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筛查梅毒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克迪 苏建荣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9-522,共4页
目的应用全自动微粒子发光免疫分析仪(i2000)进行梅毒筛查,并通过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assay,TPPA)进行确证,对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hemiluminescent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 目的应用全自动微粒子发光免疫分析仪(i2000)进行梅毒筛查,并通过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assay,TPPA)进行确证,对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hemiluminescent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CLIA)法筛查梅毒的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36 000例标本均经过CLIA检测,以S/CO值大于1.0为阳性,阳性者进行TPPA确证,计算CLIA方法的检测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以TPPA作为参考标准,CLIA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9.7%、68.3%和100%,当S/CO值为1.08时,Youden指数最大,敏感度为100%,特异度94.8%。结论 CLIA法是进行梅毒螺旋体感染初筛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 梅毒螺旋体 敏感度 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测定血浆苯妥英浓度的一致性评价
2
作者 鲁静 陈岩 +4 位作者 郭美华 钱钊 曲婷 段丽娟 海鑫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CMIA)法测定癫痫间患者血浆苯妥英浓度,评价2种测定方法的一致性。方法分别用HPLC法和CMIA法测定60例癫痫间患者血浆中苯妥英的浓度,并对2种方法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测定值...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CMIA)法测定癫痫间患者血浆苯妥英浓度,评价2种测定方法的一致性。方法分别用HPLC法和CMIA法测定60例癫痫间患者血浆中苯妥英的浓度,并对2种方法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测定值采用双侧配对t检验比较差异,并用Passing-Bablok回归法和Bland-Altman偏差图法分析,考察2种方法的相关性及一致性。结果 2种方法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法回归方程为Y=0.992 9X+0.143 7(R^2=0.992 6,n=60),显示2种方法相关性良好。Bland-Altman法分析表明2种测定方法的一致性良好。结论 HPLC法和CMIA法测定癫痫间患者血浆中苯妥英的浓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与一致性,2种测定方法均可用于苯妥英浓度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妥英 色谱 高效液相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 血药浓度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磁性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维生素B_(12)的性能评价 被引量:7
3
作者 安崇文 李海霞 +2 位作者 孟群 胡建平 徐向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08-1513,共6页
目的:评估顺磁性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CMIA)检测血清维生素B12(Vitamin B12,VitB12)的分析性能。方法:应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5-A2、EP15-A2、EP7-A2、EP6-A... 目的:评估顺磁性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CMIA)检测血清维生素B12(Vitamin B12,VitB12)的分析性能。方法:应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5-A2、EP15-A2、EP7-A2、EP6-A、C28-A3c方法评价CMIA检测VitB12的精密度、正确度、抗干扰性、分析测量范围(AMR)、临床可报告范围(CRR)、生物参考区间。采用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有证参考物质SRM 1955、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发放的室间质评物(K-C)、校准验证/线性评价物(LN5-B)评估CMIA系统检测VitB12正确度。结果:VitB12在108.84~874.43 pmol/L时,批内、批间精密度均小于厂家声明的标准。正确度验证显示测定有证参考物质NIST SRM1955,结果符合验证要求;检测CAP室间质评物(K-C)、校准验证/线性评价物(LN5-B)显示,结果均符合CAP校准验证/线性评价误差界限所规定的标准,VitB12浓度在89~1 057 pmol/L范围内通过线性验证,95%验证区间也包含其指定均值,相对偏差均小于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标准(TEa:靶值±25%)。抗干扰性评估显示在TG≤20 mmol/L、Bil≤300μmol/L、Vit C≤1.5 g/L时对VitB12检测系统(CMIA)无显著干扰。AMR验证判断最佳拟合方程为二元一次多项式,VitB12浓度在0~1 107 pmol/L范围内存在线性关系。CRR上限为110 700 pmol/L,最大稀释倍数为100倍。生物参考区间验证显示本研究选择的参考个体VitB12水平符合厂家试剂说明书给定参考区间,女性略高于男性,但无显著差异。结论:CMIA检测血清VitB12的各项性能指标基本满足实验室要求,其可为实验室提供可靠的VitB12结果,为实验室评价人群VitB12营养状况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12 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 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胸水CEA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郑卫东 郭亮 +1 位作者 秦伟超 胡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98-99,共2页
目的:探讨胸水癌胚抗原(CEA)鉴别诊断良、恶性胸水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21例恶性肿瘤和32例良性疾病患者胸水CEA。结果:恶性组胸水CEA检测值9.12~10155μg/L,不同病理类型肿瘤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 目的:探讨胸水癌胚抗原(CEA)鉴别诊断良、恶性胸水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21例恶性肿瘤和32例良性疾病患者胸水CEA。结果:恶性组胸水CEA检测值9.12~10155μg/L,不同病理类型肿瘤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1);良性组胸水CEA检测值0.24~7.13μg/L。恶性组与良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以胸水CEA5μg/L作为阳性界值,胸水CEA诊断恶性胸水的敏感性为100%(21/21),特异性为93.8%(30/32),准确度为96.2%(51/53)。结论:胸水CEA可作为良、恶性胸水良好的鉴别诊断指标,有必要将其列为胸水的常规检测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癌胚抗原 微粒子化学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虾肉中磺胺类药物的残留 被引量:4
5
作者 汪善良 程茹 +6 位作者 钟新敏 张凯 谢体波 李平 吴紫洁 袁光宇 陈吉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8期170-173,共4页
[目的]通过对比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对虾肉中磺胺类药物检测结果的差异,验证公司自研的磺胺类药物化学发光免疫试剂盒的检测效果。[方法]以虾肉为检测原料,采用直接竞争CMIA法对试剂盒进行灵敏度、特... [目的]通过对比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对虾肉中磺胺类药物检测结果的差异,验证公司自研的磺胺类药物化学发光免疫试剂盒的检测效果。[方法]以虾肉为检测原料,采用直接竞争CMIA法对试剂盒进行灵敏度、特异性、精密度、准确度试验。[结果]试剂盒检测灵敏度为1.04μg/kg、加样回收率为95.25%~104.50%,变异系数(CV)均小于15%;试剂盒检测结果与仪器分析的阴、阳性结果接近。[结论]该方法检测结果稳定、可靠,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表明该款试剂盒可满足动物组织中磺胺类药物的快速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肉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磺胺类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粒子酶免疫检测法测定血中FK506的浓度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淼 王瑞 陈黎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8年第17期4976-4978,共3页
为探讨微粒子酶免疫检测法(MEIA)测定全血中FK506浓度的可行性和准确性,采用微粒子酶免疫检测法,对血样中的FK506浓度进行检测。用本法检测的血液FK506浓度的结果,其回收率、精密度等均符合要求。说明微粒子酶免疫检测法用于全血中FK50... 为探讨微粒子酶免疫检测法(MEIA)测定全血中FK506浓度的可行性和准确性,采用微粒子酶免疫检测法,对血样中的FK506浓度进行检测。用本法检测的血液FK506浓度的结果,其回收率、精密度等均符合要求。说明微粒子酶免疫检测法用于全血中FK506的浓度测定,操作简便、快速、自动化程度高,适用于临床大量样品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子免疫检测 FK506 血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硅纳米球探针构建的超灵敏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用于丙肝核心抗原检测与临床诊断 被引量:2
7
作者 蔡心安 阮福明 +1 位作者 郁金红 周镇先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57-1260,1277,共5页
目的:制备硅纳米球包裹的Ru(bpy)_3^(2+)(SiO_2@Ru)作为电致化学发光(electrogenerated chemiluminescence,ECL)探针的生物传感器,评价其在丙型肝炎核心抗原(HCVcAg)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油包水"的微乳剂方案,制备SiO... 目的:制备硅纳米球包裹的Ru(bpy)_3^(2+)(SiO_2@Ru)作为电致化学发光(electrogenerated chemiluminescence,ECL)探针的生物传感器,评价其在丙型肝炎核心抗原(HCVcAg)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油包水"的微乳剂方案,制备SiO_2@Ru纳米复合物,纳米粒子粒径一致,因此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应用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实现抗体与硅球的交联。SiO_2@Ru可作为ECL探针,通过夹心法检测HCVcAg。结果:HCVcAg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1 000 fmol/L,最低检出限为3 fmol/L。与临床HCV RNA比较,有较好的相关性,线性相关系数R^2=0.937 9。结论 :构建HCVcAg的检测的硅纳米免疫传感器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很好的重复性,可用于临床诊断、疗效评价以及血液中心的血源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Ru纳米复合物 HCVcAg 夹心免疫检测 电致化学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发光免疫试剂盒检测牛肝、牛肉中阿维菌素类药物的残留 被引量:5
8
作者 党娟 谢体波 +3 位作者 刘红 何进 吴紫洁 何方洋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44,共6页
为验证自主研发的阿维菌素类药物化学发光免疫试剂盒的检测效果,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和液相色谱-质谱法对牛肝、牛肉样品中阿维菌素类药物残留量进行检测,并比对2种方法试验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这种试剂盒标准曲线IC50值的波动... 为验证自主研发的阿维菌素类药物化学发光免疫试剂盒的检测效果,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和液相色谱-质谱法对牛肝、牛肉样品中阿维菌素类药物残留量进行检测,并比对2种方法试验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这种试剂盒标准曲线IC50值的波动范围为14.805~26.235 ng/L,对牛肝、牛肉样品在2、4、8μg/kg 3个水平做加标回收试验,其回收率均在95.25%~104.55%之间,变异系数CV均小于15%,对牛肝、牛肉样品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463、1.392 ng/kg。这种方法与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实际样品的阴、阳性判断结果一致。该方法高效、可靠,可满足现场快速检测动物组织中阿维菌素类药物残留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类药物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 液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人群乙肝抗体阳性率调查及乙肝核心抗体检测方法探讨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晓琍 王金龙 +2 位作者 林光华 曹颖平 周建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目的调查我院检测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及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率,并探讨检测方法选择及检测操作模式对免疫人群乙肝核心抗体结果的影响。方法统计2012—2013年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和酶联免... 目的调查我院检测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及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率,并探讨检测方法选择及检测操作模式对免疫人群乙肝核心抗体结果的影响。方法统计2012—2013年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和酶联免疫竞争抑制一步法(ELISA)检测乙肝人群的HBsAb及HBcAb阳性率,并按≤2岁、2~20岁、〉20岁3个年龄分段比较;收集92例免疫人群样本用CMIA和3种ELISA法检测HBcAb;用同种ELISA法试剂,改变操作模式进行HBcAb检测。结果 3组年龄段检测人群HBsAb两种检测方法统计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2岁组阳性率最高;HBcAb用CMIA法统计的阳性率在≤2岁组和2~20岁组的免疫人群组低于ELISA法。92例样本用CMIA法检测HBcAb阳性率为2.2%;用3种ELISA法试剂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9.3%、82.6%及94.6%;3种ELISA法试剂检测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92例样本改变操作模式,用同种ELISA法检测试剂检测结果有19例为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人群HBsAb检出率在2岁及以下人群最高,随年龄增长抗体下降。HBcAb用CMIA法检测在免疫人群中检出阳性率明显低于EIISA法。ELISA竞争抑制一步法检测HBcAb易造成假阳性,如改用HBcAb单项加样操作或选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检测,可明显减少假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抗体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临床常用的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方法的比较和评价 被引量:11
10
作者 甄珠 刘克芹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553-555,558,共4页
目的:比较和评价3种临床常用的梅毒螺旋体(TP)抗体检测方法,并重点关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TP抗体时存在假阳性的问题。方法:收集赤峰市第二医院5 227名门诊及住院患者血清,用ELISA法进行检测得到抗TP抗体阳性患者的血清,再... 目的:比较和评价3种临床常用的梅毒螺旋体(TP)抗体检测方法,并重点关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TP抗体时存在假阳性的问题。方法:收集赤峰市第二医院5 227名门诊及住院患者血清,用ELISA法进行检测得到抗TP抗体阳性患者的血清,再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对ELISA法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标本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种方法中,ELISA法检出121例阳性结果,CLIA法和TPPA法分别检出98例和96例阳性结果。以TPPA法为确证方法,ELISA法假阳性率最高,CLIA和TPPA两种方法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方法中,老年组的假阳性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假阳性率分别为0.75%和0.33%)。结论:CLIA法与TPPA法均可作为梅毒抗体的确证试验;用ELISA法检测梅毒抗体时,老年人假阳性率较高,在临床工作中应慎重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肉组织及尿液中莱克多巴胺的快速检测 被引量:1
11
作者 党娟 李平 +3 位作者 牛治存 王大敏 何国书 冯才伟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8期61-64,共4页
为实现猪肉组织中莱克多巴胺残留大量样本的快速检测,选用莱克多巴胺酶联免疫吸附(ELISA)、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CMIA)检测试剂盒对猪肉、猪肝和尿液3种样品中莱克多巴胺残留量进行检测,并与国家标准检测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进... 为实现猪肉组织中莱克多巴胺残留大量样本的快速检测,选用莱克多巴胺酶联免疫吸附(ELISA)、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CMIA)检测试剂盒对猪肉、猪肝和尿液3种样品中莱克多巴胺残留量进行检测,并与国家标准检测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进行比较。结果表明:ELISA、CMIA这2种试剂盒对猪肉、猪肝、尿液样品在莱克多巴胺0.5μg/kg和1.0μg/kg 2个水平的平均回收率达90.4%~103.4%,变异系数均小于10%;对猪肉、猪肝和尿液3种样品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28μg/kg、0.33μg/kg和0.12μg/kg,0.45μg/kg、0.50μg/kg和0.20μg/kg;2种试剂盒与GC-MS检测实际样品的判断结果一致,且检测时间短,仅需少量仪器,检测准确度高,适合大批量样品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克多巴胺 酶联免疫吸附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竞争CLIA试剂盒检测动物食品中呋喃它酮代谢物的残留 被引量:1
12
作者 党娟 谢体波 +3 位作者 陆苇 王大敏 何国书 冯才伟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5-79,共5页
为验证公司自主研发的呋喃它酮代谢物化学发光微粒子检测试剂盒的检测效果,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猪肉、鸡肉、鱼肉、虾4个样品中呋喃它酮代谢物残留量进行检测,比对两种方法试验结果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使... 为验证公司自主研发的呋喃它酮代谢物化学发光微粒子检测试剂盒的检测效果,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猪肉、鸡肉、鱼肉、虾4个样品中呋喃它酮代谢物残留量进行检测,比对两种方法试验结果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使用直接竞争CLIA试剂盒检测动物性食品中呋喃它酮代谢物残留量,其特异性强,灵敏度较高,在猪肉、鸡肉、鱼肉、虾样品中0.2、0.4、0.8μg/kg 3个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均在94.0%~101.0%之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5%,最低检测限分别为86.24、84.09、84.51、88.12 ng/kg;此方法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实际样品的阴、阳性判断结果一致,其结果稳定、可靠,可满足现场快速检测动物组织中呋喃它酮代谢物残留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喃它酮代谢物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