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包覆型MCM-41和Hβ分子筛负载的Pd催化剂双功能催化性能
1
作者 邹洁 李翔 +2 位作者 盛强 尚森森 王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共8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一种MCM-41分子筛介孔孔道沿Hβ沸石内核向外生长的包覆型MCM-41和Hβ复合分子筛(Mβ)。以PdCl 2的盐酸溶液做浸渍液,用常规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Pd/Mβ催化剂。另外,还以预先硅烷化的Mβ作载体,以Pd(OAc)_(2)的甲苯...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一种MCM-41分子筛介孔孔道沿Hβ沸石内核向外生长的包覆型MCM-41和Hβ复合分子筛(Mβ)。以PdCl 2的盐酸溶液做浸渍液,用常规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Pd/Mβ催化剂。另外,还以预先硅烷化的Mβ作载体,以Pd(OAc)_(2)的甲苯溶液作浸渍液,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Pd/S-Mβ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N_(2)物理吸附、透射电镜(TEM)和吡啶吸附红外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以十氢萘的开环反应和二苯并噻吩的加氢脱硫反应评价了催化剂的性能,认识了金属中心和酸中心沿颗粒内部径向分布对双功催化剂能性能的影响。TEM结果表明,在Pd/Mβ催化剂中,Pd金属颗粒填充于MCM-41介孔相孔道中;而在Pd/S-Mβ催化剂中,Pd金属颗粒分布于催化剂表面。在十氢萘的开环和二苯并噻吩的加氢脱硫反应中,Pd/Mβ表现出双功能特性,是潜在的性能良好的加氢脱硫催化剂。尽管Pd/Mβ和Pd/S-Mβ酸性质基本一致,但是空间上将表面Pd金属组分与内核Hβ沸石酸组分用不具有酸性的MCM-41介孔相分隔后,会导致Pd/S-Mβ催化剂酸中心不能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内分布 双功能催化剂 HΒ沸石 MCM-41分子筛 包覆型分子筛 复合分子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海上油田的包覆型缓释调剖体系
2
作者 李彦阅 吕金龙 +5 位作者 庞长廷 鲍文博 李晓骁 徐国瑞 王浩颐 李宜强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0-268,共9页
海上油田调剖技术是高含水油藏的一种有效治理手段,聚合物凝胶封堵强度大但注入性较差,聚合物微球注入性能好但封堵强度受浓度影响较大。针对以上问题,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以单体AM、AA聚合反应物为聚合物微球的内核层,可分解交联剂PEGD... 海上油田调剖技术是高含水油藏的一种有效治理手段,聚合物凝胶封堵强度大但注入性较差,聚合物微球注入性能好但封堵强度受浓度影响较大。针对以上问题,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以单体AM、AA聚合反应物为聚合物微球的内核层,可分解交联剂PEGDA与功能单体AM、AA包覆聚合形成聚合物微球的外壳层,再将有机交联剂SZ修饰在高分子外壳层,得到包覆型缓释调剖体系。研究了体系增黏性能影响因素,结合显微镜、透射电镜、核磁共振波谱和傅里叶红外测试手段对增黏组分释放过程进行了系统表征,并开展岩心物模实验考察调剖体系在目标区块的注入性能与封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调剖体系初始以微米级微球状态存在,在1~7 d溶胀、释放增黏组分,增黏释放过程受单体、交联剂加量及温度、矿化度、剪切速率等环境因素影响,其中丙烯酸加量为40%时体系黏度最优,通过调节交联剂PEGDA加量(0.005%~0.300%)可实现增黏组分的可控释放,高活性交联剂SZ加量为2%兼具最优成胶时间与黏度特性。该体系在目标区块高渗储层的阻力系数<5,注入端、中部、深部的残余阻力系数分别达18、8、5,具有良好的注入能力及深部封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调剖 包覆型缓释调剖体系 增黏 深部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超细包覆型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苯酚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苯酯 被引量:10
3
作者 薛伟 张敬畅 +2 位作者 王延吉 赵新强 赵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076-2081,共6页
A novel catalytic material, ultrafine silica embedded catalyst, was prepared through the hydrolysis of tetraethoxysilane (TEOS) in W/O microemulsion, which was composed of cyclohexane, polyoxyethylene (10) nonylphenyl... A novel catalytic material, ultrafine silica embedded catalyst, was prepared through the hydrolysis of tetraethoxysilane (TEOS) in W/O microemulsion, which was composed of cyclohexane, polyoxyethylene (10) nonylphenyl (NP-10), hexanol and aqua ammonia of PdCl 2 and Cu(OAc) 2.It was found that the active species was wholly or partly embedded in the spherical silica particles with diameters in the range of 40—120 nm.The catalytic behavior of the catalyst in oxidative carbonylation of phenol to diphenyl carbonate (DPC) was studied. Under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80℃,3.9 MPa and 8 h), the yield of DPC was 35.4%.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atalysts prepared by the impregnation and sol-gel method, the ultrafine embedded catalyst showed high activity and long service time.When the catalyst was used at 80 ℃,3.9 MPa and 4 h for 4 times, the yield of DPC was 25.2%, 16.5%, 14.5% and 13.4%,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包覆型催化剂 W/O微乳液 碳酸二苯酯 氧化羰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对HY3包覆型涂层退除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蔡妍 贺世美 +1 位作者 李建平 陆峰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36,共4页
使用真空电弧镀技术制备了包覆型涂层HY3,对退除经过时效后的涂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涂层经过时效后,其中Cr元素的含量大增。由于Cr2O3与NiO性质的不同,以HF和HNO3为主的1#溶液适合退除时效前的涂层,以HNO3和FeCl3为主的2... 使用真空电弧镀技术制备了包覆型涂层HY3,对退除经过时效后的涂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涂层经过时效后,其中Cr元素的含量大增。由于Cr2O3与NiO性质的不同,以HF和HNO3为主的1#溶液适合退除时效前的涂层,以HNO3和FeCl3为主的2#溶液适合于退除时效后的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覆型涂层 HY3 退除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覆型陶瓷粉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5
作者 张巨先 高陇桥 李发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53-56,共4页
本文介绍了色覆型陶瓷粉体的制备工艺及其在多相陶瓷中的均匀混合作用。另外,还通过分析包覆型陶瓷粉体的胶体特性,讨论了颗粒表面改性对陶瓷粉体分散性的影响。
关键词 包覆型 陶瓷粉体 均匀混合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包覆型聚合物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的制备与评价 被引量:5
6
作者 左育民 朱伯儒 +1 位作者 廖云 桂明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58-359,共2页
当代应用最广的HPLC固定相中,硅胶基质填料化学稳定性较低,并且由于残存硅羟基而表现所谓第二效应,特别使碱性化合物的峰形拖尾;聚合物基质填料虽提高了化学稳定性,没有离子基团,但刚性降低,并且由于溶胀难于进行梯度淋洗;面包覆型聚合... 当代应用最广的HPLC固定相中,硅胶基质填料化学稳定性较低,并且由于残存硅羟基而表现所谓第二效应,特别使碱性化合物的峰形拖尾;聚合物基质填料虽提高了化学稳定性,没有离子基团,但刚性降低,并且由于溶胀难于进行梯度淋洗;面包覆型聚合物填料则可综合二者的优点,本文对我们制备的这种固定相作初步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覆型 固定相 高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覆型浸渍树脂在硫酸介质中吸附铟(Ⅲ)的机理 被引量:4
7
作者 高学珍 刘军深 +1 位作者 李海梅 魏士龙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共3页
以P507为萃取剂,HZ818大孔吸附树脂为载体,聚乙烯醇为包覆材料,硼酸为交联剂,制备了包覆型P507浸渍树脂。通过饱和法和等摩尔系列法考察了包覆型P507浸渍树脂在硫酸介质中吸附铟(Ⅲ)的机理,并利用红外光谱对包覆前后浸渍树脂及包覆型P50... 以P507为萃取剂,HZ818大孔吸附树脂为载体,聚乙烯醇为包覆材料,硼酸为交联剂,制备了包覆型P507浸渍树脂。通过饱和法和等摩尔系列法考察了包覆型P507浸渍树脂在硫酸介质中吸附铟(Ⅲ)的机理,并利用红外光谱对包覆前后浸渍树脂及包覆型P507浸渍树脂吸附铟(Ⅲ)后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包覆型P507浸渍树脂在硫酸介质中吸附铟(Ⅲ)的过程是阳离子交换和配位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07萃取剂 包覆型浸渍树脂 铟(Ⅲ)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覆型纳米SiC-Al_2O_3水悬浮液流变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巨先 高陇桥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6-49,共4页
本文通过在纳米SiC颗粒表面包覆一层Al2 O3,使包覆型SiC与Al2 O3 具有相似的表面化学性质 ,从而包覆型SiC Al2 O3 混合粉悬浮液具有相似于单相Al2 O3 悬浮液的流变性质。研究了分散剂、颗粒匹配及温度对包覆型SiC Al2 O3 混合粉悬浮液... 本文通过在纳米SiC颗粒表面包覆一层Al2 O3,使包覆型SiC与Al2 O3 具有相似的表面化学性质 ,从而包覆型SiC Al2 O3 混合粉悬浮液具有相似于单相Al2 O3 悬浮液的流变性质。研究了分散剂、颗粒匹配及温度对包覆型SiC Al2 O3 混合粉悬浮液流变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对于亚微米粉 ,尤其纳米粉 ,高聚物电解质分散剂不能改善其流变性 ;合适的颗粒匹配及温度可以改善悬浮液的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覆型粉体 水悬浮液 流变性 氧化铝 纳米碳化硅颗粒 表面 陶瓷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覆型α-Al_2O_3粉体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
9
作者 漆虹 胡锦猛 范益群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2,17,共5页
以平均粒径为22μm和0.5μm的α-Al2O3粉体为起始原料(以下分别简称Al2O3(C)和Al2O3(F)),分别以聚乙烯亚胺(PEI)和聚甲基丙烯酸铵(APMA)为聚合物电解质,采用非均相凝固法将Al2O3(F)颗粒均匀地包覆在Al2O3(C)粉体表面.重点考察了聚合物... 以平均粒径为22μm和0.5μm的α-Al2O3粉体为起始原料(以下分别简称Al2O3(C)和Al2O3(F)),分别以聚乙烯亚胺(PEI)和聚甲基丙烯酸铵(APMA)为聚合物电解质,采用非均相凝固法将Al2O3(F)颗粒均匀地包覆在Al2O3(C)粉体表面.重点考察了聚合物电解质的吸附时间、Al2O3(C)/Al2O3(F)的质量比、两种分子量的PEI对包覆型氧化铝粉体制备的影响.当Al2O3(C)/Al2O3(F)的质量比为1∶3,经过分子量约为60 000的PEI处理2 h的Al2O3(C)粉体表面均匀地包覆了Al2O3(F)颗粒(经APMA处理2 h).采用该包覆型粉体制备出片状多孔支撑体,其孔隙率为35.8%,平均孔径为2.9μm,纯水通量为205 m3/(m2.h.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膜 支撑体 非均相凝固法 Α-AL2O3 包覆型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海黄杆菌YS-9412-130低温碱性蛋白酶的应用研究Ⅱ.——洗涤剂用包覆型酶的配伍特性与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海亭 孙谧 +3 位作者 王宇婧 丁彩凤 王海英 张宝莲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2年第3期30-36,共7页
论述了洗涤剂中的低温碱性蛋白酶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去污性能及它与常规洗涤助剂的配伍性。实验结果表明 ,该包覆型酶最适反应温度为 35℃ ,p H为 10。在温度 4 0℃以下、p H5~ 11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同时对低温有突出的适应性... 论述了洗涤剂中的低温碱性蛋白酶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去污性能及它与常规洗涤助剂的配伍性。实验结果表明 ,该包覆型酶最适反应温度为 35℃ ,p H为 10。在温度 4 0℃以下、p H5~ 11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同时对低温有突出的适应性和抗氧化稳定性 ;与常规洗涤剂各成分配伍性良好 ,且低温条件下能有效地降解蛋白污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黄杆菌 洗涤剂 包覆型 配伍特性 应用效果评价 低温碱性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包覆型复合粉末及其在工程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凌国平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46,共3页
金属包覆型复合粉末是一种壳-核状结构的粉末,兼有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因而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简述这种粉末制备方法的基础上,对化学镀法制备的粉末在陶瓷刀具、金刚石磨具、碳刷电极、摩擦片、电触头以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热喷... 金属包覆型复合粉末是一种壳-核状结构的粉末,兼有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因而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简述这种粉末制备方法的基础上,对化学镀法制备的粉末在陶瓷刀具、金刚石磨具、碳刷电极、摩擦片、电触头以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热喷涂粉末、减震材料等工程材料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包覆型复合粉末 化学镀 工程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覆型滑爽硅微粉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安秋凤 郭晓晓 +1 位作者 李晓璐 王婉辉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86-91,共6页
在水性体系中,以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为原料、NH3·H2O为催化剂进行水解、缩合反应,通过改变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制得粒径均一的硅微粉(PMQS),并用聚醚硅烷(TMS)及石油醚对其进行表面修饰,制得包覆型滑爽硅微粉(HPMQS).先用激光粒... 在水性体系中,以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为原料、NH3·H2O为催化剂进行水解、缩合反应,通过改变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制得粒径均一的硅微粉(PMQS),并用聚醚硅烷(TMS)及石油醚对其进行表面修饰,制得包覆型滑爽硅微粉(HPMQS).先用激光粒径仪对PMQS的粒径分布进行表征;再分别用傅里叶红外(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PMQS/HPMQS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主要讨论合成工艺条件对PMQS粒径分布的影响及不同包覆工艺对HPMQS滑爽度的影响,从而探索出最佳的合成条件和包覆工艺.结果表明,当m(MTES)∶m(H2O)=1∶5,表面活性剂用量为5%时,制得的PMQS蓬松且粒径均一;当m(PMQS)∶m(TMS)∶m(PHMS-1)∶m(石油醚)=1∶2∶3∶4时,得包覆型滑爽硅微粉(HPMQ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微粉 表面修饰 包覆型 滑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_3Al基合金IC6的NiCrAlY(Si)包覆型涂层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雅芳 纪燕玲 廖鸿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6,共4页
研究了磁控溅射 Ni Cr Al Y( Si)包覆型涂层对 Ni3Al基合金 IC6的抗氧化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同时也研究了该涂层的微观组织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 ,研制的 Ni Cr Al Y( Si)物理沉积包覆型涂层是适合于 IC6合金及其使用条件的防护涂层。
关键词 IC6合金 MCrA1Y涂层 磁控溅射 包覆型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钴和铜包覆型复合粉末的制备与应用现状
14
作者 李惠 陈学定 +2 位作者 陈自江 王冠 焦雷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F05期375-377,共3页
简要评述了镍、钴和铜包覆型复合粉末的主要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概述了镍、钴和铜包覆型复合粉末的应用现状及其进展。
关键词 钴和铜包覆型复合粉末 制备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W/O微乳液制备超细包覆型金属催化剂Pd/SiO2及其催化苯酚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苯酯
15
作者 薛伟 王延吉 赵新强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992-994,共3页
以W/O微乳液为纳米反应器,制备了SiO2包覆金属Pd超细催化剂,利用XRD、TEM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球形SiO2的粒径在100nm左右,Pd粒径介于10~34nm之间.考察了水合肼加入量、氨水用量以及Pd负载量对Pd粒径的影响.将该催化剂用于苯酚氧... 以W/O微乳液为纳米反应器,制备了SiO2包覆金属Pd超细催化剂,利用XRD、TEM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球形SiO2的粒径在100nm左右,Pd粒径介于10~34nm之间.考察了水合肼加入量、氨水用量以及Pd负载量对Pd粒径的影响.将该催化剂用于苯酚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苯酯的反应,在80℃、3.9 MPa条件下反应4 h,0.6%Pd/SiO2上碳酸二苯酯的产率为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包覆型催化剂 W/O微乳液 碳酸二苯酯 氧化羰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径比对包覆型磁性磨粒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侯志燕 杨胜强 +1 位作者 陈红玲 刘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7-82,共6页
磁性磨粒兼具磁性能和研磨性能,包覆型磁性磨粒的磨粒相包覆在内核磁介质相周围,二者粒径比是影响包覆型磁性磨粒磁性能和研磨性能的关键因素。为此,制备不同包覆量的包覆型磁性磨粒,用BT—9300ST激光粒度仪测试其粒径分布曲线,简化得... 磁性磨粒兼具磁性能和研磨性能,包覆型磁性磨粒的磨粒相包覆在内核磁介质相周围,二者粒径比是影响包覆型磁性磨粒磁性能和研磨性能的关键因素。为此,制备不同包覆量的包覆型磁性磨粒,用BT—9300ST激光粒度仪测试其粒径分布曲线,简化得出三种不同粒径比包覆型磁性磨粒模型;在Solidworks中对磁回路测试装置建立模型,导入Max Well依次对不同粒径比包覆型磁性磨粒的磁感应强度分布进行分析,并利用磁回路实际测试装置测试其饱和磁感应强度值。同时,以Ra、Rz为评价指标,加工硅片验证不同粒径比磁性磨粒的研磨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粒径比的增加,在磨粒截面处、磨粒处及路径上的磁性能均呈下降趋势,粒径比为1∶3的磁性磨粒饱和磁感应强度比粒径比为1∶5、1∶10的磁性磨粒分别降低0.040 T、0.085 T;而粒径比为1∶5的磁性磨粒研磨性能最好,加工18 min后,Ra值和Rz值分别从0.528μm和2.790μm降低到0.263μm和1.750μm,降低值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覆型磁性磨粒 磁性能 研磨性能 粒径比 磁感应强度 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2+)掺加的包覆型Fe_(2)O_(3)/SiO_(2)颜料的制备及其呈色性能
17
作者 冯晋阳 赵珂楠 +1 位作者 范艺鋆 李凝芳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90-2095,共6页
包覆型Fe_(2)O_(3)/SiO_(2)颜料由于包覆完整性并不理想,该颜料高于800℃时呈色会产生变黑、变暗的问题。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包覆型Fe_(2)O_(3)/SiO_(2)颜料,研究催化剂浓度、反应温度、硅/铁质量比等因素对包覆型Fe_(2)O_(3)/SiO_(2)... 包覆型Fe_(2)O_(3)/SiO_(2)颜料由于包覆完整性并不理想,该颜料高于800℃时呈色会产生变黑、变暗的问题。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包覆型Fe_(2)O_(3)/SiO_(2)颜料,研究催化剂浓度、反应温度、硅/铁质量比等因素对包覆型Fe_(2)O_(3)/SiO_(2)颜料呈色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掺加Zn^(2)+,进行了Zn^(2)+掺加的包覆型Fe_(2)O_(3)/SiO_(2)颜料的呈色性能研究。研究表明,当催化剂(氨水)浓度为0.75 mol/L,反应温度为40℃,硅/铁质量比m(SiO_(2))/m(Fe_(2)O_(3))为0.20,铁/锌摩尔比n(Fe)/n(Zn)为4时,制备得到的Zn^(2)+掺加的包覆型Fe_(2)O_(3)/SiO_(2)颜料的呈色耐热性能获得明显提升,样品在850℃煅烧后仍然呈现出明亮的红橙色色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红颜料 包覆型颜料 锌离子 呈色性能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覆型Fe基纳米催化剂制备及对低阶煤直接液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晓东 马凤云 +5 位作者 刘景梅 钟梅 莫文龙 李怡招 孙志强 李显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895-2902,共8页
采用两相-水热合成法,制备了油酸包覆型Fe_2O_3(OA@Fe_2O_3)和油胺包覆型Fe_2O_3(OLA@Fe_2O_3)催化剂试样。TEM,TGA,XRD和IR等分析表征表明,其粒径分别约为5 nm和3 nm,Fe_2O_3含量为53. 40%和66. 62%(wt.%),无机部分和有机部分形成核-... 采用两相-水热合成法,制备了油酸包覆型Fe_2O_3(OA@Fe_2O_3)和油胺包覆型Fe_2O_3(OLA@Fe_2O_3)催化剂试样。TEM,TGA,XRD和IR等分析表征表明,其粒径分别约为5 nm和3 nm,Fe_2O_3含量为53. 40%和66. 62%(wt.%),无机部分和有机部分形成核-壳结构。以商用Fe_2O_3为参比,通过新疆淖毛湖煤样高压加氢液化实验,考察了油酸钠和油胺作为包覆剂对Fe_2O_3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仅两试样的煤样转化率均超过96%,液化率分别提高了8. 64%和8. 34%,气产率分别降低了5. 78%和6. 34%,催化液化性能相差无几;而且OLA@Fe_2O_3试样的沥青烯和前沥青烯残碳率低于商用Fe_2O_3的,而OA@Fe_2O_3试样则高于商用Fe_2O_3的,表明前者对沥青质的轻质化作用强。故作为包覆剂,价格相对低廉的油胺可以替代油酸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阶煤 直接液化 纳米催化剂 包覆型Fe2O3 两相-水热合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环境因素对包覆型纳米铁降解NO_3^--N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玉焕 廉新颖 +4 位作者 李秀金 赵鑫 姜永海 裴宇 吴俊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67-1372,共6页
采用室内序批试验对比研究了ρ(DO)、光照、温度及初始pH等因素对油酸包覆型纳米铁材料去除地下水中NO3--N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地下水溶解氧环境〔ρ(DO)为0.50 mg/L〕和实验室纯水溶解氧环境〔ρ(DO)为5.41 mg/L〕下,反应264h后NO... 采用室内序批试验对比研究了ρ(DO)、光照、温度及初始pH等因素对油酸包覆型纳米铁材料去除地下水中NO3--N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地下水溶解氧环境〔ρ(DO)为0.50 mg/L〕和实验室纯水溶解氧环境〔ρ(DO)为5.41 mg/L〕下,反应264h后NO3--N的去除率分别为78.9%和42.3%;模拟地下水黑暗环境和实验室自然光照下,NO3--N的去除率变化不大,反应400 h后均达到97.6%以上,反应过程中前者NO2--N的转化率是后者的1.57倍;模拟一般地下水温度(15℃)和实验室室温(25℃)环境下,反应初期,温度越高,NO3--N的降解速率越快,反应48 h后后者NO3--N的去除率是前者的2.01倍;地下水不同初始pH(分别为4、7、9)对油酸包覆型纳米铁去除NO3--N的影响较小,反应400 h后NO3--N的去除率分别为87.9%、84.5%和82.3%,反应50 h内初始pH较高环境下的pH会逐渐降低,初始pH较低环境下的pH会逐渐升高,随后pH逐渐稳定在8附近.可见,地下水低温、厌氧、黑暗的环境对包覆型纳米铁去除NO3--N存在一定的影响,在修复地下水NO3--N污染的应用研究中,有必要充分模拟地下水的环境条件,这也是获取客观理论数据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 包覆型纳米铁 地下水 NO3--N 环境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包覆型纳米铁去除水中三氯乙烯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柳 邹炎 +2 位作者 颜椿 石清清 蒲生彦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25,30,共5页
研究用壳聚糖对纳米铁进行表面包覆以提高纳米铁的分散性和稳定性。通过静态沉降实验、稳定性实验、SEM、TGA、XPS等对包覆型纳米铁进行了分析和表征,考察了不同条件下包覆型纳米铁对三氯乙烯(TCE)的降解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包覆... 研究用壳聚糖对纳米铁进行表面包覆以提高纳米铁的分散性和稳定性。通过静态沉降实验、稳定性实验、SEM、TGA、XPS等对包覆型纳米铁进行了分析和表征,考察了不同条件下包覆型纳米铁对三氯乙烯(TCE)的降解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包覆可显著提高纳米铁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当p H为5~6,包覆率为26.4%,纳米铁与TCE质量比为40∶1~50∶1时,壳聚糖包覆型纳米铁对TCE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包覆型纳米铁 三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