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醇化合物法合成钙磷酸盐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大海 阚红华 +1 位作者 翁文剑 杨辉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1998年第6期9-12,共4页
用乙二醇钙和P2O5的n-丁醇溶液为先驱体,用较为简便的方法分别合成出β-Ca2P2O7、β-磷酸三钙和羟基磷灰石。研究结果表明:醋酸的引入可以有效控制先驱体间反应,避免两先驱体直接混合时沉淀的产生。当醋酸与钙的摩尔... 用乙二醇钙和P2O5的n-丁醇溶液为先驱体,用较为简便的方法分别合成出β-Ca2P2O7、β-磷酸三钙和羟基磷灰石。研究结果表明:醋酸的引入可以有效控制先驱体间反应,避免两先驱体直接混合时沉淀的产生。当醋酸与钙的摩尔比(HOAC/Ca)为4时,两先驱体分别以Ca/P比为1.00,1.50和1.67混合,均可以获得稳定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蒸发溶剂后得到的干胶状粉末在1000℃煅烧,对应不同的Ca/P比,可分别获得纯β-Ca2P2O7和β-磷酸三钙以及含有极小量CaO的羟基磷灰石。醋酸在形成两先驱体的稳定混合溶液中所起的作用在于它改变了钙醇化合物的结构状态,同时增加了体系的酸度,从而降低了先驱体的反应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磷酸盐 化合 乙二醇钙 生物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合物法PLZT纳米粉体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3
2
作者 赵文宽 方佑龄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92-296,共5页
Pb0.92La0.08(Zr0.65Ti0.35) o.98O3 (PLZT) nanosized powder was prepared from the corresponding nitrate alnd H2O2 by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the peroxide. FT-IR, DTA-TG, XRD, TEM, and chemical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 Pb0.92La0.08(Zr0.65Ti0.35) o.98O3 (PLZT) nanosized powder was prepared from the corresponding nitrate alnd H2O2 by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the peroxide. FT-IR, DTA-TG, XRD, TEM, and chemical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l) Peroxide precursor of PLZT was composed of Pbo.92La0.08 (Zr0.65Ti0.35)0.98O2 (O2) 3H2O; (2) PLZT started to form at 5500C, but PbO and PbZro3 still existed; (3) homogeneous tetragonal crystals of PLZT were formed at 7000C, with average particle diameter Of 22nm; (4) the sizes of the crystal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calcination temperatures, crystals of PLZT were formed at 8500C with average particle diameter of 56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钛酸铅镧 过氧化合物前驱体 纳米粉体 制备 表征 过氧化合 电光陶瓷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团化合价标定法配平有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被引量:3
3
作者 吴孙富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1-73,共3页
提出了“基团化合价标定法”配平有机氧化还原方程式的新方法,用三种方法对两例有机物部分被氧化的反应方程式进行了配平,通过对比分析凸显了“基团化合价标定法”的优点.
关键词 有机氧化还原 反应方程式配平 基团化合价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羟基化合物法制备五次孪晶银纳米线的生长机理 被引量:6
4
作者 付小锋 邹化民 +3 位作者 周利 周张凯 喻学峰 郝中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81-787,共7页
运用多羟基化合物方法,在添加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的溶液中合成了多次孪晶银纳米颗粒和纳米线.运用透射电子显微术(TEM)和光吸收谱,对不同的摩尔比n(PVP)∶n(AgNO3)和不同的搅拌条件下制备的纳米线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运用多羟基化合物方法,在添加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的溶液中合成了多次孪晶银纳米颗粒和纳米线.运用透射电子显微术(TEM)和光吸收谱,对不同的摩尔比n(PVP)∶n(AgNO3)和不同的搅拌条件下制备的纳米线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法的制备过程中不仅存在由五个{111}面包裹成的锥形生长,而且还同时存在垂直于生长方向的{110}层状生长,并且两者之间还存在着竞争;另外对纳米线的弯折处进行的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研究表明,纳米线制备过程中遭受的塑性变形在纳米线中产生了大量的层错和位错;纳米线折断产生的新鲜断口容易成为新的晶粒形核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机理 银纳米线 多羟基化合 五次孪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氟化氮制备方法概述 被引量:2
5
作者 冀延治 王少波 +1 位作者 李本东 付嫚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7-111,共5页
介绍了三氟化氮气体的2种生产方法——直接化合法和电解法,并根据它们的研究发展方向,具体介绍了其基本原理、生产工艺以及相关的工艺设备。
关键词 三氟化氮 电解 直接化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氧直接合成法制过氧化氢技术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伊建华 王莅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4-6,28,共4页
氢气和氧气直接合成过氧化氢是典型的原子经济性反应,因过程简单、产品清洁、生产成本低而成为催化领域研究开发的一个热点。总结了该法近年来在催化剂活性组分的选取及载体方面的进展;详细介绍了溶剂的选取和反应机理;讨论了各种反应... 氢气和氧气直接合成过氧化氢是典型的原子经济性反应,因过程简单、产品清洁、生产成本低而成为催化领域研究开发的一个热点。总结了该法近年来在催化剂活性组分的选取及载体方面的进展;详细介绍了溶剂的选取和反应机理;讨论了各种反应器的安全性。指出今后的研究重点是提高氢气利用率、开发新型的反应器、提高过程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直接化合法 过氧化氢 膜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结物晶析法分离小茴香挥发油中茴香醚 被引量:2
7
作者 常怀春 杨常春 +8 位作者 王秀梅 王洪波 佟键 苏长安 郭文生 蔡云萍 马明扬 程光荣 吕扬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40-443,共4页
用 GC-MS方法测定了小茴香挥发油的全组分 ,以 1 ,1 ,6,6-四苯基 -2 ,4 -己二炔 -1 ,6-二醇作为主体分子 ,选择性地将小茴香挥发油中的茴香醚作为客体 ,与之形成超分子包结物晶体 .采用 IR,粉末 XRD,1H NMR确定了包结物的形成及其主客... 用 GC-MS方法测定了小茴香挥发油的全组分 ,以 1 ,1 ,6,6-四苯基 -2 ,4 -己二炔 -1 ,6-二醇作为主体分子 ,选择性地将小茴香挥发油中的茴香醚作为客体 ,与之形成超分子包结物晶体 .采用 IR,粉末 XRD,1H NMR确定了包结物的形成及其主客体分子摩尔比为 2∶ 1 ,利用 Kugelrohr真空蒸馏技术将茴香醚从包结物晶体中分离出来 .用 IR,1H NMR,MS等方法 ,确定了被分离出化学组分的结构为反式茴香醚 .用 GC方法测定了选择分离挥发油化学组分 ,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分离挥发油化学组分选择性高 ,速度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茴香醚 小茴香 挥发油 分离 包结化合 植物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判定纵火案件燃烧残留物中的汽油成分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力春 石银涛 +1 位作者 鲁蕴甜 王兵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93-1200,共8页
建立一种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ATD-GC-MS)分析纵火现场燃烧残留物成分,用目标化合物法判定其中是否有汽油成分的方法。取92#汽油标准品、25种常见空白样品和加标空白样品(全实木木地板、闹钟外壳、文件夹、普通棉絮和塑料脸盆)进... 建立一种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ATD-GC-MS)分析纵火现场燃烧残留物成分,用目标化合物法判定其中是否有汽油成分的方法。取92#汽油标准品、25种常见空白样品和加标空白样品(全实木木地板、闹钟外壳、文件夹、普通棉絮和塑料脸盆)进行燃烧试验,燃烧残留物用Tenax TA吸附管吸附,用二阶脱附模式解吸附,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采用目标化合物法将样品燃烧残留物中4类化合物[烷烃类特征离子碎片质荷比(m/z)57,85、芳烃类m/z 91,105,119、茚满类m/z 117,131和萘类m/z 128,142,156]的总离子流(TIC)色谱图的谱图中各化合物类别、相对丰度与汽油标准品及空白样品燃烧残留物进行比对来判定样品中是否含有汽油成分。结果显示:汽油燃烧后呈现轻组分相对丰度减小、重组分相对丰度增加、保留时间整体后移的规律;空白样品燃烧后可检出与汽油相同的组分,但组分的类别及相对丰度与汽油标准品燃烧残留物相比有差异;加标空白样品燃烧残留物中均检出汽油组分,其相对丰度和燃烧规律均与汽油标准品燃烧残留物的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阶热脱附 气相色谱-质谱 目标化合 汽油成分 燃烧残留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确测定In_xGa_(1-x)N晶体薄膜中铟含量的卢瑟福背散射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雪蓉 刘运传 +3 位作者 孟祥艳 周燕萍 王康 王倩倩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18,57,共5页
采用金属有机化合物气相淀积法(MOCVD)在蓝宝石上生长InxGa1-xN/Ga N晶体薄膜,Ga N缓冲层的厚度为2.5μm,InxGa1-xN晶体薄膜的厚度大约800 nm,通过光致发光光谱仪测量样品发光峰的峰值,确定铟镓氮晶体薄膜中铟分布的均匀性,取样品均匀... 采用金属有机化合物气相淀积法(MOCVD)在蓝宝石上生长InxGa1-xN/Ga N晶体薄膜,Ga N缓冲层的厚度为2.5μm,InxGa1-xN晶体薄膜的厚度大约800 nm,通过光致发光光谱仪测量样品发光峰的峰值,确定铟镓氮晶体薄膜中铟分布的均匀性,取样品均匀性良好的铟镓氮晶片进行卢瑟福背散射实验,每个实验室测量6个样品,两个实验室共同完成,对数据进行分多层精确拟合分析,获得外延层中的xIn,xIn值由多层拟合结果的加权平均值和定值不确定度组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入射离子4He,能量为2 000 ke V,散射角为165°时,铟镓氮晶片中铟含量(x=20.46%)的相对测量不确定度为2.47%,包含因子k=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铟镓 金属有机化合物气相淀积 卢瑟福背散射 测量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溯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方登 李昆 +3 位作者 李科林 张盼伟 赵晓辉 刘晓茹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20-1423,共4页
为有效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污染,科学合理使用溯源方法判断污染来源并加以控制是目前较直接有效的一种手段。系统分析了单体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特征化合物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受体模型法的基本原理及在POPs溯源方面的相... 为有效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污染,科学合理使用溯源方法判断污染来源并加以控制是目前较直接有效的一种手段。系统分析了单体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特征化合物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受体模型法的基本原理及在POPs溯源方面的相关应用,比较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在线同位素分析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溯源 单体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 特征化合物指数 主成分分析 受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chanism for Hydrothermal-carbothermal Synthesis of AlN Nanopowders
11
作者 FENG Guanzheng YANG Jian +3 位作者 ZHOU Du CHEN Qiming XU Wentao ZHOU Youfu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0,I0009-I0011,共10页
Currently,the carbothermal reduction-nitridation(CRN)process is the predominant method for preparing aluminum nitride(AlN)powder.Although AlN powder prepared by CRN process exhibits high purity and excellent sintering... Currently,the carbothermal reduction-nitridation(CRN)process is the predominant method for preparing aluminum nitride(AlN)powder.Although AlN powder prepared by CRN process exhibits high purity and excellent sintering activity,it also presents challenges such as the necessity for high reaction temperatures and difficulties in achieving uniform mixing of its raw materials.This study presents a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into preparation process of AlN nanopowder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hydrothermal synthesis and CRN.In the hydrothermal reaction,a homogeneous composite precursor consisting of carbon and boehmite(γ-AlOOH)is synthesized at 200℃using aluminum nitrate as the aluminum source,sucrose as the carbon source,and urea as the precipitant.During the hydrothermal process,the precursor develops a core-shell structure,with boehmite tightly coated with carbon(γ-AlOOH@C)due to electrostatic attraction.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precursor,the hydrothermal hybrid offers many advantages,such as ultrafine particles,uniform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good dispersion,high reactivity,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The carbon shell enhances thermodynamic stability of γ-Al_(2)O_(3) compared to the corundum phase(α-Al_(2)O_(3))by preventing the loss of the surface area in alumina.This stability enables γ-Al_(2)O_(3) to maintain high reactivity during CRN process,which initiates at 1300℃,and concludes at 1400℃.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are substantiated through experiments and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s.This research provides a robust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foundation for the hydrothermal combined carbothermal preparation of non-oxide ceramic nanopow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minum nitride carbothermal reduction-nitridation MECHANISM hydrothermal synthesis PRECURS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review of graphene assembled films as platforms for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s
12
作者 ZHU Yong-fang JI Xiao-dong +4 位作者 PAN Wen-kai WU Geng LI Peng LIU Bo HE Da-ping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9-539,共21页
Because of their low electrical conductivity,sluggish ion diffusion,and poor stability,conventional electrode materials are not able to meet the growing demands of energy storage and portable devices.Graphene assemble... Because of their low electrical conductivity,sluggish ion diffusion,and poor stability,conventional electrode materials are not able to meet the growing demands of energy storage and portable devices.Graphene assembled films(GAFs)formed from graphene nanosheets have an ultrahigh conductivity,a unique 2D network structure,and exceptional mechanical strength,which give them the potential to solve these problems.However,a systematic understanding of GAFs as an advanced electrode material is lacking.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use of GAFs in electrochemistry,providing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ir synthesis methods,surface/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and physical properties,and thus understand their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s.Their advantages in batteries,supercapacitors,and electrochemical sensors are systematically evaluated,with an emphasis on their excellent electrical conductivity,ion transport kinetics,and interfacial stability.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se devices,such as chemical inertness and mechanical brittleness,are discussed and potential solutions are proposed,including defect engineering and hybrid structures.This review should deepen our mechanistic understanding of the use of GAFs in electrochemical systems and provide actionable strategies for developing stable,high-performance electrode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hene assembled films BATTERIES SUPERCAPACITORS Electrochemical sensors Synthesis metho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芥和砂仁挥发油对米象熏蒸活性的协同作用及成分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悦玲 苏懿清 +3 位作者 何洋洋 梁宗锁 王芳 梁倩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8,共8页
研究20种植物挥发油对米象(Sitophilus oryzae Linnaeus)成虫的熏蒸活性以及混配的协同作用。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20种植物挥发油,通过气相-质谱法和化合物消除法,确定熏蒸活性和协同作用最好的2种挥发油的活性成分。结果表明:20种植... 研究20种植物挥发油对米象(Sitophilus oryzae Linnaeus)成虫的熏蒸活性以及混配的协同作用。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20种植物挥发油,通过气相-质谱法和化合物消除法,确定熏蒸活性和协同作用最好的2种挥发油的活性成分。结果表明:20种植物挥发油中荆芥挥发油对米象的熏蒸活性最好,LC_(50)为13.27 mg/L。砂仁挥发油表现出最大的协同作用,共毒性因子为107.14。通过化合物消除法评价荆芥挥发油和砂仁挥发油的主要活性成分分别为胡薄荷酮和(-)-4-萜品醇,对米象熏蒸活性的LC_(50)分别为7.34、8.35 mg/L,优于荆芥挥发油的熏蒸活性。胡薄荷酮和(-)-4-萜品醇按照质量比例61.13∶6.13和1∶1的比例混配,LC_(50)分别为5.91、8.29 mg/L,随着胡薄荷酮比例的增大,混剂对米象的熏蒸活性增强。研究证实了胡薄荷酮和(-)-4-萜品醇作为植物源杀虫剂具有防治米象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挥发油 砂仁挥发油 米象 化合物消除 混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品组合论——“编辑”论要 被引量:1
14
作者 冯国祥 《出版科学》 2003年第4期14-19,共6页
从方法论而言,编辑是对以作品为对象的组合过程,作品之间的联系点,可作为编辑活动的组合点。由于作品具有的意识性与传播性这种两重性,它们又各由一系列因子构成,从而使作品表现出多样性,增加了作品组合的可能性。编辑活动表现为编著工... 从方法论而言,编辑是对以作品为对象的组合过程,作品之间的联系点,可作为编辑活动的组合点。由于作品具有的意识性与传播性这种两重性,它们又各由一系列因子构成,从而使作品表现出多样性,增加了作品组合的可能性。编辑活动表现为编著工程、编传工程、编用工程、编研工程四种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活动 作品组合论 组合 化合法 组合对象 组合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饮用水源地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和溯源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姜丽丽 朱洁羽 +6 位作者 王远坤 王栋 王腊春 黄卫 陈军 曾德彪 刘登峰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1-369,共9页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引起的水质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为探究太湖饮用水源地多环芳烃的污染情况,对太湖饮用水源地表层沉积物进行了采样,对多环芳烃进行了定量检测,分析了研究区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浓度分布,同时采用2种方法(特征化合...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引起的水质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为探究太湖饮用水源地多环芳烃的污染情况,对太湖饮用水源地表层沉积物进行了采样,对多环芳烃进行了定量检测,分析了研究区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浓度分布,同时采用2种方法(特征化合物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溯源分析.结果表明:太湖饮用水源地表层沉积物检测出11种PAHS,总量介于nd^280ng·g-1之间,平均值为114ng·g-1.和国内外其他湖泊、河口及海湾地区相比,太湖饮用水源地PAHs污染处于低水平.太湖饮用水源地表层沉积物PAHs组成以4环及5~6环PAHs为主(分别为43.86%和50.88%),2~3环PAHs相对较低(5.26%).太湖饮用水源地表层沉积物PAHs主要来源为化石燃料(包括汽油、柴油、煤、木柴等)的燃烧,但也与石油污染有关.本文成果可为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源地 多环芳烃 特征化合 主成分分析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例析高考化学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茜茜 杨金才 万娇娇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77-79,共3页
以高考化学燃料电池试题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解质类型的不同,总结归纳出五种不同电解质环境下正极反应式的书写;在电负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直接书写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的新方法——"相对化合价法",并结合例题介绍了此法在书写燃料电... 以高考化学燃料电池试题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解质类型的不同,总结归纳出五种不同电解质环境下正极反应式的书写;在电负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直接书写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的新方法——"相对化合价法",并结合例题介绍了此法在书写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时的具体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电极反应式书写 相对化合 中学化学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活性碳纤维的初探 被引量:5
17
作者 钱明娟 潘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2-36,共5页
活性碳纤维的孔大小和结构对于被吸附物质的分子大小起着决定作用。使用常规方法只能获得孔宽度小于 2nm的微孔活性活性碳纤维 ,近年来采用一些特殊方法也只能获得中孔型。本实验采用高膨润度值的粘胶纤维 ,在国内首次制得了表面具有大... 活性碳纤维的孔大小和结构对于被吸附物质的分子大小起着决定作用。使用常规方法只能获得孔宽度小于 2nm的微孔活性活性碳纤维 ,近年来采用一些特殊方法也只能获得中孔型。本实验采用高膨润度值的粘胶纤维 ,在国内首次制得了表面具有大孔分布的大孔活性碳纤维 ,以浓度为4 0g/L的磷酸三铵溶液浸泡 ,获得的活性碳纤维表面大孔覆盖率达 3个 / μm2 ,其大孔主要分布在 5 0~2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碳纤维 孔结构 粘胶纤维 磷酸三铵 ACF 吸附剂 二次活化 金属化合物催化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石墨直接制备石墨烯的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岳 吕晓猛 +1 位作者 慕晓刚 王煊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48,共4页
针对当前石墨烯制备工艺产率低、步骤多的问题,提出从石墨直接制备石墨烯的合成路径,重点对溶剂法和石墨层间化合物法(GIC)进行分析论述,并指出两种方法存在的缺陷和提高反应产率的途径,为进一步设计改良石墨烯合成路径提供参考。
关键词 石墨烯 直接制备 溶剂 石墨层间化合(G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a0.44MnO2 nanorods/graphene composite as cathode materials for sodium-ion batteries 被引量:5
19
作者 ZHANG Yue OUYANG Yan +4 位作者 LIU Li XIA Jing NIE Su LIU Wen WANG Xian-yo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6期1510-1520,共11页
Na0.44MnO2 nanorods have been prepared by a hydrothermal method.The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have been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and optimi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Na0.44MnO2 nanorods obtained via the hydrothermal t... Na0.44MnO2 nanorods have been prepared by a hydrothermal method.The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have been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and optimi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Na0.44MnO2 nanorods obtained via the hydrothermal treatment at 200℃for 16 h show the best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which deliver the high initial discharge capacity of 110.7 mA·h/g at 50 mA/g in potential window 2.0-4.0 V.To further improve their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a ball milling process with graphene has been carried out to obtain Na0.44MnO2/graphene composite.The initial discharge capacity of Na0.44MnO2/graphene composite is 106.9 mA·h/g at a current density of 50 mA/g.After 100 cycles,the residual discharge capacity is 91.8 mA·h/g and the capacity retention rate is 85.9%,which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pristine Na0.44MnO2 nanorods(74.7%)at the same condition.What is more,when the current density reaches 500 and 1000 mA/g,the corresponding discharge capacities of Na0.44MnO2/graphene composite are about 89 and 78 mA·h/g,respectively,indicating outstanding rate cap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ganese-based compounds hydrothermal method sodium-ion batteries composite materia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s of optically active lactide catalyzed by nanocrystals of La-Ti composite oxides 被引量:1
20
作者 谷俐 李菲 +1 位作者 马红霞 张洋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4期469-473,共5页
With sol-gel method,nanometer La-Ti composite oxides were prepared.By means of atomic force microscope,the surface pattern,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specific surface area were studied.The newly prepared nanocryst... With sol-gel method,nanometer La-Ti composite oxides were prepared.By means of atomic force microscope,the surface pattern,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specific surface area were studied.The newly prepared nanocrystals of La-Ti composite oxides were used as the catalysts to catalyze the dehydration of external compensated lactic acid to lactide.The lactide product was measured by polarimeter and micropolariscope.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ratio between D-lactide and L-lactide will not be equal to 1-1 if nanocrystals of La-Ti composite oxides are used as the catalysts,which implies,that nanocrystals of La-Ti composite oxides may be potential catalysts with a good sele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i composite oxides lactic acid LACTIDE CATALYSIS optical activ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