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西方学者对马克思劳动解放理论的误读与诘难——兼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逻辑的弘扬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勇强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41,共14页
一批西方学者严重误读了马克思的劳动解放理论,提出了种种诘难。这种误读与诘难主要体现为:指证马克思劳动解放理论囿于近代形而上学窠臼,称其仍然居于主体形而上学之地平之上;诘难其深陷近代启蒙之网,助推了资本主义计划的实现;由之,... 一批西方学者严重误读了马克思的劳动解放理论,提出了种种诘难。这种误读与诘难主要体现为:指证马克思劳动解放理论囿于近代形而上学窠臼,称其仍然居于主体形而上学之地平之上;诘难其深陷近代启蒙之网,助推了资本主义计划的实现;由之,他们提出必须颠覆生产范式的历史唯物主义,以“象征交换”“交往理性”等方案代替或重构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诠释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及劳动解放理论,并就西方学者的误读与诘难进行深入批判,提出有效辨正,做出有力回击,对于科学理解马克思劳动解放理论的整体蕴涵、弘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逻辑,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解放 劳动哲学 劳动逻辑 海德格尔 哈贝马斯 鲍德里亚 阿伦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现实境遇与逻辑转换——从“劳动逻辑”到“承认逻辑”
2
作者 李和佳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15,25,共7页
马克思社会理论的"劳动逻辑"揭示的是人在物质生产生活领域获取"现实"自由的条件和途径。然而,西方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救赎式批判理论却试图以告别"劳动逻辑"的方式"救赎"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以... 马克思社会理论的"劳动逻辑"揭示的是人在物质生产生活领域获取"现实"自由的条件和途径。然而,西方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救赎式批判理论却试图以告别"劳动逻辑"的方式"救赎"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以重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合法性。由于缺乏对马克思劳动概念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这些救赎式的批判理论丢失了马克思曾经借以能够将解放理论同社会分析方案联系起来的规范内涵。但是,与众不同的是,霍耐特却突出了马克思的社会劳动与自由解放之间的密切关联,并通过"承认"概念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逻辑,主张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为社会承认而斗争。然而不幸的是,霍耐特却低估了马克思社会理论的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社会发展 劳动逻辑 承认逻辑 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与资本逻辑之经纬——中国马克思劳动解放思想变迁 被引量:2
3
作者 黄黎明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23,共6页
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资本与劳动调配运作的过程,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强大动力。自20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思想界关于劳动与资本逻辑之间矛盾与扬弃的实践性解读,往往呈现出自身的特点和问题:或认为劳动优先于资本,对市场与资本... 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资本与劳动调配运作的过程,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强大动力。自20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思想界关于劳动与资本逻辑之间矛盾与扬弃的实践性解读,往往呈现出自身的特点和问题:或认为劳动优先于资本,对市场与资本加以拒斥;抑或认为资本优先于劳动,因资本文明所创造的巨大力量而无批判地拥抱资本。对于劳动与资本逻辑之经纬(1),我们有必要回到马克思,这对正确厘清劳动与资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为开创党和国家治国理政新局面,实现劳动者自由而全面解放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逻辑 资本逻辑 中国社会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未来教育的劳动教育: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教育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伟兵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71,共10页
人工智能技术赋予劳动“自主性”,出现了智能劳动、数字劳动、情感劳动等新劳动形态,进而让社会协作和总体工人现象从物质生产劳动领域深入到精神劳动领域,出现了精神劳动“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新现象。人工智能带来的劳动... 人工智能技术赋予劳动“自主性”,出现了智能劳动、数字劳动、情感劳动等新劳动形态,进而让社会协作和总体工人现象从物质生产劳动领域深入到精神劳动领域,出现了精神劳动“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新现象。人工智能带来的劳动变革对人工智能时代是否还需要劳动教育,以及劳动教育内容是否需要更新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抓住这一技术变革机遇的历史条件之下,劳动教育具有真正彰显未来教育的可能,不仅逐渐凸显劳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作用,还能够进一步紧密结合生产劳动,蕴含智能劳动、数字劳动、情感劳动教育,成为改造社会的重要力量。中国式现代化下的劳动教育要抓住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劳动逻辑,平衡资本逻辑,不断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劳动教育 未来教育 生产劳动 劳动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巴黎手稿》中劳动批判的三重视界及其逻辑演进
5
作者 田书为 《哲学分析》 2016年第3期91-101,共11页
马克思在笔记本I中发现了"私有财产"的社会历史意义,这意味着"异化劳动"视界不足以支撑起扬弃"私有财产"的现实或逻辑途径。但是,"谋生劳动"视界逻辑框架却仍旧没能超越笔记本I中"异化劳... 马克思在笔记本I中发现了"私有财产"的社会历史意义,这意味着"异化劳动"视界不足以支撑起扬弃"私有财产"的现实或逻辑途径。但是,"谋生劳动"视界逻辑框架却仍旧没能超越笔记本I中"异化劳动"的价值批判范式。所以,在整个笔记本II和III的"世界历史"视界,马克思则通过对市民社会的黑格尔历史辩证法式考察,透视私有财产与人本身矛盾的现实发展历程。因为只有在"世界历史"视界中,私有财产与人的尖锐对立才是可以被逻辑地扬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批判逻辑 “异化劳动”视界 “谋生劳动”视界 “世界历史”视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活儿”的劳动:纪录片自由职业者的人类学考察 被引量:7
6
作者 丰瑞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7-121,共5页
当下的纪录片自由职业者生存在一个更加弹性化的经济环境中,他们的角色逐步向市场主体和自由劳动力身份靠近,他们的创作实践也更具有文化劳动的意涵。当纪录片工作者被镶入工业生产的代工机制中,以"活儿"换取酬劳,"接活... 当下的纪录片自由职业者生存在一个更加弹性化的经济环境中,他们的角色逐步向市场主体和自由劳动力身份靠近,他们的创作实践也更具有文化劳动的意涵。当纪录片工作者被镶入工业生产的代工机制中,以"活儿"换取酬劳,"接活儿"就是自由职业者的劳动逻辑,也是他们的生活和政治。以人类学方法对30位纪录片自由职业者的劳动过程进行微观检视,考察隐藏在纪录片实践活动下深层的控制与自我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自由职业者 劳动逻辑 劳动控制 自我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与劳动异化——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 被引量:4
7
作者 胡贤鑫 李放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7-43,共7页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年手稿)》中,马克思将异化劳动解释为现代劳动,雇佣劳动则是其具体形式。认为异化劳动是在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中形成的,资本是异化劳...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年手稿)》中,马克思将异化劳动解释为现代劳动,雇佣劳动则是其具体形式。认为异化劳动是在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中形成的,资本是异化劳动得以形成的根本原因;资本与异化劳动的特定关系规定了资本运动的逻辑决定着劳动异化的逻辑,资本运动的趋势决定着异化劳动发展的趋势;资本运动的趋势和异化劳动发展的趋势是资本的自我否定、劳动的自我肯定;资本的自我否定与劳动的自我肯定是资本与异化劳动矛盾的最终解决,也是异化劳动的扬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劳动 资本运动的逻辑 劳动异化的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视域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彩生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51-53,共3页
高校校园文化研究由于割裂了其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必然存在着范式研究路径虚构等诸多研究困境,只有理解校园文化本质是劳动逻辑创造"新人"的文化,开展对校园文化症结的哲学追问,寻找校园文化建设所要面对的现实根源,才能重建... 高校校园文化研究由于割裂了其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必然存在着范式研究路径虚构等诸多研究困境,只有理解校园文化本质是劳动逻辑创造"新人"的文化,开展对校园文化症结的哲学追问,寻找校园文化建设所要面对的现实根源,才能重建以劳动逻辑为基础的校园文化,实现育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文化 研究困境 异化 劳动逻辑 资本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剩余索取权的演变与现实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宁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95-99,共5页
传统的资本雇佣劳动制度下 ,剩余所有权由资本所有者所独享 ;在人力资本理论方兴未艾的今天 ,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突出 ,于是 ,正视劳动力产权特征 ,并赋予人力资本所有者剩余索取权 ,将是激励劳动积极性与提高生产效率的必经之... 传统的资本雇佣劳动制度下 ,剩余所有权由资本所有者所独享 ;在人力资本理论方兴未艾的今天 ,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突出 ,于是 ,正视劳动力产权特征 ,并赋予人力资本所有者剩余索取权 ,将是激励劳动积极性与提高生产效率的必经之路。体现劳动者分享企业剩余收益的形式被称为分享经济 ,在我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索取权 资本雇佣劳动 资本逻辑 劳动逻辑 人力资本 分享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