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勐野井钾盐矿床中自生黏土矿物特征及其意义
1
作者
沈立建
彭强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8-930,共13页
云南思茅盆地勐野井钾盐矿床中含有不同类型的碎屑物:与钾盐脉共存的灰绿色泥砾(“绿钾”)、与钾盐脉共存的棕红色泥砾(“红钾”)和浅黄色泥岩。本文对不同类型碎屑物中黏土矿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分...
云南思茅盆地勐野井钾盐矿床中含有不同类型的碎屑物:与钾盐脉共存的灰绿色泥砾(“绿钾”)、与钾盐脉共存的棕红色泥砾(“红钾”)和浅黄色泥岩。本文对不同类型碎屑物中黏土矿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分析。通过SEM和TEM观察到黏土颗粒为薄片状六边形,晶型较好,自形程度较高,认为其为自生成因。XRD结果表明,“红钾”中黏土矿物主要由绿泥石和伊利石组成;“绿钾”和浅黄色泥岩除了伊利石和绿泥石外,还含有“似累托石”型黏土矿物。“红钾”中伊利石结晶度指数(°Δ2θ)介于0.327~0.452之间,而“绿钾”和浅黄色泥岩则介于0.221~0.283之间,表明“绿钾”和浅黄色泥岩中伊利石结晶程度要比“红钾”中伊利石高。“绿钾”和“红钾”物质来源和所经历的地质过程相同,因此,不同类型碎屑物中的黏土矿物组合和伊利石的结晶度差异表明自生伊利石的形成并非只受到温度和压力影响。其他研究表明“绿钾”还原性更强,pH值更低并且细菌活动更活跃,很可能促进了自生伊利石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勐野井钾盐
矿床
自生黏土矿物
PH值
氧化还原条件
细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云南江城勐野井钾盐成矿新认识
被引量:
52
2
作者
郑绵平
张震
+7 位作者
尹宏伟
谭筱虹
于常青
施林峰
张雪飞
杨尖絮
焦建
武国朋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24,共14页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滇西南以往地质调查研究资料,而从中发现存在的疑点,从新特提斯形成局限海的成盐背景和滇西南特定的复杂的地质构造条件出发,通过大量地面地质调查、沉积相、盐构造及水化学研究,推断勐野井地区勐野井组中马尾丝状钾盐...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滇西南以往地质调查研究资料,而从中发现存在的疑点,从新特提斯形成局限海的成盐背景和滇西南特定的复杂的地质构造条件出发,通过大量地面地质调查、沉积相、盐构造及水化学研究,推断勐野井地区勐野井组中马尾丝状钾盐矿体可能是沿断层由深部侏罗纪含钾岩系挤压塑流到表层来的。因财制宜,选用低频大地电磁法(EH4)、高精度电磁频谱探测法(MES)轻便适用的物探手段,同时结合以往重力勘查(1/10万),综合分析表明,该区深部有多组盐层存在。为验证上述找钾新思路,部署了2口钾盐中深钻,其钻探成果与该认识相一致。其中第1钻井(MK-1)已完钻,在中侏罗统花开左组中部钻遇厚70 m含钾岩盐层;第2钻井(MK-2)已钻遇花开左组上部含膏岩系。与此同时,还进行了Sr同位素和包体测温以及盐体构造和沉积特征等分析。综上所述,论证了勐野井钾盐成矿机制,提出了深部侏罗系盐底辟浅部贯入的"二层楼成矿模式"。以此为指导,部署了区域性高精度重力测量(1/5万)、MES探测和浅钻工程,拓展了兰坪—思茅成盐带深、浅部找钾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勐野井钾盐
特提斯
成盐成钾背景
侏罗系盐底辟
“二层楼成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勐野井钾盐矿床物质组分对成因的指示
被引量:
26
3
作者
高翔
方勤方
+4 位作者
姚薇
彭强
董娟
秦红
邸迎伟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9-536,共8页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勐野井钾盐矿床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古代固体钾盐矿床。长期以来一直认为该矿床为海源陆相成因,也有人提出成矿物质还有其他来源,但并未给出确凿的证据。为了查明该矿床的物源及成因,本文采用XRD、ICP-MS、电子探针(EPMA...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勐野井钾盐矿床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古代固体钾盐矿床。长期以来一直认为该矿床为海源陆相成因,也有人提出成矿物质还有其他来源,但并未给出确凿的证据。为了查明该矿床的物源及成因,本文采用XRD、ICP-MS、电子探针(EPMA)和显微镜等方法对云南江城勐野井钾盐矿床物质组分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矿床的成因进行剖析,指出成矿物质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为海水。微量元素Br在勐野井组盐层中的均值为578×10-6,远大于200×10-6,指示海源;同时在底板扒沙河组石英砂岩中存在少量海相矿物——海绿石。二为深部热液。勐野井组灰绿色泥岩中存在大量富含钴镍的黄铁矿;其次,盐层裂隙的充填物出现含钴镍的羟碳钴镍石;同时在扒沙河组砂岩中普遍见到含铜矿物——蓝铜矿和孔雀石等。由于该矿床地处强烈构造活动带,这些富含Cu、Co、Ni的矿物指示,Cu、Co、Ni等金属元素来源于深部热液。因此,云南勐野井钾盐矿床除海水提供成矿物质外,深部热液亦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物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
深部热液
海水
勐野井钾盐
矿床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滇西南思茅盆地盐构造研究及找钾初探
被引量:
12
4
作者
刘璎
郑绵平
+4 位作者
张震
于常青
苗忠英
张凯
高磊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68-580,共13页
滇西南思茅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钾盐盆地,勐野井钾盐矿也是我国目前发现唯一的固体氯化钾盐矿床。本文通过综合分析滇西南成盐成钾的地质背景、古环境和构造演变、含盐(钾)地层的沉积建造特征、矿区勘探剖面的盐构造的形态、重力剖面和EH...
滇西南思茅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钾盐盆地,勐野井钾盐矿也是我国目前发现唯一的固体氯化钾盐矿床。本文通过综合分析滇西南成盐成钾的地质背景、古环境和构造演变、含盐(钾)地层的沉积建造特征、矿区勘探剖面的盐构造的形态、重力剖面和EH4测量电性断面,参照2500m、3000m的MK-1和MK-2基准井,推测了研究区的断裂构造、底辟构造,认为勐野井钾盐矿体是沿断裂由深部在挤压构造作用下底辟浅部揉扭流动至浅部地层中,并采用3D建模及可视化技术,建立了岩盐体在地下3D结构。利用"平衡剖面技术"的原理,示意深部岩盐体在拉张和挤压构造作用下,岩盐体沿断层塑流的过程,分析了形成各种底辟构造的动力机制。该研究拓展了滇西南思茅盆地的找盐(钾)思路,为思茅盆地未来找钾和勐野井钾盐矿的后期开发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构造
勐野井钾盐
矿
思茅盆地
EH4
重力勘探
3D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勐野井钾盐矿床中自生黏土矿物特征及其意义
1
作者
沈立建
彭强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成都南达微构质检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出处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8-930,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02111,42272108)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1C403007)。
文摘
云南思茅盆地勐野井钾盐矿床中含有不同类型的碎屑物:与钾盐脉共存的灰绿色泥砾(“绿钾”)、与钾盐脉共存的棕红色泥砾(“红钾”)和浅黄色泥岩。本文对不同类型碎屑物中黏土矿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分析。通过SEM和TEM观察到黏土颗粒为薄片状六边形,晶型较好,自形程度较高,认为其为自生成因。XRD结果表明,“红钾”中黏土矿物主要由绿泥石和伊利石组成;“绿钾”和浅黄色泥岩除了伊利石和绿泥石外,还含有“似累托石”型黏土矿物。“红钾”中伊利石结晶度指数(°Δ2θ)介于0.327~0.452之间,而“绿钾”和浅黄色泥岩则介于0.221~0.283之间,表明“绿钾”和浅黄色泥岩中伊利石结晶程度要比“红钾”中伊利石高。“绿钾”和“红钾”物质来源和所经历的地质过程相同,因此,不同类型碎屑物中的黏土矿物组合和伊利石的结晶度差异表明自生伊利石的形成并非只受到温度和压力影响。其他研究表明“绿钾”还原性更强,pH值更低并且细菌活动更活跃,很可能促进了自生伊利石的形成。
关键词
勐野井钾盐
矿床
自生黏土矿物
PH值
氧化还原条件
细菌作用
Keywords
Mengyejing potash deposit
authigenic clay minerals
pH values
redox conditions
bacterial activities
分类号
P578.959 [天文地球—矿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云南江城勐野井钾盐成矿新认识
被引量:
52
2
作者
郑绵平
张震
尹宏伟
谭筱虹
于常青
施林峰
张雪飞
杨尖絮
焦建
武国朋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云南省地质调查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矿业大学
出处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24,共14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钾盐资源调查评价”计划项目(包括工作项目“油钾兼探实施方案和调查评价综合研究”(编号:1212011085524)
“滇西南古近纪盐盆地钾盐资源调查评价”(编号:1212011085517))
NSFC-云南联合重点基金项目(编号:U0833601)联合资助
文摘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滇西南以往地质调查研究资料,而从中发现存在的疑点,从新特提斯形成局限海的成盐背景和滇西南特定的复杂的地质构造条件出发,通过大量地面地质调查、沉积相、盐构造及水化学研究,推断勐野井地区勐野井组中马尾丝状钾盐矿体可能是沿断层由深部侏罗纪含钾岩系挤压塑流到表层来的。因财制宜,选用低频大地电磁法(EH4)、高精度电磁频谱探测法(MES)轻便适用的物探手段,同时结合以往重力勘查(1/10万),综合分析表明,该区深部有多组盐层存在。为验证上述找钾新思路,部署了2口钾盐中深钻,其钻探成果与该认识相一致。其中第1钻井(MK-1)已完钻,在中侏罗统花开左组中部钻遇厚70 m含钾岩盐层;第2钻井(MK-2)已钻遇花开左组上部含膏岩系。与此同时,还进行了Sr同位素和包体测温以及盐体构造和沉积特征等分析。综上所述,论证了勐野井钾盐成矿机制,提出了深部侏罗系盐底辟浅部贯入的"二层楼成矿模式"。以此为指导,部署了区域性高精度重力测量(1/5万)、MES探测和浅钻工程,拓展了兰坪—思茅成盐带深、浅部找钾前景。
关键词
勐野井钾盐
特提斯
成盐成钾背景
侏罗系盐底辟
“二层楼成矿模式”
Keywords
Mengyejing potash
Tethys
salt- and potash-forming setting
Jurassic salt diapirism
"two-storey potash-forming model"
分类号
P619.211 [天文地球—矿床学]
P611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勐野井钾盐矿床物质组分对成因的指示
被引量:
26
3
作者
高翔
方勤方
姚薇
彭强
董娟
秦红
邸迎伟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
出处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9-536,共8页
基金
国家"973"计划项目"中国陆块海相成钾规律及预测研究"(编号:2011CB403004)资助
文摘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勐野井钾盐矿床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古代固体钾盐矿床。长期以来一直认为该矿床为海源陆相成因,也有人提出成矿物质还有其他来源,但并未给出确凿的证据。为了查明该矿床的物源及成因,本文采用XRD、ICP-MS、电子探针(EPMA)和显微镜等方法对云南江城勐野井钾盐矿床物质组分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矿床的成因进行剖析,指出成矿物质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为海水。微量元素Br在勐野井组盐层中的均值为578×10-6,远大于200×10-6,指示海源;同时在底板扒沙河组石英砂岩中存在少量海相矿物——海绿石。二为深部热液。勐野井组灰绿色泥岩中存在大量富含钴镍的黄铁矿;其次,盐层裂隙的充填物出现含钴镍的羟碳钴镍石;同时在扒沙河组砂岩中普遍见到含铜矿物——蓝铜矿和孔雀石等。由于该矿床地处强烈构造活动带,这些富含Cu、Co、Ni的矿物指示,Cu、Co、Ni等金属元素来源于深部热液。因此,云南勐野井钾盐矿床除海水提供成矿物质外,深部热液亦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物源。
关键词
成因
深部热液
海水
勐野井钾盐
矿床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
Keywords
genesis
deep hydrothermal solution
sea water
Mengyejing potash deposit
Lanping-Simao Basin,Yunnan
分类号
P619.211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滇西南思茅盆地盐构造研究及找钾初探
被引量:
12
4
作者
刘璎
郑绵平
张震
于常青
苗忠英
张凯
高磊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盐湖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华盛水文地质勘察工程公司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68-580,共13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DD20160054
1212011085524和1212011085517)的成果~~
文摘
滇西南思茅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钾盐盆地,勐野井钾盐矿也是我国目前发现唯一的固体氯化钾盐矿床。本文通过综合分析滇西南成盐成钾的地质背景、古环境和构造演变、含盐(钾)地层的沉积建造特征、矿区勘探剖面的盐构造的形态、重力剖面和EH4测量电性断面,参照2500m、3000m的MK-1和MK-2基准井,推测了研究区的断裂构造、底辟构造,认为勐野井钾盐矿体是沿断裂由深部在挤压构造作用下底辟浅部揉扭流动至浅部地层中,并采用3D建模及可视化技术,建立了岩盐体在地下3D结构。利用"平衡剖面技术"的原理,示意深部岩盐体在拉张和挤压构造作用下,岩盐体沿断层塑流的过程,分析了形成各种底辟构造的动力机制。该研究拓展了滇西南思茅盆地的找盐(钾)思路,为思茅盆地未来找钾和勐野井钾盐矿的后期开发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
盐构造
勐野井钾盐
矿
思茅盆地
EH4
重力勘探
3D建模
Keywords
salt tectonics Mengyejing potash deposit Simao basin diapirs EH4 gravity exploration 3D modeling
分类号
P619.211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勐野井钾盐矿床中自生黏土矿物特征及其意义
沈立建
彭强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云南江城勐野井钾盐成矿新认识
郑绵平
张震
尹宏伟
谭筱虹
于常青
施林峰
张雪飞
杨尖絮
焦建
武国朋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5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勐野井钾盐矿床物质组分对成因的指示
高翔
方勤方
姚薇
彭强
董娟
秦红
邸迎伟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滇西南思茅盆地盐构造研究及找钾初探
刘璎
郑绵平
张震
于常青
苗忠英
张凯
高磊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