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昆虫包涵体衍生病毒囊膜蛋白的分子生物学 被引量:1
1
作者 相兴伟 吴小锋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09-817,共9页
了解杆状病毒的囊膜蛋白对揭示病毒入侵、囊膜蛋白核定向转运机制以及研究控制昆虫新策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表明,包涵体衍生病毒(occlusion-derived virus,ODV)的囊膜蛋白包括ODV-E25,ODV-E66,ODV-E56,ODV-E18,ODV-E28,P74,P... 了解杆状病毒的囊膜蛋白对揭示病毒入侵、囊膜蛋白核定向转运机制以及研究控制昆虫新策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表明,包涵体衍生病毒(occlusion-derived virus,ODV)的囊膜蛋白包括ODV-E25,ODV-E66,ODV-E56,ODV-E18,ODV-E28,P74,PIF1,PIF2,PIF3,GP41,ODV-EC27,ODV-E35,ODV-EC43,BV/ODV-E26,P91和ORF150。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系统地综述了囊膜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其在经口感染、调节细胞周期和囊膜蛋白的传送等方面起作用。囊膜蛋白的核定向转运机制,ODV与昆虫中肠之间和包涵体基质之间相互作用以及ODV结构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将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状病毒 包涵衍生病毒 膜蛋白 基因敲除 核定向转运 昆虫中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ODV囊膜蛋白基因的融合表达及引导外源蛋白进入多角体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相兴伟 陈琳 +2 位作者 于少芳 杨锐 吴小锋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85-791,共7页
为了探索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包涵体衍生病毒(ODV)囊膜蛋白在病毒粒子包涵入多角体过程中的作用,选择2个ODV囊膜蛋白ODV-E25和ODV-E56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能够表达多角体蛋白的BmNPV Polh+Bac-to-Bac表达系统构建了融合表达E25-E... 为了探索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包涵体衍生病毒(ODV)囊膜蛋白在病毒粒子包涵入多角体过程中的作用,选择2个ODV囊膜蛋白ODV-E25和ODV-E56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能够表达多角体蛋白的BmNPV Polh+Bac-to-Bac表达系统构建了融合表达E25-EGFP和E56-EGFP的重组病毒,在家蚕卵巢培养细胞系(BmN)中进行表达和定位分析。结果表明2种融合蛋白均在BmN细胞中成功表达,并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绿色荧光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从感染的BmN细胞中收集纯化多角体,观察到多角体也能激发出绿色荧光,用Western blot方法进一步证实多角体中含有融合蛋白。这一现象表明当囊膜蛋白基因与外源基因融合表达时,外源融合蛋白能够进入多角体内部,推测这2种ODV囊膜蛋白不仅在病毒粒子包涵入多角体的过程中起信号引导作用,并能引导外源目的蛋白进入多角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核型多角病毒 包涵体衍生病毒囊膜蛋白 多角 蛋白质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囊膜蛋白胞浆区酪氨酸基序及其变体的表达
3
作者 范中雷 田晓彦 +4 位作者 邵红霞 秦爱建 金文杰 钱琨 叶建强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2-25,共4页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囊膜蛋白Env被认为与其致病致瘤密切相关,然其分子基础尚不清楚。在Env胞浆区发现免疫及肿瘤疾病发生相关的酪氨酸基序(Yxx M、ITIM、类ITAM)基础上,研究对Gen Bank中不同ALV-J毒株Env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囊膜蛋白Env被认为与其致病致瘤密切相关,然其分子基础尚不清楚。在Env胞浆区发现免疫及肿瘤疾病发生相关的酪氨酸基序(Yxx M、ITIM、类ITAM)基础上,研究对Gen Bank中不同ALV-J毒株Env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34.7%ALV-J毒株Env仅存在ITIM,63.9%ALV-J毒株Env同时具有ITIM以及Yxx M,1.4%ALV-J毒株Env具有Yxx M以及类ITAM。同时,还构建了JS-NT以及4817毒株Env相应酪氨酸变体表达质粒,并在DF1细胞中获得了良好的表达。这些发现及构建的表达质粒,为进一步研究ALV-J Env在ALV-J致病致瘤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膜蛋白 酪氨酸基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包涵体衍生型病毒经口感染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相兴伟 周宇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0-47,共8页
了解昆虫杆状病毒包涵体衍生型病毒(Occlusion-derived virus,ODV)的经口感染相关蛋白对揭示杆状病毒建立原发感染的机制、明确昆虫的先天免疫系统,以及研究控制昆虫新策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鉴定的经口感染因子(Per osinfectiv... 了解昆虫杆状病毒包涵体衍生型病毒(Occlusion-derived virus,ODV)的经口感染相关蛋白对揭示杆状病毒建立原发感染的机制、明确昆虫的先天免疫系统,以及研究控制昆虫新策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鉴定的经口感染因子(Per osinfectivity factors,PIF)包括P74、PIF1、PIF2、PIF3、PIF4、PIF5(ODV-E56)和PIF6。此外,与ODV病毒粒子经口感染有关的蛋白有ODV-E66、VP91、Ac108、ORF 145和ORF 150。综述近年来关于上述经口感染相关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等研究成果,分析了这些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状病毒 包涵衍生病毒 经口感染 分子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式囊病毒VP2原核表达蛋白的纯化和复性 被引量:1
5
作者 樊国燕 胡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7639-7641,共3页
[目的]探讨鸡传染性法式囊病毒(IBDV)VP2原核表达蛋白的纯化和复性。[方法]对原核表达的IBDVVP2蛋白进行可溶性与不可溶性分析,并利用溶菌酶、Triton-100、尿素等试剂进行纯化和复性,对复性前后的蛋白分别与特异性多抗进行Dot-ELISA。[... [目的]探讨鸡传染性法式囊病毒(IBDV)VP2原核表达蛋白的纯化和复性。[方法]对原核表达的IBDVVP2蛋白进行可溶性与不可溶性分析,并利用溶菌酶、Triton-100、尿素等试剂进行纯化和复性,对复性前后的蛋白分别与特异性多抗进行Dot-ELISA。[结果]可溶性与不可溶性分析的结果表明,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Dot-ELISA表明,复性后蛋白的反应活性增强了10倍,对复性后的蛋白与IBDV16株单抗进行Dot-ELISA,其中有11株与其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复性后的蛋白与鸡传染性法式囊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反应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法式病毒 VP2蛋白 包涵 纯化 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VP28基因在家蚕体内的表达 被引量:3
6
作者 许雅香 许梓荣 +2 位作者 沈卫德 吴小锋 贡成良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65-368,共4页
VP2 8是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 (Whitespotsyndromevirus,简称WSSV)的囊膜蛋白。在克隆了VP2 8基因的基础上 ,成功构建了重组转移载体pBlueBacHisC vp2 8和重组杆状病毒HyNPV VP2 8。用重组病毒的细胞培养液注射接种 5龄饷食后的家蚕 ,剪... VP2 8是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 (Whitespotsyndromevirus,简称WSSV)的囊膜蛋白。在克隆了VP2 8基因的基础上 ,成功构建了重组转移载体pBlueBacHisC vp2 8和重组杆状病毒HyNPV VP2 8。用重组病毒的细胞培养液注射接种 5龄饷食后的家蚕 ,剪病蚕腹足采血淋巴 ,进行SDS 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 ,结果表明 ,WSSV VP2 8基因在家蚕体内得到了表达 ,特异性条带大小约为 31kD。研究结果为探讨WSSV感染对虾的分子机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 VP28 WSSV 膜蛋白 克隆 基因 重组转移栽 家蚕 表达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odv-e56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夏爱华 张志芳 +2 位作者 李季生 李卫国 牟志美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0-305,共6页
为获得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ntheraea pernyinucleopolyhedrovirus,ApNPV)基因组序列,采用随机克隆方法,建立ApNPV的质粒基因文库,并通过对插入片段进行克隆鉴定和序列分析,获得了编码包涵体衍生型病毒特异囊膜蛋白基因odv-e56。该基因... 为获得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ntheraea pernyinucleopolyhedrovirus,ApNPV)基因组序列,采用随机克隆方法,建立ApNPV的质粒基因文库,并通过对插入片段进行克隆鉴定和序列分析,获得了编码包涵体衍生型病毒特异囊膜蛋白基因odv-e56。该基因上游具有晚期调控保守序列TTAAG,是一个晚期表达基因,阅读框为1125bp,共编码374个氨基酸。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ApNPV的odv-e56基因与黄杉毒蛾多角体病毒(OpNPV)和云杉卷叶蛾核型多角体病毒(CfNPV)的同源性较高,而与松树小叶蜂核型多角体病毒(NlNPV)和松环螺旋多角体病毒(NsNPV)的同源性最低。由此认为,杆状病毒科的odv-e56基因在进化上存在两种进化方式:一类以点突变为主,基因长度变化不明显;另一类突变以小片段的碱基增减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核型多角病毒 特异膜蛋白基因(odv-e56)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杆状病毒粒子的蛋白质组成及生物学功能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琳 吴小锋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33-543,共11页
昆虫杆状病毒在侵染宿主的过程中会产生2种遗传物质相同,但表型具有明显差异的病毒粒子,即出芽型病毒粒子(budded virus,BV)和包涵体衍生型病毒粒子(occlusion-derived virus,ODV)。ODV主要引起宿主消化道组织细胞的原发感染,而BV则是... 昆虫杆状病毒在侵染宿主的过程中会产生2种遗传物质相同,但表型具有明显差异的病毒粒子,即出芽型病毒粒子(budded virus,BV)和包涵体衍生型病毒粒子(occlusion-derived virus,ODV)。ODV主要引起宿主消化道组织细胞的原发感染,而BV则是引起宿主组织和细胞间的感染。本文综述国内外学者对昆虫杆状病毒2种病毒粒子的蛋白质组成及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成果。根据病毒蛋白在病毒粒子不同部位的分布可将它们分为BV囊膜蛋白、BV核衣壳蛋白、ODV囊膜蛋白和ODV核衣壳蛋白。蛋白质组鉴定发现BV和ODV的共有蛋白质有35种,BV的特异性蛋白质有10种,ODV的特异性蛋白质有11种。BV和ODV的蛋白质组成差异导致二者在杆状病毒侵染宿主过程中的功能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状病毒 出芽型病毒粒子 包涵衍生病毒粒子 蛋白质组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杆状病毒的经口感染因子研究概况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健家 沈运旺 吴小锋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30-736,共7页
昆虫杆状病毒在感染宿主的过程中产生2种结构和功能不同,但遗传物质完全一致的病毒粒子表型,即出芽型病毒粒子(BV)和包涵体衍生型病毒粒子(ODV)。在昆虫中肠碱性环境下释放出的ODV通过其表面囊膜上高度保守的经口感染因子(PIF)介导感染... 昆虫杆状病毒在感染宿主的过程中产生2种结构和功能不同,但遗传物质完全一致的病毒粒子表型,即出芽型病毒粒子(BV)和包涵体衍生型病毒粒子(ODV)。在昆虫中肠碱性环境下释放出的ODV通过其表面囊膜上高度保守的经口感染因子(PIF)介导感染中肠上皮细胞,引发原发性感染。已有研究发现,由经口感染因子PIF1、PIF2、PIF3和P74组成的多分子复合物在ODV入侵昆虫中肠上皮细胞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最近有研究报道其他囊膜蛋白如PIF4、PIF5和PIF6,可与已知的PIF互作促进ODV感染。进一步的研究发现,PIF4和P95(AC83)也是PIF复合物的组分,PIF4能与PIF1、PIF2、PIF3形成稳定的复合物,而P95和P74与这个复合物的结合并不紧密。通过蛋白质组分析发现,其他3种蛋白质——AC5、AC68(PIF6)和AC108(SF58的同系物)也与PIF复合物有关。揭示ODV入侵昆虫中肠上皮细胞时复合物的形成与构象变化,PIF的潜在受体及其复合物识别宿主细胞受体的过程,将是阐明杆状病毒PIFs及其复合物介导ODV病毒感染机制的重要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状病毒 包涵衍生病毒粒子 经口感染因子 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启东文蛤大面积死亡原因调查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闯 陈静 +2 位作者 邹勇 黄春贵 陈辉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56-658,共3页
采集启东文蛤发病地区的养殖海水样品进行水质分析,并对感染文蛤做了细菌分离和电子显微镜超薄切片。结果表明,此次文蛤大面积死亡非化学污染和细菌感染所致;发病文蛤外套膜电镜超薄切片中发现了病毒包涵体和散在病毒颗粒,病毒颗粒... 采集启东文蛤发病地区的养殖海水样品进行水质分析,并对感染文蛤做了细菌分离和电子显微镜超薄切片。结果表明,此次文蛤大面积死亡非化学污染和细菌感染所致;发病文蛤外套膜电镜超薄切片中发现了病毒包涵体和散在病毒颗粒,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约60~80nm。无囊膜。其他感染组织也有明显的病理变化,如核固缩、线粒体溶解、微绒毛脱落、细胞器空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蛤 超薄切片 包涵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