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动驾驶风险及其包容审慎监管
1
作者 刘权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33,共9页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自动驾驶汽车,有利于减少传统的交通事故,解放“四肢”而使人类出行更自由,促进共享经济发展。但自动驾驶汽车有可能导致新型交通事故,用户个人信息也可能被智能系统滥用,“算法黑箱”会加大“电车难题”风险,损害赔...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自动驾驶汽车,有利于减少传统的交通事故,解放“四肢”而使人类出行更自由,促进共享经济发展。但自动驾驶汽车有可能导致新型交通事故,用户个人信息也可能被智能系统滥用,“算法黑箱”会加大“电车难题”风险,损害赔偿责任可能无法得到有效承担。罔顾安全而求发展会导致多种风险,但过度追求安全则会扼杀智能科技创新而阻碍发展。在人工智能时代,应当统筹发展和安全,对自动驾驶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应科学设定自动驾驶技术标准,完善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措施,规范智能决策“算法”,扩大测试道路范围并探索智能道路建设,合理分配自动驾驶的赔偿责任,并不断完善自动驾驶汽车保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人工智能 包容审慎监管 个人信息 算法黑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科技平台包容审慎监管机制的优化进路 被引量:3
2
作者 程雪军 尹振涛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38,共9页
在科技深化与金融需求的驱动下,金融科技平台的创新与监管呈现出动态的三维演进,即广义金融科技平台从信息金融平台发展至互联网金融平台及其狭义金融科技平台,对应形成了机构监管、功能监管与双峰监管。金融科技平台通过优化资源配置... 在科技深化与金融需求的驱动下,金融科技平台的创新与监管呈现出动态的三维演进,即广义金融科技平台从信息金融平台发展至互联网金融平台及其狭义金融科技平台,对应形成了机构监管、功能监管与双峰监管。金融科技平台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可以促进金融发展,但是金融科技平台同样衍生了“三元悖论”难题,即不可能同时实现金融科技平台创新、防范金融科技平台风险与金融科技平台规则简单性。通过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发现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过采用金融科技平台的包容审慎监管机制,集中体现为监管沙盒、创新中心、监管科技等机制,优化金融科技平台规则简单性,旨在实现金融科技平台创新与防范金融科技平台风险的双元目标。结合金融科技平台创新与监管的本土化实情,我国可以优化金融科技平台包容审慎监管机制的进路:通过包容监管激励金融科技平台创新,利用监管科技平衡金融科技平台创新与规范,通过“双峰监管”防范金融科技平台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平台 监管科技 金融创新 监管沙盒 包容审慎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产业的包容审慎监管:理论内涵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9
3
作者 戚聿东 刘健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4-165,共12页
人工智能产业是具有“新技术、新产品、新经济、新风险”等新特征的新兴产业,对人工智能产业监管模式与监管路径的研究是实现创新与风险相平衡的核心与关键。包容审慎监管是集包容创新与风险防范于一体的监管模式,具有有效市场与有为政... 人工智能产业是具有“新技术、新产品、新经济、新风险”等新特征的新兴产业,对人工智能产业监管模式与监管路径的研究是实现创新与风险相平衡的核心与关键。包容审慎监管是集包容创新与风险防范于一体的监管模式,具有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融合的理论内涵,是市场与政府关系理论在监管领域的实践表出。按照分层分类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人工智能产业基础层、技术层与应用层具有不同的技术、经济、风险特征,包容审慎监管契合人工智能产业跨领域、跨主体、跨行业的技术经济特征,能有效防范人工智能产业多层次、多元化、复合型的风险属性,是适合于人工智能产业等新经济的有效监管模式。应以底线思维和以人为本为监管原则,以监管沙盒为主要运行机制,以分级分类、全过程动态和多主体协同为主要手段,有效实施对人工智能产业的包容审慎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产业 包容审慎监管 理论内涵 适应性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与安全并重:生成式人工智能风险的包容审慎监管 被引量:17
4
作者 徐磊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83,176,共18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伴随着难以预知的各种风险和复杂挑战。对生成式人工智能进行监管,不仅有助于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规范应用和健康发展,而且有助于保护个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以及捍卫国家安全稳定。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既有监管模... 生成式人工智能伴随着难以预知的各种风险和复杂挑战。对生成式人工智能进行监管,不仅有助于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规范应用和健康发展,而且有助于保护个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以及捍卫国家安全稳定。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既有监管模式面临着监管概念失准、监管规则滞后、监管信息困境、监管技术短板等问题,而包容审慎监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消解这些难题。包容审慎监管以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为逻辑起点,以防范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各种风险为框架核心,以确保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安全可靠为实现路径。为了实现包容审慎监管,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造福于人类,应当通过风险管理机制防控生成式人工智能安全风险,依靠试验机制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可靠可信,建立容错机制激励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完善参与机制提升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监管理性,强化监督机制确保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规范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生成式人工智能 包容审慎监管 风险管理 监管沙盒 容错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审慎监管到包容审慎监管的学理探析——基于需求溢出理论视角下的风险治理与监管 被引量:31
5
作者 刘太刚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6-62,共7页
从需求溢出理论视角下的风险治理来看,监管本质上是对公共风险的治理,而审慎监管、包容审慎监管和包容监管则分别是对公共风险的治理深度和治理强度的不同设定,并分别对应着对监管领域内公共风险的深治理、浅治理和深浅相间治理。同时,... 从需求溢出理论视角下的风险治理来看,监管本质上是对公共风险的治理,而审慎监管、包容审慎监管和包容监管则分别是对公共风险的治理深度和治理强度的不同设定,并分别对应着对监管领域内公共风险的深治理、浅治理和深浅相间治理。同时,对公共风险治理深度和强度的设定,也就是监管原则与方式即审慎监管、包容审慎监管或包容监管的选择,理应是对被监管行为中蕴含的正负外部性综合考量的结果,即理应是对被监管行为成本收益的综合考量的结果。公共风险的监管或治理深度和强度,直接关系到监管主体所采用的监管原则或方式是审慎、包容抑或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包容审慎。从审慎监管到包容审慎监管再到包容监管,其对公共风险的治理深度由深到浅、治理强度也就由强到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慎监管 包容监管 包容审慎监管 需求溢出 公共风险 治理深度 治理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容性监管理念的提出及其正当性分析——以农村金融监管为中心 被引量:41
6
作者 冯果 李安安 《江淮论坛》 CSSCI 2013年第1期109-116,共8页
伴随着金融排斥到金融包容的嬗变以及金融管制法到金融服务法的转型,包容性监管理念应运而生。它通过差异化监管、适度监管和柔性监管,为农村金融实现善治提供了一种新的认知模式,而通过农村金融服务的市场准入、市场运营、市场退出监... 伴随着金融排斥到金融包容的嬗变以及金融管制法到金融服务法的转型,包容性监管理念应运而生。它通过差异化监管、适度监管和柔性监管,为农村金融实现善治提供了一种新的认知模式,而通过农村金融服务的市场准入、市场运营、市场退出监管规则的变革与再造,回应了农村金融善治的制度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监管理念 农村金融 差异化监管 柔性监管 金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包容审慎到常态化:数字经济监管的完善进路 被引量:26
7
作者 陈兵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7-67,共11页
自2015年“互联网+”行动计划施行以来,数字经济快速增长,催生了诸多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的大量涌现,在激励数字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使同时期市场监管和行业监管面临挑战。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经历了由“宽松监管”到“包容审慎”监... 自2015年“互联网+”行动计划施行以来,数字经济快速增长,催生了诸多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的大量涌现,在激励数字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使同时期市场监管和行业监管面临挑战。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经历了由“宽松监管”到“包容审慎”监管再到强化专项监管,随后步入常态化监管的调适。具体表现为,数字经济监管主线由宽松监管转向精细监管,从单一部门监管走向综合跨部门监管,从主体行为监管转为多要素、多维度监管,从商业组织体监管到生态系统监管等理念、模式、方法上的调整。直到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相关部门进一步明确了常态化监管的内涵与要求。具体来讲,常态化监管以其监管措施精准化、主体多元化、规则明确化、行为规范化、过程透明化的特点,更能适应数字经济发展,提升监管质量和效率。至此,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数字经济监管基调、模式及方法的系统性、整体性的优化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宽松监管 包容审慎监管 专项监管 常态化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容审慎监管:数据交易的平台监管进路研究 被引量:33
8
作者 张敏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1-209,共9页
数字经济进入数据资源创新驱动的新时代,数据已然成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要素并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价值。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促进数据自由流通,是经济发展、社会创新的必然要求。数据交易平台是实现数据供需双方高效对接和数... 数字经济进入数据资源创新驱动的新时代,数据已然成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要素并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价值。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促进数据自由流通,是经济发展、社会创新的必然要求。数据交易平台是实现数据供需双方高效对接和数据资源汇聚流通的重要载体,亦承担着监管职责与义务,但如何落实平台的监管义务,却是学术界和实务部门所面临的难题。“包容审慎”监管作为中国政府在“互联网+”新业态背景下所提出的一项创新性监管原则,与数据交易风险性和创新性并存的特征高度契合。平台对数据交易的监管应以“包容审慎”为原则,既要对数据来源和数据质量实行包容性监管,又要对数据安全和交易主体实行审慎性监管,以实现维护交易安全和实现数据自由流通的双重价值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审慎监管 数据交易 数据交易平台 数据安全 数据自由流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容性监管理念下农村金融监管制度的构建 被引量:3
9
作者 谷慎 岑磊 《征信》 2015年第12期69-73,共5页
现有的金融监管制度安排使我国农村出现了严重的金融排斥现象,并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金融的发展。因此,构建新型农村金融监管制度对于促进农村经济金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包容性金融监管理念下对我国农村金融监管制度进行重构,针对... 现有的金融监管制度安排使我国农村出现了严重的金融排斥现象,并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金融的发展。因此,构建新型农村金融监管制度对于促进农村经济金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包容性金融监管理念下对我国农村金融监管制度进行重构,针对监管目标、监管原则、监管体制与监管模式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监管 农村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管沙盒机制与我国金融科技创新的适配性研究——基于包容性监管视角 被引量:57
10
作者 孟娜娜 蔺鹏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2-49,共8页
监管沙盒是适应金融科技创新规律和发展动向的监管新范式,能够有效促进金融科技创新和风险管控的动态平衡,从而实现金融安全性、效率性和普惠性的协调。监管沙盒作为创新性金融科技监管机制,与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实践相匹配、与我国互联... 监管沙盒是适应金融科技创新规律和发展动向的监管新范式,能够有效促进金融科技创新和风险管控的动态平衡,从而实现金融安全性、效率性和普惠性的协调。监管沙盒作为创新性金融科技监管机制,与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实践相匹配、与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逻辑趋同、与我国金融改革试点实施路径一致。然而,监管沙盒机制在我国的实施还面临着诸多障碍。为此,要运用穿透式监管甄别伪劣金融创新,加强监管沙盒的准入管理;融入金融包容理念以营造稳定的监管环境,为监管沙盒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快监管科技建设,提升监管的时效性和精准性,强化监管沙盒的技术依托;突出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兼顾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保障监管沙盒机制的顺利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监管科技 监管沙盒 包容监管 合规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金融的包容审慎监管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汪厚冬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1-37,共7页
包容审慎是我国新经济领域政府监管权行使的重要原则。以互联网金融发展实践为例,考察表明互联网金融包容发展中广泛存在监管缺位,同时互联网金融审慎监管实践又表现为包容不足,这些极端的监管现状突出体现在互联网金融行业重大监管失... 包容审慎是我国新经济领域政府监管权行使的重要原则。以互联网金融发展实践为例,考察表明互联网金融包容发展中广泛存在监管缺位,同时互联网金融审慎监管实践又表现为包容不足,这些极端的监管现状突出体现在互联网金融行业重大监管失序事件频发,包容审慎监管原则备受广泛质疑。以包容审慎监管来审视互联网金融监管,需要遵循以科技创新、风险防控、金融特性为着力点的监管思路。在包容审慎监管原则的指引下,科学监管应主要集中于推进互联网金融市场准入改革,寻求多元监管替代机制,创新事中监管秩序和科学设计惩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审慎监管 互联网金融 科技创新 风险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监管科技的双层容错机制 被引量:19
12
作者 许多奇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57,共20页
数字经济发展进入“深化应用、规范发展和普惠共享”时期,金融科技与监管科技却仍处于错步演进过程中。监管科技创新易于失败有其特殊性和深刻根源,有必要强化监管科技和金融科技双层容错机制。在监管机关、第三方技术提供方和被监管机... 数字经济发展进入“深化应用、规范发展和普惠共享”时期,金融科技与监管科技却仍处于错步演进过程中。监管科技创新易于失败有其特殊性和深刻根源,有必要强化监管科技和金融科技双层容错机制。在监管机关、第三方技术提供方和被监管机构的三元目标冲突下,监管科技与合规科技面临衔接失灵的困境,应转变理念走向容错性监管。容错性监管并非不监管抑或运动式监管,而是按照法定程序给予相对容错空间,激励创新并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监管,其以社会整体利益为导向,强调在常态化监管中稳定预期。在双层容错机制中,中央金融委员会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是上层容错主体,容错免责的客体是担当作为、勇于创新的金融监管者,容错内容应从单纯的开发区域试验田,向全面推动监管科技创新发展与风险防范双头并进转化,同时突出程序优先性与问责精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监管科技 合规科技 双层容错机制 包容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科技风险监管困境的二元应对路径:理念转变与方式优化 被引量:5
13
作者 韦洁 武长海 《南方金融》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74,共12页
相对于传统金融风险,金融科技风险呈现出辐射范围扩大、风险复杂性及不确定性上升等新特征。现行金融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在应对金融科技风险上面临困境,亟需按照“理念—方式”的逻辑,重新审视并变革金融监管理念及监管方式,实现对金融... 相对于传统金融风险,金融科技风险呈现出辐射范围扩大、风险复杂性及不确定性上升等新特征。现行金融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在应对金融科技风险上面临困境,亟需按照“理念—方式”的逻辑,重新审视并变革金融监管理念及监管方式,实现对金融科技风险的有效监管。要转变传统监管固有的金融抑制理念、形式监管理念和风险防范理念,树立并贯彻金融包容性理念、实质重于形式理念和风险配置理念。要优化金融监管方式,在监管主体维度上采取共享共治型监管方式,在监管对象维度上引入先行实验型监管方式,在监管工具维度上运用科技驱动型监管方式,以更有效的金融监管为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金融监管 金融风险防控 监管沙盒 包容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监管:运行逻辑、风险议题与规制进路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肇廷 李轩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111,共9页
作为一种新型监管体制,大数据监管旨在通过收集、清洗、分析市场主体和经营行为的海量数据,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数据技术分析计算以矫正和改善市场机制。与常规监管模式不同,大数据监管以数据空间为监管场景,以预测企业违法风险为监管... 作为一种新型监管体制,大数据监管旨在通过收集、清洗、分析市场主体和经营行为的海量数据,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数据技术分析计算以矫正和改善市场机制。与常规监管模式不同,大数据监管以数据空间为监管场景,以预测企业违法风险为监管目的,以挖掘“相关性”为监管方式,因此,大数据监管体现出鲜明的风险监管、智慧监管和全过程监管等特征,是一种价值与风险并存的创新监管方式,可能会引致一系列基于大数据特征的风险以及违背现行基于现场监管模式而造成的法律制度风险。由此,应优化大数据监管法律治理的基本逻辑,既通过构建市场监管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可信治理,又需明确大数据监管作为辅助决策监管的定位,在制度层面构建大数据监管与包容审慎监管和现场监管良好的衔接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监管 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市场监管 包容审慎监管 现场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科技法律规制的创新——监管沙盒的发展趋势及本土化思考 被引量:34
15
作者 刘志云 刘盛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31,共11页
金融科技的大发展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监管沙盒即是迎接这种挑战的产物。监管沙盒是一种在真实但受限的环境下对金融创新进行测试,并以此判定是否可以大规模适用的制度,能够在防范各类风险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促进金融创新。目前,... 金融科技的大发展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监管沙盒即是迎接这种挑战的产物。监管沙盒是一种在真实但受限的环境下对金融创新进行测试,并以此判定是否可以大规模适用的制度,能够在防范各类风险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促进金融创新。目前,监管沙盒的发展趋势能够为缓和法律滞后性与创新超前性的矛盾、协调监管部门与创新主体的关系和变革金融消费者的保护范式提供有益参考。我国包容性监管理念的运用、协调性监管框架的出现和试点性法律法规的实践,为监管沙盒的本土化提供了理念的适应性、体制的兼容性及规则的合法性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管沙盒 金融科技 包容监管 金融消费者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监管沙箱的制度要素与理念创新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志超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2-138,共7页
金融和科技的加速融合暴露了金融科技监管的滞后性问题,监管实践要求监管理念的转型和监管制度的创新。监管沙箱使创新的金融科技产品有机会在真实的市场条件下获得测试,有利于平衡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之间的冲突。监管沙箱的主要构成要... 金融和科技的加速融合暴露了金融科技监管的滞后性问题,监管实践要求监管理念的转型和监管制度的创新。监管沙箱使创新的金融科技产品有机会在真实的市场条件下获得测试,有利于平衡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之间的冲突。监管沙箱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申请测试的主体资格、参与测试的激励措施、参与测试的过程要求以及针对消费者的保护责任等。其具体理念包括试验性监管、提前性监管、功能性监管和包容性监管,这对于我国建立有效的金融科技监管制度有着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监管沙箱 金融科技 金融创新 包容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块链金融监管模式研究:问题、借鉴、路径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艳梅 李泽昱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5-152,共8页
区块链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现有的监管体系面临巨大挑战,区块链金融监管中,无论是监管理论基础与监管模式都需要与区块链金融技术发展同步创新。不同于以往的监管制度,沙箱监管创设了一种合作型监管关系,我国可以在吸收沙箱监管模式... 区块链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现有的监管体系面临巨大挑战,区块链金融监管中,无论是监管理论基础与监管模式都需要与区块链金融技术发展同步创新。不同于以往的监管制度,沙箱监管创设了一种合作型监管关系,我国可以在吸收沙箱监管模式和“试验区”经验上进行续造式发展。具体而言,应当在秉承包容性监管理念的同时对于区块链金融技术企业的不同发展情况施行针对性的合作型监管,并设立具备技术性监管手段专属监管机构,实现技术发展效率与监管严格度之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金融 沙箱监管模式 包容监管 合作型监管 技术性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管沙盒的法理逻辑与制度展开 被引量:50
18
作者 刘盛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5-127,共13页
监管沙盒制度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受到重视,内蕴着金融市场主体从对抗性的“身份”规制向共治性的“契约”治理转变的法理逻辑,并以基于充分合意的测试规则之构建、基于通畅交流的制度供给之完善、基于分配正义的金融消费者保护三种形态体... 监管沙盒制度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受到重视,内蕴着金融市场主体从对抗性的“身份”规制向共治性的“契约”治理转变的法理逻辑,并以基于充分合意的测试规则之构建、基于通畅交流的制度供给之完善、基于分配正义的金融消费者保护三种形态体现在制度架构中。我国的金融监管理念应当从中汲取养分,树立一种具备开放性、兼容性的包容性监管理念,实现金融公平、金融安全与金融效率的动态平衡以及各利益相关主体的良性互动和关系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管沙盒 包容监管 金融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立法中的规制结构设计 被引量:18
19
作者 宋华琳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0,共16页
人工智能统一立法应引入包容审慎监管理念,为人工智能相关法律、政策、规范的出台设置“缓和期”,可通过引入监管沙盒制度,在沙盒试点中提供规制环境。应引入风险分级分类规制理念,对人工智能应用实施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立法应建... 人工智能统一立法应引入包容审慎监管理念,为人工智能相关法律、政策、规范的出台设置“缓和期”,可通过引入监管沙盒制度,在沙盒试点中提供规制环境。应引入风险分级分类规制理念,对人工智能应用实施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立法应建构人工智能合作治理体系,让地方人民政府编制人工智能规划,以智能服务券等措施提供激励;立法可设计统分式齐抓共管的部门职责分工模式,规定人工智能监督管理协调机制;在“受规制的自我规制”制度下,人工智能开发者、提供者应采取风险管理措施,披露特定信息,制定自我规制规则,夯实组织化保障义务;还应探索第三方治理、专家咨询的制度空间。立法应建构人工智能规制的多元规范体系,明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功能,拓展团体标准的空间,并注重发挥伦理规范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立法 包容审慎监管 分级分类规制 合作治理 技术标准 伦理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发展和安全并重的法治探究——以人形机器人为例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权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42,共11页
基于“大数据+高算力+强算法”的人形机器人,能够实现连贯高效的人—机—环境智能交互,可服务特种领域需求,助力智能制造,成为人类生活助手和情感伴侣。尽管人形机器人存在功能安全、网络安全、个人信息安全、数据安全、国家安全、违法... 基于“大数据+高算力+强算法”的人形机器人,能够实现连贯高效的人—机—环境智能交互,可服务特种领域需求,助力智能制造,成为人类生活助手和情感伴侣。尽管人形机器人存在功能安全、网络安全、个人信息安全、数据安全、国家安全、违法“代理”、侵权、伦理等多种风险,但如果过度追求安全,就会扼杀创新而阻碍发展。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应实现人工智能发展和安全并重。通过理性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推动人形机器人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科学合理地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将人形机器人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完善数据安全认证、个人信息保护认证等第三方声誉评价机制,并分级分类推动人形机器人标准制定。应合理配置相关主体的责任,避免人形机器人的过度拟人化,防止陷入“人形机器人陷阱”。通过完善的伦理规范约束人工智能研发者,并为人形机器人“加载”道德,使其对人和环境友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形机器人 具身智能 发展和安全并重 包容审慎监管 算法 安全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