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深层地热资源勘探开发技术与典型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孙焕泉 高楠安 +5 位作者 吴陈冰洁 国殿斌 方吉超 赵磊 刘健 周总瑛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0-241,共12页
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清洁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中深层地热资源作为一种现实的本土、稳定可再生能源,正受到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中国的地热资源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东部和西南部地区具有较高的地热资源开发潜力。中深层... 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清洁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中深层地热资源作为一种现实的本土、稳定可再生能源,正受到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中国的地热资源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东部和西南部地区具有较高的地热资源开发潜力。中深层地热资源的理论能量储量相当于12500亿吨标准煤。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对成熟的中深层地热资源勘探开发技术体系,覆盖了从全面勘探到高效开发的各个环节,极大提升了资源的勘探精确度和开发效率。在地热勘探评价技术中,地热系统要素综合分析技术揭示地热资源富集规律和形成机制,地球物理综合探测技术重点聚焦刻画断裂构造样式和含水热储展布,地热资源选区评价技术逐级聚焦圈定有利开发目标区,这一系列技术有效应用于华北地区地热勘探工作,部署的勘探井成功率超过80%;地热高效开发技术中,地热田多场耦合模拟技术指导优化开发参数,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同时防止热突破;地热能开发钻完井技术因地制宜完善井身结构、钻完井工艺,保证地热井安全高效的施工;地热水自然回灌技术和取热不耗水技术在开发过程中有效保护地下热储和维持水层压力,保障地热能的可持续开发。在我国众多中深层地热资源规模开发实践中,渤海湾盆地的雄安地区和关中盆地的咸阳地区分别是盆地内碳酸盐岩热储和砂岩热储开发的典型代表。针对两个地区不同的地热地质条件,运用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技术,提出了井网布局和开发参数优化方法,确保地热项目的长期稳定运行,为具有类似地质条件地区地热资源的高效、环保和可持续开发提供了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层地热资源 勘探开发技术 地热系统要素 可持续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热资源勘探开发技术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26
2
作者 孙焕泉 毛翔 +5 位作者 吴陈冰洁 国殿斌 王海涛 孙少川 张英 罗璐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0-411,共12页
地热资源是重要的非碳基可再生能源,具有本土能源、稳定可靠、绿色低碳等优势。21世纪以来,我国地热直接利用规模稳居世界首位,特别是中深层地热供暖利用快速增长,成为我国在世界地热产业中的鲜明特色。但与此同时,受限于我国绝大部分... 地热资源是重要的非碳基可再生能源,具有本土能源、稳定可靠、绿色低碳等优势。21世纪以来,我国地热直接利用规模稳居世界首位,特别是中深层地热供暖利用快速增长,成为我国在世界地热产业中的鲜明特色。但与此同时,受限于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处于板块内部,东部用能旺盛区尚没有规模中高温地热资源发现,我国地热发电产业发展缓慢。基于对我国地热资源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情况的分析,总结归纳了我国中深层地热勘探开发利用技术现状,包括地热系统形成机制、选区评价技术、热储描述技术、可持续开发技术及“取热不耗水”关键工程技术等。地热能若要在能源转型中发挥更重要作用,未来需要向品位更高、应用范围更广的深层地热资源进军。建议持续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原始技术创新,尽快摸清我国深层地热资源家底,攻关高温钻完井、复杂结构井、深层热储改造、井下换热和干热岩EGS工程等关键技术,推进“地热+”多能协同,加大示范项目建设和应用市场培育。同时,需要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制度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和管理监督力度,为地热产业健康、规范、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能 地热产业 直接利用 勘探开发技术 发展方向 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超深层复杂油气藏勘探开发技术研发中心
3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I0001-I0001,共1页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超深层复杂油气藏勘探开发技术研发中心(简称中心)成立于2021年12月,是中国石油在上游成立的首批技术研发中心之一,也是国内最早聚焦超深油气勘探开发创新的技术研发中心。中心依托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超深层复杂油气藏勘探开发技术研发中心(简称中心)成立于2021年12月,是中国石油在上游成立的首批技术研发中心之一,也是国内最早聚焦超深油气勘探开发创新的技术研发中心。中心依托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联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测井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共建,是中国石油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技术研究院 科技创新体系 技术研发中心 测井有限公司 勘探开发技术 复杂油气藏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超深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水盆地南部高阶煤层气成藏规律与勘探开发技术 被引量:86
4
作者 赵贤正 杨延辉 +5 位作者 孙粉锦 王勃 左银卿 李梦溪 申建 穆福元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3-309,共7页
基于对沁水盆地南部高阶煤层气基本地质特征及成藏控制因素的分析,研究其成藏规律与勘探开发技术。勘探开发实践证实研究区煤层气藏具有三大特性:1煤阶高,吸附能力强,资源条件优势明显;2孔隙率低,双峰态孔隙结构,渗流条件瓶颈显著;3储... 基于对沁水盆地南部高阶煤层气基本地质特征及成藏控制因素的分析,研究其成藏规律与勘探开发技术。勘探开发实践证实研究区煤层气藏具有三大特性:1煤阶高,吸附能力强,资源条件优势明显;2孔隙率低,双峰态孔隙结构,渗流条件瓶颈显著;3储集层压力梯度低,制约产出。在深入分析高阶煤特性基础上,提出了构造、沉积、热动力和水文地质条件"协同、互补、共存"成藏理论,建立了研究区煤层气非富集成藏模式,使成藏界定问题简化且直接指导煤层气开发选区。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区块勘探开发形成了五大关键技术体系:1地球物理勘探综合评价技术,2适合于高阶煤储集层的钻完井技术,3储集层改造主体技术,4智能化排采控制技术,5煤层气田的数字化技术,为新区块煤层气产能建设的有序推进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高阶煤 煤层气 成藏特征 成藏条件 勘探开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页岩气开发因素及勘探开发技术展望 被引量:48
5
作者 王冕冕 郭肖 +2 位作者 曹鹏 陈玲 邓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6期12-17,共6页
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在缓解能源供给压力、发展低碳经济和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以此为契机,在系统研究页岩气藏地质特征、开发特征和成藏机理的基础上,主要从有机质含量、成熟度、矿物成分、裂缝发育程度等几个方面... 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在缓解能源供给压力、发展低碳经济和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以此为契机,在系统研究页岩气藏地质特征、开发特征和成藏机理的基础上,主要从有机质含量、成熟度、矿物成分、裂缝发育程度等几个方面着手,综述分析了影响页岩气产能的客观控制因素;针对页岩气储层物性差、开采难度大的特点,重点介绍了北美开采页岩气过程中采用的特殊完井工艺、水平井钻井技术、水力压裂等储层改造技术及裂缝监测等先进技术。同时对我国页岩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前景进行了简述,为实现页岩气大规模商业化开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地质特征 影响因素 勘探开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系叠合型气藏及其勘探开发技术模式 被引量:8
6
作者 桑树勋 郑司建 +4 位作者 易同生 赵福平 韩思杰 贾金龙 周效志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21,共9页
煤系叠合型气藏是含煤地层煤系气特有的关键成藏类型,煤系叠合型气藏的发现、勘探开发实践与研究探索为我国煤系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新领域和新思路。提出并阐述煤系叠合型气藏的概念、主要类型、发育特征和赋存分布,探讨煤系叠... 煤系叠合型气藏是含煤地层煤系气特有的关键成藏类型,煤系叠合型气藏的发现、勘探开发实践与研究探索为我国煤系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新领域和新思路。提出并阐述煤系叠合型气藏的概念、主要类型、发育特征和赋存分布,探讨煤系叠合型气藏的形成条件、成藏过程、成藏模式,揭示其形成机理,重点讨论2种主要类型煤系叠合型气藏的地质适配性勘探开发技术模式,分析前瞻了煤系叠合型气藏在煤系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研究表明:我国发育(分流)河道砂体与煤层接触型(华北型)、煤层-砂岩–泥岩互层型(华南型)、煤层–砂岩–泥岩互层夹砂砾岩型(东北型)3类煤系叠合型气藏,分布赋存分别以华北地区山西组、华南地区龙潭组和东北地区城子河组为代表;沉积作用是煤系叠合型气藏的关键主控地质因素,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泥炭沼泽、分流河道、支流间湾的沉积微相组合为煤系叠合型气藏的有利沉积相序组合;煤层为主的叠置复合储层结构和岩性圈闭是煤系叠合型气藏的重要特征,统一的含气系统和压力梯度一致是其本质特征;含煤段煤层/砂岩/页岩不同类型储层间发生能量物质传递和平衡、煤层气/致密砂岩气/页岩气间运移和相态转化是煤系叠合型气藏形成的主要机理,喜马拉雅期是华北地区山西组煤系叠合型气藏成藏关键期;高分辨率地震岩相解释识别气藏与虚拟产气层合层开发是华北型煤系叠合型气藏勘探开发技术模式的关键特征,“层段优选、小层射孔、分段压裂、投球分压、合层排采”构成华南型煤系叠合型气藏勘探开发技术模式的核心内涵。这些技术模式已得到应用并将为我国煤系气共探共采和深层煤层气高效开发提供重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叠合型气藏 勘探开发技术模式 煤系气 形成机理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进展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29
7
作者 李鹭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107,共6页
四川自西汉时期就发现并利用了天然气,川渝石油人在四川盆地建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天然气工业基地。为推进"建设300亿战略大气区和一流天然气工业基地"的工作目标,首先分析了四川盆地天然气工业现状:①川渝地区经济社会... 四川自西汉时期就发现并利用了天然气,川渝石油人在四川盆地建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天然气工业基地。为推进"建设300亿战略大气区和一流天然气工业基地"的工作目标,首先分析了四川盆地天然气工业现状:①川渝地区经济社会对天然气依存度越来越高;②天然气勘探开发配套技术日臻完善;③地面系统综合配套能力大幅提高;④资源基础更加雄厚,产量快速增长。总结了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近期在该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工作中所取得的技术进展:①岩性气藏勘探技术取得重大突破;②深层礁滩高含硫气藏开发技术攻关成效显著;③形成须家河组气藏一类区开发主体配套技术;④钻完井及其配套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⑤老气田稳产和提高采收率配套技术进一步完善。进而指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在开江—梁平海槽两侧,须家河组,石炭系、嘉陵江组等老区层系,震旦系—下古生界新领域等勘探开发主攻方向,深入开展深层礁滩气藏、低孔渗碎屑岩气藏、高含硫气田、老气田勘探开发技术攻关,并以页岩气勘探开发为重点,全面展开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工作,推动该盆地天然气快速增储上产,再上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 天然气工业 现状 勘探开发技术进展 发展方向 大气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滚动勘探开发技术 被引量:16
8
作者 刘磊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9-574,共6页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沙湾组薄砂体油藏埋藏浅、物性好、产量高,是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公司近年来重要的产能建设阵地,但由于油层较单一、砂体厚度薄、横向变化快、分布零散、隐蔽性强,一直没有取得重大突破,探井成功率不超过30%,滚动勘探...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沙湾组薄砂体油藏埋藏浅、物性好、产量高,是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公司近年来重要的产能建设阵地,但由于油层较单一、砂体厚度薄、横向变化快、分布零散、隐蔽性强,一直没有取得重大突破,探井成功率不超过30%,滚动勘探开发风险较大。根据车排子地区沙湾组油藏发现井——排2井及其周围探井所获地质认识,依据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从区域沉积相分析入手,查明沙湾组薄砂体成藏模式,利用正演模拟、滚动储集层描述、地震属性分析和油气检测等技术手段,形成了一套薄砂体滚动勘探开发技术,并利用其指导车排子地区滚动井位部署,取得了非常好的滚动勘探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排子地区 沙湾组 薄砂体 地震反射特征 油气检测 滚动勘探开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与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专题(下)客座主编寄语
9
作者 徐凤银 梁为 闫霞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I0001-I0002,共2页
我国煤层气与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其开发利用在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减小温室效应、优化能源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十三五”期间在勘探开发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不仅为鄂尔多斯盆地和沁水盆地2个国家级煤层气示范区增储上产... 我国煤层气与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其开发利用在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减小温室效应、优化能源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十三五”期间在勘探开发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不仅为鄂尔多斯盆地和沁水盆地2个国家级煤层气示范区增储上产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在新疆、四川、贵州等地也取得技术突破,为“十四五”煤层气与非常规天然气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天然气 温室效应 优化能源结构 增储上产 勘探开发技术 开发利用 煤层气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火山岩油气藏勘探开发技术学术研讨会在丹东市召开
10
作者 王霞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4,共1页
关键词 全国火山岩油气藏勘探开发技术学术 分类 研究方法 中国 研讨会 丹东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煤层气开发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102
11
作者 徐凤银 肖芝华 +4 位作者 陈东 闫霞 武男 李相方 苗亚楠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05-215,共11页
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经过20多年的不断探索,无论从产业规模,还是勘探开发技术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为进一步提高煤层气开发技术的适应性和煤层气资源的有效性,推进煤层气产业的快速发展,以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现状为... 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经过20多年的不断探索,无论从产业规模,还是勘探开发技术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为进一步提高煤层气开发技术的适应性和煤层气资源的有效性,推进煤层气产业的快速发展,以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现状为出发点,系统梳理了目前我国煤层气开发的理论进展和技术现状。首先,归纳并提出了煤层气赋存和排采理论方面的新认识,煤储层微观气水赋存与产出存在2种不同的模式,“固气系统”与“固液系统”协同吸附,储层基质孔隙水对气体解吸-传输具有重要影响。其次,梳理小曲率半径定向井、水平井分段压裂、定量化排采多目标优化控制等煤层气开发新技术,并深入分析了煤层气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持续加强以排采为核心的理论和关键技术攻关,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单井产量,实现煤层气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排采 勘探开发技术 煤层气赋存 煤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双低”致密气藏差异成藏规律及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克强 赵志刚 +2 位作者 祝彦贺 韩刚 房茂军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3-54,共12页
不同于鄂尔多斯盆地内高生烃强度背景下发现的苏里格等大型致密气田,位于盆地东北缘的研究区由于双低特征(生烃强度低、地层压力低),且受东部离石走滑断裂带影响,致密气成藏规律复杂,局部产水量大,勘探开发规模性突破难度大。通过攻关... 不同于鄂尔多斯盆地内高生烃强度背景下发现的苏里格等大型致密气田,位于盆地东北缘的研究区由于双低特征(生烃强度低、地层压力低),且受东部离石走滑断裂带影响,致密气成藏规律复杂,局部产水量大,勘探开发规模性突破难度大。通过攻关低生烃强度区致密气成藏规律,配套形成了复杂岩性薄气层预测技术和低压致密气藏产能预测技术,获得了千亿方储量发现和十亿方年产量突破。研究认为:煤系烃源岩在(5~15)×10^(8)m^(3)/km^(2)中低生烃强度时天然气可以实现有效充注,随生烃增压降低,天然气由弥漫式充注转变为选择性充注,气层由准连续分布过渡为不连续分布,且干层和水层的厚度占比逐渐增大;由于物性对天然气成藏有控制作用,气层主要发育在滨浅海砂坝坝主体、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主河道和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主河道三类优势微相砂体中,单层厚度大、物性好的砂体更易形成致密气甜点;研究区南部立体成藏,北部源内成藏。研发了基于地质导向的复杂岩性薄气层预测技术,气层预测符合率达到80%,建立了产水风险识别图版和产能预测模型及预测技术,产能预测符合率达到90%,发现了日产百万方井组。研究成果成功指出了成藏富集区和产量甜点区,为致密气勘探开发突破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 致密砂岩气 成藏规律 勘探开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与勘探开发前景 被引量:1193
13
作者 贾承造 郑民 张永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9-136,共8页
结合非常规油气特点,评价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总结中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进展,阐述中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前景与未来的发展战略。研究表明,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其中致密气可采资源量为8.8×1012~12.1... 结合非常规油气特点,评价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总结中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进展,阐述中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前景与未来的发展战略。研究表明,中国非常规油气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其中致密气可采资源量为8.8×1012~12.1×1012m3,页岩气可采资源量为15×1012~25×1012m3,煤层气可采资源量为10.9×1012m3,致密油可采资源量为13×108~14×108t,可回收页岩油资源量为160×108t,油砂也具有一定资源潜力。目前已形成了全数字地震勘探技术、低渗低阻气层识别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且应用效果显著。致密气和致密油是中国目前最为现实的待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煤层气与页岩气的开发利用正在起步。未来10~20年,中国非常规油气产量将显著增长,在弥补常规油气产量短缺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资源潜力 勘探开发技术 致密气 致密油 页岩气 煤层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挑战初论 被引量:50
14
作者 王道富 高世葵 +5 位作者 董大忠 黄旭楠 王玉满 黄金亮 王淑芳 蒲泊伶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7,共10页
鉴于地质条件与国情的明显差异,中国能否成功复制美国的"页岩气革命"成为时下关注的焦点。为此,分析了中国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拥有的良好机遇以及面临的严峻挑战。其中,机遇包括:①中国能源结构亟待改善,天然气需求量在未来5... 鉴于地质条件与国情的明显差异,中国能否成功复制美国的"页岩气革命"成为时下关注的焦点。为此,分析了中国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拥有的良好机遇以及面临的严峻挑战。其中,机遇包括:①中国能源结构亟待改善,天然气需求量在未来5年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将增长1倍;②能源需求量持续攀升,到2020年中国天然气年均消费量仍将以19%的复合年增长率递增;③页岩气资源丰富,预测中国页岩气地质资源量为57×1012~244×1012m3,技术可采资源量为10.3×1012~47×1012m3;④已初步形成了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挑战包括:①独特的页岩气形成与富集地质条件差异;②资源前景与核心区尚不完全落实;③勘探开发核心技术尚不掌握;④勘探开发成本偏高;⑤环境保护问题;⑥尽管中国已将页岩气定义为一个新的矿种,但就其根源和本质,页岩气还是油气资源中的一种类型,只不过与其他油气资源相比具有其独特性而已,因此非油气企业贸然从事页岩气勘探开发将会面临诸多挑战;⑦自页岩气被设立为新矿种起,政府管理工作的挑战就产生了。结论认为: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正处在起步阶段,有诸多基础工作尚未深入开展,仍有系列严峻挑战需要应对。既不能因噎而废食,也需做好扎实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革命 中国 能源结构 需求量 资源量 勘探开发技术 发展机遇 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天然气勘探开发进展与“十三五”发展方向 被引量:29
15
作者 杨华 刘新社 +2 位作者 黄道军 兰义飞 王少飞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4,共14页
2013年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以下简称长庆油田)在鄂尔多斯盆地建成我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基地,2015年长庆油田天然气产量达到375×108 m^3。为了持续稳产和提质增效,首先总结了"十二五"期间长庆油田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成果,... 2013年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以下简称长庆油田)在鄂尔多斯盆地建成我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基地,2015年长庆油田天然气产量达到375×108 m^3。为了持续稳产和提质增效,首先总结了"十二五"期间长庆油田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成果,分析了天然气发展的有利条件:1天然气资源丰富;2勘探开发主体技术日趋成熟;3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4天然气市场需求潜力大。然后梳理了长庆油田天然气发展所面临的挑战:1资源劣质化趋势明显;2已开发气田稳产能力减弱;3低产井随时间延长不断增多;4天然气市场供需矛盾显现。进而指出了"十三五"期间长庆油田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发展方向和目标:1天然气勘探围绕上古生界致密气、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和新区新领域3个层次展开,实现天然气储量的快速增长及勘探领域的有序接替;2合理进行开发规划,重点做好老气田稳产工作,提高致密气采收率,加强新区产能建设,实现长庆气区天然气年产量稳中有升;3预计到"十三五"末,长庆油田天然气年产量将达到400×108 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 天然气产量 大气区 勘探开发技术 面临挑战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南古隆起控油理论及其潜山准层状油气藏勘探 被引量:75
16
作者 韩剑发 王招明 +3 位作者 潘文庆 赵孟军 顾乔元 秦胜飞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8-453,共6页
针对塔里木盆地轮南古隆起奥陶系潜山油气勘探的难点,应用新的学科理论和技术方法,系统研究轮南古隆起对奥陶系潜山油气聚集成藏的控制作用,建立轮南古隆起控油、潜山整体含油局部富集的理论体系。古隆起是油气长期运移的指向区,古隆起... 针对塔里木盆地轮南古隆起奥陶系潜山油气勘探的难点,应用新的学科理论和技术方法,系统研究轮南古隆起对奥陶系潜山油气聚集成藏的控制作用,建立轮南古隆起控油、潜山整体含油局部富集的理论体系。古隆起是油气长期运移的指向区,古隆起控制岩溶缝洞型储集体发育、输导体系的形成和潜山油气的多期成藏。提出轮南古隆起奥陶系风化壳岩溶型准层状油气藏新模式,认为受风化壳岩溶储集体的控制,油气富集在潜山表层150m深度范围内。同时,形成了该类油气藏勘探开发配套技术,如高精度三维地震储集体预测及酸压储集体改造技术、非均质碳酸盐岩油气藏井点优选及不规则井网开发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南 古隆起 碳酸盐岩储集体 多期成藏 准层状油气藏 勘探开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19年专刊征稿启事
17
作者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编辑部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9年第2期32-32,共1页
为了进一步促进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水平的提高,《油气藏评价与开发》在刊载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与开发技术和成果的同时,突出华东油气三大技术特色,2019年筹划出版CO2驱油提高采收率、页岩气、煤层气三期主题专刊。欢迎从事以上主题研究的广... 为了进一步促进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水平的提高,《油气藏评价与开发》在刊载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与开发技术和成果的同时,突出华东油气三大技术特色,2019年筹划出版CO2驱油提高采收率、页岩气、煤层气三期主题专刊。欢迎从事以上主题研究的广大作者和读者撰写相关高质量论文按照征稿时间及时投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开发技术 油气藏评价 征稿 天然气勘探 CO2驱油 采收率 页岩气 煤层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期导读
18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I0001-I0001,共1页
高含硫天然气是指天然气中硫化氢(H2S)含量较高的天然气。全球高含硫天然气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伊朗、中国等国家。据相关研究成果表明,中国含硫天然气远景资源量达28.2×10^(12)m^(3),最终可采含硫天然气储量为8.4×10... 高含硫天然气是指天然气中硫化氢(H2S)含量较高的天然气。全球高含硫天然气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伊朗、中国等国家。据相关研究成果表明,中国含硫天然气远景资源量达28.2×10^(12)m^(3),最终可采含硫天然气储量为8.4×10^(12)m^(3),其中四川盆地是中国高含硫天然气储量最为集中的地区,已探明高含硫天然气储量约9200×10^(8)m^(3),占全国天然气探明储量的1/9。众所周知,高含硫天然气的开发面临着技术、安全、环保和经济等多方面的严峻挑战。为进一步推动国内高含硫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的高水平自立自强,提升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动天然气产业发展,实现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技术创新,本刊特策划组织了“全球高含硫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新进展”专辑,以期全面展示近年来全球高含硫天然气绿色高效开发取得的新进展和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天然气 自立自强 远景资源量 天然气产业 探明储量 能源转型 技术创新 勘探开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son测井约束反演在桩106地区河道含油气砂体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9
作者 冯斌 田波 +2 位作者 赵光宇 史秋贤 方大钧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07-710,共4页
介绍了Jason反演的技术原理和特点.针对胜利油田桩106地区上第三系河流相岩性隐蔽油气藏储层厚度变化大、油气聚集成藏复杂的特点,利用测井约束反演方法对桩106地区馆上段进行了处理与描述,主要包括合成地震记录标定、选取合理的反演参... 介绍了Jason反演的技术原理和特点.针对胜利油田桩106地区上第三系河流相岩性隐蔽油气藏储层厚度变化大、油气聚集成藏复杂的特点,利用测井约束反演方法对桩106地区馆上段进行了处理与描述,主要包括合成地震记录标定、选取合理的反演参数、制作高质量的井模型,从而建立准确的地质模型,真正实现了三维高频带地震资料反演.查清了该地区储层的分布规律,可以识别3~5m的储集层,落实了有利的岩性圈闭,获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son测井约束反演 桩106地区 子波 地质模型 储层描述 河道 含油气砂体 预测 应用 勘探开发技术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列防喷器设计
20
作者 王冬雪 赵荣军 孟庆荣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I0010-I0010,共1页
防喷器是钻井最关键的安全设备,其作用是防止井喷事故发生,保证钻井平台人员和设备安全,保护油气资源和海洋环境,是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与装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关键词 防喷器 油气勘探开发技术 设计 钻井平台 安全设备 事故发生 设备安全 海洋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