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酸二氧丙嗪及其与β-环糊精包络作用的荧光分析法研究
1
作者 施红 刘娥 张华新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4年第10期47-50,共4页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盐酸二氧丙嗪(DOPM)的荧光现象及其与β-环糊精(β-CD)的包络作用,发现当β-CD与DOPM浓度比大于10 000∶1时,β-CD对DOPM有一定的荧光增敏作用,当β-CD与DOPM浓度比小于5 000∶1时,β-CD对DOPM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盐酸二氧丙嗪(DOPM)的荧光现象及其与β-环糊精(β-CD)的包络作用,发现当β-CD与DOPM浓度比大于10 000∶1时,β-CD对DOPM有一定的荧光增敏作用,当β-CD与DOPM浓度比小于5 000∶1时,β-CD对DOPM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提出了测定DOPM含量的荧光光谱分析新方法,该法的检出限为1.001×10-7 mol·L-1,平均回收率为99.1%;利用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和Benesi-Hildebrand方程分别处理实验数据,得到了DOPM与β-CD包络作用的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并对包络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二氧丙嗪 Β-环糊精 包络作用 荧光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联吡啶钌衍生物与维生素包络作用的荧光光谱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郑珊珊 陈红 +7 位作者 祁彦涛 王秀华 樊华军 赵莹莹 张帆 杨帆 汤杰 何品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606-1611,共6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β-环糊精联吡啶钌衍生物[β-CD-Ru(bpy)3],采用分子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该衍生物对一系列维生素的包络作用.β-CD-Ru(bpy)3的结构中含有发光活性基团联吡啶钌中心,因此具有良好的荧光特性.当加入与β-环糊精有主客体识别...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β-环糊精联吡啶钌衍生物[β-CD-Ru(bpy)3],采用分子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该衍生物对一系列维生素的包络作用.β-CD-Ru(bpy)3的结构中含有发光活性基团联吡啶钌中心,因此具有良好的荧光特性.当加入与β-环糊精有主客体识别作用的维生素时,β-CD-Ru(bpy)3与维生素之间发生能量转移从而导致主体分子发生荧光猝灭.采用Benesi-Hildebrand方程,根据其猝灭值计算了该衍生物与各种维生素的包络常数.实验结果表明,维生素与β-CD-Ru(bpy)3包络作用大小顺序为维生素B12>维生素K3>维生素C>维生素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联吡啶钌衍生物 维生素 荧光光谱 包络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丁醇、苯酚存在下环糊精诱导1-溴萘室温磷光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黄高凌 张勇 +2 位作者 朱亚先 郑凤兰 任锋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244-1250,共7页
在含有正丁醇 (n- Bu)的β-环糊精 (β- CD)溶液中 ,加入有机小分子苯酚 (Ph)可诱导 1-溴代萘(1- Br N)发射强的室温磷光 (RTP) .实验结果表明所研究体系中形成了β- CD/ 1- Br N/ Ph/ n- Bu四元包络物 .在研究其生成机理的过程中 ,发现... 在含有正丁醇 (n- Bu)的β-环糊精 (β- CD)溶液中 ,加入有机小分子苯酚 (Ph)可诱导 1-溴代萘(1- Br N)发射强的室温磷光 (RTP) .实验结果表明所研究体系中形成了β- CD/ 1- Br N/ Ph/ n- Bu四元包络物 .在研究其生成机理的过程中 ,发现 Ph分子在该四元包络物体系中 ,一方面其羟基与 CD端口羟基形成氢键 ,覆盖在 CD上、下端口 ,对外部氧向 CD腔内扩散起着隔离作用 ,减少了氧对发光体激发三重态的猝灭 ;另一方面其苯环的疏水作用将 1- Br N固定在 β- CD空腔内 ,并填充了 β- CD腔内的剩余空间 .这也进一步证实β- CD/ 1- Br N/ n- Bu体系中 ,β- CD腔内还有空间 ,Ph的加入可填补该空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溴代萘 Β-环糊精 苯酚 室温磷光 包络作用 正丁醇 生成机理 CD-RTP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