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四川盆地震旦系储集层次生储集空间内化学充填物研究
被引量:
11
1
作者
王兴志
陈科贵
+2 位作者
黄继祥
方少仙
侯方浩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1-43,共3页
四川盆地震旦系储集层内的原生孔隙经过多期亮晶白云石胶结后基本消失 ,现今储集空间以次生成因的孔、洞、缝占绝对优势 ,这些孔隙经过多期化学沉淀物的充填后极大缩小 (面孔率仅为 2 %~ 1 3% )。根据对充填物成分、晶体形态、形成顺...
四川盆地震旦系储集层内的原生孔隙经过多期亮晶白云石胶结后基本消失 ,现今储集空间以次生成因的孔、洞、缝占绝对优势 ,这些孔隙经过多期化学沉淀物的充填后极大缩小 (面孔率仅为 2 %~ 1 3% )。根据对充填物成分、晶体形态、形成顺序和地球化学等特征分析 ,可将次生孔隙内的化学充填物分为白云石和石英两类、共五期 ,它们分别形成于不同的地质时期和不同的成岩环境之中 ,其中白云石期次多、含量丰富 ,石英较少。这些沉淀物的充填作用是储集层内次生孔隙难于保存的主要原因 ,残存的次生孔隙是储集层内的主要储集空间。图 1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地质
四川盆地
震旦系
储集层
次生储集空间
化学充填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盆地震旦系储集层次生储集空间内化学充填物研究
被引量:
11
1
作者
王兴志
陈科贵
黄继祥
方少仙
侯方浩
机构
西南石油学院
出处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1-43,共3页
基金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 (编号 :PLN990 3)研究成果
文摘
四川盆地震旦系储集层内的原生孔隙经过多期亮晶白云石胶结后基本消失 ,现今储集空间以次生成因的孔、洞、缝占绝对优势 ,这些孔隙经过多期化学沉淀物的充填后极大缩小 (面孔率仅为 2 %~ 1 3% )。根据对充填物成分、晶体形态、形成顺序和地球化学等特征分析 ,可将次生孔隙内的化学充填物分为白云石和石英两类、共五期 ,它们分别形成于不同的地质时期和不同的成岩环境之中 ,其中白云石期次多、含量丰富 ,石英较少。这些沉淀物的充填作用是储集层内次生孔隙难于保存的主要原因 ,残存的次生孔隙是储集层内的主要储集空间。图 1表
关键词
油气地质
四川盆地
震旦系
储集层
次生储集空间
化学充填物
Keywords
Sinian Period, Reservoir, Secondary pore, Fillings
分类号
P618.13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TE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四川盆地震旦系储集层次生储集空间内化学充填物研究
王兴志
陈科贵
黄继祥
方少仙
侯方浩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