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氧化硅表面自组装噻吩磺隆分子印迹材料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
1
作者 侯建国 周佳宇 +2 位作者 陈文梅 王现利 张敏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7-512,共6页
以噻吩磺隆(TFM)为模板,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在纳米氧化硅(SiO_(2))表面自组装聚合TFM分子印迹膜,组建新型纳米氧化硅表面分子印迹材料电致化学发光(ECL)免疫传感器。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紫外光谱分析优化了自组装的试验条... 以噻吩磺隆(TFM)为模板,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在纳米氧化硅(SiO_(2))表面自组装聚合TFM分子印迹膜,组建新型纳米氧化硅表面分子印迹材料电致化学发光(ECL)免疫传感器。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紫外光谱分析优化了自组装的试验条件。取制备好的纳米SiO_(2) 100 mg,超声分散在50 mL无水甲苯中,迅速加入0.8 mL(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S),在氮气保护下,于130℃回流24 h,得到表面改性的纳米氧化硅产物(APTS-SiO_(2)),用无水乙醇和乙腈分别洗涤3次,干燥24 h。取20 mg APTS-SiO_(2),超声分散在50 mL乙腈中,加入TFM 0.1 mmol、MAA 0.4 mmol、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1.6 mmol、引发剂2,2-偶氮二异丁腈(AIBN)15 mg进行聚合反应,再用50 mmol·L^(-1)氢氧化钠-甲醇溶液洗脱模板分子,洗涤,离心得到中性的分子印迹材料TFM@Si-MIP。将TFM@Si-MIP的分散溶液滴加到打磨好的玻碳电极(GCE)表面,用红外灯烘干后即为TFM分子印迹材料修饰的传感器TFM@Si-MIP-ECL。组建的表面分子印迹材料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结合鲁米诺体系实现了对TFM的高灵敏检测。结果表明,该分子印迹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对目标分子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有效避免其他组分干扰。TFM的浓度在1.0×10^(-10)~1.0×10^(-7) mol·L^(-1)内,其对数与电致发光信号强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8.6×10^(-11) mol·L^(-1)。按照标准加入法对环境水样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4.1%~109%,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均小于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吩磺隆 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 表面分子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花状铂纳米颗粒构建的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用于检测载脂蛋白A1
2
作者 廖妮 卓颖 袁若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9-305,共7页
采用一锅合成法制备了新型的具有大比表面积的花状铂纳米颗粒(PtNFs),并构建了一个高灵敏电致化学发光(ECL)免疫传感器用于检测载脂蛋白A1(Apo-A1).该Pt NFs用于吸附二抗(anti-Apo-A1),并用葡糖糖氧化酶(GOD)封闭其表面的非特异性位点,... 采用一锅合成法制备了新型的具有大比表面积的花状铂纳米颗粒(PtNFs),并构建了一个高灵敏电致化学发光(ECL)免疫传感器用于检测载脂蛋白A1(Apo-A1).该Pt NFs用于吸附二抗(anti-Apo-A1),并用葡糖糖氧化酶(GOD)封闭其表面的非特异性位点,最终制备了PtNFs@anti-Apo-A1@GOD信号探针.当Apo-A1存在时,通过夹心免疫反应将制备的信号探针捕获于电极表面,并将所制得的电极置于含有葡萄糖的过硫酸根底液中检测.GOD催化葡萄糖产生H_2O_2,H_2O_2在Pt NFs的催化下分解并在电极表面原位产生O2,所产生的O2能够催化过硫酸根-氧气体系的电致化学发光反应,放大发光信号,提高检测灵敏度.该传感器在0.1 ng·m L^(-1)~100 ng·m L^(-1)范围内对Apo-A1有良好的线性响应,检测下限达到0.03 ng·m L^(-1),有望应用于临床分析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状铂纳米颗粒 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 载脂蛋白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免疫磁分离和酶催化放大的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测定人血清中癌胚抗原的含量 被引量:1
3
作者 字琴江 吴凡 +3 位作者 卢朝粉 李佳昕 刘梦婷 周川华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45-751,共7页
基于免疫磁分离和酶催化放大策略,构建了一种用于测定人血清中癌胚肮原(CEA)含量的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将磁球作为免疫反应的固相载体去捕获癌胚抗原(CEA),并通过在免疫磁球表面负载辣根过氧化酶(HRP)作为... 基于免疫磁分离和酶催化放大策略,构建了一种用于测定人血清中癌胚肮原(CEA)含量的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将磁球作为免疫反应的固相载体去捕获癌胚抗原(CEA),并通过在免疫磁球表面负载辣根过氧化酶(HRP)作为检测标记物,形成磁性免疫夹心复合物。通过HRP对过氧化氢的催化作用,氧化鲁米诺产生较强的化学发光信号,根据化学发光强度来定量CEA。结果显示:CEA的质量浓度在0.05~80.00μg·L^(-1)内与其对应的化学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4.5 ng·L^(-1);对样品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7.0%~100%。与其他固相载体和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相比,该方法检测CEA的化学发光强度更强,并且具有更宽的线性范围和更低的检出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胚抗原 免疫磁分离 酶催化放大 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afion-CNNS复合膜构置免标记的AFB1免疫传感器
4
作者 杨彩萍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4-481,共8页
本文将氮化碳纳米片(g-C_(3)N_(4) nanosheets,CNNS)分散到一定浓度的Nafion溶液中,滴涂至玻碳电极制备修饰电极,而后将黄曲霉毒素B1抗体、黄曲霉毒素B1(AFB1)先后孵育至该修饰电极上,以鲁米诺溶液为电化学发光探针测定免疫作用前后化... 本文将氮化碳纳米片(g-C_(3)N_(4) nanosheets,CNNS)分散到一定浓度的Nafion溶液中,滴涂至玻碳电极制备修饰电极,而后将黄曲霉毒素B1抗体、黄曲霉毒素B1(AFB1)先后孵育至该修饰电极上,以鲁米诺溶液为电化学发光探针测定免疫作用前后化学发光值,依据前后发光值的差值,构置免标记的用于定量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结果表明,免疫结合前后鲁米诺溶液的ECL差值与溶液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的含量在1.0量在曲^(-4)~10.0 ng·mL^(-1)和10.0~160.0 ng·mL^(-1)两个区间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对AFB1的检出限为0.1pg·mL^(-4),该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不但线性范围广,而且检出限超低,可实现对黄曲霉毒素B1的超灵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碳纳米片(CNNS) NAFION 黄曲霉毒素B1(AFB1) 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