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化学发光磁酶免疫技术建立粮食中铅的自动化检测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厉笑蒙 田巍 +2 位作者 周明慧 谢岩黎 王松雪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5-161,共7页
利用抗原抗体高特异性,建立一种自动化的化学发光磁酶免疫方法,快速定量检测粮食中铅元素的含量。通过优化前处理条件和化学发光磁酶免疫分析方法的反应条件,实现了大米、小麦、玉米等粮食样品中铅的自动测定。该方法的检测范围为0.05~0... 利用抗原抗体高特异性,建立一种自动化的化学发光磁酶免疫方法,快速定量检测粮食中铅元素的含量。通过优化前处理条件和化学发光磁酶免疫分析方法的反应条件,实现了大米、小麦、玉米等粮食样品中铅的自动测定。该方法的检测范围为0.05~0.71 mg/kg,大米和玉米中检出限为0.02 mg/kg,小麦中检出限为0.01 mg/kg,回收率范围89.2%~113.6%,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基于化学发光免疫平台,本方法可在30分钟内完成8个样品的同时自动化检测,有效减少人为误差,提高检测准确性和检测效率,在粮食中铅的快速定量检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磁酶免疫技术 快速定量 粮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念珠菌IgG抗体方法的建立与性能评估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静静 王雪琦 +3 位作者 孙娅顺 赵思琪 刘春龙 钟成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9-394,共6页
目的:基于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建立一种即时检测念珠菌甘露聚糖IgG抗体的方法。方法:依据间接法原理建立念珠菌甘露聚糖IgG抗体检测体系,并参照美国临床试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批准指南进行分析性能评估。结果:生物素标记念珠菌甘露聚糖抗... 目的:基于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建立一种即时检测念珠菌甘露聚糖IgG抗体的方法。方法:依据间接法原理建立念珠菌甘露聚糖IgG抗体检测体系,并参照美国临床试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批准指南进行分析性能评估。结果:生物素标记念珠菌甘露聚糖抗原与碱性磷酸酶标记抗人IgG抗体工作液浓度均为1μg/ml;检测方法空白限为5.20 AU/ml;检出限为5.50 AU/ml;试剂精密度与重复性变异系数(CV)均<10%;检测方法与常见特异性抗体无交叉反应;血红蛋白、三酰甘油及胆红素对临床样本均无显著影响;检测方法与ELISA法总体符合率为90%,Kappa值=0.80,回归分析与偏差分析结果均表明两种方法有较强一致性(R2=0.9898)。结论:本研究所建立检测体系性能均符合临床辅助诊断技术相关要求,适用于血清样本中念珠菌甘露聚糖IgG抗体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IgG抗体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 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PO在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中的应用
3
作者 张丽民 陈杞 +3 位作者 贺广彩 吴德林 强美玉 孙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65-368,共4页
70年代末,Halman和Velan首先将化学发光反应与抗原抗体免疫反应结合起来,建立了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Wil-liams提出了在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Che-miluminescence enzyme immunoassay,CLEIA)中,采用... 70年代末,Halman和Velan首先将化学发光反应与抗原抗体免疫反应结合起来,建立了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Wil-liams提出了在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Che-miluminescence enzyme immunoassay,CLEIA)中,采用发光物质TCPO体系进行反应,CL强度正比于过氧化氢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 免疫测定 TCP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抗dsDNA抗体的实验条件分析和初步应用
4
作者 曾常茜 刘雅琴 +3 位作者 尹学念 杨蜜 杨廷彬 孙抒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1-53,共3页
采用正交设计确定了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抗dsDNA抗体的最适实验条件,并与免疫荧光法(lF)、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放射免疫测定法(Farr)比较。结果表明,最适条件:dsDNA包被浓度为10μg/ml、AB... 采用正交设计确定了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抗dsDNA抗体的最适实验条件,并与免疫荧光法(lF)、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放射免疫测定法(Farr)比较。结果表明,最适条件:dsDNA包被浓度为10μg/ml、ABEI-SaHIgG结合物使用发光强度为1.0×10 ̄4mv坎德拉,氯化高铁血红素(Hemin)浓度为5μmol/L,H_2O_2浓度为0.3%,56份SLE患者血清中,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CLIA)检测抗dsDNA抗体阳性率为83.9%,高于IF和ELISA法,接近Farr法水平。阻断试验证明,本方法检测抗dsDNA抗体具较高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抗DSDNA抗体 正交设计 化学发光 免疫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及在饲料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吴萌 陈晓兰 +2 位作者 吴海涛 崔潇婷 曹智欣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00-106,共7页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是将灵敏度较高的化学发光反应与特异性较强的免疫反应融合而产生的一种免疫分析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检测灵敏度高、检测时间短、检测范围宽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环境检测、食品安全、药物...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是将灵敏度较高的化学发光反应与特异性较强的免疫反应融合而产生的一种免疫分析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检测灵敏度高、检测时间短、检测范围宽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环境检测、食品安全、药物分析检测等领域。伴随着CLIA的不断发展,其在饲料质量安全领域也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前景。本文主要综述了CLIA的原理、分类、新技术以及其在饲料检测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CLIA在饲料质量安全检测领域的更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饲料检测 饲料质量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法在妇科肿瘤中检测雌激素受体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郑文 顾美皎 周宜开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51-154,共4页
应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对妇科肿瘤组织雌激素受体进行定量测定,摸索了该法作为一种新的超微量检测技术的最佳反应条件,这些条件包括温度、时间及鲁米诺(luminol)浓度。34例标本经检测,结果在10.9~306.5fm... 应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对妇科肿瘤组织雌激素受体进行定量测定,摸索了该法作为一种新的超微量检测技术的最佳反应条件,这些条件包括温度、时间及鲁米诺(luminol)浓度。34例标本经检测,结果在10.9~306.5fmol/mg之间。用本方法定量检测妇科肿瘤组织雌激素受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肿瘤 雌激素受体 化学发光 免疫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克多巴胺的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试剂盒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沈浩龙 陈巧钦 +5 位作者 张长弓 何琼 张慧 徐竟波 郭书林 黄印尧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4年第7期91-96,共6页
本研究通过制备莱克多巴胺(Ractopamine,RAC)高活性单克隆抗体,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RAC,以鲁米诺(luminol)为发光底物,建立直接竞争法检测莱克多巴胺。并对包被液、包被条件、包被蛋白浓度、封闭蛋白种类、孵育时间和酶用... 本研究通过制备莱克多巴胺(Ractopamine,RAC)高活性单克隆抗体,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RAC,以鲁米诺(luminol)为发光底物,建立直接竞争法检测莱克多巴胺。并对包被液、包被条件、包被蛋白浓度、封闭蛋白种类、孵育时间和酶用量等参数进行优化,成功研制出了化学发光检测RAC的试剂盒。该方法的线性检测范围可达到0.1ng/mL—10ng/mL;线性相关系数r=0.998,IC50值为0.6763ng/mL;理论检测限小于0.1ng/mL。批内变异系数为7.62%~8.65%;批间变异系数为8.15%;回收率在85%±15%之间,与克伦特罗等其它β-受体激动剂不发生交叉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克多巴胺(RAC)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CLIA) 试剂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静雯 刘清珺 +4 位作者 杜美红 赵瑞雪 万宇平 吴小胜 冯月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09-1416,共8页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凭借其化学发光的高灵敏性和免疫反应的高特异性在微生物快速检测中广泛应用。该文着重叙述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核心检测体系在微生物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涉及到的样品前处理和检测新方法进行了综述。化学...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凭借其化学发光的高灵敏性和免疫反应的高特异性在微生物快速检测中广泛应用。该文着重叙述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核心检测体系在微生物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涉及到的样品前处理和检测新方法进行了综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微生物用时短、成本低,但特异性识别方法和检测的灵敏度有待提升,新型的发光体系、发光放大方法、可替代抗体的识别分子以及相关的前处理技术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微生物检测 前处理 发光放大 识别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魏宏 陈秋勇 +5 位作者 吴学敏 刘玉涛 王隆柏 陈如敬 严山 周伦江 《福建畜牧兽医》 2020年第6期27-30,共4页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CLIA)是一种具有极高敏感度和特异性的新型检测分析技术,在临床、食品、环境、药物检测及动物疫病诊断等领域均有相关研究。本文主要收集近年来CLIA在疾病研究方面的相关报道,希望能够进一步开展CLIA在医学及兽医...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CLIA)是一种具有极高敏感度和特异性的新型检测分析技术,在临床、食品、环境、药物检测及动物疫病诊断等领域均有相关研究。本文主要收集近年来CLIA在疾病研究方面的相关报道,希望能够进一步开展CLIA在医学及兽医学领域的研究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医学 兽医学 兽药残留 人畜共患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0
作者 魏光伟 余永鹏 +1 位作者 魏文康 罗胜军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7-102,共6页
通过对免疫分析原理和化学发光原理的详细介绍,全面的归纳了由免疫分析体系和化学发光体系两大部分组成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根据化学发光体系中标记物质的不同以及检测体系的差别,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分... 通过对免疫分析原理和化学发光原理的详细介绍,全面的归纳了由免疫分析体系和化学发光体系两大部分组成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根据化学发光体系中标记物质的不同以及检测体系的差别,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并且对各种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其优点和不足做了透彻的分析。就目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兽医诊断、医学诊断及食品安全检测上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基本原理 分类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淀粉样蛋白A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技术开发 被引量:8
11
作者 周齐洋 黄建荣 +1 位作者 陈祥 王春新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5-88,共4页
旨在建立一种灵敏、快速、稳定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的检测方法。采用微孔板式定量化学发光法检测人血清中SAA的含量,反应原理为双抗夹心法。建立的化学发光法标准曲线r^2>0.99,线性范围为5~800ng/mL,最低检测限为3ng/mL,批内精密... 旨在建立一种灵敏、快速、稳定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的检测方法。采用微孔板式定量化学发光法检测人血清中SAA的含量,反应原理为双抗夹心法。建立的化学发光法标准曲线r^2>0.99,线性范围为5~800ng/mL,最低检测限为3ng/mL,批内精密度和批间精密度(CV)分别小于8%和10%,与西门子检测结果相关性较好,r^2为0.98。建立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的检测方法重复性好,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完全满足临床测定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淀粉样蛋白A 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技术 性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宜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0年第2期151-155,共5页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是继酶免疫测定(EIA)、放射免疫测定(RIA)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标记测定技术。早在1928年,Albrecht就描述了鲁米诺及其衍生物的化学发光反应。
关键词 免疫测定 化学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叶酸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技术及试剂盒的研发 被引量:4
13
作者 卢菲 王世杰 +2 位作者 陈祥 白仲虎 杨艳坤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8-102,共5页
研究建立了一种叶酸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技术,并开发成检测试剂盒,能快速、准确检测血清中叶酸的含量。首先用样本处理剂快速将血清中结合态叶酸完全释放,再用高亲和力的叶酸结合蛋白进行检测,建立一种竞争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通过对试... 研究建立了一种叶酸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技术,并开发成检测试剂盒,能快速、准确检测血清中叶酸的含量。首先用样本处理剂快速将血清中结合态叶酸完全释放,再用高亲和力的叶酸结合蛋白进行检测,建立一种竞争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通过对试剂盒中各组分的优化,试剂盒最低检测限为1 ng/mL,线性测量范围为1.5~50 ng/mL,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CV%)均小于10%。稳定性好,37℃加速稳定性能维持10 d, 2℃~8℃能稳定维持为16个月。通过对200份临床血清样本进行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与国外著名试剂盒厂家(贝克曼)的相关性系数(R)可达到0.9847。该叶酸检测技术创新地运用了生物素-亲和素反应体系,改变了传统抗原抗体反应存在不均一不稳定等弊端,提高了检测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并研制出新的样本处理试剂和方法,使血清中叶酸释放更加迅速和完全,提高了试剂盒的准确度并降低了成本。试剂盒的各项性能指标均居于国内领先水平且成本较低,检测量大,可替代国外同类型检测试剂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技术 生物素-亲和素体系 试剂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赵协 安利民 +2 位作者 高沙沙 张玉 乔飞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0年第8期82-87,共6页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ecence immunoassay,CLIA)是用于疫病检测的一种免疫检测技术,是基于免疫反应原理,结合化学发光检测技术而建立的。与放射免疫分析、酶免疫分析等标记免疫技术相比,具有无放射性污染、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ecence immunoassay,CLIA)是用于疫病检测的一种免疫检测技术,是基于免疫反应原理,结合化学发光检测技术而建立的。与放射免疫分析、酶免疫分析等标记免疫技术相比,具有无放射性污染、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的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疫病流行病学调查、诊断、药物分析以及微生物检测等方面。本文简要介绍了CLIA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发展,从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检测方面,综述了近年来该技术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提出该技术正向高特异性、高灵敏度、高通量、快速和自动化检测的方向发展,这为今后CLIA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 免疫分析 动物疫病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发光联用技术在兽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韩鹤友 游子涵 +1 位作者 李庆 陈浩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52-556,共5页
本文对近年来化学发光联用技术在兽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评述,主要包括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分子印迹-化学发光分析、微流控芯片-化学发光检测等,引用文献31篇。
关键词 化学发光分析 兽药残留分析 联用技术 评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食品中恩诺沙星残留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龚云飞 邹晓楠 +4 位作者 张露露 吴莹莹 戴明雁 陈宗伦 张明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6-69,75,共5页
建立了基于多克隆抗体的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技术,用于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恩诺沙星残留含量。反应条件优化结果为:抗体包被最佳稀释倍数为64000倍,最佳酶标抗原稀释倍数为256000倍。结果显示:该方法的回归曲线方程为y=-13.898x+110... 建立了基于多克隆抗体的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技术,用于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恩诺沙星残留含量。反应条件优化结果为:抗体包被最佳稀释倍数为64000倍,最佳酶标抗原稀释倍数为256000倍。结果显示:该方法的回归曲线方程为y=-13.898x+110.38(R。=0.9893),检测线性范围为3-810pg/mL,IC50为69.63pg/mL,ICm为1.41pg/mL;鸡肉、鱼肉、虾肉、蜂蜜、牛奶空白组织样品中恩诺沙星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3.76、4.59、2.85、2.65、4.20pg/mL,最低定量限分别为6.13、7.35、3.57、3.73和6.48pg/mL,回收率在88.28%-102.6%,板内和板间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2.61%和4.71%。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法满足动物源性食品恩诺沙星残留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诺沙星 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安乃近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丽清 聂峰 +2 位作者 杨敏丽 封满良 吕九如 《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65-67,共3页
利用流动注射技术研究了高锰酸钾氧化安乃近产生的化学发光现象以及影响化学发光强度的因素,建立了测定安乃近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方法的检出限为4.2×10-8g/mL,线性范围为1.0×10-7~8.0×... 利用流动注射技术研究了高锰酸钾氧化安乃近产生的化学发光现象以及影响化学发光强度的因素,建立了测定安乃近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方法的检出限为4.2×10-8g/mL,线性范围为1.0×10-7~8.0×10-5g/mL.方法已用于针剂及片剂中安乃近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乃近 化学发光 流动注射技术 解热镇痛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水中焦性没食子酸 被引量:8
18
作者 何树华 何德勇 江虹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6-318,共3页
在0.05 mol·L^-1氢氧化钠溶液中,高碘酸钾与鲁米诺产生化学发光,焦性没食子酸对该发光有显著的增强作用。基于此,并结合流动注射技术,提出了在水样中测定焦性没食子酸的方法。在选定的条件下,化学发光信号的增加值与焦性没食子酸... 在0.05 mol·L^-1氢氧化钠溶液中,高碘酸钾与鲁米诺产生化学发光,焦性没食子酸对该发光有显著的增强作用。基于此,并结合流动注射技术,提出了在水样中测定焦性没食子酸的方法。在选定的条件下,化学发光信号的增加值与焦性没食子酸质量浓度之间在1.0-100μg·L^-1及0.1-2.0 mg·L^-1之间呈线性关系,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78μg·L^-1(3σ);对10μg·L^-1焦性没食子酸平行测定11次,其相对标准偏差为3.9%。该方法已应用于工业废水和环境水样中焦性没食子酸的测定,并用标准加入法作了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95.7%-104.1%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 流动注射技术 鲁米诺 高碘酸钾 焦性没食子酸 水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苄青霉素 被引量:3
19
作者 石文兵 杨季冬 +1 位作者 江虹 张君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7-39,共3页
试验发现在5×10-3mol·L-1氢氧化钠溶液的碱性介质中,由高碘酸钾与鲁米诺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所产生的化学发光的强度因苄青霉素的存在而明显增强,且其增强程度与苄青霉素的浓度在0.01~15.0 mg·L-1范围内呈线性,方法的检... 试验发现在5×10-3mol·L-1氢氧化钠溶液的碱性介质中,由高碘酸钾与鲁米诺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所产生的化学发光的强度因苄青霉素的存在而明显增强,且其增强程度与苄青霉素的浓度在0.01~15.0 mg·L-1范围内呈线性,方法的检出限(3σ)为1.0μg·L-1,基于此并应用了流动注射技术,提出了一种简便而快速的测定苄青霉素的方法。加入1.0 mg·L-1的苄青霉素标准溶液对此方法的精密度做了试验,测得其相对标准偏差(n=11)为1.0%。在3件针剂样品的基础上加入了3种不同浓度的苄青霉素标准溶液,对方法的回收率做了试验,所得结果在97.2%~102.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测定 流动注射技术 苄青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电化学还原-化学发光法测定铀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玲娟 杜建修 +1 位作者 李建军 吕九如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48-350,353,共4页
采用恒电位电解技术,使不具发光活性的铀(Ⅵ),通过自制的流通式碳电解池后,在-0.70V(vs,Ag/AgCl)电位下在线还原为铀(Ⅲ),铀(Ⅲ)与鲁米诺在碱性条件下产生化学发光,从而建立了铀的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方法的线... 采用恒电位电解技术,使不具发光活性的铀(Ⅵ),通过自制的流通式碳电解池后,在-0.70V(vs,Ag/AgCl)电位下在线还原为铀(Ⅲ),铀(Ⅲ)与鲁米诺在碱性条件下产生化学发光,从而建立了铀的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6~1.0×10^-2g·L^-1,检出限2×10^-7g·L^-1,RSD为2.5%(n=13)。该方法用于合成海水中铀的测定,回收率为98.0%~10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恒电位电解还原 铀(Ⅵ Ⅲ) 化学发光 流动注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