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吸附-化学还原法制备金钯合金纳米线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海贤 张丽娟 +1 位作者 黄加乐 李清彪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共7页
采用微生物吸附-化学还原法,失效金、钯催化剂为原料,以大肠杆菌为模板、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保护剂、抗坏血酸为还原剂制备金钯合金纳米线(Au-Pd NWs),用SEM、TEM、XPS、XRD 等技术对金钯合金纳米线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采用微生物吸附-化学还原法,失效金、钯催化剂为原料,以大肠杆菌为模板、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保护剂、抗坏血酸为还原剂制备金钯合金纳米线(Au-Pd NWs),用SEM、TEM、XPS、XRD 等技术对金钯合金纳米线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大肠杆菌菌粉量为0.5 g/L、CTAB量为5.0 mmol/L、抗坏血酸浓度为1.0 mmol/L 反应条件下,当金钯摩尔比控制在3:1-1:3 之间,均有较大量纳米线生成,金钯摩尔比为1:1 时形貌最佳;CTAB 浓度对金钯合金纳米线直径影响较大.表征结果显示,金钯纳米线的晶面间距为0.232 nm,是一种具有面心立方(fcc)、多晶结构的双金属合金纳米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化学 废金钯催化剂 生物吸附-化学还原法 金钯合金纳米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吸附-化学还原法合成金钯纳米线机理研究
2
作者 杨海贤 张丽娟 +1 位作者 黄加乐 李清彪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5-31,共7页
采用微生物吸附-化学还原法,以大肠杆菌(ECCs)为模板、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保护剂、抗坏血酸(AA)为还原剂制备金钯纳米线(Au-PdNWs),考察不同金钯摩尔比对合成金钯纳米材料的影响,并通过SEM、TEM、XRD等技术进行了表征,研究其... 采用微生物吸附-化学还原法,以大肠杆菌(ECCs)为模板、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保护剂、抗坏血酸(AA)为还原剂制备金钯纳米线(Au-PdNWs),考察不同金钯摩尔比对合成金钯纳米材料的影响,并通过SEM、TEM、XRD等技术进行了表征,研究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吸附还原作用使ECCs在短时间内还原生成了少量Pd(0)和Au(0),大量的钯离子和金离子聚集在ECCs表面周围;还原剂AA的加入使ECCs表面成为优先成核位点,菌体表面基团与晶核相互作用阻止其迁移;在CTAB的作用下,菌体表面的纳米颗粒逐渐形成链状纳米中间结构,中间结构通过Ostwald熟化作用进一步形成Au-Pd纳米线。通过ECCs和CTAB协同作用,有利于一维纳米结构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化学 生物吸附-化学还原法 金钯纳米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电极表面聚赖氨酸固定微过氧化物酶-11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凤彬 郑军伟 +4 位作者 李晓伟 季媛 高颖 邢巍 陆天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268-2270,共3页
通过聚赖氨酸修饰将微过氧化物酶 -1 1 ( MP-1 1 )固定在金电极表面 ,制备成 MP-1 1修饰电极 .修饰在电极表面上的 MP-1 1的血红素活性中心与电极之间可进行直接的电子传递反应 ,其氧化还原式电位为-0 .3 9V.该修饰电极对氧的还原具有... 通过聚赖氨酸修饰将微过氧化物酶 -1 1 ( MP-1 1 )固定在金电极表面 ,制备成 MP-1 1修饰电极 .修饰在电极表面上的 MP-1 1的血红素活性中心与电极之间可进行直接的电子传递反应 ,其氧化还原式电位为-0 .3 9V.该修饰电极对氧的还原具有电催化活性 .当 MP-1 1与咪唑发生轴向配位反应时 ,其氧化还原式电位发生负移 ,此时对氧的还原不再具有电催化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电极 聚赖氨酸 微过氧化物酶-11 化学 咪唑 电催化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生物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贡嘎山冰川退缩区土壤-植物-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对磷循环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吴艳宏 罗朝逸 +3 位作者 王治国 祝贺 周俊 邴海健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96-705,共10页
对于植物和土壤微生物来说,磷是重要的生命元素。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随成土过程发生改变,同时植物和土壤微生物通过调整自身养分利用策略,对土壤磷循环产生影响。基于冰川退缩迹地土壤和植被原生演替序列,探讨了土壤-植物-微生物功能多... 对于植物和土壤微生物来说,磷是重要的生命元素。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随成土过程发生改变,同时植物和土壤微生物通过调整自身养分利用策略,对土壤磷循环产生影响。基于冰川退缩迹地土壤和植被原生演替序列,探讨了土壤-植物-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磷循环协同作用过程,分析了贡嘎山海螺沟冰川退缩区4次冰碛物出露时间(1980、1970、1958、1930年)退缩迹地上发育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磷形态和酶活性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①随着植被演替和土壤发育,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土壤磷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发生明显改变;②成土作用初期,微生物促进了原生矿物磷的转化,并为早期植被发育提供养分;随着原生矿物磷释放量的减少,植物养分利用策略经历了由磷回收循环→简单获取→回收循环3个不同阶段;另外,随着植被演替,微生物更多地参与有机磷活化,提升了植物养分重吸收效率;③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冰碛物磷的快速流失加剧了植物与微生物对磷的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球化学 磷循环 植物-土壤反馈 养分重吸收 功能多样性 协同作用 贡嘎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气中NOx脱除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景瑞 王莹 +2 位作者 陈虎 任瑞鹏 吕永康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61-466,共6页
综述了干法脱硝、湿法脱硝、微生物法和化学吸收-生物还原法脱除烟气中氮氧化物的原理、技术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化学吸收-生物还原法是未来脱除烟气中氮氧化物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可通过提高NO在水中的溶解性,利用微生物去除氮氧化... 综述了干法脱硝、湿法脱硝、微生物法和化学吸收-生物还原法脱除烟气中氮氧化物的原理、技术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化学吸收-生物还原法是未来脱除烟气中氮氧化物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可通过提高NO在水中的溶解性,利用微生物去除氮氧化物,力争将其从实验室研究推广至工业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物 烟气脱硝 干法脱硝 湿法脱硝 生物 化学吸收-生物还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浓度对调节NO_(x)氧化度协同CABR法脱硝性能及菌群结构的影响
6
作者 杨景瑞 王莹 +1 位作者 陈虎 吕永康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139-6148,共10页
针对调节NO_(x)氧化度协同化学吸收-生物还原法在不同氧气体积分数下的NO_(x)去除性能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研究了氧气体积分数对该体系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调节模拟烟气中NO_(x)氧化度为50%时,烟气中包含的氧气体积分数在0~8... 针对调节NO_(x)氧化度协同化学吸收-生物还原法在不同氧气体积分数下的NO_(x)去除性能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研究了氧气体积分数对该体系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调节模拟烟气中NO_(x)氧化度为50%时,烟气中包含的氧气体积分数在0~8%的范围内,化学吸收-生物还原(CABR)体系的脱硝效率稳定在99%以上;当氧气体积分数达到10%时,系统脱硝效率仍可超过94%。EPS含量检测显示,氧体积分数从0增加至5%,导致LBEPS中PN/PS值由1.72上升到2.18,TB-EPS中PN/PS值从1.21降至0.706。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不同氧气体积分数下微生物的优势菌门均为Proteobacteria,其相对丰度达到55.0%~85.7%,它是典型的具有好氧反硝化能力的菌门,这保证了该系统脱硝性能的稳定。综上所述,氧体积分数对调节NO_(x)氧化度协同CABR集成系统的脱硝效果影响较小,为烟气中NO_(x)的去除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物 O_(2)体积分数 NO_(x)氧化度 化学吸收-生物还原 生物群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