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墨烯包层结构光子晶体光纤的高双折射特性 被引量:4
1
作者 吴宵宵 范万德 +4 位作者 廖文英 唐文海 隋佳男 曹学伟 李乙钢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1-44,共4页
将PG玻璃材料制作成的椭圆纤芯引入光子晶体光纤中心,设计了一种石墨烯包层结构的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基于有限元法对该光纤的双折射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光纤孔径比、孔间距和纤芯椭圆对双折射特性的影响,并以该光子晶体光纤的... 将PG玻璃材料制作成的椭圆纤芯引入光子晶体光纤中心,设计了一种石墨烯包层结构的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基于有限元法对该光纤的双折射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光纤孔径比、孔间距和纤芯椭圆对双折射特性的影响,并以该光子晶体光纤的模场面积和限制性损耗为依据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波长1 550nm处,光纤双折射率高达0.13,满足高双折射要求;两偏振方向模场面积小于0.7μm2,限制性损耗低于10-6 dB/km.该光纤可有效保持光在传输系统中的偏振状态,为高稳定性超连续谱的产生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双折射 石墨烯包层结构 光子晶体光纤 椭圆纤芯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信用低损耗蜘蛛网结构包层空芯塑料布喇格光纤(英文)
2
作者 于荣金 张冰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40-1043,共4页
提出并分析了利用蜘蛛网结构包层空芯布喇格光纤在0.65μm~1.55μm和200μm~500μm波长范围得到低损耗传输的可能性.采用渐近转移矩阵公式所做的分析结果表明:这种光纤的传输损耗远低于构成光纤所用塑料的吸收损耗.在0.65μm~1.54μ... 提出并分析了利用蜘蛛网结构包层空芯布喇格光纤在0.65μm~1.55μm和200μm~500μm波长范围得到低损耗传输的可能性.采用渐近转移矩阵公式所做的分析结果表明:这种光纤的传输损耗远低于构成光纤所用塑料的吸收损耗.在0.65μm~1.54μm的可见至近红外波段,这种光纤结构可把构成光纤所用塑料的吸收损耗抑制为1/237000,甚至可抑制为1/1300000;在200μm~500μm的太赫兹波段,这种光纤结构可把构成光纤所用塑料的吸收损耗抑制为1/8962,甚至可抑制为1/83390.因此用便宜的塑料,可以在可见至太赫兹波段用这种光纤构成较长距离、较高带宽的光纤通信系统,并实现波分复用(WD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喇格光纤 蜘蛛网结构包层 塑料 可见至近红外波 太赫兹波 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芯包层复合结构FBG的光谱特性仿真研究
3
作者 董云辉 何巍 +1 位作者 宋言明 孟凡勇 《光通信研究》 2021年第3期38-42,58,共6页
针对纤芯包层复合结构光纤布拉格光栅(FBG)制备难度较大的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复合结构FBG的结构特征,然后从光纤耦合模理论出发,利用Rsoft结合Matlab软件分别模拟了单独存在的纤芯、包层光栅以及复合结构光栅的反射光谱,并且通过改变... 针对纤芯包层复合结构光纤布拉格光栅(FBG)制备难度较大的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复合结构FBG的结构特征,然后从光纤耦合模理论出发,利用Rsoft结合Matlab软件分别模拟了单独存在的纤芯、包层光栅以及复合结构光栅的反射光谱,并且通过改变光栅周期、栅区长度以及调制深度,对复合结构FBG的反射光谱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光栅周期为541 nm并固定其他参数时,单独的纤芯与包层光栅中心反射波长分别为1 563.4和1 558.0 nm,复合结构光栅获得了具有相同中心波长的双峰反射光谱;复合结构光栅的光栅周期、光栅长度和调制深度会对反射谱的中心波长、强度与半高宽度造成规律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以给光栅刻写与应用提供参考与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芯包层复合结构光栅 光纤布拉格光栅 反射光谱 耦合模理论 仿真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称纤芯-包层光子晶体光纤的耦合特性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旭安 程和平 +1 位作者 焦铮 董凤忠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520-1525,共6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对称纤芯-包层结构的光子晶体光纤,其截面由两组沿截面中心完全对称的纤芯-包层结构组成。对一组纤芯-包层结构的所有空气孔进行填充乙醇液体,利用填充液折射率的温度敏感性,来调制两纤芯之间的耦合特性。采用有限元法数... 提出了一种新型对称纤芯-包层结构的光子晶体光纤,其截面由两组沿截面中心完全对称的纤芯-包层结构组成。对一组纤芯-包层结构的所有空气孔进行填充乙醇液体,利用填充液折射率的温度敏感性,来调制两纤芯之间的耦合特性。采用有限元法数值分析了该型光纤双芯不同结构参数及-20~70℃之间温度变化时的耦合特性。结果显示该型光纤双芯之间的耦合对温度具有高度敏感度,具有极短的耦合长度,在波长为1550 nm处耦合长度仅为55. 00μm,且可实现超短长度、高消光比偏振分束特性,长度为198μm时消光比达到84. 45 d B。该型光纤可以制作成性能很好的温度传感器和偏振分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器件 光子晶体光纤 对称纤芯-包层结构 模式耦合 偏振分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约束聚变堆次临界包层概念设计研究进展
5
作者 黄洪文 彭述明 +6 位作者 李正宏 钱达志 马纪敏 郭海兵 刘志勇 曾和荣 王少华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18,共6页
为使磁约束聚变堆实现能量放大与氚自持,在其等离子体区周围设置次临界包层和产氚包层。采用天然铀合金燃料、轻水作冷却剂兼慢化剂,内嵌压力管式的次临界包层设计方案,通过对包层物理性能、结构概念设计、热工水力性能和安全分析,表明... 为使磁约束聚变堆实现能量放大与氚自持,在其等离子体区周围设置次临界包层和产氚包层。采用天然铀合金燃料、轻水作冷却剂兼慢化剂,内嵌压力管式的次临界包层设计方案,通过对包层物理性能、结构概念设计、热工水力性能和安全分析,表明该方案可将聚变能量放大10倍以上,氚增殖比大于1.15,具有天然的临界安全性和良好余热安全性能。立足于近中期可利用的聚变技术,力争实现聚变能源的提前商用,为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有竞争力的技术选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临界包层 物理设计 包层结构 热工水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物理场中不同结构特征FCI的力学行为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明健 陈龙 +1 位作者 倪明玖 张年梅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2-261,共10页
流道插件(FCI)是ITER中包层模块的重要部件,起到电绝缘和热绝缘的作用,FCI的力学行为是对复杂的磁-热-流-固多物理场共同作用的响应.将有限体积法和有限元方法相结合,对包层流道中的流场、温度场以及FCI的应力应变场进行求解,分析了磁... 流道插件(FCI)是ITER中包层模块的重要部件,起到电绝缘和热绝缘的作用,FCI的力学行为是对复杂的磁-热-流-固多物理场共同作用的响应.将有限体积法和有限元方法相结合,对包层流道中的流场、温度场以及FCI的应力应变场进行求解,分析了磁场效应对结构的影响,以及不同FCI壁厚和间隙流宽度等结构特征对包层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强磁场虽然会产生较强的MHD效应,但可以降低第一壁温度和FCI结构热应力;较厚的FCI可以降低第一壁上的最高温度,但也会增加FCI上的温度梯度和热应力;而较宽的间隙有利于降低第一壁上的最高温度,但会增加FCI的最大Mises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物理场 包层结构 流道插件 热应力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镜聚变增殖堆概念设计
7
作者 黄锦华 邓柏权 +13 位作者 李贵清 阳彦鑫 施汉文 钱家溥 盛光昭 游承伦 黄秋荣 谢中友 王学人 冯开明 吕晓兰 吴灵桥 杨建国 黄中琪 《核科学与工程》 CAS 1987年第2期164-173,共10页
抑制裂变型聚变增殖堆能给10个以上同规模的水堆补给燃料,借助于水堆的经济性能而具有经济上的可行性。设计了这类型的磁镜增殖堆CHD。等离子体半径48厘米,中心室长128米。采用Be作中子增殖剂,生产U-233加浓燃料直接用于水堆。本设计通... 抑制裂变型聚变增殖堆能给10个以上同规模的水堆补给燃料,借助于水堆的经济性能而具有经济上的可行性。设计了这类型的磁镜增殖堆CHD。等离子体半径48厘米,中心室长128米。采用Be作中子增殖剂,生产U-233加浓燃料直接用于水堆。本设计通过燃料增殖剂Th的适当的布置使靠近等离子体区域的裂变得到抑制。U-233在包层中的浓度分布较均匀,因而包层可以整体装卸料。年产U-233 4200kg。此外进行了热工水力、应力、屏蔽、氚在堆中的分布与漏失、放射性、停堆余热和剂量率、电站费用和经济性等分析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层 等离子体 冷却剂 增殖堆 核燃料 反应堆 反应堆燃料 裂变 裂变燃料 包层结构 概念设计 包层 磁镜 开端等离子体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模光纤宏弯损耗的温度响应特性 被引量:7
8
作者 彭星玲 茶映鹏 +1 位作者 张华 李玉龙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9-46,共8页
为了实现光纤宏弯温度传感,对单模光纤宏弯损耗的温度响应特性进行了理论与实验研究.理论上对单模光纤宏弯损耗理论公式进行了温度修正.基于该公式模拟了波长、弯曲半径以及温度对纤芯-无限包层结构单模光纤宏弯损耗性能的影响.设计制... 为了实现光纤宏弯温度传感,对单模光纤宏弯损耗的温度响应特性进行了理论与实验研究.理论上对单模光纤宏弯损耗理论公式进行了温度修正.基于该公式模拟了波长、弯曲半径以及温度对纤芯-无限包层结构单模光纤宏弯损耗性能的影响.设计制作了一种带吸收层和镍保护层的单模光纤宏弯温度传感探头并进行了温度传感性能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纤芯-无限包层结构单模光纤宏弯损耗对弯曲半径、波长和温度变化较为敏感,与温度之间的响应呈线性,该探头的温度分辨率为0.4℃;通过减小弯曲半径和提高光源波长,可进一步提高其温度灵敏度和分辨率.该结构光纤可近似看作纤芯-无限包层结构光纤,用于开发光纤宏弯温度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芯-无限包层结构 单模光纤 宏弯损耗 温度响应 吸收层 保护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道插件在高温和磁流体作用下的力学行为
9
作者 刘健健 李明健 +2 位作者 陈龙 倪明玖 张年梅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2-467,共6页
在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堆计划中,流道插件是包层模块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它的主要作用是隔热和电绝缘,它的力学行为受到高温、磁场、流体压力的共同作用,使得其响应分析成为一个多场耦合的问题.本文采用有限体积法和有限元法,对包层中流体传... 在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堆计划中,流道插件是包层模块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它的主要作用是隔热和电绝缘,它的力学行为受到高温、磁场、流体压力的共同作用,使得其响应分析成为一个多场耦合的问题.本文采用有限体积法和有限元法,对包层中流体传热性能和流道插件的结构安全性能进行计算,其中详细分析一种典型工况下流道插件的应力状态;同时,对具有不同热导率的流道插件进行计算,得出其对包层结构的影响.计算结果说明流道插件厚度方向以及面内方向的压应力均比较安全,而较危险的则为极向面内拉应力和棱边的剪切破坏.采用具有较低热导率的流道插件时,可以使出口金属流体的平均温度提高,从而提高热效率,同时降低第一壁的最高温度,从而保证其结构安全,但流道插件内部的温度梯度会增加,结构热应力也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物理场 包层结构 流道插件 热应力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化处理对塑料光纤传感器光传输及灵敏度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钟年丙 李超楠 +4 位作者 刘洋 邱思炜 梁小勃 王鑫 王庆智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71-978,共8页
为了提高正规包层-纤芯类倏逝波塑料光纤传感器的灵敏度,本文对传感器敏感区在真空和水浴中进行了老化处理。老化处理时,先将光纤部分区域的保护层去除;然后将这种裸光纤作为传感器的敏感区,对其进行真空和蒸馏水老化处理。对比研究了... 为了提高正规包层-纤芯类倏逝波塑料光纤传感器的灵敏度,本文对传感器敏感区在真空和水浴中进行了老化处理。老化处理时,先将光纤部分区域的保护层去除;然后将这种裸光纤作为传感器的敏感区,对其进行真空和蒸馏水老化处理。对比研究了传感器敏感区经真空和蒸馏水老化不同时间后的光传输特性及灵敏度,分析了老化处理对传感器光传输特性与灵敏度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老化处理后,塑料光纤纤芯折射率及材料成分发生了变化,由此改变了光纤内部光传输模式及光纤表面有效倏逝场透射深度与传播长度,从而降低了传感器的光传输性能。传感器对葡萄糖溶液的灵敏度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后减少,在真空中105℃老化处理20min后的灵敏度达到最高-0.004 2/g·(100mL)-1,高于蒸馏水老化处理后的传感器灵敏度。研究结果对高灵敏度正规包层-纤芯类塑料光纤倏逝波传感器的研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器 倏逝波传感器 塑料光纤 正规包层-纤芯结构 老化处理 灵敏度 光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VD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光纤工艺
11
作者 邓都才 《电信科学》 1986年第2期40-43,共4页
PCVD(Plasma-activated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法是用微波低压等离子体作反应源,在石英管内沉积制备光纤预制棒的一种方法,它是荷兰Philips公司在1974年首先使用的。一、基本原理PCVD法与通常广泛采用的MCVD法比较相似,主要不同... PCVD(Plasma-activated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法是用微波低压等离子体作反应源,在石英管内沉积制备光纤预制棒的一种方法,它是荷兰Philips公司在1974年首先使用的。一、基本原理PCVD法与通常广泛采用的MCVD法比较相似,主要不同点是在反应加热系统方面。原料气体被微波能激发电离产生等离子体,直接反应沉积出透明玻璃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VD 预制棒 微波能 石英管 沉积速率 热反应 包层结构 VAPOUR 包层直径 纤芯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wire mesh interlayer in explosive cladding of dissimilar grade aluminum plates 被引量:4
12
作者 SARAVANAN S RAGHUKANDAN K PRABHAT Kumar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3期604-611,共8页
Explosive cladding of Al 5052–Al 1100 plate, interfaced with a stainless steel wire mesh interlayer, is attempted. Loading ratio and standoff distance were varied. An increase in loading ratio (R) and standoff distan... Explosive cladding of Al 5052–Al 1100 plate, interfaced with a stainless steel wire mesh interlayer, is attempted. Loading ratio and standoff distance were varied. An increase in loading ratio (R) and standoff distance (S) enhances the plate velocity (Vp), dynamic bend angle (β) and pressure developed (P). The interface morphology of the explosive clads confirms strong metallurgical bond between the wire mesh and aluminum plates. Further, a smooth transition from straight to undulating interlayered topography is witnessed. The introduction of a wire mesh, as interlayer, leads to an improvement in mechanical strength with a slender reduction in overall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explosive cla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losive cladding ALUMINUM wire mesh microstructure STRENG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s and wear resistance of chromium coatings on P110 steel fabricated by pack cementation 被引量:5
13
作者 林乃明 谢发勤 +3 位作者 周俊 钟涛 吴向清 田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6期1155-1162,共8页
In order to obtain a high-performance surface on P110 steel that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in oil/gas field environment, the chromium coatings were fabricated by pack cementation. The chromium coatings differed in wit... In order to obtain a high-performance surface on P110 steel that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in oil/gas field environment, the chromium coatings were fabricated by pack cementation. The chromium coatings differed in with/without the addition of La2O3.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meter (EDS), X-ray diffractometer (XRD) and microhardness tester were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surface morphologies, surface element distributions, microstructures, phase constitutions and microhardness of the coatings. Friction-wear tests of the P110 steel substrate and the coatings were conducted in air at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iform and continuous coatings are formed on P110 steel regardless of adding La2O3 or not. The chromium coatings consist of Cr23C6, Cr7C3, and (Cr, Fe)7C3. The La2O3-added chromium coating is more beneficial in terms of surface morphology, microstructure, thickness and microharduess as compared with the coating without adding La2O3. Chromizing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surface hardness and wear resistance of the P110 steel. The wear resistance of the tested samples can be sorted in the following sequence: La2O3-coating 〉 no RE-coating 〉bare P110 ste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mium coating P110 steel pack cementation LA2O3 microstmcture wear resist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