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勐野井钾盐矿床中自生黏土矿物特征及其意义
1
作者 沈立建 彭强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8-930,共13页
云南思茅盆地勐野井钾盐矿床中含有不同类型的碎屑物:与钾盐脉共存的灰绿色泥砾(“绿钾”)、与钾盐脉共存的棕红色泥砾(“红钾”)和浅黄色泥岩。本文对不同类型碎屑物中黏土矿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分... 云南思茅盆地勐野井钾盐矿床中含有不同类型的碎屑物:与钾盐脉共存的灰绿色泥砾(“绿钾”)、与钾盐脉共存的棕红色泥砾(“红钾”)和浅黄色泥岩。本文对不同类型碎屑物中黏土矿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分析。通过SEM和TEM观察到黏土颗粒为薄片状六边形,晶型较好,自形程度较高,认为其为自生成因。XRD结果表明,“红钾”中黏土矿物主要由绿泥石和伊利石组成;“绿钾”和浅黄色泥岩除了伊利石和绿泥石外,还含有“似累托石”型黏土矿物。“红钾”中伊利石结晶度指数(°Δ2θ)介于0.327~0.452之间,而“绿钾”和浅黄色泥岩则介于0.221~0.283之间,表明“绿钾”和浅黄色泥岩中伊利石结晶程度要比“红钾”中伊利石高。“绿钾”和“红钾”物质来源和所经历的地质过程相同,因此,不同类型碎屑物中的黏土矿物组合和伊利石的结晶度差异表明自生伊利石的形成并非只受到温度和压力影响。其他研究表明“绿钾”还原性更强,pH值更低并且细菌活动更活跃,很可能促进了自生伊利石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勐野井钾盐矿床 自生黏土矿物 PH值 氧化还原条件 细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江城勐野井组钾盐成矿时代及其古环境研究 被引量:33
2
作者 袁秦 秦占杰 +2 位作者 魏海成 盛淑蓉 山发寿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31-637,共7页
研究云南江城勐野井组的成钾时代,对于分析兰坪—思茅盆地与老挝沙空那空、呵叻盆地含盐系地层对应关系,以及在云南开展钾盐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但勐野井组的地层学年代至今仍存在较大分歧。本文通过对江城宝藏乡泰裕矿区含盐系地层... 研究云南江城勐野井组的成钾时代,对于分析兰坪—思茅盆地与老挝沙空那空、呵叻盆地含盐系地层对应关系,以及在云南开展钾盐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但勐野井组的地层学年代至今仍存在较大分歧。本文通过对江城宝藏乡泰裕矿区含盐系地层的孢粉分析,得到孢粉组合:Psophophaera-ExesipollenitesClassopollis,且发现单沟类Monocolpopollenites和三沟类Tricopite等被子植物花粉,此被子植物花粉时代分别为晚巴列姆期—阿普第期和早、中阿尔必期。因此,笔者将江城勐野井组钾盐成矿时代确定为阿普第期—阿尔必期;同时,孢粉反映矿区成盐期气候呈炎热干旱的热带-亚热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 勐野井 时代 古气候 云南江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江城勐野井钾盐成矿新认识 被引量:52
3
作者 郑绵平 张震 +7 位作者 尹宏伟 谭筱虹 于常青 施林峰 张雪飞 杨尖絮 焦建 武国朋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24,共14页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滇西南以往地质调查研究资料,而从中发现存在的疑点,从新特提斯形成局限海的成盐背景和滇西南特定的复杂的地质构造条件出发,通过大量地面地质调查、沉积相、盐构造及水化学研究,推断勐野井地区勐野井组中马尾丝状钾盐...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滇西南以往地质调查研究资料,而从中发现存在的疑点,从新特提斯形成局限海的成盐背景和滇西南特定的复杂的地质构造条件出发,通过大量地面地质调查、沉积相、盐构造及水化学研究,推断勐野井地区勐野井组中马尾丝状钾盐矿体可能是沿断层由深部侏罗纪含钾岩系挤压塑流到表层来的。因财制宜,选用低频大地电磁法(EH4)、高精度电磁频谱探测法(MES)轻便适用的物探手段,同时结合以往重力勘查(1/10万),综合分析表明,该区深部有多组盐层存在。为验证上述找钾新思路,部署了2口钾盐中深钻,其钻探成果与该认识相一致。其中第1钻井(MK-1)已完钻,在中侏罗统花开左组中部钻遇厚70 m含钾岩盐层;第2钻井(MK-2)已钻遇花开左组上部含膏岩系。与此同时,还进行了Sr同位素和包体测温以及盐体构造和沉积特征等分析。综上所述,论证了勐野井钾盐成矿机制,提出了深部侏罗系盐底辟浅部贯入的"二层楼成矿模式"。以此为指导,部署了区域性高精度重力测量(1/5万)、MES探测和浅钻工程,拓展了兰坪—思茅成盐带深、浅部找钾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勐野井钾盐 特提斯 成盐成钾背景 侏罗系盐底辟 “二层楼成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勐野井钾盐矿床物质组分对成因的指示 被引量:26
4
作者 高翔 方勤方 +4 位作者 姚薇 彭强 董娟 秦红 邸迎伟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9-536,共8页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勐野井钾盐矿床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古代固体钾盐矿床。长期以来一直认为该矿床为海源陆相成因,也有人提出成矿物质还有其他来源,但并未给出确凿的证据。为了查明该矿床的物源及成因,本文采用XRD、ICP-MS、电子探针(EPMA...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勐野井钾盐矿床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古代固体钾盐矿床。长期以来一直认为该矿床为海源陆相成因,也有人提出成矿物质还有其他来源,但并未给出确凿的证据。为了查明该矿床的物源及成因,本文采用XRD、ICP-MS、电子探针(EPMA)和显微镜等方法对云南江城勐野井钾盐矿床物质组分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矿床的成因进行剖析,指出成矿物质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为海水。微量元素Br在勐野井组盐层中的均值为578×10-6,远大于200×10-6,指示海源;同时在底板扒沙河组石英砂岩中存在少量海相矿物——海绿石。二为深部热液。勐野井组灰绿色泥岩中存在大量富含钴镍的黄铁矿;其次,盐层裂隙的充填物出现含钴镍的羟碳钴镍石;同时在扒沙河组砂岩中普遍见到含铜矿物——蓝铜矿和孔雀石等。由于该矿床地处强烈构造活动带,这些富含Cu、Co、Ni的矿物指示,Cu、Co、Ni等金属元素来源于深部热液。因此,云南勐野井钾盐矿床除海水提供成矿物质外,深部热液亦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物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 深部热液 海水 勐野井钾盐矿床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江城勐野井盐类矿床Sr同位素特征及成盐物质来源分析 被引量:24
5
作者 郑智杰 尹宏伟 +2 位作者 张震 郑绵平 杨尖絮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19-727,共9页
滇西南思茅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盐含钾盆地.本文通过对思茅盆地江城勐野井盐类矿床中Sr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进一步研究其成盐物质来源.系统地采集了思茅盆地勐野井组含盐地层的各种钾盐以及与钾盐相关的样品,并对样品进行Sr同位素(... 滇西南思茅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盐含钾盆地.本文通过对思茅盆地江城勐野井盐类矿床中Sr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进一步研究其成盐物质来源.系统地采集了思茅盆地勐野井组含盐地层的各种钾盐以及与钾盐相关的样品,并对样品进行Sr同位素(87Sr/86Sr)的比值测定分析,测试结果显示勐野井盐矿87Sr/86Sr值基本上分布在0.707121和0.709734之间,与侏罗纪到现代海水的87Sr/86Sr比值(0.707~0.7091)相吻合,表明滇西思茅盆地勐野井钾盐矿床的盐类物质来源主要是海水.另外,部分样品87Sr/86Sr值(0.709734~0.711069)稍比同时期海水的87 Sr/86 Sr高但又比陆源水的87 Sr/86 Sr低,表明其勐野井组成盐卤水在沉积过程中可能混有陆源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盐沉积 ^87Sr ^86Sr 海源 勐野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勐野井钾盐矿床石盐包裹体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10
6
作者 董娟 高翔 +3 位作者 方勤方 彭强 马宏伟 刘广耀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7-236,共10页
云南江城勐野井钾盐矿床是我国唯一的一个古代氯化物型固体钾盐矿床,主要盐类矿物是石盐,其次是钾石盐和光卤石,其中钾石盐是该矿床主要的钾盐矿物。本文采用流体包裹体冷冻加热法,对该矿床含矿层中的原生单一液相石盐包裹体进行了均一... 云南江城勐野井钾盐矿床是我国唯一的一个古代氯化物型固体钾盐矿床,主要盐类矿物是石盐,其次是钾石盐和光卤石,其中钾石盐是该矿床主要的钾盐矿物。本文采用流体包裹体冷冻加热法,对该矿床含矿层中的原生单一液相石盐包裹体进行了均一温度测定,以期获得该矿床钾盐成矿和盐湖古水温方面的信息。实验结果表明,从白色石盐层→青灰色钾石盐层→含光卤石的青灰色钾石盐层,均一温度的均值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即由23.8℃→27.7℃→38.6℃,这与盐类矿物晶出的顺序一致,即由石盐→钾石盐→光卤石。可见,上部含光卤石的钾石盐层的蒸发强度明显高于其下部的钾石盐层和底部的石盐层,说明钾盐矿层的形成是湖盆卤水不断浓缩咸化的结果,这种咸化是缘于湖盆卤水温度的不断升高。湖盆卤水温度的变化是环境气候变化的结果。因此,原生包裹体均一温度可直接反映矿床形成时湖盆的古水温,同时可推测当时的气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纯液相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石盐 古水温 勐野井 钾盐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勐野井矿区钾石盐的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被引量:5
7
作者 方勤方 高翔 +2 位作者 彭强 姚薇 董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108-2113,共6页
本文运用X射线粉晶衍射(XRD)、透射电镜-能谱(TEM-EDS)和工业C T等方法,对云南江城勐野井钾盐矿床580m运输坑道地质剖面钾矿石的特征进行了研究。XRD和TEM-ESD结果给出,矿石中的盐类矿物主要是石盐、钾石盐、硬石膏和菱镁矿,钾石盐主要... 本文运用X射线粉晶衍射(XRD)、透射电镜-能谱(TEM-EDS)和工业C T等方法,对云南江城勐野井钾盐矿床580m运输坑道地质剖面钾矿石的特征进行了研究。XRD和TEM-ESD结果给出,矿石中的盐类矿物主要是石盐、钾石盐、硬石膏和菱镁矿,钾石盐主要赋存在青灰色岩盐和灰绿色泥砾质岩盐中。CT结果表明,青灰色钾盐矿体中的石盐呈近似圆形和棱角分明的角砾,钾石盐沿石盐角砾的边缘呈条带状或不规则状分布,在条带状的内部可见钾石盐呈粒状或团块状分布,其中粒状钾石盐可能以八面体和立方体为主,而团块状钾石盐无特定晶形。钾石盐的这种分布特征表明,该盐类矿床在蒸发沉积过程中,早期沉积的石盐体呈遭受外力破坏,后期形成的钾石盐沿其裂隙沉积,表明钾石盐形成晚于石盐,且可能有多次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盐矿床 勐野井 钾石盐 沉积环境 粉晶衍射 透射电镜-能谱 工业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勐野井钾盐矿床中Br和I的影响因素及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孙淑蕊 李明慧 +2 位作者 颜茂都 刘晓明 方小敏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0-367,共8页
为探究盐类矿床中Br和I元素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钾盐矿床成因的指示意义,采集思茅盆地勐野井的石盐、钾盐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分析了其盐类矿物组成,用ICP-OES和离子色谱仪测试了阳离子(K^+、Ca^(2+)、Na^+、Mg^(2+))和阴离子(Cl^-、Br^... 为探究盐类矿床中Br和I元素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钾盐矿床成因的指示意义,采集思茅盆地勐野井的石盐、钾盐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分析了其盐类矿物组成,用ICP-OES和离子色谱仪测试了阳离子(K^+、Ca^(2+)、Na^+、Mg^(2+))和阴离子(Cl^-、Br^-、I^-、SO_4^(2-))组成。结果显示,样品的Br含量为89.08×10^(-6)~555.45×10^(-6),高于海水含量,Br×10~3/Cl的质量比值为0.13~0.86,Br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溶液的主要成分(SO_4^(2-),K^+,Ca^(2+)和Mg^(2+))和蒸发作用;I含量为0.07×10^(-6)~0.27×10^(-6),I×10~6/Cl的摩尔比值为0.03~0.11,略高于海水值,I含量随I×10~6/Cl摩尔比值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说明蒸发作用是影响卤水I含量的因素之一。但Br和I呈负相关,表明有机质的含量是I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蒸发作用可能是次要影响因素,I和I×10~6/Cl摩尔比值可能是判断海陆相的潜在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勐野井 BR Br/Cl I I/C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勐野井钾矿区及周边泉水水化学特征及地表钾异常成因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伯英 曹养同 吕凤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193-2204,共12页
勐野井钾盐矿位于云南省兰坪-思茅盆地的南部,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个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固体钾盐矿床。本文对该矿区及周边泉水等的水化学特征和地表钾异常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区含盐地层分布广泛,盐泉出露较多,通过对地表泉水、泉... 勐野井钾盐矿位于云南省兰坪-思茅盆地的南部,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个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固体钾盐矿床。本文对该矿区及周边泉水等的水化学特征和地表钾异常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区含盐地层分布广泛,盐泉出露较多,通过对地表泉水、泉水沉积物、水中逸出气体及垂直断裂的测线剖面样品等取样分析,可以捕捉地表钾异常信息,对于成钾机理研究和钾盐找矿都有着积极的作用。结合以往研究证实了勐野井矿区附近盐泉水具有I级异常显示。沿垂直于断裂方向的剖面采集的土壤样品中,钾及相关组分的峰值和谷值的出现有一定的规律性,认为各元素含量异常是由深部流体(水、气)沿断裂上升补给造成的。泉水稀有气体He主要为深部壳源,个别为幔源,推断研究区的大断裂可能切至深部地壳,个别深切到软流圈上部。泉水氢氧同位素和锶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该区泉水具有深部补给特征,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岩反应,受火山岩的影响较大,氢氧同位素和矿物学研究表明,深部热液在勐野井钾盐矿床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认为深部补给是勐野井矿区及周边地表钾异常形成的重要补给源,火山岩可能是重要的物质来源之一,而断裂带是其重要的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盐 同位素 稀有气体 断裂 深部补给 勐野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思茅盆地江城上白垩统勐野井组稀土微量元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9
10
作者 石海岩 马海州 +2 位作者 苗卫良 李永寿 张西营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4年第4期415-427,共13页
沉积盆地中碎屑岩的地球化学成分主要受物源区控制,因此,通过分析碎屑岩的化学成分可以揭示盆地沉积岩的源区构造背景和物源属性。思茅盆地上白垩统勐野井组(K2me)细碎屑岩的稀土元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 沉积盆地中碎屑岩的地球化学成分主要受物源区控制,因此,通过分析碎屑岩的化学成分可以揭示盆地沉积岩的源区构造背景和物源属性。思茅盆地上白垩统勐野井组(K2me)细碎屑岩的稀土元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较平坦的重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以及中等程度Eu负异常的总体特征。根据样品的(Hf-La/Th、La/Sc-Co/Th和REE-La/Yb)图解,特征性微量元素比值(La/Sc、Sc/Th、Cr/Th和Co/Th),并结合岩矿薄片分析,认为勐野井组细碎屑岩具有典型的上陆壳特征,源区母岩以长英质岩石为主。微量元素Cr/Co结合岩相古地理的分析显示勐野井组细碎屑沉积物应属于近源沉积。通过与不同构造背景下杂砂岩的稀土元素特征对比及主元素(K2O/Na2O-SiO2/Al2O3和SiO2-K2O/Na2O)判别图解,勐野井组细碎屑岩源区构造背景应属被动大陆边缘环境,这与思茅盆地所处的三江造山带构造背景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白垩统 勐野井 地球化学特征 物源属性 构造背景 思茅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思茅盆地上白垩统勐野井组自形黄铁矿成因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董浩伟 王立成 +3 位作者 刘成林 魏玉帅 王延路 伯英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7-85,共9页
云南思茅盆地位于特提斯成矿带东南段,上白垩统勐野井组是该区域一套广泛分布的含盐地层,该组内赋存有中国目前唯一的前第四纪固体钾盐矿床。对思茅盆地江城地区勐野井组石膏和黄铁矿样品,利用电子探针和质谱仪进行了主、微量元素和硫... 云南思茅盆地位于特提斯成矿带东南段,上白垩统勐野井组是该区域一套广泛分布的含盐地层,该组内赋存有中国目前唯一的前第四纪固体钾盐矿床。对思茅盆地江城地区勐野井组石膏和黄铁矿样品,利用电子探针和质谱仪进行了主、微量元素和硫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黄铁矿的n(S)/n(Fe)平均值为2.02,为硫富集型黄铁矿;黄铁矿的w(Co)/w(Ni)值为3.01~10.74,变化范围较大;黄铁矿的δ^(34)S_(V-CDT)值为-8.36‰^-3.36‰,平均值为-6.33‰,而石膏的δ^(34)S_(V-CDT)值为6.6‰~10.7‰,平均值为9.48‰。通过对黄铁矿n(S)/n(Fe)、w(Co)/w(Ni)、硫同位素以及石膏硫同位素进行分析,认为勐野井组石膏层在成岩期后受到了热液蚀变的作用,热液蚀变导致石膏被还原形成S^(2-),S^(2-)与热液带来的Fe结合形成了粒状黄铁矿。通过对思茅盆地江城地区勐野井组黄铁矿、石膏的成因机制研究得出,受印度板块俯冲活动控制,深部热液对该区上白垩统勐野井组内原生蒸发岩有明显改造作用并有多种金属矿物伴生。思茅盆地晚白垩世以来热液活动频繁,多期次的热液作用对盆地金属成矿有积极影响,对勐野井组钾盐有不利的改造作用,使得原生钾盐发生蚀变,普遍发生重结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勐野井 思茅盆地 黄铁矿 石膏 成因 硫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特提斯域思茅盆地钾盐成矿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立成 刘成林 +1 位作者 沈立建 伯英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07-1723,共17页
思茅盆地位于东特提斯域,其内的勐野井钾盐矿是我国唯一的前第四纪固体钾盐矿,长期以来对此钾盐矿与呵叻巨型钾盐盆地的资源量差异和成因存在着有较大争议。特别是如下几个问题:其钾盐成矿时代是晚白垩世和古新世,还是侏罗纪的争议;其... 思茅盆地位于东特提斯域,其内的勐野井钾盐矿是我国唯一的前第四纪固体钾盐矿,长期以来对此钾盐矿与呵叻巨型钾盐盆地的资源量差异和成因存在着有较大争议。特别是如下几个问题:其钾盐成矿时代是晚白垩世和古新世,还是侏罗纪的争议;其物质来源还存在陆源,海源和多源的不同认识;矿床成因机理模式也悬而未决。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项目组的最新进展,对上述这些问题的进行梳理与评述认为:勐野井组地层为晚白垩世Albian-Cenomanian期,同沉积的原生钾盐也是在此时期富集成矿;钾盐成矿后期特别是约14Ma以来,受到多期次的热液流体作用,形成次生脉状钾盐:钾盐成矿物质可能以中特提斯洋侵入的海水为主,辅以陆源水体和深部流体。总结认为,思茅与呵叻等盆地在晚白垩世都是干旱沙漠环境中彼此隔绝的小湖盆,随着中特提斯洋海水自西向东的入侵,海水由思茅流向了呵叻,形成了统一的思茅-呵叻海,这个模型可以解释有关成钾物源及思茅与呵叻盆地的成钾关系。思茅盆地钾盐矿的形成和后期变化始终受到了构造活动的控制,经历了最初断陷阶段,到沉积后期受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导致的挤压和走滑运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勐野井 钾盐 晚白垩世 海侵 构造运动 思茅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兰坪-思茅盆地成钾地质条件分析 被引量:26
13
作者 杨尖絮 尹宏伟 +1 位作者 张震 郑绵平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33-640,共8页
滇西兰坪-思茅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成钾盆地。本文通过综合分析盆地的构造演化、岩相古地理特征、古气候环境特征、以及盆地含盐沉积分布、微量元素Br及Sr的地球化学特征等条件,以期探讨盆地的成盐潜力和成盐时代,认为盆地具有良好的海相... 滇西兰坪-思茅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成钾盆地。本文通过综合分析盆地的构造演化、岩相古地理特征、古气候环境特征、以及盆地含盐沉积分布、微量元素Br及Sr的地球化学特征等条件,以期探讨盆地的成盐潜力和成盐时代,认为盆地具有良好的海相成钾环境和成钾潜力,Br和Sr同位素特征反映成盐物质主要来源于海水。根据盆地地质条件和含盐显示的对比,提出晚三叠世与侏罗纪是盆地重要的成盐时代,可能在盆地底部或深部沉积有巨厚的源盐层,甚至是钾盐层。通过典型的江城勐野井钾盐矿床Sr同位素比值(87Sr/86Sr)资料分析,我们认为勐野井钾盐矿床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深部中生代侏罗纪源盐层,建议滇西南找钾工作应该加强对深部海相盐层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钾地质条件 兰坪-思茅 勐野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南思茅盆地盐构造研究及找钾初探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璎 郑绵平 +4 位作者 张震 于常青 苗忠英 张凯 高磊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68-580,共13页
滇西南思茅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钾盐盆地,勐野井钾盐矿也是我国目前发现唯一的固体氯化钾盐矿床。本文通过综合分析滇西南成盐成钾的地质背景、古环境和构造演变、含盐(钾)地层的沉积建造特征、矿区勘探剖面的盐构造的形态、重力剖面和EH... 滇西南思茅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钾盐盆地,勐野井钾盐矿也是我国目前发现唯一的固体氯化钾盐矿床。本文通过综合分析滇西南成盐成钾的地质背景、古环境和构造演变、含盐(钾)地层的沉积建造特征、矿区勘探剖面的盐构造的形态、重力剖面和EH4测量电性断面,参照2500m、3000m的MK-1和MK-2基准井,推测了研究区的断裂构造、底辟构造,认为勐野井钾盐矿体是沿断裂由深部在挤压构造作用下底辟浅部揉扭流动至浅部地层中,并采用3D建模及可视化技术,建立了岩盐体在地下3D结构。利用"平衡剖面技术"的原理,示意深部岩盐体在拉张和挤压构造作用下,岩盐体沿断层塑流的过程,分析了形成各种底辟构造的动力机制。该研究拓展了滇西南思茅盆地的找盐(钾)思路,为思茅盆地未来找钾和勐野井钾盐矿的后期开发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构造 勐野井钾盐矿 思茅盆地 EH4 重力勘探 3D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生物地球化学找钾技术方法研究初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伯英 刘成林 +1 位作者 沈立建 丁婷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626-2633,共8页
勐野井钾盐矿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唯一一个古代固体钾盐矿。在生物地球化学和"深穿透"理论的指导下,在兰坪-思茅盆地勐野井钾盐矿区及周边开展了生物地球化学找钾技术方法的探索性研究。沿江城县勐野井钾盐矿区及周边一线,对7... 勐野井钾盐矿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唯一一个古代固体钾盐矿。在生物地球化学和"深穿透"理论的指导下,在兰坪-思茅盆地勐野井钾盐矿区及周边开展了生物地球化学找钾技术方法的探索性研究。沿江城县勐野井钾盐矿区及周边一线,对71件乔木类植物叶子进行了样品采集,复杂的样品处理(洗涤、晾干、粉碎、消解),样品分析,数据处理和特征指标筛选,获得了研究区植物样品主量和微量组分含量背景值,初步圈定了异常区,与以往圈定的找钾远景区较吻合。该区生物地球化学找钾技术取得较好的效果,今后还需扩大采样区域,获得更多样本数据,将找钾特征指标及其异常值的阈值进一步补充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球化学 钾盐 勐野井 异常 背景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思茅盆地景谷地区曼岗组石英颗粒表面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龚政 吴驰华 +2 位作者 伊海生 张华 沈立建 《矿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855-,共1页
思茅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成钾盆地,前人对该盆地做了大量的地质研究,盆地内白垩系(从下到上依次为景星组、曼岗组、扒沙河组及勐野井组)普遍被认为主要是一套陆相水成的碎屑岩地层(陈跃昆等,2004;杨尖絮等,2014),仅个别学者提及该盆地在扒... 思茅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成钾盆地,前人对该盆地做了大量的地质研究,盆地内白垩系(从下到上依次为景星组、曼岗组、扒沙河组及勐野井组)普遍被认为主要是一套陆相水成的碎屑岩地层(陈跃昆等,2004;杨尖絮等,2014),仅个别学者提及该盆地在扒沙河组存在一期时间较短的风成沙漠沉积(夏文杰,1981)。笔者通过野外识别以及室内基础研究工作发现思茅盆地景谷地区曼岗组也具有典型的风成沉积的特征,为了进一步证明风成沉积甚至沙漠沉积的成因解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 景谷 沙漠沉积 表面特征 风成沉积 勐野井 碎屑岩 石英颗粒 基础研究工作 景星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勐腊县道班河铜矿床成因分析
17
作者 唐果 李波 +1 位作者 徐巧 吕晓宏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035-,共1页
云南省勐腊县道班河铜矿床位于兰坪-思茅中生代盆地最南端,思茅-新山铜铅锌成矿带南部,为勐腊南坡铜矿床的南延部分(吕晓宏,2011;范昆琨,2013;李波等,2013a,2013b)。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白垩系上统曼宽河组(K2m)的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 云南省勐腊县道班河铜矿床位于兰坪-思茅中生代盆地最南端,思茅-新山铜铅锌成矿带南部,为勐腊南坡铜矿床的南延部分(吕晓宏,2011;范昆琨,2013;李波等,2013a,2013b)。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白垩系上统曼宽河组(K2m)的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互层,为矿区铜矿体的主要赋矿层位;下第三系古新统勐野井组(E1m)地层出露较少,主要为钙质粉砂岩、泥岩与褐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互层,该层产出有丰富的膏盐层。矿区构造主要有金厂河-尚勇背斜,呈南北向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床 勐腊县 粉砂质泥岩互层 曼宽河组 勐野井 白垩系上统 中生代盆地 下第三系 铜矿体 古新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