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震旦系储集层次生储集空间内化学充填物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兴志 陈科贵 +2 位作者 黄继祥 方少仙 侯方浩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1-43,共3页
四川盆地震旦系储集层内的原生孔隙经过多期亮晶白云石胶结后基本消失 ,现今储集空间以次生成因的孔、洞、缝占绝对优势 ,这些孔隙经过多期化学沉淀物的充填后极大缩小 (面孔率仅为 2 %~ 1 3% )。根据对充填物成分、晶体形态、形成顺... 四川盆地震旦系储集层内的原生孔隙经过多期亮晶白云石胶结后基本消失 ,现今储集空间以次生成因的孔、洞、缝占绝对优势 ,这些孔隙经过多期化学沉淀物的充填后极大缩小 (面孔率仅为 2 %~ 1 3% )。根据对充填物成分、晶体形态、形成顺序和地球化学等特征分析 ,可将次生孔隙内的化学充填物分为白云石和石英两类、共五期 ,它们分别形成于不同的地质时期和不同的成岩环境之中 ,其中白云石期次多、含量丰富 ,石英较少。这些沉淀物的充填作用是储集层内次生孔隙难于保存的主要原因 ,残存的次生孔隙是储集层内的主要储集空间。图 1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地质 四川盆地 震旦系 储集层 次生储集空间 化学充填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