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中Ⅰ号坡折带礁滩复合体大型油气田勘探理论与技术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海军 韩剑发 +1 位作者 孙崇浩 张海祖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4-227,共4页
在不断解决塔中Ⅰ号坡折带礁滩复合体勘探中遇到的诸多世界级难题的过程中,创新了塔中大漠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配套技术系列:礁滩复合体地质综合建模技术,礁滩复合体优质储集层地震预测技术,礁滩复合体大型凝析气藏描述技术;礁... 在不断解决塔中Ⅰ号坡折带礁滩复合体勘探中遇到的诸多世界级难题的过程中,创新了塔中大漠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开发配套技术系列:礁滩复合体地质综合建模技术,礁滩复合体优质储集层地震预测技术,礁滩复合体大型凝析气藏描述技术;礁滩复合体井位优选技术,超埋深、超高温、超高压油气层识别、保护与工艺改造技术。发展了礁滩复合体大型油气田成藏地质理论:剖析了台缘坡折带地质结构的分段性及其对礁滩复合体空间展布的控制,发现了井下奥陶纪最大型生物礁群,建立了大型礁滩复合体空间几何学地质模型,认识了多成因改良的礁滩复合体大型储集体,建立了礁滩复合体大型凝析气藏地质模型(群);查明了迄今为止全球埋藏最深、时代最老的大型凝析气藏。目前已探明中国第一个奥陶系礁滩复合体大型凝析气田,3×108 t油气规模基本落实,东部100×104 t产能已初步建成。地质研究成果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台缘高能相带油气成藏理论,勘探开发实践发展了超深复杂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技术,开创了在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台地边缘寻找大型礁滩型油气藏的新领域,对塔里木盆地资源战略接替、产能接替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Ⅰ号坡折带 奥陶系 礁滩复合体 油气成藏理论 勘探配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二叠系火山岩地震相特征及识别 被引量:28
2
作者 陈骁 何青林 +4 位作者 冉崎 陈康 韩嵩 黄天俊 吕龑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36,共9页
四川盆地火山岩气藏勘探存在着钻井少、岩性岩相识别困难、储层分布不清、储层地震预测技术尚不配套等问题。为了实现对该盆地火山岩有利岩相的刻画及储层的定性定量预测,基于低频保护开展火山岩目的层地震成像处理,通过建立火山岩顶、... 四川盆地火山岩气藏勘探存在着钻井少、岩性岩相识别困难、储层分布不清、储层地震预测技术尚不配套等问题。为了实现对该盆地火山岩有利岩相的刻画及储层的定性定量预测,基于低频保护开展火山岩目的层地震成像处理,通过建立火山岩顶、底界地震反射模式解释刻画火山岩分布范围,在此基础上结合火山岩地震响应特征,建立火山岩地震相模式,进行火山机构识别与有利火山岩相刻画,进而基于相控开展永探1井区火山岩储层波阻抗反演和储层定性定量预测。研究结果表明:①低频保护的地震数据处理方法能够有效改善火山岩内幕与下伏地层成像质量;②二叠系火山岩识别模式为连续强波峰反射或断续中强波峰反射顶界、弱反射底界,可识别出5类地震反射特征和3类地震相模式(喷溢相、溢流相、火山沉积相);③简阳—三台地区大面积分布喷溢相,其中最有利储层发育的近火山口喷溢相沿北东方向呈点状分布,面积为1 500 km^2,次有利储层发育的远火山口喷溢相勘探面积为6 000 km^2;④永探1井区有利储层面积为600 km^2,储层厚度介于10~200 m,主要分布于成都—简阳地区,天然气勘探潜力大。结论认为,所形成的低频保护地震资料处理、火山岩岩性岩相识别与解释、相控波阻抗反演等一系列配套技术适用于该盆地二叠系火山岩储层预测,为该领域的油气勘探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二叠纪 火山岩 喷溢相 低频保护 成像处理 地震相模式 储集层反演 地震勘探配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