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海XH凹陷烃资源预测──勘探层分析及石油资源专家系统分析
1
作者 肖国林 周才凡 李桂群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3期375-382,共8页
应用勘探层分析及石油资源专家系统对XH凹陷下第三系勘探目的层的三个勘探层烃资源量作出了综合预测,结果表明,凹陷内各勘探层,尤其是渐新统勘探层,烃资源量相当可观。提出在渐新统内的地层圈闭中可进一步作详细的勘探工作。
关键词 石油 勘探层 分析 专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熟探区“勘探层单元”研究及其在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宋明水 王永诗 +7 位作者 王学军 郝雪峰 李友强 陈冬霞 王福伟 王翘楚 石学斌 邹易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99-513,共15页
中国东部成熟探区已经整体达到高勘探程度阶段,选取适合于成熟探区精细勘探的评价单元,对于降低勘探风险、实现高效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勘探层单元”是基于当前地质规律认识与勘探精细程度的成藏-地质评价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层单元... 中国东部成熟探区已经整体达到高勘探程度阶段,选取适合于成熟探区精细勘探的评价单元,对于降低勘探风险、实现高效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勘探层单元”是基于当前地质规律认识与勘探精细程度的成藏-地质评价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层单元界定与划分、层单元剩余资源潜力评价、层单元油气成藏规律分析和成藏模式、层单元优选与分类评价以及勘探部署。“勘探层单元”继承了系统论的思想,是勘探区带研究中的相控论和带控论的延伸和发展。它提出了一个将油气系统、油气聚集区带、油气藏多个层次相统一的综合研究体系,其研究方法论体现了整体与个体的统一、系统性与差异性的统一、系统研究与精细表征的统一、预测性与实效性的统一。依据“勘探层单元”的研究思路,将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含油气层系划分为9套勘探层系、193个勘探层单元,在综合考虑成藏过程和成藏特征的差异性及相似性的基础之上,将勘探层单元总结为20种类型,实现了地质认识与部署思路的精细化和立体化;开展基于“勘探层单元”的剩余资源精细劈分和勘探目标效益评价,明确了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东营组、新近系馆陶组-明化镇组、古生界潜山、古近系孔店组-沙四段下亚段等4大领域22个最优勘探层单元为近、中期增储和突破的重要方向,为高效勘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潜力 成藏模式 勘探层单元 成熟探区 断陷盆地 剩余油气资源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地调所的“勘探层分析数据表”简介
3
作者 李绍全 《海洋地质动态》 1989年第9期4-7,共4页
本文对CCOP资源评价工作组使用美国地调所的"勘探层分析数据表"作了简单介绍。该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风险分析,包括勘探层属性和勘探目标的属性;第二部分是确定原地油气资源的分布范围。该方法的特点是采用概率范围代替... 本文对CCOP资源评价工作组使用美国地调所的"勘探层分析数据表"作了简单介绍。该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风险分析,包括勘探层属性和勘探目标的属性;第二部分是确定原地油气资源的分布范围。该方法的特点是采用概率范围代替单值定量,既可求出资源数量的大小,又可给出不同数量的可信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层 油气资源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地早期油气资源评价中的勘探层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林峰 文丽 《海洋地质动态》 1997年第11期4-6,共3页
勘探层分析法是基于概率论和统计学的一种盆地油气资源评价方法,作为建立在盆地模拟基础上的评价方法的补充,它比较适合于盆地早期油气资源评价。本文介绍了勘探层评价法的概念、勘探层划分、参数选取和计算机软件。
关键词 油气资源评价 勘探层 计算机软件 盆地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数正态模拟法在塔北潜山型勘探层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5
作者 刘毅 刘敏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55-159,共5页
对数正态模拟法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资源评价方法。本文应用该方法对塔北下古生界潜山型勘探层的控油地质条件、勘探风险、勘探目标数等作了系统的分析.评价结果不仅获得了勘探层的油气总资源量、资源潜量,还预测了待发现油气... 对数正态模拟法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资源评价方法。本文应用该方法对塔北下古生界潜山型勘探层的控油地质条件、勘探风险、勘探目标数等作了系统的分析.评价结果不仅获得了勘探层的油气总资源量、资源潜量,还预测了待发现油气藏的数目及其规模,为进一步的勘探实践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数正态模拟法 资源评价 勘探层 油气藏 塔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浅层地震反射勘探技术的栟茶河断裂近地表构造特征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顾勤平 康清清 +13 位作者 杨浩 胡利 许汉刚 孟科 于俊杰 蒋新 赵启光 朱升初 薛莹莹 王金艳 李金良 张浩 徐烨 陈昊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8-955,共18页
早期对栟茶河断裂的研究成果局限在深部发育特征,至今仍未对该断裂的空间展布、最新活动时代及其与近地表地层的切割关系等重要科学问题开展过系统性的勘探和研究工作.鉴于此,本文按照“由已知到未知、由深到浅、分步探测、由点到线、... 早期对栟茶河断裂的研究成果局限在深部发育特征,至今仍未对该断裂的空间展布、最新活动时代及其与近地表地层的切割关系等重要科学问题开展过系统性的勘探和研究工作.鉴于此,本文按照“由已知到未知、由深到浅、分步探测、由点到线、由疏到密”的工作思路,采用不同工作方法和技术参数的浅层地震勘探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探测和研究,并结合小间距钻孔联合地质剖面及新年代学样品测试等,查明了目标断裂近地表的空间分布位置和最新活动习性.研究结果表明:(1)栟茶河断裂是海安凹陷和通扬隆起的分界断裂暨控制苏北盆地沉积的断裂之一.(2)并非前人认识的一条断层,而是由2条N倾正断层组成的断阶带.中间走向近东西向,西段北西向,东段北东东向;视倾角约为60°~75°,是上陡下缓的铲形生长断层.(3)平面上呈向东(隆起区)收敛、向西(凹陷区)撒开趋势;向东发育并未延伸至原来认定的南黄海,而是终止于Ⅱ测线以西;向西延伸可能穿越了海安市主城区,继续追踪其空间位置的科学探索和系统研究工作显得非常重要且尤为必要.(4)小间距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成功定位了主断面在BCL1测线和BCL3测线分别位于7765和3660桩号处.难能可贵的是,在新庄村场地ZK2-5孔内中更新统启东组下段砂层中揭露了断层面,倾角约为70°.(5)确定了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6)在栟茶河断裂南侧新发现了丁家所南缘断裂,它与栟茶河断裂夹持构成了鼻状地垒式的丁家所古潜山.(7)查明了栟茶河断裂的空间展布,已探明的长度为26 km.本文研究成果不仅为江苏地区相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重大工程的建设选址及减轻地震灾害风险提供科学依据,填补了目标断裂所在测区近地表浅层地震探测研究和空间发育特征研究的空白,而且探测思路和研究方法对其他城市(尤其是厚覆盖区)活动断层探测和断裂活动性鉴定有借鉴和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栟茶河断裂 地震勘探 次探测 钻孔联合地质剖面 活动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尔腾山山前断裂浅层地震勘探和钻探的新证据
7
作者 杨杰 贺为民 +2 位作者 秦晶晶 宋晓鹏 刘庆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4-150,共7页
横跨色尔腾山山前断裂布设一条长10.77 km的浅层地震勘探测线L1,结果发现,色尔腾山山前断裂在剖面上清晰可见,其主断裂在上部存在分叉,由断层F_(P1.1)和F_(P1)组成,均为正断层,视倾向南;结合地质地貌调查认为,F_(P1.1)断层的最新活动时... 横跨色尔腾山山前断裂布设一条长10.77 km的浅层地震勘探测线L1,结果发现,色尔腾山山前断裂在剖面上清晰可见,其主断裂在上部存在分叉,由断层F_(P1.1)和F_(P1)组成,均为正断层,视倾向南;结合地质地貌调查认为,F_(P1.1)断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全新世。针对色尔腾山山前断裂的F_(P1)断层开展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探测,划分出Fa、Fb两个断层,结合光释光测年结果发现,断层Fa和Fb为全新世断层,其最新活动时代晚于2.5±0.6 ka BP。色尔腾山山前断裂在近地表呈叉状结构,是该断裂在晚第四纪具有多次活动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尔腾山山前断裂 活动断 地震勘探 钻孔联合地质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桂地区泥盆纪富有机质竹节石页岩:一个重要的潜在性页岩气勘探目的层
8
作者 梅冥相 岑文攀 Muhammad RIAZ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2-1352,共21页
泥盆纪是地球历史之中碳质页岩的全球性沉积作用一个特别显著的幕。在黔桂地区深水沉积主导的台间盆地相之中,从早泥盆世的埃姆斯期到晚泥盆世的弗拉期,集中发育一套总厚度超过600 m的富有机质竹节石页岩,以下特征表明这些富有机质的竹... 泥盆纪是地球历史之中碳质页岩的全球性沉积作用一个特别显著的幕。在黔桂地区深水沉积主导的台间盆地相之中,从早泥盆世的埃姆斯期到晚泥盆世的弗拉期,集中发育一套总厚度超过600 m的富有机质竹节石页岩,以下特征表明这些富有机质的竹节石页岩将成为重要的潜在性页岩气勘探目的层:(1)页岩的总有机碳含量(TOC)值多为2%~4%,可以高达5%~6%;(2)从早泥盆世的埃姆斯期至中泥盆世,有机碳多集中富集在三级海平面相对上升期沉积的、而且单层厚度常常超过百米的富有机质竹节石页岩主导的缺氧盆地相沉积之中,相对应的三级海平面下降期则为亏损有机碳的陆棚相沉积;(3)在晚泥盆世弗拉期硅质岩主导的榴江组之中,有机碳多富集在三级海平面下降期的、单层厚度为30~40 m的缺氧盆地相富有机质竹节石页岩之中,所对应的三级海平面上升期则为硅质岩主导的而且亏损有机碳的远洋盆地相沉积。暂时归为缺氧盆地相的富有机质竹节石页岩中的有机质堆积作用,主要受到以下三个因素之间的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所控制:生产率、保存作用和沉积作用速率;更为特别而且重要的是,基于高密度保存的竹节石化石(含量可以超过30%),研究区的泥盆纪富有机质竹节石页岩,除了这三个因素之外,浮游动物的“生物碳泵(the biological carbon pump)”作用过程,将是这些竹节石页岩富集有机质的另外一个重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有机质竹节石页岩 重要的潜在性页岩气勘探目的 泥盆系 黔桂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物探技术在浅层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9
作者 周钺 李超 +3 位作者 桑鼎 牛欢 陈亮 王培清 《高原农业》 2025年第4期490-497,共8页
针对结构复杂、地质条件多变且单一地质勘探方法难以得出准确地质信息的地层,采用综合物探技术,包括80 mHz和160 mHz探地雷达结合高密度电阻率法,在易贡滑坡体左岸进行了地质勘探试验。结果显示:整条测线的测试深度范围内电阻率值呈现... 针对结构复杂、地质条件多变且单一地质勘探方法难以得出准确地质信息的地层,采用综合物探技术,包括80 mHz和160 mHz探地雷达结合高密度电阻率法,在易贡滑坡体左岸进行了地质勘探试验。结果显示:整条测线的测试深度范围内电阻率值呈现上部较高、下部整体偏低的特点,可把电阻率相对较小的区域视为含水率逐渐增大的迹象;在埋深4 m处存在明显的层状分界,测线左侧为滑坡松散堆积体,较为均质,而测线右侧雷达图像显示出现明显的孤立体反射信号;在测线60 m和72 m深,探地雷达出现同相轴中断状况,而高密度电法也显示异常,推测该位置由不同滑坡台阶组成。此次综合物探结果为易贡滑坡体左岸的地质分析提供了图像依据,对研究滑坡体结构、判断潜在危险区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物探技术 地质勘探 易贡滑坡 探地雷达 高密度电阻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勘探方法对浅层小断距隐伏断裂探测效果
10
作者 曾金艳 李自红 +2 位作者 陈文 扈桂让 闫小兵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0-315,共6页
采用浅层地震勘探、钻孔联合剖面勘探、槽探3种方法联合探测临汾盆地郭家庄断裂的空间位置,并研究其活动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探测方法对断层信息的揭示存在很大差异,浅层地震勘探在探测具有一定断距的断层,同时地层存在一定物性差异的... 采用浅层地震勘探、钻孔联合剖面勘探、槽探3种方法联合探测临汾盆地郭家庄断裂的空间位置,并研究其活动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探测方法对断层信息的揭示存在很大差异,浅层地震勘探在探测具有一定断距的断层,同时地层存在一定物性差异的情况下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且不同的工作参数探测效果不相同;钻孔联合剖面勘探能提高对小断距断层的分辨率,但受地形及地层主观认别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遗漏断距小、标识层薄的断层;槽探能较好地识别地表断层的微小断距,但受施工深度和施工条件影响。3种方法相结合,可以精确确定断裂的空间位置和活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断距 地震勘探 钻孔联合剖面勘探 槽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浅震和钻探的中卫盆地北缘隐伏断层定位及活动性研究
11
作者 刘超 花鑫升 +3 位作者 王度 雷启云 武治群 余思汗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56,共6页
为查明宁夏中卫盆地北缘隐伏断层(河滩-郭滩隐伏断层)的构造特征、展布情况及活动时代,采用浅层地震勘探方法获得该隐伏断层的产状、性质、位置和上断点埋深。在此基础上,利用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出断层的准确位置和更可靠的上断点埋深,并... 为查明宁夏中卫盆地北缘隐伏断层(河滩-郭滩隐伏断层)的构造特征、展布情况及活动时代,采用浅层地震勘探方法获得该隐伏断层的产状、性质、位置和上断点埋深。在此基础上,利用钻孔联合剖面探测出断层的准确位置和更可靠的上断点埋深,并测试样品年代确定该隐伏断层的最新活动时代。结果表明,河滩-郭滩隐伏断层是一条走向近EW、倾向S的正断层,长度约12.5 km;断层上断点埋深在38 m以下,视倾角75°;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中晚期,晚更新世以来不活动,不属于活动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钻孔联合剖面探测 中卫盆地 隐伏断 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层地震勘探在沿海地区隐伏断层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5
12
作者 何正勤 陈宇坤 +3 位作者 叶太兰 王向东 王辉 贾辉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63-372,共10页
中国沿海地区的第四系厚度变化较大,在大部分地区存在淤泥、黏土和砂层的多重互层情况,这种地层结构对地震波的传播十分不利,容易造成对高频信号能量的强烈耗散。沿海地区又具有人口密度大、工业干扰强烈的特点,地震波的激发、接收条件... 中国沿海地区的第四系厚度变化较大,在大部分地区存在淤泥、黏土和砂层的多重互层情况,这种地层结构对地震波的传播十分不利,容易造成对高频信号能量的强烈耗散。沿海地区又具有人口密度大、工业干扰强烈的特点,地震波的激发、接收条件较差。文中给出了在粤东、天津和唐山覆盖层厚度变化较大的地区,利用浅层地震勘探开展隐伏断层探测的应用实例。较系统地介绍了野外工作、资料处理和解释方法。阐述了在强干扰环境下提高信噪比和分辨率的有效技术途径。所给实例中的反射波组能量强,隐伏断层的反应明显,经跨断点钻探验证,结果证实地震勘探确定的界面深度、断点位置和基岩错距等参数都是可靠的。所述技术方法对类似地区的城市活断层探测和工程物探工作都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断 地震勘探 沿海地区 隐伏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层地震勘探资料地质解释过程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被引量:32
13
作者 杨晓平 郑荣章 +6 位作者 张兰凤 陈献程 马文涛 徐锡伟 王瑞光 梁辉 王琰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2-293,共12页
浅层地震勘探是第四系覆盖区隐伏断层活动性研究常用的手段,叠加剖面上反射波组的分叉、合并、弯曲、中断、尖灭等被用作判断断层存在的重要标志。松花江北的吕刚屯、巨宝屯浅层地震叠加剖面上,T0为下更新统砂砾石层等松散堆积和白垩系... 浅层地震勘探是第四系覆盖区隐伏断层活动性研究常用的手段,叠加剖面上反射波组的分叉、合并、弯曲、中断、尖灭等被用作判断断层存在的重要标志。松花江北的吕刚屯、巨宝屯浅层地震叠加剖面上,T0为下更新统砂砾石层等松散堆积和白垩系砂岩、泥岩的分界面,反射波组清晰。T0-1波组为砂砾石层和黏土层、或砂砾石层和粉细砂层的反射界面,反射波组振幅大,能量强。根据地震反射剖面和测线上的钻孔资料,认为阿什河断层错断了下更新统下段,滨州断层错断了上更新统下段。而通过建立高精度的钻探联合地质剖面、地层年代测试和地层对比,确认阿什河断层没有错断第四系,滨州断层错断了下更新统下段。最后,从第四系的岩性、厚度变化等解释了浅层地震叠加剖面上反射波组的中断、弯曲并非断层活动的结果,而是由第四纪地层相变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钻孔 分析 第四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地震CT在浅层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4
作者 靳洪晓 赵永贵 +1 位作者 李勤 郭鸿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239-243,共5页
在地表面沿研究区域的四周布置激发点和检波器 ,进行人工地震观测记录。地震能量由激发点到达接收点 ,利用直达波、反射波和折射波等多震相 ,进行 CT反演 ,得到波速地震 CT图像。该图像给出浅层波速横向分布 ,反映了覆盖层分区及基底岩... 在地表面沿研究区域的四周布置激发点和检波器 ,进行人工地震观测记录。地震能量由激发点到达接收点 ,利用直达波、反射波和折射波等多震相 ,进行 CT反演 ,得到波速地震 CT图像。该图像给出浅层波速横向分布 ,反映了覆盖层分区及基底岩性特点与构造分布。该方法应用于某工程场地的浅层勘探中 ,所得波速 CT图像与地质露头及开挖相吻合。该方法将地震 CT技术从钻孔和巷道中解放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地震CT 勘探 地震勘探 CT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宿迁段F_5断裂浅层地震勘探新证据 被引量:55
15
作者 许汉刚 范小平 +5 位作者 冉勇康 顾勤平 张鹏 李丽梅 赵启光 王金艳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43,共13页
郯庐断裂带沂沭段最新活动的断层一般称之为F5断层,分布于潍坊至嘉山一带,长约360km。郯庐断裂带宿迁段F5断裂的准确位置、活动时代一直以来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文中通过浅层地震勘探对F5断裂进行了系统性勘探,获取了准确的定位及其断... 郯庐断裂带沂沭段最新活动的断层一般称之为F5断层,分布于潍坊至嘉山一带,长约360km。郯庐断裂带宿迁段F5断裂的准确位置、活动时代一直以来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文中通过浅层地震勘探对F5断裂进行了系统性勘探,获取了准确的定位及其断裂发育特征。结果表明,F5断裂并未终止于原来认定的宿迁市环城南路处,而是继续向南延伸;F5断裂主要由2条相向而倾、近直立发育的主干断裂组成;在三棵树乡附近,F5断裂由3条断裂组成,且呈右阶排列,阶区长度约6km,宽度约2.5km,形成小的拉分盆地,控制了新近纪以来地层的沉积。结合钻孔联合剖面和槽探结果,判断F5断裂西边界断裂为全新世活动断裂,东边界断裂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总体认为F5断裂为全新世活动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郯庐断裂带宿迁段 F5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立水桥附近黄庄-高丽营隐伏断裂的浅层地震勘探 被引量:15
16
作者 马文涛 徐锡伟 +6 位作者 郝书俭 尹功明 于光明 于贵华 储宝贵 郑宝贵 张兰凤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98-705,共8页
利用高精度的浅层地震勘探手段,探测出北京市立水桥附近的黄庄-高丽营隐伏断裂,并进行了地质解释。结果表明北京市立水桥附近区域的浅部速度模型为4层结构。第1层至第2层的介质深度从0~150m,P波速度从800~2000m/s,介质为第四纪或古-... 利用高精度的浅层地震勘探手段,探测出北京市立水桥附近的黄庄-高丽营隐伏断裂,并进行了地质解释。结果表明北京市立水桥附近区域的浅部速度模型为4层结构。第1层至第2层的介质深度从0~150m,P波速度从800~2000m/s,介质为第四纪或古-新近纪覆盖层;第3层至第4层的介质深度为130~300m,P波速度在2000~2500m/s以上,推测为泥岩、砂岩类的基岩区。黄庄-高丽营隐伏活断裂其浅部由东西2条近似平行、相距1300m、走向N23°E、倾向SE的断裂所组成,西断裂F2倾角22°,东断裂F1倾角67°,在634m深度归结成单条断层,构成分叉状结构;断层上盘埋深101m,下盘埋深109m,断距为8m,为断错T2,T3地层界面、带走滑分量的正断层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黄庄-高丽营隐伏断裂 北京 立水桥 康氏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浅层人工地震勘探探测隐伏断裂实例 被引量:9
17
作者 连玉平 张锦福 +1 位作者 林松建 陈伟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0-263,共4页
利用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勘探反射波法探测了福建某火电厂场址内的隐伏断裂。结果表明断裂显示清楚,为一走向NE40-55°,上断点埋深为11m和31m,断距2~4m的正断层,为工程避让提供较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 地震勘探 隐伏断裂 地质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坛-如皋断裂北东段浅层地震勘探新证据 被引量:12
18
作者 顾勤平 杨浩 +4 位作者 赵启光 孟科 王金艳 李云 马董伟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43-758,共16页
NE向的区域性深大断裂——金坛-如皋断裂为苏北坳陷区和南通隆起区的分界断裂。为了调查金坛-如皋断裂北东段的空间位置、性质和断裂构造特征并重新厘定其活动性,文中在石油地震勘探剖面提供的金坛-如皋断裂北东段大体空间位置及反射标... NE向的区域性深大断裂——金坛-如皋断裂为苏北坳陷区和南通隆起区的分界断裂。为了调查金坛-如皋断裂北东段的空间位置、性质和断裂构造特征并重新厘定其活动性,文中在石油地震勘探剖面提供的金坛-如皋断裂北东段大体空间位置及反射标志层的基础上,布设了4条浅层人工地震勘探剖面,对金坛-如皋断裂北东段进行了高分辨率地震反射成像,获得了测线控制范围内清晰的地下结构和断裂构造成像结果。结果表明,金坛-如皋断裂北东段并非单一的一条断层,而是由2条N倾、NEE走向的正断层组成的断裂带。浅层地震叠加剖面揭示活动性更强的南支上断点埋深235~243m,断错了下更新统底界,结合测线周边的钻孔资料推测其最新活动时代为第四纪早更新世(QP^1)。文中的研究结果为确定金坛-如皋断裂北东段的位置及其活动性评价提供了可靠的地震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坛-如皋断裂 北东段 地震勘探 第四纪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浅层地震勘探和测氡定位隐伏断裂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4
19
作者 戴华林 胡建平 +1 位作者 包乾宗 汪文秉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66-68,共3页
分别介绍了浅层地震勘探和测氡定位隐伏断裂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对其各自在测试和解释中的一些影响因素进行了简单研究 。
关键词 地震勘探 测氡 隐伏断裂 地下水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熟探区“层勘探单元”划分与高效勘探 被引量:15
20
作者 宋明水 王永诗 李友强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20-527,共8页
针对济阳坳陷面临的高勘探程度阶段继续开展高效勘探、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难题,立足济阳坳陷勘探实践,研究了符合当前地质规律认识与勘探精细程度的成藏-地质评价方法。首先提出"层勘探单元"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断陷盆地同一个构... 针对济阳坳陷面临的高勘探程度阶段继续开展高效勘探、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难题,立足济阳坳陷勘探实践,研究了符合当前地质规律认识与勘探精细程度的成藏-地质评价方法。首先提出"层勘探单元"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断陷盆地同一个构造层或构造亚层中具有相对完整统一的构造体系、沉积体系和油气运聚体系的勘探地质单元;进而建立了"层勘探单元"划分和优选评价方法,将济阳坳陷划分为305个"层勘探单元",实现了地质认识与部署思路的精细化和立体化;开展基于"层勘探单元"的剩余资源精细劈分和勘探目标效益评价,明确了济阳坳陷古近系沙四段上亚段—东营组、新近系馆陶组—明化镇组、古生界潜山、古近系孔店组—沙四段下亚段等4大领域66个高效"层勘探单元"为近中期增储和突破的重要方向,为"十三五"高效勘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济阳坳陷 断陷盆地 成熟探区 勘探单元 精细勘探 高效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