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勃利双兴铜矿床侵入岩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
1
作者 于喜洹 崔锡彪 +5 位作者 陆胜 李新鹏 贾宏 孙江军 谷华娟 王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43-1162,共20页
黑龙江省勃利双兴地区发育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岩体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与铜矿床密切相关。为了确定其成矿时代和地球动力学背景,在野外工作基础上,研究了勃利双兴铜矿区侵入岩的岩相学、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对研究区侵入岩的... 黑龙江省勃利双兴地区发育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岩体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与铜矿床密切相关。为了确定其成矿时代和地球动力学背景,在野外工作基础上,研究了勃利双兴铜矿区侵入岩的岩相学、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对研究区侵入岩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0.94±0.70)、(120.88±0.61)Ma,为中生代早白垩世晚期岩浆作用的产物,指示勃利双兴铜矿床的形成时间略晚于120.9 Ma,与区域成矿高峰期相吻合;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的w(SiO_(2))为61.04%~67.08%,w(Al_(2)O_(3))为14.07%~15.86%,w(Na_(2)O+K_(2)O)为6.40%~7.15%,w(TFeO)为4.52%~6.69%,w(CaO)为2.30%~4.43%,δEu为0.74~1.27,铕异常不明显,富集轻稀土和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重稀土和Nb、Ta、Zr等高场强元素;岩浆源区可能为新增生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显示出I型花岗岩特征。研究区花岗闪长岩与花岗闪长斑岩形成的动力学背景为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碰撞后的岩石圈伸展减薄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 地球化学 侵入岩 岩石成因 俯冲 勃利双兴铜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