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包覆法制备高性能磁粉芯 被引量:15
1
作者 邹联隆 易建宏 +1 位作者 付应生 曾庆灵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1999年第1期18-20,共3页
本文所采用的包覆液具有良好的润湿性能。在粉末表面形成含有Cr、P元素的玻璃相结构的均匀薄膜,具有较高的电阻率和良好的耐热性能。讨论了粉末表面的光滑度对包覆效果的影响以及磁粉芯的品质因数Q和导磁率μ及绝缘介质含量之间的... 本文所采用的包覆液具有良好的润湿性能。在粉末表面形成含有Cr、P元素的玻璃相结构的均匀薄膜,具有较高的电阻率和良好的耐热性能。讨论了粉末表面的光滑度对包覆效果的影响以及磁粉芯的品质因数Q和导磁率μ及绝缘介质含量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包覆 磁粉芯 损耗 润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镍包覆提高尖晶石LiMn_2O_4的高温性能 被引量:13
2
作者 许名飞 李新海 +1 位作者 张云河 吴显明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8-90,96,共4页
尖晶石LiMn2O4是最有希望代替钴酸锂的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高温下容量衰减严重是其得以广泛应用的瓶颈。采用化学镀镍包覆方法对尖晶石LiMn2O4进行了表面改性。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改性后的尖晶石表面进... 尖晶石LiMn2O4是最有希望代替钴酸锂的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高温下容量衰减严重是其得以广泛应用的瓶颈。采用化学镀镍包覆方法对尖晶石LiMn2O4进行了表面改性。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改性后的尖晶石表面进行了研究。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化学镀镍包覆方法能大幅度提高Li-LiMn2O4电池的高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蓄电池 正极材料 化学镀镍 尖晶石LIMN2O4 高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石墨化学沉积包覆作锂离子蓄电池负极材料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永刚 王成扬 闫裴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60-963,967,共5页
以大功率石墨电极废品破碎后的微粒为“核”,以中温沥青为包覆原料,经化学沉积包覆形成“核-壳”型锂离子蓄电池负极材料。采用恒电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等方法检测人造石墨包覆前后的充、放电性能和循环性能,以及锂在其中的嵌入脱出反应... 以大功率石墨电极废品破碎后的微粒为“核”,以中温沥青为包覆原料,经化学沉积包覆形成“核-壳”型锂离子蓄电池负极材料。采用恒电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等方法检测人造石墨包覆前后的充、放电性能和循环性能,以及锂在其中的嵌入脱出反应。结果表明:单颗粒核壳型包覆有效地改善了石墨界面处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结构,缓解了电解液在界面发生的强烈还原反应,保护了人造石墨(AG)结构、提高了AG用作锂离子蓄电池负极的充、放电性能。首次放电比容量由包覆改性前的255.5mAh/g增至305.4mAh/g,首次库仑效率则从包覆前的80.8%提高到90.2%;5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由改性前的154.1mAh/g提高至302.3mAh/g;同时,改性后的人造石墨提高了对碳酸丙烯酯(PC)系电解液的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蓄电池 负极材料 石墨电极废品 化学沉积 充、放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PO_4包覆对LiVOPO_4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何则强 梁凯 熊利芝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1-64,共4页
以LiVOPO4、Al(NO3)3.9H2O、H3PO4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AlPO4包覆的LiVOPO4粉末(AlPO4包覆LiVOPO4)。采用热重与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分析以及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AlPO4包覆LiVOPO4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和电化学性... 以LiVOPO4、Al(NO3)3.9H2O、H3PO4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AlPO4包覆的LiVOPO4粉末(AlPO4包覆LiVOPO4)。采用热重与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分析以及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AlPO4包覆LiVOPO4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lPO4以无定形态包覆于LiVOPO4颗粒表面形成AlPO4包覆LiVOPO4粉末。由于在LiVOPO4颗粒表面包覆了一层无定形的AlPO4后,阻止了电极与电解质溶液之间的副反应,降低了电化学阻抗,因此,与未包覆的LiVOPO4粉末相比,AlPO4包覆LiVOPO4具有更高的可逆容量、更稳定的循环性能和更好的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OPO4 A1P04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相包覆AgC_5电触头材料 被引量:4
5
作者 雷景轩 余海峰 +4 位作者 马学鸣 朱丽慧 陆尧 项兢 翁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85-689,共5页
采用化学镀技术 ,在高能球磨所得纳米石墨粉上包覆银 ,制得纳米晶银 /石墨包覆粉体 ,经冷压、烧结、复压工序 ,制备了AgC5触头材料。采用此新工艺制备的触头材料与常规工艺制得的相比 ,在力学和物理性能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分断实验... 采用化学镀技术 ,在高能球磨所得纳米石墨粉上包覆银 ,制得纳米晶银 /石墨包覆粉体 ,经冷压、烧结、复压工序 ,制备了AgC5触头材料。采用此新工艺制备的触头材料与常规工艺制得的相比 ,在力学和物理性能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分断实验表明 :将纳米技术应用到银 /石墨触头材料的制备中 ,使材料的抗电弧磨损性能有了较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包覆 高能球磨 纳米石墨 银/石墨触头材料 电弧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包覆T-ZnOw复合粉体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6
作者 杜作娟 周丁 +2 位作者 黄小忠 王超英 段曦东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9-62,共4页
采用化学包覆法,以氨水为沉淀剂,在碱性体系中制备了Fe(OH)3包覆T-ZnOw复合粉体,在600℃下通氢气还原获得了Fe/T-ZnOw包覆复合粉体。用XRD,SEM和EDX对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粉体存在金属铁相和T-ZnOw相,T-ZnOw四针保持完整,表面包... 采用化学包覆法,以氨水为沉淀剂,在碱性体系中制备了Fe(OH)3包覆T-ZnOw复合粉体,在600℃下通氢气还原获得了Fe/T-ZnOw包覆复合粉体。用XRD,SEM和EDX对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粉体存在金属铁相和T-ZnOw相,T-ZnOw四针保持完整,表面包覆完整,铁颗粒为球形,颗粒细小均匀,并T-ZnOw表层外有部分散落铁颗粒,颗粒粒径约为3μm。用VSM分析测定粉体的磁饱和强度和矫顽力,分别为32.10 emu/g和140.5 O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粉体 化学包覆 T-ZNOW FE 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碳酸钙包覆六钛酸钾晶须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何盛俊 商少明 郭成方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87-189,193,共4页
通过化学沉降法,采用4种不同的方案,在六钛酸钾晶须(K_2Ti_6O_(13),PTW)表面包覆纳米碳酸钙(CaCO_3)。在相同包覆量下,产品通过EMS、EDS、XRD、FT-IR、UV-Vis、Zeta电位表征手段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这4种实验方案都可以成功制备CaCO... 通过化学沉降法,采用4种不同的方案,在六钛酸钾晶须(K_2Ti_6O_(13),PTW)表面包覆纳米碳酸钙(CaCO_3)。在相同包覆量下,产品通过EMS、EDS、XRD、FT-IR、UV-Vis、Zeta电位表征手段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这4种实验方案都可以成功制备CaCO_3/PTW;并且通过CaCl_2-2NH_3·H_2O-CO_2体系能制备出更为理想的CaCO_3/PT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钾晶须 纳米碳酸钙 化学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硬碳负极材料表面改性研究
8
作者 陈冬 赵昊 +2 位作者 张育红 陈建 涂江平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3-589,共7页
硬碳因其资源丰富、成本低和工作电压平台低,被视为钠离子电池中最具潜力的商业负极材料。然而,常规硬碳材料由于高比表面积和大量微孔导致其初始库仑效率(ICE)较低,影响其在电池中应用。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对硬碳负极表面进行改... 硬碳因其资源丰富、成本低和工作电压平台低,被视为钠离子电池中最具潜力的商业负极材料。然而,常规硬碳材料由于高比表面积和大量微孔导致其初始库仑效率(ICE)较低,影响其在电池中应用。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对硬碳负极表面进行改性,通过填充或掩盖微孔来减轻表面缺陷对ICE的负面影响,选用生物质椰壳作为碳源,经过酸洗和CVD包覆处理后,有效改善了硬碳的表面结构,降低了比表面积,增加了活性位点,显著提升了硬碳材料的ICE和平台储钠容量。所制备的高性能硬碳材料的可逆比容量和ICE分别高达345 mAh/g和88%,且在循环50次后容量保持率仍超过93%,与商品化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组装的全电池具有优异的低温放电和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硬碳负极 化学气相沉积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复合电接触材料的开发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张晓燕 张家鼎 +3 位作者 吴正纯 宋润生 陈晓杰 曹泽淳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1期91-94,共4页
报导了一种新型电接触材料的研究开发成果 .在目前普遍使用的银碳化钨 -石墨体系电接触材料的基础上 ,添加适量的碳化钛 ,并采用化学包覆技术在添加物粉体的表面全量镀银制成 Ag80 ( WC70 Ti C3 0 ) 1 7C3 (重量百分比 )复合粉末 ,经粉... 报导了一种新型电接触材料的研究开发成果 .在目前普遍使用的银碳化钨 -石墨体系电接触材料的基础上 ,添加适量的碳化钛 ,并采用化学包覆技术在添加物粉体的表面全量镀银制成 Ag80 ( WC70 Ti C3 0 ) 1 7C3 (重量百分比 )复合粉末 ,经粉末冶金工艺制成新型复合电接触材料 .测试表明 ,该材料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并较原有的银基复合电接触材料节银达 5 % .该材料已制成元件装配在开关上 ,并通过了开关试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基电接触材料 复合材料 碳化钛 化学包覆 触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钛酸铅/聚苯胺/聚氨酯三元阻尼复合材料 被引量:6
10
作者 贺江平 钟发春 +3 位作者 高晓敏 朱敬芝 孙素明 李伟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6-510,共5页
为减少压电陶瓷/导电填料/聚合物阻尼复合材料中填料的含量,制备了锆钛酸铅(PZT)/聚苯胺/聚氨酯三元复合材料,其中,聚苯胺(PANI)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包覆于压电陶瓷粒子的表面.采用FTIR,TGA,SEM、EDS研究了PANI包覆PZT的组成和形态.用DM... 为减少压电陶瓷/导电填料/聚合物阻尼复合材料中填料的含量,制备了锆钛酸铅(PZT)/聚苯胺/聚氨酯三元复合材料,其中,聚苯胺(PANI)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包覆于压电陶瓷粒子的表面.采用FTIR,TGA,SEM、EDS研究了PANI包覆PZT的组成和形态.用DMA评价了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结果表明,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能够制备PANI包覆的PZT粉末;三元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与PANI的导电率有关,在一定的PANI导电率时达到最大,并且在任意导电率下均高于单一聚氨酯.用PANI包覆的压电陶瓷与聚合物复合,能够提高聚合物的阻尼性能.通过调整PANI的导电率,可以使材料的阻尼性能达到相应振动频率下的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陶瓷 聚苯胺 聚氨酯 化学包覆 阻尼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SiO_2复合光催化剂的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张敬畅 高玲玲 曹维良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934-940,共7页
本文以廉价无机盐Na2SiO3·9H2O和TiCl4溶液为原料,采用化学包覆结合超临界流体干燥(SCFD)法制备纳米级TiO2-SiO2复合光催化剂。利用XRD、TEM、NMR等手段对复合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可直接制得锐钛矿型TiO... 本文以廉价无机盐Na2SiO3·9H2O和TiCl4溶液为原料,采用化学包覆结合超临界流体干燥(SCFD)法制备纳米级TiO2-SiO2复合光催化剂。利用XRD、TEM、NMR等手段对复合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可直接制得锐钛矿型TiO2-SiO2纳米复合光催化剂,其中SiO2以单分散、无定形形式存在。以苯酚和邻苯二酚紫光催化降解为反应模型,考察了TiO2-SiO2复合光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证明掺入适量SiO2的TiO2-SiO2纳米复合光催化剂既减少了TiO2的用量、降低了成本,又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TiO2的光催化活性。SiO2的引入可以有效抑制纳米粒子粒径的长大和晶相的转变,增强了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的热稳定性。二氧化硅的最优掺杂量为15%(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光催化剂 超临界流体干燥法 光催化性能 二氧化钛 二氧化硅 化学包覆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式硫酸镁晶须表面改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姜玉芝 韩跃新 +1 位作者 印万忠 陈旭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0-63,共4页
为了改善碱式硫酸镁晶须的表面性质,提高碱式硫酸镁晶须与有机基体材料的相容性,以活化指数和接触角为改性效果评价指标,采用化学包覆法对自制的碱式硫酸镁晶须进行了表面改性研究。结果表明:适于碱式硫酸镁晶须表面改性的改性剂为油酸... 为了改善碱式硫酸镁晶须的表面性质,提高碱式硫酸镁晶须与有机基体材料的相容性,以活化指数和接触角为改性效果评价指标,采用化学包覆法对自制的碱式硫酸镁晶须进行了表面改性研究。结果表明:适于碱式硫酸镁晶须表面改性的改性剂为油酸钾;在油酸钾用量为2%、改性晶须料浆浓度为4%,改性时间为30 min,改性温度为80℃,搅拌速度为600 r/min条件下,可以获得较好的表面改性效果,改性碱式硫酸镁晶须的活化指数达到99.35%,接触角为12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式硫酸镁晶须 表面改性 化学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聚多巴胺改性铝粉导热绝缘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尚蓓蓉 赵晓莉 +2 位作者 郑水蓉 王兆福 齐暑华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0-34,共5页
采用化学包覆的方法在平均粒径分别为4.5μm和20μm的铝(Al)粉上包覆一层有机聚多巴胺(PDA),以环氧树脂(EP)为基体,包覆改性后的铝粉(PDA@A1)为导热填料,采用浇铸法制备了高导热绝缘环氧基复合材料(EP/PDA@Al)。结果表明,PDA@Al的加入... 采用化学包覆的方法在平均粒径分别为4.5μm和20μm的铝(Al)粉上包覆一层有机聚多巴胺(PDA),以环氧树脂(EP)为基体,包覆改性后的铝粉(PDA@A1)为导热填料,采用浇铸法制备了高导热绝缘环氧基复合材料(EP/PDA@Al)。结果表明,PDA@Al的加入有利于提高EP的热稳定性以及热导率,且当PDA@(20μm)Al的含量为20%(质量分数,下同)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为0.521 W/(m·K),相比纯EP的热导率提高了184%;相对纯Al填充的EP复合材料,EP/PDA@Al复合材料的绝缘性能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聚多巴胺 铝粉 化学包覆 导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电阻率稀土永磁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郑立允 房刊 李卫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45-652,共8页
高性能低成本稀土永磁材料是现代技术和国防尖端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牵引电机和发动机等旋转电力设备中。但是其相当高的电导率造成服役过程中槽纹波、逆变器等产生较大的涡流损耗,从而导致磁体的温度升高,甚至引起热退磁。为... 高性能低成本稀土永磁材料是现代技术和国防尖端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牵引电机和发动机等旋转电力设备中。但是其相当高的电导率造成服役过程中槽纹波、逆变器等产生较大的涡流损耗,从而导致磁体的温度升高,甚至引起热退磁。为解决磁体的涡流及温升问题,近年来,围绕高电阻率稀土永磁材料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对掺杂剂种类、无机绝缘包覆技术和高电阻率复合磁体制备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分析,同时总结了粘结、热压和烧结高电阻率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高电阻率复合磁体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永磁材料 电阻率 最大磁能积 掺杂 绝缘磁体 液相化学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lithium storage performance of porous silicon microsphere composite with metal modification and carbon coating
15
作者 XU Zeyu LU Tongzhou +1 位作者 SHAO Haibo WANG Jianming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95-2008,共14页
This work adopts a multi⁃step etching⁃heat treatment strategy to prepare porous silicon microsphere com⁃posite with Sb⁃Sn surface modification and carbon coating(pSi/Sb⁃Sn@C),using industrial grade SiAl alloy micro⁃sp... This work adopts a multi⁃step etching⁃heat treatment strategy to prepare porous silicon microsphere com⁃posite with Sb⁃Sn surface modification and carbon coating(pSi/Sb⁃Sn@C),using industrial grade SiAl alloy micro⁃spheres as a precursor.pSi/Sb⁃Sn@C had a 3D structure with bimetallic(Sb⁃Sn)modified porous silicon micro⁃spheres(pSi/Sb⁃Sn)as the core and carbon coating as the shell.Carbon shells can improve the electronic conductivi⁃ty and mechanical stability of porous silicon microspheres,which is beneficial for obtaining a stable 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SEI)film.The 3D porous core promotes the diffusion of lithium ions,increases the intercalation/delithia⁃tion active sites,and buffers the volume expansion during the intercalation process.The introduction of active met⁃als(Sb⁃Sn)can improve the conductivity of the composite and contribute to a certain amount of lithium storage ca⁃pacity.Due to its unique composition and microstructure,pSi/Sb⁃Sn@C showed a reversible capacity of 1247.4 mAh·g^(-1) after 300 charge/discharge cycles at a current density of 1.0 A·g^(-1),demonstrating excellent rate lithium storage performance and enhanced electrochemical cycling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icon⁃based anode porous structure metallic deposition carbon coating electrochemical lithium stor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CCNTs/AM60复合材料高温性能的研究
16
作者 熊淑秋 袁秋红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8-111,共4页
在氩气保护下,采用搅拌铸造法制备了化学包覆镍碳纳米管(Ni-CCNTs)/AM60复合材料,测试了铸态条件下复合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并对微观组织和断口形貌进行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Ni-CCNTs/AM60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高温力学性能,在拉伸速度为... 在氩气保护下,采用搅拌铸造法制备了化学包覆镍碳纳米管(Ni-CCNTs)/AM60复合材料,测试了铸态条件下复合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并对微观组织和断口形貌进行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Ni-CCNTs/AM60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高温力学性能,在拉伸速度为1 mm/min以及温度为150℃时其抗拉强度达132.77 MPa;当碳纳米管含量过多时,会因团聚而影响复合效果,该复合材料高温性能急剧下降;复合材料的断裂形式由韧窝和撕裂棱组成,其断裂特征更趋向于韧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60镁合金 化学包覆镍碳纳米管 复合材料 高温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蓄电池用天然石墨负极材料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平伟 叶尚云 +1 位作者 李锡力 夏永姚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81-284,共4页
报道了一种高性能锂离子蓄电池用球型天然石墨负极材料,这种材料由天然石墨经球型化处理和化学气相包覆得到。研究了包覆过程中热处理温度、碳包覆量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优化条件下得到的碳包覆天然石墨材料首次充放电效率达到92%... 报道了一种高性能锂离子蓄电池用球型天然石墨负极材料,这种材料由天然石墨经球型化处理和化学气相包覆得到。研究了包覆过程中热处理温度、碳包覆量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优化条件下得到的碳包覆天然石墨材料首次充放电效率达到92%,可逆比容量为330mAh/g,50次循环容量维持率为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石墨 锂离子蓄电池 负极材料 化学气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燃交联聚烯烃弹性体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瑞敏 郝巍 +2 位作者 刘杰 马科峰 罗玉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50-254,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可参与化学交联的包覆聚磷酸铵(CAPP)阻燃剂,将CAPP与成炭剂复配,在熔融共混加工过程中加入交联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制备了阻燃交联聚烯烃弹性体(POE)复合材料,研究了阻燃剂CAPP和DCP添加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可参与化学交联的包覆聚磷酸铵(CAPP)阻燃剂,将CAPP与成炭剂复配,在熔融共混加工过程中加入交联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制备了阻燃交联聚烯烃弹性体(POE)复合材料,研究了阻燃剂CAPP和DCP添加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交联剂引发下,CAPP被引入POE分子链共同构成三维网络结构,从而达到提高阻燃交联POE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目的,包覆层硅化合物的引入改善了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和耐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交联聚磷酸铵 交联聚烯烃弹性体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阻燃性能 耐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