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准噶尔盆地白家海凸起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进展及启示 被引量:22
1
作者 兰浩 杨兆彪 +4 位作者 仇鹏 王彬 刘常青 梁宇辉 王钰强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2,共10页
白家海凸起侏罗系煤是国内深部煤层气直井产量很早取得突破的地方,为准噶尔盆地的重要靶区。煤储层为特低灰、低水分、中高挥发性煤,孔渗系统较好。具有“古生新储”和“自生自储”两种成藏模式,煤层含气量高、游离气占比高、含气饱和度... 白家海凸起侏罗系煤是国内深部煤层气直井产量很早取得突破的地方,为准噶尔盆地的重要靶区。煤储层为特低灰、低水分、中高挥发性煤,孔渗系统较好。具有“古生新储”和“自生自储”两种成藏模式,煤层含气量高、游离气占比高、含气饱和度高,为优质煤层气储层。历经多年的勘探开发证明:多数直井试采无需排水降压即可快速见气(2~5 d),排采初期日产气量较高(2100~9890 m^(3)),日产水量少甚至不产水(<5 m^(3)),可自喷生产,返排率低,长期试采压力均衡下降,且具有一定的稳产期(25~60 d);煤层射孔层厚度、压裂液体系、压裂加砂比均可影响煤层气试气效果,其中冻胶、胍胶体系优于活性水-清洁压裂液体系。最新施工的彩探1H水平井试采表现出压裂开井后即高产,试采最高日产气量5.7万m^(3),日产水量少(0.5~3.0 m^(3)),表现出常规天然气特征,随后衰减稳定,表现为吸附气与游离气共同产出;与直井对比,水平井产量高、稳产时间长、压降速率小。基于研究区储层特征和含气性特征,及勘探开发历程,得到3方面启示。一是深部多类型气藏富集规律再认识:需重视油气运聚圈闭的成藏演化研究,重视深部位气水空间分配和富集规律的研究。二是深部中低阶煤储层可压性评价:针对凸起高部位孔渗系统好的中低煤阶储层,需形成适合的压裂工艺体系。三是深部多类型气藏开发方式优化:针对游离气占比高的气藏,实现游离气-吸附气的接续产出,保持降压面积稳定扩展,排采控制尤为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白家海凸起 深部煤层气 孔渗系统 成藏特征 勘探开发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进展 被引量:175
2
作者 付金华 牛小兵 +4 位作者 淡卫东 冯胜斌 梁晓伟 辛红刚 尤源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01-614,共14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发育丰富的非常规石油资源,目前对于其属于致密油还是页岩油尚存在争议。结合国内外现状及其地质特征,文章将其统称为页岩油,即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指长7段烃源岩层系内致密砂岩和泥页岩...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发育丰富的非常规石油资源,目前对于其属于致密油还是页岩油尚存在争议。结合国内外现状及其地质特征,文章将其统称为页岩油,即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指长7段烃源岩层系内致密砂岩和泥页岩中未经过长距离运移而形成的石油聚集,并根据岩性组合等因素将其分为多期叠置砂岩发育型(Ⅰ类)、页岩夹薄层砂岩型(Ⅱ类)和纯页岩型(Ⅲ类)共3种类型。综合地质研究认为,长7段页岩油具有砂泥储层大面积分布、储层致密但流体可动性较好、含油饱和度高、油质轻、气油比较高、埋藏较浅、资源量大等特点。近年来通过地震、测井、工程及开发技术攻关,推动长7段页岩油勘探开发取得良好成效:落实了I类页岩油整装规模储量区,建成3个Ⅰ类页岩油水平井攻关试验区;Ⅱ、Ⅲ类页岩油直井勘探突破出油关;Ⅰ类页岩油规模开发成效显著,长7段页岩油已成为长庆油田“二次加快”发展的重要资源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鄂尔多斯盆地 中生界 长7段 勘探开发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东南地区常压页岩气勘探开发进展及下步攻关方向 被引量:10
3
作者 云露 高玉巧 高全芳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78-1088,共11页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发育高压和常压2种页岩气藏类型。近年来,中国石化华东油气分公司立足于渝东南盆缘复杂构造区及盆外褶皱带开展常压页岩气技术攻关,经过十余年的探索攻关,常压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了重大进展,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常压页岩...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发育高压和常压2种页岩气藏类型。近年来,中国石化华东油气分公司立足于渝东南盆缘复杂构造区及盆外褶皱带开展常压页岩气技术攻关,经过十余年的探索攻关,常压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了重大进展,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常压页岩气地质理论认识及工程工艺技术系列。与高压页岩气相比,常压页岩气具有构造复杂、保存条件差异大、地应力变化快等特点,为加快对该类页岩气的勘探开发,从地质特征、富集规律、勘探开发效果等方面,系统总结了渝东南地区常压页岩气勘探开发进展及认识:①深水陆棚相控制常压页岩气优质页岩展布,多期构造作用控制了构造样式、裂缝及地应力差异性分布,保存条件具有自东向西、由南往北逐渐变好的变化规律;②构建了4种常压页岩气聚散模式,有效指导了勘探部署,盆缘地区落实了平桥、东胜、阳春沟3个千亿立方米增储区带,发现了南川常压页岩气田,盆外地区明确了武隆、道真、老厂坪等一批有利目标;③制定了常压页岩气开发技术政策,明确产能主控因素,实现了效益开发。通过系统总结渝东南地区前期成果认识和勘探开发经验,分析面临的挑战,明确了下步攻关方向,可为中国南方同类地区常压页岩气效益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开发进展 油气富集规律 勘探攻关方向 常压页岩气 渝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深层煤层气勘探开发进展、关键评价参数与前景展望 被引量:108
4
作者 周德华 陈刚 +1 位作者 陈贞龙 刘曾勤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3-51,共9页
中国煤层气产业经历了近30年发展,已初步实现了由中高煤阶向低煤阶、浅层向中深层煤层气的勘探开发突破。中国深层煤层气资源量丰富,是下一步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接替领域。为了实现深层煤层气资源规模有效动用,在总结近年来深层煤层... 中国煤层气产业经历了近30年发展,已初步实现了由中高煤阶向低煤阶、浅层向中深层煤层气的勘探开发突破。中国深层煤层气资源量丰富,是下一步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接替领域。为了实现深层煤层气资源规模有效动用,在总结近年来深层煤层气勘探开发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深层煤层气地质、工程与管理等关键评价参数,指出了中国现阶段深层煤层气勘探开发在资源、技术、成本、管理和理念等方面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深层煤层气效益开发的关键对策。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近年来在鄂尔多斯、准噶尔、四川等盆地取得了深层煤层气勘探突破,深层煤层气将成为中国天然气增储上产的战略接替资源;②不同煤阶煤层吸附气量存在最大临界深度带,超过临界深度带后煤层处于饱和吸附状态,游离气比例逐渐增加,深层煤层气吸附饱和度达到100%;③不同煤阶煤岩随深度增加应力敏感性增强,900 m以深煤岩渗透率小于0.1 mD;④煤层厚度、煤岩热演化程度、煤体结构、保存条件、煤岩力学特性、应力场、压裂规模、动液面、临储比等是深层煤层气地质、工程与管理制度等评价的关键参数;⑤中国深层煤层气勘探开发面临着资源家底、适配性技术、效益开发、矿权新政、管理理念等问题。结论认为,中国深层煤层气要实现规模化商业开发,需加大资源评价力度,攻关效益开发技术,践行一体化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寻求政府财税扶持政策等一系列革新措施,积极推动深层煤层气实现规模效益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深层 煤层气 勘探开发进展 综合评价 关键参数 效益开发 前景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煤层气勘探开发进展及“十四五”开发战略 被引量:19
5
作者 赵福平 孙钊 +4 位作者 桑树勋 周效志 韩忠勤 赵凌云 吴章利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5-75,共11页
贵州省煤层气资源丰富,近十年来勘探开发取得重要进展,但当前仍面临若干问题。为了推进煤层气产业发展,梳理了贵州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对“十四五”期间煤层气勘探开发战略目标、总体布局、工作部署、工作重点等进行了研究... 贵州省煤层气资源丰富,近十年来勘探开发取得重要进展,但当前仍面临若干问题。为了推进煤层气产业发展,梳理了贵州煤层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对“十四五”期间煤层气勘探开发战略目标、总体布局、工作部署、工作重点等进行了研究探讨,提出了煤层气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与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工作进展: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体系已逐步建立,煤层气井产气效果取得了不断突破,六盘水、毕节煤层气开发利用已初具规模;②战略目标:完成16~20个区块煤层气勘探工作,累计提交探明储量800×10^(8)m^(3),年产能8×10^(8)m^(3),年产量4×10^(8)m^(3);③总体布局:以钟山为勘探开发示范区,盘州、织金为重点建产区,带动周边重点勘探开发试验区、后备勘探区的勘探开发工作;④工作重点:分批投放探矿权16个以上,开展毕节、遵义等区块煤层气基础地质调查项目5项,实施煤层气重点勘探开发项目30项,开展煤层气开发地质理论与高效开发技术重大专项研究;⑤保障措施:省级政府加强组织领导,为煤层气勘探开发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完善资金投入支持体系建设,推进专业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创新煤层气地质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结论认为,贵州省煤层气开发潜力巨大、产业化前景广阔,在省级层面引导与政策支持下,依托专业人才培养与技术模式创新,“十四五”期间可迎来贵州地区煤层气产业快速发展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煤层气 勘探开发进展 十四五 开发战略 工作重点 总体布局 保障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海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何家雄 姚永坚 +1 位作者 于俊峰 张金锋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7,共17页
通过半个多世纪的海洋油气勘探实践与科技创新,中国近海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长足进展和里程碑式的突破。2010年,中国海洋油气年产量突破5000×104 t油当量大关,实现了建成“海上大庆”的目标。2011年以来,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开发... 通过半个多世纪的海洋油气勘探实践与科技创新,中国近海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长足进展和里程碑式的突破。2010年,中国海洋油气年产量突破5000×104 t油当量大关,实现了建成“海上大庆”的目标。2011年以来,中国近海油气勘探开发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海域油气产量增长迅猛,目前,渤海盆地原油年产量已超过3000×104 t且油气产能还在递增。系统阐明了中国近海含油气盆地构造结构类型、沉积充填特征、油气成因类型及烃源供给关系、油气成藏组合类型及运聚成藏模式等基本油气地质特点,概括分析了中国近海主要盆地油气(水合物)勘探开发进展,以期为挖掘已获得重大发现的盆地的剩余资源以及有效指导新盆地油气的高效勘探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海盆地 主要烃源岩 油气成因类型 油气运聚成藏模式 勘探开发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陆相页岩气勘探开发进展、挑战与展望 被引量:33
7
作者 杜燕 刘超 +4 位作者 高潮 郭超 刘刚 徐杰 薛培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42,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为大型富油气叠合盆地,发育二叠系和三叠系多套页岩层系,陆相页岩气资源丰富。相比较于海相页岩,陆相页岩存在较多特殊性,其勘探开发面临诸多挑战,制约陆相页岩气难以实现经济开采,在地质特征、资源背景及勘探开发技术等方... 鄂尔多斯盆地为大型富油气叠合盆地,发育二叠系和三叠系多套页岩层系,陆相页岩气资源丰富。相比较于海相页岩,陆相页岩存在较多特殊性,其勘探开发面临诸多挑战,制约陆相页岩气难以实现经济开采,在地质特征、资源背景及勘探开发技术等方面对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发实践中取得的成果进行归纳,对目前的技术难点进行分析,以期在陆相页岩气发展进程中,有效利用机遇及时应对挑战。综合分析认为:延长探区陆相页岩厚度、有机碳含量、成熟度、含气量等参数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页岩气有利层段参数下限标准,具备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陆相页岩气在宏观和微观非均质条件控制下,相态和规模上具有差异性富集特征,存在吸附成藏和吸附+游离复合成藏两类成藏模式,不同成藏机理指导陆相页岩气有利区优选及页岩气井生产。陆相页岩气勘探实践中形成多项关键配套工艺技术,建立起适用于强非均质性陆相页岩的测井评价方法,研发出适用于陆相页岩的水基钻井液体系和系列钻完井配套技术装备,形成CO_2压裂技术体系和井场废液回收处理—利用技术。同时,面临精细"甜点"预测、钻井提速提效、压裂环保增效、降低成本等诸多挑战。目前中国陆相页岩气仍处于勘探开发初期,成本高,初期产量低,还需通过开展陆相页岩气勘探开发先导性试验,实现科技突破,形成资源接替,促进陆相页岩气产业取得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探区 陆相页岩气 勘探开发进展 挑战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70年来的重大进展 被引量:76
8
作者 戴金星 秦胜飞 +4 位作者 胡国艺 倪云燕 甘利灯 黄士鹏 洪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37-1046,共10页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天然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进展,从贫气国跃升为世界第6产气大国。1949年中国年产气为1117×10^4 m^3、探明天然气储量为3.85×10^8 m^3,人均年用气量和储量分别为0.0206 m^3和0.7107 m^3。至2018年,人年均国产气1...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天然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进展,从贫气国跃升为世界第6产气大国。1949年中国年产气为1117×10^4 m^3、探明天然气储量为3.85×10^8 m^3,人均年用气量和储量分别为0.0206 m^3和0.7107 m^3。至2018年,人年均国产气114.8576 m^3,人均国内储量12011.08 m^3,70年内人年均国产气量和国内储量分别增加5575倍和16900倍。勘探开发大气田是快速发展天然气工业的主要途径。中国目前已发现大气田共72个,主要分布在四川(25个)、鄂尔多斯(13个)和塔里木(10个)3个盆地,2018年这3个盆地大气田共产气1039.26×10^8 m^3,占中国总产气量65%,至2018年底72个大气田累计探明天然气储量124504×10^8 m^3,占全国天然气储量16.7×10^12 m^3的75%。天然气新理论推动中国天然气工业更好更快发展,1979年以来煤成气新理论助力中国大批以煤系为主要烃源岩的气田的发现,2018年煤成气大气田产量分别占中国产气量和大气田产气量的50.93%和75.47%。页岩气理论推动下,本世纪发现涪陵、长宁、威远和威荣页岩气田,2018年已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10455.67×10^8 m^3,年产气108.8×10^8 m^3,昭示了中国页岩气有较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天然气 煤成气 页岩气 产量 储量 勘探开发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南部地区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新进展与挑战 被引量:59
9
作者 何骁 陈更生 +4 位作者 吴建发 刘勇 伍帅 张鉴 张小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4-34,共11页
四川盆地海相页岩气资源丰富,经过10余年的勘探开发,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地区已经建成了3个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目前已成功实现中深层(埋深小于3 500 m)页岩气的商业化、规模化开发。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以下简称川南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 四川盆地海相页岩气资源丰富,经过10余年的勘探开发,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地区已经建成了3个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目前已成功实现中深层(埋深小于3 500 m)页岩气的商业化、规模化开发。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以下简称川南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埋深3 500~4 500 m)资源量6.6×10m^(3),勘探开发潜力巨大,是“十四五”我国页岩气规模上产的重要领域。川南地区深层页岩气埋藏深,受温度和压力高、应力与应力差大等复杂地质工程条件影响,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为此,在系统总结川南地区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新进展与成效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其目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了下一步攻关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前期探索实践与自主创新,形成了以“五好”(选好区、定好井、钻好井、压好井、管好井)为核心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建立了高产井培育模式,支撑了川南地区深层页岩气的规模效益开发;(2)通过系统分析认为,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在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管理模式“三大领域”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3)面对挑战,需深化勘探开发相关基础理论研究、持续完善关键主体技术、坚持创新机制体制与管理模式。结论认为,通过多年的持续攻关和先导试验,基本形成了与川南地区深层页岩气工况相适应的勘探开发主体技术,提交了首个深层页岩气万亿立方米储量,优选了首个深层页岩气百亿立方米上产区块,取得了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大进展,坚定了向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信心和决心,对中国页岩气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南部地区 深层页岩气 五峰组—龙马溪组 勘探开发进展 地质工程一体化 面临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