EMⅡ源区有关,具明显的造山带与上地壳Pb同位素特征。柴达木盆地东部基底与西秦岭及扬子块体中生代花岗岩类的Pb同位素组成具有相似性,说明了柴达木盆地基底与扬子地块具有亲缘性。研究表明,来自地幔的基性岩浆底侵作用,以及幔源镁铁质岩浆与壳源长英质岩浆之间的混合作用,可能是柴达木盆地东部基底地壳生长的重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地球动力学 深成岩浆活动 二叠纪—三叠纪 柴达木盆地东部 秦-祁-昆接合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
作者 郑永飞 杨进辉 +1 位作者 宋述光 陈伊翔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4,共24页
化学地球动力学是地球化学与地球动力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20世纪末期地幔地球化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随着人们对板片-地幔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地球化学效应的认识,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已经从地幔不均一性本身拓展到具体俯冲板片对地幔成分... 化学地球动力学是地球化学与地球动力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是20世纪末期地幔地球化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随着人们对板片-地幔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地球化学效应的认识,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已经从地幔不均一性本身拓展到具体俯冲板片对地幔成分的影响。这个拓展为我们认识地球内部的运作机制、俯冲带壳幔相互作用和地幔不均一性的尺度等重要科学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系统回顾了大洋玄武岩成因与地壳物质再循环、大洋玄武岩源区的岩石学性质、板块俯冲与大洋玄武岩成因、大陆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成因和板片-地幔相互作用以及花岗岩成因与大陆动力学等方面的突出进展,对化学地球动力学领域存在的重要科学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也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地球动力学 大洋玄武岩 壳幔相互作用 地幔源区 大陆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屑沉积岩/沉积物Sm-Nd、U-Pb与Hf同位素的化学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岳龙 李大鹏 +2 位作者 包创 李兆 刘长征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00-1215,共16页
碎屑沉积岩能有效记录它们的源区。碎屑沉积岩的Nd同位素组成及其中锆石U-Pb年龄与Hf同位素组成是解析碎屑物质源区、源区壳-幔相互作用及不同块体间相互作用的关键方法。全岩/全样的Nd模式年龄可以指示其源区地壳从亏损地幔分离的平均... 碎屑沉积岩能有效记录它们的源区。碎屑沉积岩的Nd同位素组成及其中锆石U-Pb年龄与Hf同位素组成是解析碎屑物质源区、源区壳-幔相互作用及不同块体间相互作用的关键方法。全岩/全样的Nd模式年龄可以指示其源区地壳从亏损地幔分离的平均时间,而锆石Hf同位素模式年龄能够揭示出所测锆石颗粒其形成时的源区特征。细粒碎屑沉积岩/沉积物化学组成代表了其源区上地壳在风化、搬运、沉积过程中不溶于水的Nb、Ta、Zr、Hf、Sc、Ti、Th、REE等的平均组成。实践表明,华北板块、扬子板块、以大兴安岭为代表的中亚造山带东部具有明显不同的形成与演化历史。大兴安岭的地壳增生主要发生于新元古代—古生代期间。由碎屑沉积岩进行化学动力学分析时,应充分系统考虑地质过程的复杂性,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沉积岩 化学地球动力学 锆石U-Pb定年 锆石Hf同位素组成 ND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陆俯冲化学地球动力学 被引量:44
4
作者 李曙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11-234,共24页
碰撞造山带陆壳岩石中柯石英和金刚石的发现证明在碰撞造山过程中,一侧陆壳可俯冲到地幔深度。在这一俯冲过程中,随着温度、压力的升高,俯冲陆壳岩石必然会发生一系列地球化学变化,并会与周围的地幔物质发生不同形式和程度的相互作... 碰撞造山带陆壳岩石中柯石英和金刚石的发现证明在碰撞造山过程中,一侧陆壳可俯冲到地幔深度。在这一俯冲过程中,随着温度、压力的升高,俯冲陆壳岩石必然会发生一系列地球化学变化,并会与周围的地幔物质发生不同形式和程度的相互作用。认识这些地球化学变化及相互作用,并以此制约大陆壳俯冲的动力学过程是陆壳俯冲化学地球动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文中以大别山陆壳俯冲为例,总结了陆壳俯冲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的主要进展。已有的研究表明在大别山造山带,扬子陆块是在二叠纪末—三叠纪初开始向华北陆块下俯冲,并在230~218Ma达到峰期超高压变质作用。该俯冲板块可能在200~190Ma断离,从而使陆壳俯冲终止。伴有超高压变质作用的陆壳深俯冲作用可能仅在两个较大陆块碰撞时才发生。超高压岩石的折返至少经历了两次快速抬升。最初一次是在陆壳俯冲时期(228~210Ma),超高压岩石由逆冲构造推至中地壳并构造就位于角闪岩相围岩中;第二次是在俯冲板块断离之后(200~190Ma)由浮力推动超高压岩石与其围岩一起快速抬升。在俯冲过程中,俯冲陆壳可以析出流体交代改造上覆楔形地幔。该富集地幔在俯冲陆壳断离之后可发生部分熔融,产生具有Nb,Zr,Ti亏损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俯冲 化学地球动力学 变质岩 碰撞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陆俯冲带的深部流体及变质化学地球动力学——以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泽明 沈昆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20,共16页
通过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岩石学、矿物化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在大陆俯冲带深部流体与变质化学地球动力学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创新性成果。研究证明大陆俯冲带的深部流体是高氧逸度、富硅酸盐的超临界流体,揭示出超高压变质极端条件下... 通过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岩石学、矿物化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在大陆俯冲带深部流体与变质化学地球动力学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创新性成果。研究证明大陆俯冲带的深部流体是高氧逸度、富硅酸盐的超临界流体,揭示出超高压变质极端条件下的流体-矿物(岩石)相互作用可以导致不活动元素发生溶解和迁移,可以导致金红石的Nb/Ta之间发生强烈的分异,提出俯冲到地幔深处的超高压榴辉岩是地球内部"隐藏"的超球粒陨石Nb/Ta比值的物质源区,与低球粒陨石Nb/Ta比值的物质源区大陆地壳和亏损地幔在化学成分上形成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俯冲带 超临界流体 Nb/Ta分异 变质化学地球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洋玄武岩的机器学习分析对化学地球动力学的启示
6
作者 夏群科(编译)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25,共1页
基于MORB和OIB的Sr-Nd-Hf-Pb同位素组成的二维和三维分布特征,前人构建起影响甚远的地幔研究范式。该范式假定地幔同位素组成分布于亏损端元(DM)和若干富集端元(HIMU, EM-1, EM-2)描绘的区域内,并推断在该区域的中心可能存在一个四者共... 基于MORB和OIB的Sr-Nd-Hf-Pb同位素组成的二维和三维分布特征,前人构建起影响甚远的地幔研究范式。该范式假定地幔同位素组成分布于亏损端元(DM)和若干富集端元(HIMU, EM-1, EM-2)描绘的区域内,并推断在该区域的中心可能存在一个四者共享的“原始”端元(PREMA/FOZO)。然而,低维度的同位素观测与分析势必导致剩余数据维度丢失,只能呈现地幔同位素组成的“侧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组成 大洋玄武岩 化学地球动力学 机器学习 端元 观测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生地球化学动力学与中国西南土壤中化学元素分布模式的驱动机制 被引量:56
7
作者 成杭新 彭敏 +16 位作者 赵传冬 韩伟 王惠艳 王乔林 杨帆 张富贵 王成文 刘飞 周亚龙 唐世琪 李括 杨柯 杨峥 成晓梦 陈子万 张华 莫春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9-191,共33页
地球表层是由山水林田湖草等要素构成的互动和互馈的复杂系统,这些要素中化学元素的互动和互馈过程均可驱动化学元素分布模式的变化。本文以系统的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为基础,讨论了中国西南地区土壤中常量元素、亲生物元... 地球表层是由山水林田湖草等要素构成的互动和互馈的复杂系统,这些要素中化学元素的互动和互馈过程均可驱动化学元素分布模式的变化。本文以系统的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为基础,讨论了中国西南地区土壤中常量元素、亲生物元素、卤族元素、重金属元素分布模式的驱动机制和互动过程。结果发现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地资源中化学元素的自然状况,表生地球化学动力学过程重塑了表层土壤中元素分布模式,生物地球化学过程驱动了土地质量的演化趋势,强烈的人类活动(如矿业活动)破坏了元素分布的自然演化规律。表生地球化学动力学理论的提出将引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知识体系构建和土地资源地球化学综合调查技术的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生地球化学动力学 驱动机制 土壤中元素分布模式 中国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水相互作用的溶解动力学及其环境地球化学效应研究 被引量:30
8
作者 党志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51-53,共3页
煤矸石—水相互作用的溶解动力学及其环境地球化学效应研究党志(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水—岩作用煤矸石地球化学动力学采煤矿区复垦环境效应收稿日期:1997-3-10作者简介:党志男1962年生... 煤矸石—水相互作用的溶解动力学及其环境地球化学效应研究党志(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水—岩作用煤矸石地球化学动力学采煤矿区复垦环境效应收稿日期:1997-3-10作者简介:党志男1962年生博士生环境地球化学煤矸石以其量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岩作用 煤矸石 地球化学动力学 采煤矿区复垦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水反应的地球化学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9
作者 孙占学 朱永刚 张文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4-18,共5页
回顾了地球化学动力学这门新兴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评述了国内外矿物 -水反应的地球化学动力学研究的新进展 ,介绍了矿物 -水反应的溶解动力学及地球化学动力学模拟的新成果及应用领域。低温条件下硅酸盐和碳酸盐矿物与水的反应得到高度... 回顾了地球化学动力学这门新兴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评述了国内外矿物 -水反应的地球化学动力学研究的新进展 ,介绍了矿物 -水反应的溶解动力学及地球化学动力学模拟的新成果及应用领域。低温条件下硅酸盐和碳酸盐矿物与水的反应得到高度重视。硅酸盐矿物的溶解速率与溶液的 pH值、离子强度、温度及有机酸的含量等密切相关。碳酸盐类矿物的溶解速率主要取决于温度、CO2 分压、酸碱度及相关离子的活度等因素。氧化物、硫化物、及氟化物等的溶解沉淀的动力学研究开始得到关注。矿物 -水反应的地球化学动力学模拟已成为一个很有前景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 化学反应 地球化学动力学 碳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时(空)系列数据研究地球化学作用的非线性动力学
10
作者 谭凯旋 张哲儒 刘荣高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06-109,共4页
从时(空)系列数据研究地球化学作用的非线性动力学谭凯旋(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长沙410013)张哲儒,刘荣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混沌吸引子,分维,时(空)系列数据,地球化学动... 从时(空)系列数据研究地球化学作用的非线性动力学谭凯旋(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长沙410013)张哲儒,刘荣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混沌吸引子,分维,时(空)系列数据,地球化学动力学近十多年来,人们已认识到地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吸引子 分维 时(空)系列数据 地球化学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化学动力学体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於崇文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89年第3期267-289,共23页
本文以地球化学作用与其时-空结构的统一性为指导思想,将地质区域和各种地质体视为动力学体系,应用耗散结构理论,通过对云南个旧钖、多金属成矿区的研究,讨论地球化学动力学体系的建立。 作者应用马尔科夫过程理论揭示了沉积过程的地球... 本文以地球化学作用与其时-空结构的统一性为指导思想,将地质区域和各种地质体视为动力学体系,应用耗散结构理论,通过对云南个旧钖、多金属成矿区的研究,讨论地球化学动力学体系的建立。 作者应用马尔科夫过程理论揭示了沉积过程的地球化学旋回性,并用动力学体系分析阐明每一旋回的时间结构。花岗岩浆的分离结晶作用与对流驱动的热重力扩散作用相结合导致了岩体内痕量元素的化学分带。岩浆期后体系系由具有非线性动力学机制的复杂的反应-输运网络所构成,其拓朴结构使体系产生异常的动力学行为。通过各种物理化学参数的实验测定建立了成岩、成矿作用的动力学模型,并用计算机模拟了典型矿田内热液流体的流速场与温度场。 地球化学全过程的时间结构可以归结为热力学分枝的分支在时间上的展开或多阶耗散结构的阶梯。地球化学场的空间结构产生于耗散结构的局域化和化学波的成生与传播。成矿区域是囿于有界介质内的局域化耗散结构。不同反应前锋的差速前进从而产生不同物种的分异沉淀使成矿区域出现化学分带。成矿源区起因于某种化学反应核心或特殊的物理边界所产生的局域不均一性。 对地球化学动力学体系作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揭示金属矿源学、历史地球化学与区域地球化学之间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作用 地球化学过程 地球化学 时-空结构 地球化学动力学体系 耗散结构 化学 化学分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矿作用动力学──理论体系和方法论 被引量:60
12
作者 於崇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4年第3期54-82,共21页
矿床是一种复杂系统,而成矿作用则是一种复杂的动力学过程。矿床成因的基本问题归根结底是成矿作用动力学问题。成矿作用动力学是地球化学过程动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又是矿床地球化学和矿床成因理论中的一个新的学术方向,但至... 矿床是一种复杂系统,而成矿作用则是一种复杂的动力学过程。矿床成因的基本问题归根结底是成矿作用动力学问题。成矿作用动力学是地球化学过程动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又是矿床地球化学和矿床成因理论中的一个新的学术方向,但至今基本上还是一个有待开发的空白领域。成矿作用动力学研究成矿作用的速率、机制和过程。进行这一方面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地球化学过程动力学、发展理论地球化学,还可以使矿床成因研究从静态上升到动态,从定性走向定量,对传统的矿床成因理论将有新的突破。笔者在本文中根据自己的研究工作实践和对当前国内外地球化学过程动力学及非线性科学的发展现状和动态的分析与认识提出了成矿作用动力学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并作了较详细的剖析。笔者还针对成矿地球化学系统的特点,强调指出将“多组成耦合系统和多重耦合过程动力学”作为成矿作用动力学的重点研究领域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作用动力学 地球化学过程动力学 矿床成因 耦合过程 自组织 复杂性 非线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质输运与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瑞琰 鲍征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81-182,共2页
关键词 热-质输运 反应动力学 成矿作用 成矿热液 地球化学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杨家坝多金属矿区中的碳酸岩岩相学及成矿地球化学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显凡 朱赖民 +4 位作者 赵甫峰 卢秋霞 蔡飞跃 蔡永文 宋祥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16-1224,共9页
秦岭造山带是我国重要的成矿区带之一。研究发现,南秦岭杨家坝多金属矿区中元古界碧口群火山沉积岩系中原以为所夹的"白云岩"在产状上具侵入接触关系,并且从岩相学、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论证,确认其为源自地幔的碳酸岩;... 秦岭造山带是我国重要的成矿区带之一。研究发现,南秦岭杨家坝多金属矿区中元古界碧口群火山沉积岩系中原以为所夹的"白云岩"在产状上具侵入接触关系,并且从岩相学、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论证,确认其为源自地幔的碳酸岩;岩石总体表现为明显富集轻稀土、大离子亲石元素,尤以Sr、Ba相对富集,而过渡元素,尤以Ti、Cr、Ni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则表现为矿化蚀变较之弱蚀变和无蚀变相对富集,这与岩相学研究伴随硅化和硫化物蚀变而发育多金属矿化,以及同位素系列研究表现强烈相似于EMⅡ型富集地幔背景,并具碳酸岩与碳酸盐岩的过渡特征形成呼应,暗示矿区碳酸岩及相关矿化的形成,可能与秦岭造山带从中元古代到中新生代发生同生成矿,或构造体制转换并伴随后造山期强烈陆内造山作用导致的壳幔叠加改造密切相关,是重大深部地质事件的标志。碳酸岩的发现和确认,为论证本区深部地质地球化学动力学事件和过程,以及壳幔混染对成矿的贡献提供了新的岩石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造山带 杨家坝多金属矿区 碳酸岩 壳慢叠加成矿 深部地球化学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理论及计算地球化学十年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耘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1-543,共13页
理论及计算地球化学使用物理、化学、数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计算模拟等方式,来研究地球物质的化学成分、物理状态和动力学过程。它提供从微观到宏观多尺度时空范围内的研究手段,是很多地球科学分支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本文简要回顾了国... 理论及计算地球化学使用物理、化学、数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计算模拟等方式,来研究地球物质的化学成分、物理状态和动力学过程。它提供从微观到宏观多尺度时空范围内的研究手段,是很多地球科学分支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本文简要回顾了国内该领域近十多年以来的进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地球化学 量子化学计算 分子动力学 状态方程 地球化学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会议专题设置及日程
16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I0003-I0003,共1页
一、大会共设20个专题。分别如下:专题1:矿物结构与矿物表面过程 专题2:俯冲带壳幔相互作用与化学地球动力学 专题3:花岗质岩浆过程的微区原位地球化学示踪 专题4:地球内部挥发分:分布和效应 专题5:幔源岩浆活动和地幔过程
关键词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会员代表大会 专题 学术年会 化学地球动力学 日程 设置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物固-液界面电化学效应实验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贾建业 谢先德 +4 位作者 吴大清 兰斌明 潘兆橹 王建成 朱长友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0-254,共5页
硫化物作为一类重要的常见矿物,目前国内外对其表面矿物学特征研究有限。具体到硫化物固-液界面处的行为机理,前人的研究程度就更低了。笔者自行设计了一个Fe_(1-x)S-Cr^(6+)原电池,通过实测电动势(E)、t-E关系曲线、溶液可见光吸收谱... 硫化物作为一类重要的常见矿物,目前国内外对其表面矿物学特征研究有限。具体到硫化物固-液界面处的行为机理,前人的研究程度就更低了。笔者自行设计了一个Fe_(1-x)S-Cr^(6+)原电池,通过实测电动势(E)、t-E关系曲线、溶液可见光吸收谱及其λ-A关系曲线,阐明硫化物与Cr^(6+)溶液间的界面行为机理。认为其界面行为过程为:硫化物溶解→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吸附Cr^(3+)。该原电池与一般原电池结构不同,其主要差别在于将反应电极和测量电极分开,从而解决电极反应过程中的浓度极化问题,提高了电化学实验的精度。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揭示矿物—液体相互作用机理,完善和丰富表面矿物学研究内容,深化界面成矿理论,并对环境治理、矿物材料应用等开发领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 磁黄铁矿 固-液界面 机理 化学效应 地球化学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幔Sr-Nd-Pb同位素演化的综合模型与n维同位素空间“地幔面”的地质意义
18
作者 隋建立 樊祺诚 +1 位作者 赵勇伟 杜星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615-2620,共6页
在 n 维的 Sr-Nd-Pb 同位素空间中,几乎所有的大洋中脊玄武岩(MORB)和洋岛玄武岩(OIB)都落在一个虚拟平面上,被称为"地幔面(mantle plane)"。"地幔面"描述了大部分玄武岩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是最重要的、也是最... 在 n 维的 Sr-Nd-Pb 同位素空间中,几乎所有的大洋中脊玄武岩(MORB)和洋岛玄武岩(OIB)都落在一个虚拟平面上,被称为"地幔面(mantle plane)"。"地幔面"描述了大部分玄武岩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早提出的地幔动力学演化特征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关于"地幔面"的内涵和意义并不清楚。本文通过一个综合模型,反演受岩浆作用控制的地幔微量元素(包括各种同位素母体元素)分异、Sr-Nd-Pb同位素演化,并推导出地幔 Sr-Nd-Pb 同位素演化的二元参数方程形式。模型表明,通过部分熔融向地壳输出相对富硅、富碱的物质成分,是地幔长期演化的主要特点,这个过程受到两个参数—部分融融程度(F)和岩浆分离的时间(t)—的控制,即 n 维参数可化为2维,因此在 n 维同位素空间出现"地幔面"的特征。壳源物资循环,能够使局部地幔偏离"地幔面",就地幔总体统计特征而言,地壳混染的比例很低,不同的统计数据显示大约1%~6%的系统偏差,即可能的地壳混染程度;进一步模拟,可能作出更加精确的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面 SR-ND-PB同位素 大洋玄武岩 化学地球动力学 部分熔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科院十大科技进展评选揭晓
19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7-87,共1页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科技进展 评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地质科学院 化学地球动力学 国土资源部 中国地震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栏作者简介
20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I0002-I0002,共1页
李曙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领域: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痕量元素地球化学,长期致力于造山带化学地球动力学和超高压变质同位素年代学研究,2012年以来主要从事深... 李曙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领域: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痕量元素地球化学,长期致力于造山带化学地球动力学和超高压变质同位素年代学研究,2012年以来主要从事深部碳循环的金属同位素示踪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者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同位素地质年代学 元素地球化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化学地球动力学 中国地质大学 同位素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