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晋升压力、资源配置与地方国企募资变更 被引量:7
1
作者 曹春方 周大伟 王元芳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3-104,共12页
以2001—2009年A股地方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官员晋升压力如何影响地方国企募资变更,以及这种影响在政府和企业资源配置下的差异。实证发现:官员晋升压力会导致更多的地方国企募资变更;在省区贷款投放越少或企业长期贷款较少时,官... 以2001—2009年A股地方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官员晋升压力如何影响地方国企募资变更,以及这种影响在政府和企业资源配置下的差异。实证发现:官员晋升压力会导致更多的地方国企募资变更;在省区贷款投放越少或企业长期贷款较少时,官员晋升压力导致的募资变更概率更高。这表明,政府区域资本市场和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均会影响晋升压力对募资变更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和市县级国企中,地方国企募资更易被政府区域资本市场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升压力 源配置 地方国企募资变更 区域本市场 内部本市场 政府干预 企业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官员特征与地方国企募资变更 被引量:8
2
作者 曹春方 马连福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3-107,共15页
地方政府干预企业的研究只见政府不见官员,但政府行为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官员行为,官员是影响企业行为的重要主体。本文以2001-2009年期间A股发生募资变更的地方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官员年龄、学历、任期等特征对地方国企募资变更的... 地方政府干预企业的研究只见政府不见官员,但政府行为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官员行为,官员是影响企业行为的重要主体。本文以2001-2009年期间A股发生募资变更的地方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官员年龄、学历、任期等特征对地方国企募资变更的影响。研究发现:官员年龄越小、学历越低,地方国企募资变更几率越大;随着任期的增加,募资变更几率呈现倒U型变化;官员年龄越小或学历越低的官员任期接近4年时,募资变更几率更大。并且官员特征对募资变更的影响因不同来源、任职地区以及国企产权对应的行政级别而异。本文从募资变更视角将政府"掠夺之手"研究拓展到官员个人层面,有助于我们认识官员个体差异在企业微观行为中的影响,也对近年的干部人事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员特征 募资变更 掠夺之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市公司募资变更公告财富效应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茂超 干胜道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2009年第6期57-59,共3页
文章采用事件研究法对2002年~2008年募资变更公告的财富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募资变更公告在(-10,+10)期间产生了财富效应,在整体上增加了股东财富。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发现募资变更公告的财富效应... 文章采用事件研究法对2002年~2008年募资变更公告的财富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募资变更公告在(-10,+10)期间产生了财富效应,在整体上增加了股东财富。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发现募资变更公告的财富效应与资产负债率正相关,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募资变更 财富效应 用手投票 代理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市公司IPO募资投向变更行为原因探析
4
作者 王立元 《金融发展研究》 2010年第5期76-78,共3页
本文以中国股票市场建立以来发生过募资投向变更行为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诱发这一变更行为的制度诱因。本文的结论是:中国股票市场发行审核制度的供给主导特性和项目主导特性对上市公司变更募资投向行为产生了相应的激励,这种... 本文以中国股票市场建立以来发生过募资投向变更行为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诱发这一变更行为的制度诱因。本文的结论是:中国股票市场发行审核制度的供给主导特性和项目主导特性对上市公司变更募资投向行为产生了相应的激励,这种事前强化的激励机制是导致上市公司大面积变更IPO募资投向行为的制度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募资变更 激励机制 制度诱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计师选择、市场化程度与募集资金投向变更 被引量:5
5
作者 叶若慧 黄翰林 潘晔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1-87,共7页
近年来,募集资金投向变更已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选择2001年至2011年我国沪深两市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审计师选择对募资投向变更的影响,并比较不同市场化程度地区之间这种影响的差异,以检验审计... 近年来,募集资金投向变更已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选择2001年至2011年我国沪深两市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审计师选择对募资投向变更的影响,并比较不同市场化程度地区之间这种影响的差异,以检验审计师的治理作用。结果发现,审计师选择与募资投向变更负相关,且这种负相关关系会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强。结论表明,在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审计师对募资投向变更的治理作用有限,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管理与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计师选择 市场化程度 投向变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上市公司频繁变更募资投向现象透析及对策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宇峰 《会计之友》 2002年第7期18-19,共2页
始于1997年的上市公司募资投向变更现象,近几年呈愈演愈烈之势.上市公司频繁变更募资投向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浪费了有限的资本资源,扭曲了资本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功能;第二,上市公司变更募资投向进行委托理财、短期投... 始于1997年的上市公司募资投向变更现象,近几年呈愈演愈烈之势.上市公司频繁变更募资投向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浪费了有限的资本资源,扭曲了资本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功能;第二,上市公司变更募资投向进行委托理财、短期投资既造成了股市泡沫,也增大了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第三,某些上市公司与庄家勾结,滋生内幕交易、欺诈行为,严重侵害了中小股东的权益.因此,分析上市公司频繁变更募资投向的动机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改变这一现象的对策就显得极为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上市公司 投向变更现象 原因分析 独立董事制度 成本 账户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中小板公司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忻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9-22,共4页
中小企业板273家公司中有26家公司在2007年完成了募集资金使用,2008年有247家公司存在募集资金使用,该等公司首发及再融资共计募集资金909.6674亿元。公开披露信息显示,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总体良好,大部分公司做到了制... 中小企业板273家公司中有26家公司在2007年完成了募集资金使用,2008年有247家公司存在募集资金使用,该等公司首发及再融资共计募集资金909.6674亿元。公开披露信息显示,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总体良好,大部分公司做到了制度健全、使用规范,募集资金变更比例不高,通过合理使用募集资金取得了良好效益。但是,少数公司也出现了募集资金使用进度缓慢、频繁补充流动资金、变更比例较高等现象。本文对中小企业板募集资金2008年年度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分析,同时提出适时引入存量发行方式与储架发行机制、加强对募投项目出现异常情形的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及惩戒力度、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用 募资变更 公司年报 中小企业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境外成熟市场经验对完善募集资金监管的启示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华敏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3-78,共6页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如何优化募集资金监管、合理控制规模、提高使用效率,是关系到供给侧改革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效率的重要问题。美国、香港境外成熟市场采用了针对性的信息披露要求来解决,并有前端审核或后期追偿等实质性控制程序...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如何优化募集资金监管、合理控制规模、提高使用效率,是关系到供给侧改革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效率的重要问题。美国、香港境外成熟市场采用了针对性的信息披露要求来解决,并有前端审核或后期追偿等实质性控制程序以保证披露质量,要求披露内容以客观信息为主、发行人必须区分情况披露各项计划、披露大额配套资金的来源以及严控补充流动资金规模等。本文结合相关经验借鉴,试提出完善境内募集资金监管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用效率 监管规则 投向变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国企非效率投资来源选择:债权资金优先还是股权资金优先? 被引量:1
9
作者 曹春方 吴澄澄 周大伟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45-56,共12页
以2001—2009年地方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地方国企非效率投资来源选择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地方国企非效率投资来源选择首先是债权资金,其次才是股权资金;当拥有较多长期贷款时,企业会更倾向使用债权资金代替股权资金,并且这种选择是理性... 以2001—2009年地方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地方国企非效率投资来源选择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地方国企非效率投资来源选择首先是债权资金,其次才是股权资金;当拥有较多长期贷款时,企业会更倾向使用债权资金代替股权资金,并且这种选择是理性和不可逆的;在产权保护较强和信贷配置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企业选择债权资金替代股权资金的动机更强;随着政府干预的增强,债权资金对股权资金的替代作用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干预 优序 长期贷款 募资变更 者保护 效率 非效率投 股权融 债权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