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包气带岩性结构对地下水生态功能影响特征
被引量:
3
1
作者
崔浩浩
张光辉
+3 位作者
刘鹏飞
王金哲
田言亮
王茜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2-62,共11页
西北内陆流域下游区天然植被对地下水生态功能具有强烈依赖性,而包气带岩性结构对地下水生态功能具有明显影响,但是在目前的研究中,缺乏定量分析评判。以甘肃石羊河流域下游天然绿洲区为研究区,基于包气带岩性结构野外调查、室内土柱试...
西北内陆流域下游区天然植被对地下水生态功能具有强烈依赖性,而包气带岩性结构对地下水生态功能具有明显影响,但是在目前的研究中,缺乏定量分析评判。以甘肃石羊河流域下游天然绿洲区为研究区,基于包气带岩性结构野外调查、室内土柱试验和Hydrus1-D数值模拟,研究包气带岩性结构与地下水耦合作用的生态效应,分析不同岩性结构包气带获取地下水供给水分和持水能力差异,定量对比不同包气带岩性结构对地下水生态功能影响特征,得到以下认识:(1)在地下水水位埋深增大和减小的情况下,不同包气带岩性结构对地下水生态功能影响不同;(2)当地下水水位埋深逐渐减小时,在相同植被条件下,包气带岩性颗粒越细,其支持毛细水上升高度和速度越大,土壤获得地下水的补给水分越快越多,对地表植被的生长越有利;(3)当地下水水位埋深大幅增大后,旱区包气带的有效持水量具有继续维持陆表植被存活的生态效应,中等岩性颗粒的有效持水量最大,对维持植被的生态效应最明显。与单一岩性相比,多种岩性的组合结构有效持水量较大,生态效应更强。研究结果加深了对包气带在地下水生态功能中调节作用的认识,可以为旱区水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及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天然植被
包气
带
岩性
结构
有效持水量
地下水生态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包气带岩性结构对降雨入渗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
8
2
作者
虞佩媛
王文科
+3 位作者
王周锋
宫程程
张在勇
陈立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33,共9页
降水是鄂尔多斯盆地风沙滩地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之一,区内包气带岩性结构影响着降雨入渗补给地下水的过程。试验以该区两组均质结构(风积沙、风化砂岩)与两组层状"上粗下细"结构(风积沙-风化砂岩组、风积沙-淤泥质沙组)...
降水是鄂尔多斯盆地风沙滩地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之一,区内包气带岩性结构影响着降雨入渗补给地下水的过程。试验以该区两组均质结构(风积沙、风化砂岩)与两组层状"上粗下细"结构(风积沙-风化砂岩组、风积沙-淤泥质沙组)中水势和水量变化情况分析不同岩性中降雨入渗过程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均质结构和层状"上粗下细"结构降雨入渗过程均呈线性变化过程,但是均质结构的累计入渗量为层状结构的1.5~3.0倍,更有利于降雨入渗;层状"上粗下细"结构中,岩性由粗到细水力梯度增大1.48~1.78倍,下覆细质土较大的水势梯度反映了其低渗性,且降水入渗过程与上覆粗质土无关,主要由下层细质土控制,下层细质土颗粒越细,入渗量越小,较细细质土的入渗量约为较粗细质土的0.66倍。研究结果对于提高鄂尔多斯盆地风沙滩地区水资源评价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入渗
包气
带
岩性
结构
总水势
累计入渗量
原位试验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农田区地下水氮污染和氮转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14
3
作者
董悦安
沈照理
钟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9-204,共6页
为研究不同条件下农田区氮污染和氮转化的过程及结果 ,进行了 4个土柱的模拟实验 .模拟菜田施肥 (化肥 )残存量对地下水氮污染的实验表明 ,土柱中所施化肥残存量的 72 .0 8%和4 7.4 4 %随下渗水流出 .模拟非均质包气带结构对地下水氮污...
为研究不同条件下农田区氮污染和氮转化的过程及结果 ,进行了 4个土柱的模拟实验 .模拟菜田施肥 (化肥 )残存量对地下水氮污染的实验表明 ,土柱中所施化肥残存量的 72 .0 8%和4 7.4 4 %随下渗水流出 .模拟非均质包气带结构对地下水氮污染去除的实验表明 ,装有 4层粘性土夹层的砂柱对硝酸根离子的去除率分别为 85.69% (以蒸馏水混合液注入 )和 32 .4 8% (以地下水混合液注入 ) ,而没有粘性土夹层的砂柱对硝酸根离子的去除率则分别为 38.2 5% (以蒸馏水混合液注入 )和 2 8.92 % (以地下水混合液注入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污染
施肥
包气带结构
农田区地下水
氮转化
砂柱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包气带岩性结构对地下水生态功能影响特征
被引量:
3
1
作者
崔浩浩
张光辉
刘鹏飞
王金哲
田言亮
王茜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自然资源部地下水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出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2-62,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406106)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41807217)。
文摘
西北内陆流域下游区天然植被对地下水生态功能具有强烈依赖性,而包气带岩性结构对地下水生态功能具有明显影响,但是在目前的研究中,缺乏定量分析评判。以甘肃石羊河流域下游天然绿洲区为研究区,基于包气带岩性结构野外调查、室内土柱试验和Hydrus1-D数值模拟,研究包气带岩性结构与地下水耦合作用的生态效应,分析不同岩性结构包气带获取地下水供给水分和持水能力差异,定量对比不同包气带岩性结构对地下水生态功能影响特征,得到以下认识:(1)在地下水水位埋深增大和减小的情况下,不同包气带岩性结构对地下水生态功能影响不同;(2)当地下水水位埋深逐渐减小时,在相同植被条件下,包气带岩性颗粒越细,其支持毛细水上升高度和速度越大,土壤获得地下水的补给水分越快越多,对地表植被的生长越有利;(3)当地下水水位埋深大幅增大后,旱区包气带的有效持水量具有继续维持陆表植被存活的生态效应,中等岩性颗粒的有效持水量最大,对维持植被的生态效应最明显。与单一岩性相比,多种岩性的组合结构有效持水量较大,生态效应更强。研究结果加深了对包气带在地下水生态功能中调节作用的认识,可以为旱区水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及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干旱区
天然植被
包气
带
岩性
结构
有效持水量
地下水生态功能
Keywords
arid area
natural vegetation
lithology and structure of vadose zone
effective water holding capacity
groundwater ecological function
分类号
P641.2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包气带岩性结构对降雨入渗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
8
2
作者
虞佩媛
王文科
王周锋
宫程程
张在勇
陈立
机构
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33,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U160324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230314)
文摘
降水是鄂尔多斯盆地风沙滩地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之一,区内包气带岩性结构影响着降雨入渗补给地下水的过程。试验以该区两组均质结构(风积沙、风化砂岩)与两组层状"上粗下细"结构(风积沙-风化砂岩组、风积沙-淤泥质沙组)中水势和水量变化情况分析不同岩性中降雨入渗过程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均质结构和层状"上粗下细"结构降雨入渗过程均呈线性变化过程,但是均质结构的累计入渗量为层状结构的1.5~3.0倍,更有利于降雨入渗;层状"上粗下细"结构中,岩性由粗到细水力梯度增大1.48~1.78倍,下覆细质土较大的水势梯度反映了其低渗性,且降水入渗过程与上覆粗质土无关,主要由下层细质土控制,下层细质土颗粒越细,入渗量越小,较细细质土的入渗量约为较粗细质土的0.66倍。研究结果对于提高鄂尔多斯盆地风沙滩地区水资源评价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降雨入渗
包气
带
岩性
结构
总水势
累计入渗量
原位试验场
Keywords
rainfall infiltration
lithology and structure of vadose zones
hydraulic head
cumulative infiltration
testing filed in-situ
分类号
P641.8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农田区地下水氮污染和氮转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14
3
作者
董悦安
沈照理
钟佐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低能核物理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科学系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9-204,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4 92 32 0 40 )
文摘
为研究不同条件下农田区氮污染和氮转化的过程及结果 ,进行了 4个土柱的模拟实验 .模拟菜田施肥 (化肥 )残存量对地下水氮污染的实验表明 ,土柱中所施化肥残存量的 72 .0 8%和4 7.4 4 %随下渗水流出 .模拟非均质包气带结构对地下水氮污染去除的实验表明 ,装有 4层粘性土夹层的砂柱对硝酸根离子的去除率分别为 85.69% (以蒸馏水混合液注入 )和 32 .4 8% (以地下水混合液注入 ) ,而没有粘性土夹层的砂柱对硝酸根离子的去除率则分别为 38.2 5% (以蒸馏水混合液注入 )和 2 8.92 % (以地下水混合液注入 ) .
关键词
氮污染
施肥
包气带结构
农田区地下水
氮转化
砂柱模拟试验
Keywords
nitrogen pollution and transformation
chemical fertilizer
sand column experiments
removal rate of nitrate
分类号
X1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X52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包气带岩性结构对地下水生态功能影响特征
崔浩浩
张光辉
刘鹏飞
王金哲
田言亮
王茜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包气带岩性结构对降雨入渗能力的影响
虞佩媛
王文科
王周锋
宫程程
张在勇
陈立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农田区地下水氮污染和氮转化的实验研究
董悦安
沈照理
钟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