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勺链式马铃薯排种器自补种系统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8
1
作者 牛康 周利明 +2 位作者 苑严伟 刘阳春 方宪法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76-83,共8页
针对勺链式马铃薯排种器普遍存在的漏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容值精确测量技术的漏种检测方法,设计了电容式漏种检测传感器,以及以PLC为核心的自补种系统,实现了该系统在马铃薯种植机上的应用,并试验研究了该系统的补种性能。试验结果... 针对勺链式马铃薯排种器普遍存在的漏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容值精确测量技术的漏种检测方法,设计了电容式漏种检测传感器,以及以PLC为核心的自补种系统,实现了该系统在马铃薯种植机上的应用,并试验研究了该系统的补种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排种速度为0.3~0.7 m/s时,原始漏种率为7%~11.3%,排种株距误差率为3.3%~9.1%;经自补种系统补偿后,最终漏种率为1.1%~1.75%,补种株距误差率为7.6%~16.9%;在试验范围内,随排种速度增大,补种成功率变化不大,平均为84.6%。设计的电容式漏种检测传感器检测可靠,自补种系统补偿效果显著,补种株距精度满足马铃薯种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勺链式排种器 马铃薯 检测 自动补 电容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勺链式马铃薯排种器漏播检测与补种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54
2
作者 孙伟 王关平 吴建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15,共8页
针对勺链式马铃薯排种器作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漏种问题,该研究以高性能ATmega16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了由定位和测薯模块组成的漏播检测系统以及由固态继电器和电磁铁组成的速动补薯装置。定位模块主要由小磁钢和霍尔传感器构成,当携带小... 针对勺链式马铃薯排种器作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漏种问题,该研究以高性能ATmega16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了由定位和测薯模块组成的漏播检测系统以及由固态继电器和电磁铁组成的速动补薯装置。定位模块主要由小磁钢和霍尔传感器构成,当携带小磁钢的种勺到达霍尔传感器所在位置时,系统会立即启动由红外检测电路组成的测薯模块工作,如发生漏播,控制系统将迅速发出补薯指令,速动补薯装置将待补薯种击打至预定位置,从而实现自动补种。试验表明:排种器线速度在0.3至0.8 m/s间变化时,最终漏播率和补种率变化较小,最终漏播率<2%,补种成功率在85%以上;设计的马铃薯漏播检测及自动补种系统工作稳定,可以解决勺链式马铃薯排种器作业过程中的漏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设计 马铃薯 勺链式排种器 漏播检测 自动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勺链式马铃薯播种机排种器性能试验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旭东 陈冠礼 +1 位作者 凌轩 罗琴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9期129-133,共5页
中小型马铃薯播种机普遍采用勺链式排种器。链传动的多边形效应导致勺链式马铃薯播种机排种器的漏播现象随着机具作业速度的提高更加明显;切块薯种尺寸跨度较大,小尺寸薯种较多时重播率增大。针对上述问题,在实验室搭建了勺链式排种器... 中小型马铃薯播种机普遍采用勺链式排种器。链传动的多边形效应导致勺链式马铃薯播种机排种器的漏播现象随着机具作业速度的提高更加明显;切块薯种尺寸跨度较大,小尺寸薯种较多时重播率增大。针对上述问题,在实验室搭建了勺链式排种器试验台,以机具前进速度和薯种大小为试验因素、漏播率和重播率为试验指标,进行旋转正交试验回归分析,利用软件Design-Expert8.0.6对回归模型优化求解。结果表明,机具前进速度为2.44 km/h、薯种大小为41.34 mm时,漏播率和重播率的最优解分别为3.54%和5.52%。该研究为勺链式马铃薯播种机田间作业参数的确定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勺链式排种器 漏播率 重播率 模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勺链式大蒜取种器的优化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1
4
作者 崔荣江 荐世春 +2 位作者 杨继鲁 王小瑜 马继春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9-102,107,共5页
排种器是播种机的重要部件,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播种质量。为此,以勺链式排种器为研究对象,基于金乡紫皮大蒜,对取种勺(取种器)的结构尺寸参数进行了优化。样机试验表明:当v=0.25m/s、B=40mm、L1=1 1 mm、L2=2 3 mm、H=1 0、β=5°时,... 排种器是播种机的重要部件,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播种质量。为此,以勺链式排种器为研究对象,基于金乡紫皮大蒜,对取种勺(取种器)的结构尺寸参数进行了优化。样机试验表明:当v=0.25m/s、B=40mm、L1=1 1 mm、L2=2 3 mm、H=1 0、β=5°时,单粒取种成功率为9 5%,漏取率为1.2%,重取率为3.8%,满足大蒜播种需求。该研究为不同品种、级别大蒜取种勺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单粒取 勺链式排种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沟-排种单体式人参精密播种机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7
5
作者 赖庆辉 吕勤 +3 位作者 贾广鑫 邱小宝 苏微 赵瑾汶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2-82,98,共12页
针对人参播种机械化率低的现状,本文设计了一种开沟-排种单体式人参精密播种机。通过对链勺式人参精密排种器落种点、双圆盘开沟器工作性能和结构参数的分析,确定了开沟-排种单体的关键参数,设计了整机传动系统,可实现株距调整。利用土... 针对人参播种机械化率低的现状,本文设计了一种开沟-排种单体式人参精密播种机。通过对链勺式人参精密排种器落种点、双圆盘开沟器工作性能和结构参数的分析,确定了开沟-排种单体的关键参数,设计了整机传动系统,可实现株距调整。利用土槽试验台架,选取作业速度、开沟深度、开沟器与排种器相对水平距离为试验因素,以合格指数、重播指数、漏播指数为试验指标,设计了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当作业速度为0.42 m/s、开沟深度为45 mm、开沟器与排种器相对水平距离为95 mm时,合格指数为94.53%,重播指数为4.308%,漏播指数为1.165%。为验证播种机的工作性能,加工2BS-10型开沟-排种单体式人参精密播种机,并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株距为4 cm时,播种机的合格指数为92.7%,重播指数为5.0%,漏播指数为2.3%,播深合格率为95.1%,未发现伤种情况,满足我国非林地人参种植的播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开沟-单体 精密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充种室大蒜单粒取种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5
6
作者 侯加林 刘全程 +3 位作者 李天华 李玉华 娄伟 耿爱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21-32,共12页
针对当前大蒜机械化播种单粒合格率低、漏充率高的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双充种室大蒜单粒取种装置。通过分析与计算,确定了取种装置关键部件参数,阐述了双充种室结构可降低蒜种漏充的作业机理。采用EDEM软件进行了单因素仿真试验,分析... 针对当前大蒜机械化播种单粒合格率低、漏充率高的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双充种室大蒜单粒取种装置。通过分析与计算,确定了取种装置关键部件参数,阐述了双充种室结构可降低蒜种漏充的作业机理。采用EDEM软件进行了单因素仿真试验,分析了一级取种勺速度、种层厚度对充种性能及种群规律的影响,得到第二充种室内充入蒜种与被清掉蒜种的速度变化关系,证明了装置设计合理性。运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方法,以一级取种勺速度、取种速比、种层厚度作为试验因素,以单粒合格率和漏充率作为评价指标,开展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利用Design-Export 8.0.6数据分析软件,建立各试验因素与评价指标的数学回归模型,并对试验因素进行了参数优化。圆整后一级取种勺速度为0.12 m/s、取种速比为0.75的条件下,种层厚度范围为360~390 mm开展室内验证试验,单粒合格率、漏充率、重播率均值分别为95.38%、1.18%、3.44%,变异系数分别为0.32%、6.11%和4.15%,验证试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相对误差小于5%。品种适应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取种装置对3类供试大蒜Ⅱ级蒜种适应性较优,蒜种机械损伤率为0.52%,符合标准要求。田间试验结果与优化结果一致,作业效果优于现有爪式循环、勺链式、轮勺式大蒜单粒取种装置,该研究可为解决大蒜播种机取种漏充问题提供指导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设计 离散元方法 大蒜播 勺链式排种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播补一体化新型马铃薯播种机漏播检测与补偿控制系统的开发
7
作者 Sokouri Kevin Jean Cyrille 王关平 +4 位作者 刘燕 孙伟 杨森 冯斌 王成江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22年第3期41-47,共7页
由于目前马铃薯漏播补偿系统机构复杂、补偿落点偏差会出现失控等问题,故提出一种利用红外对射式漏播检测系统来实现单向离合器与电机相配合的马铃薯漏播检测与补偿控制系统。该系统正常播种时勺链被地轮带动,而当红外辐射漏种检测系统... 由于目前马铃薯漏播补偿系统机构复杂、补偿落点偏差会出现失控等问题,故提出一种利用红外对射式漏播检测系统来实现单向离合器与电机相配合的马铃薯漏播检测与补偿控制系统。该系统正常播种时勺链被地轮带动,而当红外辐射漏种检测系统判定发生漏种事故时,通过补偿电机取代单向离合器使其在更高的速度运行,电机加速带动后一取种勺上的种薯追赶前一缺种位置,补偿结束后电机停止,勺链再次被地轮带动。该方案中种薯补偿时也在原排种通道内运动,无须附加单独的补偿种薯通道,系统体积缩小,结构和可靠性得到了大幅度的优化。经田间试验数据表明,该红外对射式漏播检测系统误判率小于1‰,全速度域范围内,排种器性能达到设计要求,其补种精度符合马铃薯种植工艺参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播 勺链式排种器 漏播检测 追赶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