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电化学原电池体系的扣式电池及其在电子手表中的应用
1
作者 G.lander D.H.sPahrbier +1 位作者 李庶治 朱泳伸 《电池》 CAS 1980年第4期36-39,共4页
1、概论近年来可供电子手表使用和挑选作为电源的电化学原电池体系越来越多,因此,如何挑选正确的电池系列对电子手表设计者说来变得更困难了。
关键词 电子手表 化学原电池 扣式电池 纽扣电池 化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室温原电池电化学技术制备SrWO_4多晶膜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连平 余萍 +3 位作者 肖定全 毕剑 金晓玲 杨祖念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39-1042,共4页
电化学技术可以分为电解型电化学技术和原电池型电化学技术两个大类。本文采用原电池型电化学路线,在含Sr2+的碱性溶液中,在室温环境下制备出了钨酸锶多晶膜,并且采用XRD、SEM、XPS和EDAX等技术对多晶膜进行了分析表征。研究发现,沉积... 电化学技术可以分为电解型电化学技术和原电池型电化学技术两个大类。本文采用原电池型电化学路线,在含Sr2+的碱性溶液中,在室温环境下制备出了钨酸锶多晶膜,并且采用XRD、SEM、XPS和EDAX等技术对多晶膜进行了分析表征。研究发现,沉积在钨片上的材料是结晶良好的、具有单一白钨矿结构的钨酸锶多晶膜;利用原电池方法制备的SrWO4多晶膜大致呈层状或近层状生长,没有出现用恒电流电化学方法制备的SrWO4多晶膜中所出现的束状或花状枝蔓晶团簇。其原因可归因于晶体在微小电流条件下能够更加容易地呈层状生长或近层状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电池化学技术 SrWO4 制备 软溶液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酸盐薄膜的原电池电化学制备技术及其发光性能
3
作者 陈连平 肖定全 +2 位作者 余萍 金晓玲 杨祖念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2-275,259,共5页
采用室温原电池电化学技术在钨衬底上制备出了具有发光性能的BaWO4、SrWO4、CaWO4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荧光光谱仪对样品进行了分析,对薄膜的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XRD分析表明,所制备的钨酸盐薄膜是高度结晶的,呈四方结... 采用室温原电池电化学技术在钨衬底上制备出了具有发光性能的BaWO4、SrWO4、CaWO4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荧光光谱仪对样品进行了分析,对薄膜的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XRD分析表明,所制备的钨酸盐薄膜是高度结晶的,呈四方结构SEM观察表明,在原电池条件下,这些晶体以四方锥形的习性生长。室温下的荧光性能测试表明,所制备的BaWO4、SrWO4、CaWO4薄膜在220nm至240nm的光激发下,均在450nm附近出现一个蓝光发射带,而BaWO4薄膜还在310nm的光激发下,在400nm及590nm附近出现额外的发射带,形成从400-590nm的准连续发射光谱。研究表明,原电池电化学技术为某些功能陶瓷薄膜的制备提供了一条环境协调的、廉价便利的工艺新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电池化学 钨酸盐 薄膜 发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WO4多晶膜的原电池电化学制备技术研究
4
作者 陈连平 高远红 +1 位作者 肖定全 余萍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86-88,共3页
薄膜的原电池电化学技术是一条环境友好的新工艺路线.深入研究了BaWO4多晶膜的原电池电化学制备技术,并利用光电子能谱仪(XPS)、荧光光度计对沉积膜进行了元素价态及光致发光性能的研究。研究得出,当钨片在含Ba^2+离子的碱性溶液... 薄膜的原电池电化学技术是一条环境友好的新工艺路线.深入研究了BaWO4多晶膜的原电池电化学制备技术,并利用光电子能谱仪(XPS)、荧光光度计对沉积膜进行了元素价态及光致发光性能的研究。研究得出,当钨片在含Ba^2+离子的碱性溶液中进行原电池电化学处理时,得到的阳极膜是结晶良好的、具有四方相结构的BaWO4多晶膜;XPS分析表明,沉积膜中的Ba元素表现为+2价,W元素为+6价和O元素为-2价;荧光测试表明,在紫外光的激发下,该BaWO4多晶膜能发射出以465nm为中心的蓝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电池化学技术 BaWO4 多晶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简单的综合性电化学实验设计
5
作者 嵇建国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1-13,共2页
关键词 化学实验 化学原电池 还原反应 综合性 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 气泡产生 负极 锌片 金属活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ltra-stable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using nitrogen-doped porous carbon nanosheets implanted with both Fe and Ni
6
作者 Reddeppa Nadimicherla TANG You-chen +1 位作者 LU Yu-heng LIU Ru-liang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8-199,共12页
The major problem with lithium-sulfur(Li-S)batteries is their poor cycling stability because of slow redox kinetics in the cathode and the growth of lithium dendrites on the anode.We report the production of 2D porous... The major problem with lithium-sulfur(Li-S)batteries is their poor cycling stability because of slow redox kinetics in the cathode and the growth of lithium dendrites on the anode.We report the production of 2D porous carbon nanosheets doped with both Fe and Ni(Fe/Ni-N-PCNSs)by an easy and template-free approach that solve this problem.Because of their ultrathin porous 2D structure and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Fe and Ni dopants,they capture polysulfides,speed up the sulfur redox reaction,and improve the material’s lithiophilicity,greatly suppressing the shuttling of polysulfides and dendrite growth on the lithium anode.As a result,it has an exceptional performance as a stable host for elemental sulfur and metallic lithium,producing a record long life of 1000 cycles with a very small capacity decay of 0.00025%per cycle in a Li-S battery and an excellent cycling stability of over 850 h with a small overpotential of>72 mV in a lithium metal battery.This work suggests the use of multifunctional-based 2D porous carbon nanosheets as a stable host for both elemental sulfur and metallic lithium to improve the Li-S battery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S battery Porous carbon Lithium metal battery NANOSHEETS Redox kine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