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庆长垣西侧扶杨油层油水同层形成及识别
被引量:
10
1
作者
赵文革
黄薇
+1 位作者
林景晔
张帆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2-475,共4页
结合松辽盆地大庆长垣西侧扶余、杨大城子油层的勘探实践,从顶生下储的特殊成藏原理出发,详细地讨论了扶余、杨大城子油层的油水层形成机理,提出了2种形成模式。认为扶杨油层的油水同层是在以上覆烃源岩的超压为驱动力的成藏条件下形成...
结合松辽盆地大庆长垣西侧扶余、杨大城子油层的勘探实践,从顶生下储的特殊成藏原理出发,详细地讨论了扶余、杨大城子油层的油水层形成机理,提出了2种形成模式。认为扶杨油层的油水同层是在以上覆烃源岩的超压为驱动力的成藏条件下形成,油水混合运移注入储层,由于储层的孔喉小,油水重力分异不好,造成孔隙存油,喉道存水。这种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含油饱和度低,油水在孔隙中分布状况特殊,使得电阻率等曲线反映流体的信息变弱,造成油水层识别变难。为此提出多参数降维油气水层识别方法,经实际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同层
势平衡流
油水层识别
扶杨油层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石油成藏的2个物理模型
被引量:
3
2
作者
林景晔
张金友
+1 位作者
高微
李兴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30,共5页
为了研究松辽盆地扶余油层上生下储及叠状单砂体中石油聚集成藏的原理,利用实际油藏资料,从油气藏聚集形成原理入手,对上生下储及不同储层间形成的油气分异现象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石油从生油岩排出到储集层,在构造运动期间,以断层...
为了研究松辽盆地扶余油层上生下储及叠状单砂体中石油聚集成藏的原理,利用实际油藏资料,从油气藏聚集形成原理入手,对上生下储及不同储层间形成的油气分异现象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石油从生油岩排出到储集层,在构造运动期间,以断层为通道,油与水一同在重力的作用下从上部的储集层运移至下部的储集层,这种运移模式称之为重力涌流模型,到下部地层后又重新分异,以游离相沿通道向上运移及在圈闭中积聚;油气藏中石油、天然气与水不仅在同一储层中分异,也可以在上下两个砂体间通过断层(裂缝)连通形成分异系统,称之为异储分异物理模型。重力涌流和异储分异系统成藏原理物理模型,可以有效地指导油气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成藏
上生下储
势平衡流
重力涌
流
异储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庆长垣西侧扶杨油层油水同层形成及识别
被引量:
10
1
作者
赵文革
黄薇
林景晔
张帆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2-475,共4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3BA613A-01-02)
文摘
结合松辽盆地大庆长垣西侧扶余、杨大城子油层的勘探实践,从顶生下储的特殊成藏原理出发,详细地讨论了扶余、杨大城子油层的油水层形成机理,提出了2种形成模式。认为扶杨油层的油水同层是在以上覆烃源岩的超压为驱动力的成藏条件下形成,油水混合运移注入储层,由于储层的孔喉小,油水重力分异不好,造成孔隙存油,喉道存水。这种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含油饱和度低,油水在孔隙中分布状况特殊,使得电阻率等曲线反映流体的信息变弱,造成油水层识别变难。为此提出多参数降维油气水层识别方法,经实际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油水同层
势平衡流
油水层识别
扶杨油层
松辽盆地
Keywords
water/oil interval
potential balance flow
water/oil interval identification
the Fuyu-Yang dachengzi pay zone
the Songliao Basin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石油成藏的2个物理模型
被引量:
3
2
作者
林景晔
张金友
高微
李兴伟
机构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六采油厂
出处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30,共5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重大科技专项"大庆探区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现场试验"(2012E2603-01)
文摘
为了研究松辽盆地扶余油层上生下储及叠状单砂体中石油聚集成藏的原理,利用实际油藏资料,从油气藏聚集形成原理入手,对上生下储及不同储层间形成的油气分异现象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石油从生油岩排出到储集层,在构造运动期间,以断层为通道,油与水一同在重力的作用下从上部的储集层运移至下部的储集层,这种运移模式称之为重力涌流模型,到下部地层后又重新分异,以游离相沿通道向上运移及在圈闭中积聚;油气藏中石油、天然气与水不仅在同一储层中分异,也可以在上下两个砂体间通过断层(裂缝)连通形成分异系统,称之为异储分异物理模型。重力涌流和异储分异系统成藏原理物理模型,可以有效地指导油气勘探。
关键词
石油成藏
上生下储
势平衡流
重力涌
流
异储分异
Keywords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source rock above reservoir
potential equilibration flow
gravity surge flow
different-reservoir differentiation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庆长垣西侧扶杨油层油水同层形成及识别
赵文革
黄薇
林景晔
张帆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石油成藏的2个物理模型
林景晔
张金友
高微
李兴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