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直肠癌组织匀浆上清液对树突状细胞内皮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吕丰收 赵明耀 +5 位作者 蒋莉莉 路静 黄幼田 杨洪艳 郑智敏 董子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3-416,共4页
目的:观察人直肠癌组织匀浆上清液对人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内皮化的影响。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匀浆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含量。采集健康男性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常规方法培养,分别在第... 目的:观察人直肠癌组织匀浆上清液对人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内皮化的影响。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匀浆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含量。采集健康男性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常规方法培养,分别在第1、3、7、10和14天收集细胞,流式细胞仪动态监测CD1a、CD31和CD34的表达。分3组培养DC细胞,分别在第3和7天加入直肠癌组织匀浆上清液、癌旁组织匀浆上清液及等体积生理盐水(对照组)。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3组细胞的CD1a、CD31及CD34双阳性和血管内皮细胞Ⅷ因子(vWF)的表达。结果:直肠癌组织匀浆上清液VEGF-A的含量[(0.837±0.345)μg/L]高于癌旁组织匀浆上清液[(0.236±0.216)μg/L](t=4.668,P<0.001)。不同培养时间收集的DC表面分子CD1a、CD31和CD34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1832.478、20.410和49.137,P均<0.001)。第3和7天,癌及癌旁组织匀浆上清液组CD1a+CD31+、CD1a+CD34+的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F分别为342.21、544.70、107.09和189.72,P均<0.001);且癌及癌旁组织匀浆上清组第3天CD1a+CD31+、CD1a+CD34+的表达均高于第7天(t分别为13.110、25.480、9.115和21.550,P均<0.001)。癌[(6.3±1.1)个/HPF]、癌旁[(6.0±0.6)个/HPF]组织匀浆上清组vWF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0.8±0.1)个/HPF](F=176.57,P<0.001),但前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组织匀浆上清液可促使未成熟DC发生内皮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组织匀浆上清 树突状细胞 内皮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蚯蚓匀浆上清液对猪场常见有害菌的抗菌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悦妍 莫奕豪 +3 位作者 田佳敏 金翔 贾立明 蒲蕾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75-80,共6页
随着无抗生素饲料添加剂时代的到来,无抗饲料或替代抗生素饲料的研发成为了目前研究的热点。蚯蚓本身即为优质的蛋白质饲料,而且中医认为蚯蚓具有多项治疗疾病的功效。为确定蚯蚓匀浆液上清液对猪场分离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 随着无抗生素饲料添加剂时代的到来,无抗饲料或替代抗生素饲料的研发成为了目前研究的热点。蚯蚓本身即为优质的蛋白质饲料,而且中医认为蚯蚓具有多项治疗疾病的功效。为确定蚯蚓匀浆液上清液对猪场分离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以及副猪嗜血杆菌这几种常见有害菌的抗菌效果,运用纸片扩散法(K-B法)与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蚯蚓体匀浆处理液的抗菌性能。经纸片扩散法研究发现蚯蚓匀浆液上清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以及副猪嗜血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效果;最浓的蚯蚓匀浆液上清(蚯蚓与水的比例为2∶1)对大肠杆菌具有抗菌效果;蚯蚓匀浆液上清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为明显和广谱的抗菌效果;蚯蚓与水的比例为4∶5时对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的抗菌效果明显。液体培养的紫外分光光度试验表明:两种处理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链球菌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效果;蚯蚓匀浆液2效果更为明显;24 h后,蚯蚓匀浆上清液的抗菌优势完全消失。本研究表明,蚯蚓匀浆上清液对猪场常见有害菌具有一定抗菌性,可为蚯蚓相关新型饲料原料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匀浆上清 纸片扩散法(K-B法) 紫外分光光度计法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组织微环境对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路静 刘康栋 +5 位作者 赵明耀 杨洪艳 黄幼田 秦珍珠 白睿华 董子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55-1058,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匀浆上清液体外模拟肿瘤微环境对人树突状细胞(DC)分化发育的影响,揭示肿瘤免疫逃逸机制,为DC疫苗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制备新鲜食管癌及癌旁组织匀浆上清液,ELISA检测其VEGF-A含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匀浆上清液体外模拟肿瘤微环境对人树突状细胞(DC)分化发育的影响,揭示肿瘤免疫逃逸机制,为DC疫苗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制备新鲜食管癌及癌旁组织匀浆上清液,ELISA检测其VEGF-A含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含rhGM-CSF和rhIL-4RPMI1640培养液诱导DC,第2天在继续诱导DC基础上设食管癌匀浆上清组、癌旁匀浆上清组、VEGF-A组,均隔天半量换液,第4天加入食管癌细胞株EC9706抗原,第6天加入脂多糖,第8天收集各组细胞。观察DC形态,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免疫表型,RT-PCR检测CD1a表达,CCK-8检测T细胞增殖率及杀伤率。结果:食管癌组织匀浆上清VEGF-A含量[(0.987±0.319)μg/L]明显高于癌旁[(0.152±0.105)μg/L,P<0.05];食管癌匀浆上清组细胞形态明显受到抑制,CD86分子阳性率(%)与正常DC相比由69±8降为42±11、CD1a由56±12降为27±12、CD11c由21±13降为18±13(P<0.01),CD1a基因几乎无表达,刺激T细胞增殖率(%)由112.5±7.2降为70.2±3.5(P<0.01),杀伤率(%)由62.4±0.6降为46.8±1.6(P<0.01);癌旁匀浆上清液组、VEGF-A组结果与正常DC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癌组织匀浆上清液所模拟的微环境对DC的诱导分化及其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该抑制作用中VEGF-A并不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树突状细胞 匀浆上清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细胞毒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的蚯蚓产物对猪场源有害菌抑菌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田佳敏 莫奕豪 +6 位作者 杨悦妍 金翔 代宇星 张建斌 贾京华 蒲蕾 郭亮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43-46,共4页
为研究蚯蚓的不同处理对几种猪场常见有害菌的抑菌性能,从而将其运用到猪的饲料添加剂中。本试验利用纸片扩散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比研究蚯蚓匀浆液、电击蚯蚓获得的体腔液、诱导后电击蚯蚓所得的体腔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 为研究蚯蚓的不同处理对几种猪场常见有害菌的抑菌性能,从而将其运用到猪的饲料添加剂中。本试验利用纸片扩散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比研究蚯蚓匀浆液、电击蚯蚓获得的体腔液、诱导后电击蚯蚓所得的体腔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猪链球菌的抑菌性能。通过纸片扩散法研究发现只有蚯蚓匀浆2∶1组对大肠杆菌有抑菌效果;蚯蚓匀浆2∶1组、4∶5组,蚯蚓电击处理和诱导电击处理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效果;只有蚯蚓匀浆4∶5组对猪链球菌有抑菌效果。通过分光光度对比发现,蚯蚓匀浆组和电击处理组均无明显的抑制效果;蚯蚓电击处理组可以显著抑制葡萄球菌的增长(P<0.05),而蚯蚓匀浆组抑制效果不明显;蚯蚓匀浆组和电击处理组对猪链球菌无明显抑制效果,甚至蚯蚓匀浆组在6 h时OD值与对照组有显著上升。本文研究了蚯蚓不同处理对猪场有害菌的抑菌性能,为研发无抗和替抗饲料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平二号蚯蚓 匀浆上清 电击上清 诱导电击上清 猪场有害菌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