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磁场对Bi-Mn合金355℃包晶相变点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喜 任忠鸣 +3 位作者 高云 邓康 壮云乾 徐匡迪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7-403,共7页
根据物质在梯度磁场中的受力与其磁性相关的原理, 提出了通过测定合金在磁场中的受力来了解其相变的方法。根据该方法, 对Bi Mn合金在不同磁场强度下包晶相变点进行了测定, 并从热力学上分析了强磁场对相变点的影响。结果发现: 随磁场... 根据物质在梯度磁场中的受力与其磁性相关的原理, 提出了通过测定合金在磁场中的受力来了解其相变的方法。根据该方法, 对Bi Mn合金在不同磁场强度下包晶相变点进行了测定, 并从热力学上分析了强磁场对相变点的影响。结果发现: 随磁场强度的提高, 合金的包晶相变点逐渐提高, 在10 T磁场下, 相变点提高20℃左右。同时, 强磁场的施加促进了MnBi相的形态由块状向片状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磁场 包晶相变 Bi—Mn合金 磁化 磁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二元合金包晶相变的相场法模拟
2
作者 冯力 仲军和 +3 位作者 王军 安国升 王怀志 高亚龙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17,共5页
以Fe-0.79 mol%C二元合金为例,采用多相场法,模拟研究了包晶相变过程中不同过冷度下奥氏体的演化过程,讨论了过冷度对奥氏体生长速度与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包晶反应过程中,在界面迁移率与溶质富集的影响下,靠近三相节点处的部分δ相重... 以Fe-0.79 mol%C二元合金为例,采用多相场法,模拟研究了包晶相变过程中不同过冷度下奥氏体的演化过程,讨论了过冷度对奥氏体生长速度与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包晶反应过程中,在界面迁移率与溶质富集的影响下,靠近三相节点处的部分δ相重熔,导致γ相向δ相内生长;当液相中的球状δ相表面发生包晶相变时,γ相作为一个外壳包围着δ相生长,最后在δ相周围形成一层γ相的核壳;随着过冷度的增加,包晶相变的驱动力增加,γ相的生长速度加快,γ相包围δ相的量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法 Fe-C二元合金 包晶相变 奥氏体 过冷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钛对包晶钢凝固过程中包晶转变收缩的影响
3
作者 曹磊 杨依铭 王国承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18-223,共6页
采用高温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对包晶钢和含镁钛的包晶钢凝固过程中包晶转变现象进行原位观察。结果表明,在L→δ相变过程中,含镁钛的包晶钢从L相中析出的δ相的数量和尺寸均小于不含镁钛的包晶钢。在包晶反应阶段,含镁钛的包晶钢包晶... 采用高温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对包晶钢和含镁钛的包晶钢凝固过程中包晶转变现象进行原位观察。结果表明,在L→δ相变过程中,含镁钛的包晶钢从L相中析出的δ相的数量和尺寸均小于不含镁钛的包晶钢。在包晶反应阶段,含镁钛的包晶钢包晶反应开始温度比不含镁钛的包晶钢降低了12.3℃,降低了γ相的生成温度,抑制了γ相的长大。包晶转变收缩会导致表面粗糙度增大,通过表面粗糙度测定发现,含镁钛的包晶钢比不含镁钛的包晶钢表面粗糙度降低了10%。凝固收缩特性指数(R V)计算发现,平衡凝固和非平衡凝固条件下含镁钛的包晶钢的凝固特性指数比不含镁钛的包晶钢分别降低2.79%和3.25%。因此,镁钛处理是一种能有效降低包晶转变收缩,从而减轻表面裂纹发生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晶 包晶相变 原位观察 镁钛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