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勉县—略阳蛇绿混杂岩带镁铁质—安山质火山岩块年龄和该带构造演化的复杂性 被引量:44
1
作者 张宗清 唐索寒 +2 位作者 张国伟 杨永成 王进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31-539,共9页
位于南秦岭略阳—勉县—镇巴高川一线的勉略蛇绿混杂岩带一般认为形成于印支期,但笔者研究表明,除存在印支期的岩块外,也存在大量晋宁期的变质镁铁质火山岩块和岛弧火山岩块:1略阳三岔具岛弧火山岩性质的变质安山质火山岩的Sm-Nd等时年... 位于南秦岭略阳—勉县—镇巴高川一线的勉略蛇绿混杂岩带一般认为形成于印支期,但笔者研究表明,除存在印支期的岩块外,也存在大量晋宁期的变质镁铁质火山岩块和岛弧火山岩块:1略阳三岔具岛弧火山岩性质的变质安山质火山岩的Sm-Nd等时年龄为873±71(2σ)Ma,INd=0.511796±67(2σ),MSWD0.73;2勉县安子山类似N-MORB洋壳碎片的变质镁铁质火山岩块的Sm-Nd等时年龄为877±78(2σ)Ma,INd=0.51190±10(2σ),MSWD0.93;3出露于略阳庄科轻稀土强烈亏损蛇绿岩块,虽然其Nd同位素组成分散,不形成等时线,但是其高场强大离子不相容微量元素与勉县安子山变质镁铁质火山岩具有十分类似地球化学特征,它们可能是大致同时,由类似源区形成的。这些事实表明,勉略蛇绿构造混杂岩带是复杂的,可能是多期构造事件叠加复合构造活动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年代学 勉略蛇绿构造混杂岩带 秦岭造山 绿混杂 岛弧火山 等时年龄 镁铁质 构造演化 复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勉略蛇绿构造混杂带辉长辉绿岩类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4
2
作者 赖绍聪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5-9,共5页
应用元素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勉略带中辉长辉绿岩的相关特征,结果表明,勉略蛇绿构造混杂带内的辉长岩属高铝强碱质辉长岩类,是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的产物。辉绿岩墙群属强碱铝质基性岩类,过渡族元素蛛网图与辉长岩类几乎完全相同,其不相... 应用元素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勉略带中辉长辉绿岩的相关特征,结果表明,勉略蛇绿构造混杂带内的辉长岩属高铝强碱质辉长岩类,是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的产物。辉绿岩墙群属强碱铝质基性岩类,过渡族元素蛛网图与辉长岩类几乎完全相同,其不相容元素与辉长岩类总体趋势相一致,反映了一种递进岩浆演化趋势。因此,本区辉长岩与辉绿岩墙群具同源岩浆分异演化的地球化学特征,其均为勉略蛇绿岩的重要组成端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长 绿墙群 绿混杂 缝合 南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遵化蛇绿混杂岩带中豆荚状铬铁矿的构造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黄雄南 李江海 +2 位作者 牛向龙 冯军 陈征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330-333,共4页
遵化新太古代蛇绿混杂岩带内的铬铁矿具有诸如纯橄岩包壳、瘤状(豆状)结构、环状结构等典型的豆荚状铬铁矿的结构和构造,而且还发育有反映高温塑性流动的韧性变形构造,例如拉分构造、褶皱、条带状构造和糜棱构造等。在已知的可能的太古... 遵化新太古代蛇绿混杂岩带内的铬铁矿具有诸如纯橄岩包壳、瘤状(豆状)结构、环状结构等典型的豆荚状铬铁矿的结构和构造,而且还发育有反映高温塑性流动的韧性变形构造,例如拉分构造、褶皱、条带状构造和糜棱构造等。在已知的可能的太古宙蛇绿岩中,豆荚状铬铁矿很少被报道。遵化的豆荚状铬铁矿的存在证明华北存在太古代蛇绿岩,并且是在25亿年前形成于上俯冲带的环境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太古代 绿混杂 豆荚状铬铁矿 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山中段清水泉—茫崖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地质特征 被引量:21
4
作者 校培喜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0-29,共10页
清水泉—茫崖蛇绿构造混杂岩带沿阿尔金山南坡分布,呈醒目的"绿色岩带",其主要由蛇绿岩、蛇绿岩上覆岩系和元古代外来岩片或岩块组成,现多为构造透镜体,蛇绿岩上覆岩系具远洋深海沉积特征;岩石地球化学资料研究证明,蛇绿岩中... 清水泉—茫崖蛇绿构造混杂岩带沿阿尔金山南坡分布,呈醒目的"绿色岩带",其主要由蛇绿岩、蛇绿岩上覆岩系和元古代外来岩片或岩块组成,现多为构造透镜体,蛇绿岩上覆岩系具远洋深海沉积特征;岩石地球化学资料研究证明,蛇绿岩中的玄武岩与洋内岛弧拉斑玄武岩相似;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蛇绿岩形成于早古生代,蛇绿岩源自亏损的软流圈地幔,同时有富集地幔物质加入,暗示早古生代研究区曾出现过小洋盆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山中段 清水泉—茫崖 绿构造混杂 洋内岛弧构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南部地区蛇绿混杂岩带地质特征及构造意义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廷印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55-157,共3页
1991年笔者等受蒙古人民共和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邀请赴蒙进行地质科学考察和合作研究,蒙古南部地区蛇绿混杂岩带是考察的重点对象之一。1 地理位置及大地构造背景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南部有一条呈弧形展开,并向南凸出的蛇绿混杂岩带。该... 1991年笔者等受蒙古人民共和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邀请赴蒙进行地质科学考察和合作研究,蒙古南部地区蛇绿混杂岩带是考察的重点对象之一。1 地理位置及大地构造背景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南部有一条呈弧形展开,并向南凸出的蛇绿混杂岩带。该混杂岩带在蒙古南部地区大致沿北纬44°线附近延伸,向西呈北西西向经巴彦勒格南,巴彦温尔都附近,布尔根南,可能与中国的额尔齐斯蛇绿混杂岩带相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混杂 绿 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北部蛇绿混杂岩带成矿作用与区域构造演化的关系 被引量:8
6
作者 李锁成 陈永彬 +1 位作者 赵彦庆 崔峤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56-662,共7页
文章依据西秦岭北部区域构造演化过程、蛇绿混杂岩带成矿作用及其主要矿床类型特征,认为西秦岭北部矿床的形成表现出多种成矿作用的复合、叠加和改造特征,不同类型矿床的形成均受到地质作用类型、物质来源和构造环境的严格控制。客观地... 文章依据西秦岭北部区域构造演化过程、蛇绿混杂岩带成矿作用及其主要矿床类型特征,认为西秦岭北部矿床的形成表现出多种成矿作用的复合、叠加和改造特征,不同类型矿床的形成均受到地质作用类型、物质来源和构造环境的严格控制。客观地总结了西秦岭北部蛇绿混杂岩带的成矿规律:不同矿种、不同类型和不同时期的矿床集中分布,空间相伴,大致可分为关子铁、硫矿集区,李子园金铜、银铅矿集区和太阳寺金、金银铅矿集区。早古生代在商丹洋壳俯冲作用下,主要形成海相火山_沉积铁、硫矿床;加里东期俯冲_碰撞造山作用下,主要形成热液充填_交代型银铅矿床、变质岩改造型矿床;印支期在构造_岩浆作用下,主要形成石英脉型金(铜)矿床、斑岩型钼(铜、铋)矿床、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海相火山_沉积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岩浆及其岩浆热液作用对成矿有较大影响,主要成矿作用与区域构造演化过程中的主要地质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构造演化 成矿作用 绿混杂 西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西秦岭阳山金矿控矿构造特征及对勉略构造混杂岩带金矿勘查的启示 被引量:7
7
作者 苏秋红 贾儒雅 +1 位作者 刘鑫 王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04-1211,共8页
阳山金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秦祁昆造山系秦岭弧盆系南秦岭勉略构造混杂岩带,成矿区划属秦岭成矿省南秦岭成矿带新关-阳山成矿亚带。由于矿床位于构造混杂岩带中,控矿构造复杂,给勘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一度无法提交勘查报告。为了详... 阳山金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秦祁昆造山系秦岭弧盆系南秦岭勉略构造混杂岩带,成矿区划属秦岭成矿省南秦岭成矿带新关-阳山成矿亚带。由于矿床位于构造混杂岩带中,控矿构造复杂,给勘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一度无法提交勘查报告。为了详细理清构造控矿样式,利用矿区探矿工程资料,提取大量的构造要素,利用构造统计分析及应力分析方法,结合野外现场观察,提出了全新的构造控矿模式。通过研究认为,阳山金矿位于勉略构造混杂岩带文县安昌河-观音坝逆冲断裂推覆构造体系前锋断褶带的葛条湾-草坪梁复背斜东部转折端,矿体受褶皱两翼的韧脆性断裂破碎带及其核部楔入式断层控制,总体以北东东向展布为主,平面上呈“网结状”展布,剖面上倾向既有向北,也有向南,还有近水平的。从而解决了阳山金矿的控矿构造和矿体圈连问题,对勉略构造混杂岩带中金矿勘查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矿构造 阳山金矿 构造混杂 西秦岭造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祁连造山带东段查巴峡早寒武世蛇绿混杂岩带的确定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韩奎 刘凯 +3 位作者 罗金海 贾忠胜 王明志 游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5-307,共13页
在北祁连造山带东段的青海省门源县南门峡镇查巴峡一带新识别出一条蛇绿混杂岩带,其物质组成复杂,构造岩块包括变质橄榄岩、基性岩墙、变质基性熔岩、中性侵入岩、变质中基性火山岩和外来地层。基性岩墙和变质基性熔岩具有向右缓倾、轻... 在北祁连造山带东段的青海省门源县南门峡镇查巴峡一带新识别出一条蛇绿混杂岩带,其物质组成复杂,构造岩块包括变质橄榄岩、基性岩墙、变质基性熔岩、中性侵入岩、变质中基性火山岩和外来地层。基性岩墙和变质基性熔岩具有向右缓倾、轻稀土元素略富集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和U,高场强元素Nb、Ta、Zr、Ti基本不显示异常,总体地球化学特征与富集型洋中脊玄武岩(E-MORB)相似。对蚀变辉长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522.6±9.7Ma。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查巴峡蛇绿混杂岩形成于早寒武世北祁连洋盆扩张的构造环境。查巴峡蛇绿混杂岩的确定扩大了北祁连造山带蛇绿岩南带向南东方向的延伸范围,进而扩大了北祁连造山带早期洋盆向南东方向的分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祁连造山 绿混杂 早寒武世 北祁连洋盆 构造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造山带南缘蛇绿构造混杂岩带中晚奥陶世—早志留世二长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李琦 王疆涛 +3 位作者 曾忠诚 石卫 李惠 郭倩怡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1-63,共13页
阿尔金造山带南缘玉苏普阿勒克塔格岩体大面积侵入于阿尔金南缘茫崖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对玉苏普阿勒克塔格岩体中的二长花岗岩展开较详细的年代学及地球化学分析,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其形成年龄为(443.7±2.3)Ma,属晚奥陶... 阿尔金造山带南缘玉苏普阿勒克塔格岩体大面积侵入于阿尔金南缘茫崖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对玉苏普阿勒克塔格岩体中的二长花岗岩展开较详细的年代学及地球化学分析,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其形成年龄为(443.7±2.3)Ma,属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地球化学结果显示,主量元素具高SiO2(73.72%~75.08%)、低TiO2(0.11%~0.21%)、贫CaO(0.63%~1.45%)、富碱(N2O+K2O=7.19%~8.16%)、高钾(K2O/Na2O=1.32~1.56)、低镁值(Mg#=15.95~28.94)特征,A/CNK值1.11~1.26,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类。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平坦,具有负Eu异常,总体呈右倾的“V”型稀土分配模式,具有富集Cs、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h、Nd,亏损Nb、Ce、Ti等高场强元素和Ba、P的特征。根据特征参数及判别图解推断该侵入体可能是中下地壳变质砂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后碰撞初始伸展环境。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挤压体制向拉张体制转换的构造环境,晚于前人报道的阿尔金南缘后碰撞初始伸展阶段岩浆活动的时代报到。认为约在443 Ma,阿中地块和和柴达木地块之间俯冲碰撞已经结束,南阿尔金洋彻底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长花岗 LA-ICP-MS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后碰撞初始伸展 绿构造混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勉县-略阳地区的构造混杂岩及其意义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亚林 张国伟 +3 位作者 王成善 李三忠 方维萱 伊海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76-482,共7页
秦岭造山带勉县长坝和略阳横现河地区发现的混杂岩均由不同性质的构造岩块和基质组成 ,混杂岩基质为受到不同变质作用的泥质岩或砂岩 ,属泥沙质混杂岩 ;构造岩块包括原地岩块和外来岩块两种基本类型 ,岩块大小不一 ,成分和形态复杂 ,在... 秦岭造山带勉县长坝和略阳横现河地区发现的混杂岩均由不同性质的构造岩块和基质组成 ,混杂岩基质为受到不同变质作用的泥质岩或砂岩 ,属泥沙质混杂岩 ;构造岩块包括原地岩块和外来岩块两种基本类型 ,岩块大小不一 ,成分和形态复杂 ,在混杂岩中分布无序。两地区混杂岩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褶皱变形和剪切作用 ,并且与两侧岩层以剪切带接触。综合研究表明长坝、横现河混杂岩明显区别于沉积成因的滑塌堆积 ,具典型构造混杂岩的性质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造山 缝合 混杂 构造变形 变质作用 泥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部三条蛇绿混杂岩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3
11
作者 郭召杰 马瑞士 +1 位作者 郭令智 施央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36-247,共12页
本文综合对比了新疆东部三条蛇绿混杂岩带的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背景,指出克拉美丽—塔克扎勒—伊吾蛇绿混杂岩带是西伯利亚板块和塔里木板块晚古生代末的最后缝合线;中天山北缘米什沟—干沟蛇绿混杂岩带是古准噶尔洋壳... 本文综合对比了新疆东部三条蛇绿混杂岩带的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背景,指出克拉美丽—塔克扎勒—伊吾蛇绿混杂岩带是西伯利亚板块和塔里木板块晚古生代末的最后缝合线;中天山北缘米什沟—干沟蛇绿混杂岩带是古准噶尔洋壳早古生代向塔里木北缘俯冲的标志;南天山红柳河—玉石山蛇绿岩带则是南天山弧后洋盆的残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混杂 构造背景 板块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天水地区龙王洞蛇绿混杂岩U–Pb年龄与俯冲-碰撞时限
12
作者 时超 辜平阳 +2 位作者 彭璇 潘晓萍 田绒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60-1971,共12页
【研究目的 】西秦岭天水地区龙王洞蛇绿混杂岩是一套典型的蛇绿岩体,是秦岭商丹缝合带西延的重要证据,对其进行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该地区的构造演化过程。【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岩石学、全岩地球化学对该... 【研究目的 】西秦岭天水地区龙王洞蛇绿混杂岩是一套典型的蛇绿岩体,是秦岭商丹缝合带西延的重要证据,对其进行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该地区的构造演化过程。【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岩石学、全岩地球化学对该套蛇绿岩进行分析,确定其主要由变辉长岩、变玄武岩、辉石岩等组成。【研究结果 】通过LA–ICP–MS锆石微区原位U–Pb同位素测年,获得变辉长岩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74.6±6.7)Ma,指示该蛇绿混杂岩形成于早奥陶世。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变玄武岩属于高钛、富镁、富铁、拉斑系列;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呈现稀土总量偏低、Eu负异常不明显的平坦型曲线;微量元素分布模式为Cs、Th和Nb相对亏损的平坦型曲线,Zr/Nb比值低,总体表现出与E–MORB相似的特征。【结论 】变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指示龙王洞蛇绿混杂岩可能形成于岛弧区拉张环境,结合区域资料进一步认为其形成于俯冲带上弧后盆地环境,进一步暗示了西秦岭天水地区在早奥陶世处于商丹洋的大洋俯冲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混杂 LA–ICP–MS锆石U–Pb测年 早奥陶世 构造环境 西秦岭 地质调查工程 商丹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三江”格咱火山-岩浆弧中红山-属都蛇绿混杂岩带的厘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50
13
作者 李文昌 尹光候 +4 位作者 卢映祥 王彦斌 余海军 曹晓民 张世权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61-1671,共11页
义敦岛弧南段的格咱火山-岩浆弧的东西斑岩带在成矿期次、成矿作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性,二者之间是否有大型构造单元的存在,与东部代表洋壳消减的甘孜-理塘主蛇绿混杂岩带关系如何等一直是悬而未决问题。研究发现,区内存在由断续出露镁... 义敦岛弧南段的格咱火山-岩浆弧的东西斑岩带在成矿期次、成矿作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性,二者之间是否有大型构造单元的存在,与东部代表洋壳消减的甘孜-理塘主蛇绿混杂岩带关系如何等一直是悬而未决问题。研究发现,区内存在由断续出露镁铁-超镁铁堆积杂岩,以及尼汝组玄武岩、硅质板岩和复理石、灰岩等岩片组成的红山-属都蛇绿混杂岩带,属于甘孜-理塘洋壳早期俯冲残留次级蛇绿混杂岩带,与主蛇绿混杂岩带及格咱火山-岩浆弧构成了本区构造格架。其中,红山-属都蛇绿混杂岩带将格咱弧分为东西两个斑岩成矿带。本蛇绿混杂岩带的厘定,为进一步研究甘孜-理塘洋范围、俯冲时限、构造演化、甘孜-理塘洋是否存在两次俯冲,及格咱弧东西斑岩带成矿规律提供了基础资料,并对指导区域找矿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山-属都 火山-浆弧 构造格架 绿混杂 成矿 成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香格里拉县洛吉蛇绿混杂岩地质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邹金汐 刘显凡 +4 位作者 邓江红 易立文 李春辉 黄玉蓬 董毅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448-449,共2页
云南香格里拉县洛吉乡拉坡里、司家沟和张家一带分布着一套基性、超基性杂岩。前人认为该带属于甘孜-理塘结合带南延带(莫宣学等,1993);也有学者认为是甘孜-理塘结合带西延带(潘桂棠和丁俊,2004);并对其中的超基性岩进行了岩石化学及成... 云南香格里拉县洛吉乡拉坡里、司家沟和张家一带分布着一套基性、超基性杂岩。前人认为该带属于甘孜-理塘结合带南延带(莫宣学等,1993);也有学者认为是甘孜-理塘结合带西延带(潘桂棠和丁俊,2004);并对其中的超基性岩进行了岩石化学及成因研究(俞赛赢和杨仕潘,2005)。本文从查明其地质特征入手,结合构造演化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混杂 地质特征 超基性 绿 香格里拉县 结合 甘孜 堆积杂 构造演化 超基性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朗县蛇绿混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万平 莫宣学 +3 位作者 袁四化 王立全 王冬兵 刘伟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1-512,共12页
在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对西藏东南部朗县蛇绿混杂岩的岩石地球化学进行了系统研究。朗县蛇绿混杂岩的变质橄榄岩和变辉绿岩具有低Na2O+K2O,且Na2OK2O,低P2O5以及MgO和TiO2变化较大等特点;稀土配分模式为轻稀土略微亏损或富集的平坦型;... 在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对西藏东南部朗县蛇绿混杂岩的岩石地球化学进行了系统研究。朗县蛇绿混杂岩的变质橄榄岩和变辉绿岩具有低Na2O+K2O,且Na2OK2O,低P2O5以及MgO和TiO2变化较大等特点;稀土配分模式为轻稀土略微亏损或富集的平坦型;大离子亲石元素Rb和Sr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变化较大。变玄武岩的TiO2,P2O5与N-MORB十分接近;稀土配分模式为轻稀土略微亏损或富集的平坦型,拉索村和白露村-朗县附近地区玄武岩具有E-MORB特征,而里龙地区的玄武岩具有N-MORB特点;与典型的洋中脊玄武岩比较,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的丰度值普遍偏高,拉索地区的大离子亲石元素比较接近N-MORB,里龙地区的高场强元素十分接近N-MORB。体现具有典型洋中脊玄武岩的特征但又不完全相同,微量元素分布形式非常类似于阿曼蛇绿岩的特征,表明朗县蛇绿混杂岩可能形成于大洋中脊到岛弧的过渡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构造意义 朗县绿混杂 雅鲁藏布江缝合 西藏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红石山地区蛇绿混杂岩地质特征 被引量:45
16
作者 魏志军 黄增保 +2 位作者 金霞 孙永君 火军昌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3-18,共6页
红石山蛇绿混杂岩产出于塔里木板块北缘红石山深大断裂带中。其物质组成反映出该杂岩形成于小洋盆环境,时代为早石炭世晚期,后经历了至少3期构造变形变质作用的叠加与改造,于二叠纪晚期运移至地表。作者进一步论述了红石山蛇绿岩的组成... 红石山蛇绿混杂岩产出于塔里木板块北缘红石山深大断裂带中。其物质组成反映出该杂岩形成于小洋盆环境,时代为早石炭世晚期,后经历了至少3期构造变形变质作用的叠加与改造,于二叠纪晚期运移至地表。作者进一步论述了红石山蛇绿岩的组成及变形变质特征,为研究北山北带提供了最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石山地区 绿混杂 北山北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内构造岩片划分及形成——以仲巴-桑桑段为例 被引量:11
17
作者 吴新国 吕继东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0-325,共6页
构造岩片作为造山带中非史密斯地层地区的填图单位有其重要的地质意义,本文将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分为6大构造岩片,其中蛇绿混杂岩岩片又分4个次级岩片,进一步阐述了缝合带内不同单元具有不同岩性和不同构造型式,是一条复杂的构造带,并发... 构造岩片作为造山带中非史密斯地层地区的填图单位有其重要的地质意义,本文将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分为6大构造岩片,其中蛇绿混杂岩岩片又分4个次级岩片,进一步阐述了缝合带内不同单元具有不同岩性和不同构造型式,是一条复杂的构造带,并发现俯冲板块一侧的不同构造单元具有自南而北,由脆性变形到低温高压变质、脆-韧性变形,超基性岩的深层次韧性变形的分布规律,大多数岩片的分布是通过多重逆冲推覆型或走滑型的断层将其从地壳深部挤出定位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内的构造岩片特征,反映了冈瓦那大陆北缘自三叠纪末期到第四纪经历了裂陷、扩张、多岛洋、闭合、俯冲、碰撞、褶皱、推覆造山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合 构造混杂 绿混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祁连山西段熬油沟蛇绿岩地质特征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闫巧娟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B12期105-108,共4页
北祁连是中国报道最早的蛇绿岩产地,北祁连缝合带也是中国研究程度最高的蛇绿混杂岩带之一。其中,熬油沟蛇绿岩就是北祁连蛇绿混杂岩带的典型代表。由于熬游沟蛇绿岩对北祁连山构造演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大量学者从矿物学... 北祁连是中国报道最早的蛇绿岩产地,北祁连缝合带也是中国研究程度最高的蛇绿混杂岩带之一。其中,熬油沟蛇绿岩就是北祁连蛇绿混杂岩带的典型代表。由于熬游沟蛇绿岩对北祁连山构造演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大量学者从矿物学、岩石成因、岩石地球化学、年龄学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探讨了熬油沟蛇绿岩的源区、形成时代及其构造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但是由于不同的学者测试的岩石类型及其选取的测年方法不同,目前对于熬油沟蛇绿岩形成时代及构造环境方面的认识仍存在较大的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 祁连山西段 油沟 地质特征 绿混杂 北祁连山 石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大横山—弯岛湖一带的中—晚三叠世地层——对若拉岗日构造带地质演化的地层学制约 被引量:6
19
作者 陆济璞 唐专红 +3 位作者 李玉坤 张能 黄位鸿 许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402-1408,共7页
在藏北大横山地区二岔沟一带的硅质岩、硅质泥岩中首次发现了拉丁晚期—卡尼早期的放射虫动物群,建立了二岔沟组。二岔沟组在区域上出露比较广泛,并往往与蛇绿岩相伴产出,系蛇绿岩的上覆沉积岩系,根据其中的放射虫化石的时代及获得的蛇... 在藏北大横山地区二岔沟一带的硅质岩、硅质泥岩中首次发现了拉丁晚期—卡尼早期的放射虫动物群,建立了二岔沟组。二岔沟组在区域上出露比较广泛,并往往与蛇绿岩相伴产出,系蛇绿岩的上覆沉积岩系,根据其中的放射虫化石的时代及获得的蛇绿岩Sm-Nd全岩等时线年龄值232Ma±11Ma,推断蛇绿岩形成于中三叠世晚期—晚三叠世早期。若拉岗日群的解体和二岔沟组、弯岛湖蛇绿岩的基本特征,表明大横山地区中三叠世晚期—晚三叠世早期为多岛洋盆扩张的鼎盛时期,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期的消减闭合、碰撞造山运动形成了大横山构造蛇绿混杂岩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丁晚期-卡尼早期 放射虫 二岔沟组 大横山构造绿混杂 大横山 藏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造山带东段西拉木伦构造带的性质与演化: 来自变形和低温热年代学的约束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进 曲军峰 +8 位作者 刘建峰 王艳楠 赵衡 赵硕 张北航 郑荣国 云龙 杨亚琦 牛鹏飞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0-217,共28页
中亚造山带东段何时与何地关闭,从俯冲到关闭的过程以及随后的陆内演化又经历了什么主要事件,目前还存在不同认识。中亚造山带东段林西地区的蛇绿混杂岩及其周围地区的区域地质调查表明,以杏树洼蛇绿混杂岩和双井片岩为代表的西拉木伦... 中亚造山带东段何时与何地关闭,从俯冲到关闭的过程以及随后的陆内演化又经历了什么主要事件,目前还存在不同认识。中亚造山带东段林西地区的蛇绿混杂岩及其周围地区的区域地质调查表明,以杏树洼蛇绿混杂岩和双井片岩为代表的西拉木伦河构造带是一个晚古生代的增生楔,在该混杂岩带中发育了典型的岩块被包裹在基质中的构造。该楔体被中、晚二叠世克德河砾岩所覆盖。增生楔中最早的近东西向构造代表了向南俯冲阶段的变形,随后继续经历向北的逆冲推覆,卷入了中、晚二叠世地层,形成了碰撞期的变形;在晚二叠世末期-三叠纪早期,蛇绿混杂岩以及上覆的克德河砾岩又经历了区域性的强烈的右行韧性剪切,并发生应变分解。晚二叠世区域性的右行韧性剪切在中亚造山带南缘普遍发育,代表了中亚造山带已经全部进入陆内环境。双井片岩也经历了与蛇绿混杂岩类似的变形事件,在增生楔下部经历变质作用,并在碰撞期抬升至地表,晚期为区域性的右行剪切。同时,结合锆石与磷灰石低温热年代学测试表明,双井片岩和蛇绿混杂岩共同经历了中、晚侏罗世源自北侧蒙古-阿霍茨克大洋关闭导致的近南北向挤压、早白垩世期间遍及东亚的区域性伸展以及晚白垩世短暂的构造反转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 西拉木伦构造 绿混杂 低温热年代学 双井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