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的劳动辩证法与西方现代性的限度——兼评海德格尔论马克思和黑格尔的思想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贵祥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4,共9页
劳动辩证法问题在马克思哲学中具有奠基性地位,同时也是黑格尔与马克思思想关系的核心,海德格尔对这一问题的评判和西方现代性问题联系起来。他认为在黑格尔那里,思想进入辩证法的维度是一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事件”,马克思通过批判... 劳动辩证法问题在马克思哲学中具有奠基性地位,同时也是黑格尔与马克思思想关系的核心,海德格尔对这一问题的评判和西方现代性问题联系起来。他认为在黑格尔那里,思想进入辩证法的维度是一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事件”,马克思通过批判黑格尔完成了劳动辩证法的现实化过程,因而辩证唯物主义不仅规定了“当今的世界现实”,而且“就是这种世界现实”。重新审视海德格尔的上述三个基本论断,可以看到劳动辩证法问题作为黑格尔与马克思的思想争执的核心,辩证唯物主义所揭示的现实确实就是西方现代性的现实。但是,海德格尔没看到,唯物辩证法诉诸的资本主义批判和共产主义运动,不仅揭示了西方现代性的限度,而且还是对整个人类“历史之谜”的解答,因而它指向一种未来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辩证法 黑格尔 海德格尔 西方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劳动辩证法的新解读——“资本—劳动”权力关系的起源与变革 被引量:11
2
作者 何云峰 王绍梁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9-60,共12页
马克思的劳动辩证法学说是一个完整、系统和成熟的理论体系,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劳动辩证法的现象学批判。异化劳动理论实质上是马克思对劳动辩证法这一内在否定性的现象学呈现,它描述了抽象劳动对人的支... 马克思的劳动辩证法学说是一个完整、系统和成熟的理论体系,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劳动辩证法的现象学批判。异化劳动理论实质上是马克思对劳动辩证法这一内在否定性的现象学呈现,它描述了抽象劳动对人的支配和统治的四个方面,即我们熟知的“四个规定”。二是劳动辩证法的本质揭示。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揭示出资本—劳动的权力对抗关系及其交互运动,主要体现在微观的生产价值的劳动过程和剥削剩余价值的变戏法过程。三是通过图式直观和数学直观再现了劳动辩证法的这一内在矛盾运动过程。马克思给出了劳动辩证法否定之否定完成的可能性,即剩余价值与必要劳动的双重极限运动(趋近于0)的发生,这不仅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提供的物质极大丰富,而且意义更为重大的是,它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自由时间和必要条件。这也是马克思劳动辩证法批判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资本论》 劳动辩证法 异化劳动 现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资本-劳动辩证法的总体性运思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海燕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9-97,共9页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一节对"资本-劳动"内在矛盾的揭示,绝不是对《精神现象学》的"主奴辩证法"的简单摹写,而是对整个现代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结构性剖析,典范性地展示了以&qu...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一节对"资本-劳动"内在矛盾的揭示,绝不是对《精神现象学》的"主奴辩证法"的简单摹写,而是对整个现代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结构性剖析,典范性地展示了以"具体的总体"为核心的辩证法的总体性运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历史辩证法的现实主题是以"资本-劳动"的矛盾运动这个"具体的总体"为核心问题对现代社会进行总体性批判和重构,在思维方法上是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思辨传统和英国政治经济学的经验实证性范式的尝试性融合,开启了走出德国观念论辩证法、创建唯物主义历史辩证法的"科学抽象法"之思想征程。而在走出黑格尔思辨辩证法的过程中,费尔巴哈所开创的感性原则和具有经验论传统的英国政治经济学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对马克思颇有启示。在此意义上,只有将"资本-劳动"辩证法看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辩证法的"具体的总体",才能深度把握其辩证法的肇始性思想史地位和方法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资本-劳动辩证法 具体的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辩证法”超越“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变革政治经济学的阐释路径
4
作者 王国坛 高卓坤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26,51,共7页
马克思主张回到政治经济学中对市民社会进行解剖和批判,他既不是从古典经济学家们抽象的,将劳动视为谋生意义上的,以获得一切价值目的的"物"的劳动;也不是站在"无人身的理性"立场上,将劳动放进纯粹概念和思辨逻辑... 马克思主张回到政治经济学中对市民社会进行解剖和批判,他既不是从古典经济学家们抽象的,将劳动视为谋生意义上的,以获得一切价值目的的"物"的劳动;也不是站在"无人身的理性"立场上,将劳动放进纯粹概念和思辨逻辑的范畴中加以表述。马克思认为,只有深入到劳动的本质性的一度中,对异化劳动进行釜底抽薪式的批判,才是破解人类历史之谜的一把钥匙。马克思以劳动为本质的劳动辩证法超越以资本为本质的劳动价值论,是在古典经济学止步不前时,寻找并提供的一种变革政治经济学的合理的思考范式和全新的阐释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辩证法 劳动价值论 政治经济学批判 劳动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劳动辩证法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11
5
作者 毛勒堂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0-38,共9页
马克思的劳动辩证法是马克思辩证法的基础性内容,但其长期以来处于蔽而不明之境况,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们对马克思辩证法的误解,进而损害和曲解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论形象、精神实质和价值旨趣。马克思的劳动辩证法包含丰富而深刻的内... 马克思的劳动辩证法是马克思辩证法的基础性内容,但其长期以来处于蔽而不明之境况,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们对马克思辩证法的误解,进而损害和曲解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论形象、精神实质和价值旨趣。马克思的劳动辩证法包含丰富而深刻的内容,集中体现在劳动对象化与非对象化的辩证关系、雇佣劳动与资本的辩证关系以及异化劳动与自由劳动的辩证关系。研究马克思的劳动辩证法在今天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即阐扬劳动史观以重估劳动价值,尊重劳动主体以践行群众观点,坚持按劳分配以重建劳动认同,改善劳动环境以促进劳动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辩证法 劳动对象化 劳动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对黑格尔劳动辩证法的批判与颠倒——以《巴黎手稿》为文本依据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绍梁 何云峰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21,共10页
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劳动辩证法学说给予了最严厉的批判。一是从本体论层面揭示了黑格尔理性辩证法的内在运动机制,即否定性的辩证法表现为“克服意识的对象的八个运动过程”,以“自我意识”为起点和终点,因而黑格尔对于历史运动的描述就... 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劳动辩证法学说给予了最严厉的批判。一是从本体论层面揭示了黑格尔理性辩证法的内在运动机制,即否定性的辩证法表现为“克服意识的对象的八个运动过程”,以“自我意识”为起点和终点,因而黑格尔对于历史运动的描述就成为抽象、逻辑和思辨的表达。二是批判了黑格尔的“抽象的精神劳动”及其国民经济学立场,即作为“无对象性存在的纯粹主体”的劳动,也就是“精神主体”将现实事物对象化,在现代社会表现为抽象劳动对具体劳动的先验设置与预先决定。三是黑格尔的劳动辩证法走向了唯心主义和保守主义,从而窒息了辩证法的批判性和革命性。在批判中,黑格尔与马克思劳动辩证法思想的方法论差异得到彰显:前者追求的是“否定之否定”之自洽性的理性辩证法,后者揭示的是“包含肯定的否定性和内在对抗性”的感性辩证法。马克思通过感性辩证法揭示出劳动的内在矛盾及其一般运动形式,从而完成了对黑格尔劳动辩证法的真正颠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手稿》 劳动辩证法 否定性辩证法 感性辩证法 理性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劳动辩证法的生态学意蕴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彰显 被引量:56
7
作者 王金玉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27,共8页
讨论马克思劳动辩证法的生态学意蕴,实质上就是讨论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学意蕴。历史唯物主义是否具有生态学维度?且不说非马克思主义者(如西方绿党等),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传统内部也存在着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因此,在简单评述生态马克思... 讨论马克思劳动辩证法的生态学意蕴,实质上就是讨论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学意蕴。历史唯物主义是否具有生态学维度?且不说非马克思主义者(如西方绿党等),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传统内部也存在着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因此,在简单评述生态马克思主义相关观点的基础上,从劳动切入,揭示劳动概念的生成论意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从劳动在历史过程中展开的双重维度(人与自然、人与人)及其矛盾关系来揭示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基础;从马克思对资本逻辑反生态本质的批判来彰显马克思劳动辩证法丰富的生态意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思想不仅继承和丰富了马克思劳动辩证法的生态学意蕴,而且为当代的生态问题提出了充满时代特色和中国智慧的马克思主义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辩证法 生态意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劳动辩证法思想的双重维度及其新时代启示 被引量:3
8
作者 任君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21,共6页
马克思劳动辩证法思想具有双重维度:在哲学维度中,劳动作为社会存在的本体,是“既定社会”和“现实的个人”存在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政治经济学维度中,马克思通过考察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的内在矛盾这条隐形的线索,揭示笼罩在劳动上的... 马克思劳动辩证法思想具有双重维度:在哲学维度中,劳动作为社会存在的本体,是“既定社会”和“现实的个人”存在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政治经济学维度中,马克思通过考察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的内在矛盾这条隐形的线索,揭示笼罩在劳动上的资本主体自我运动的本质,并基于资本矛盾的不可调和性,主张将辩证法的革命性和批判性贯穿到底。马克思劳动辩证法思想的哲学维度和政治经济学维度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或者说是本体论和价值论的关系。马克思劳动辩证法思想是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三者的统一,其在本体论意义上把劳动作为人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价值论层面把实现劳动自由与解放作为根本的价值指向,在方法论层面强调分析劳动问题时的辩证思维。研究马克思劳动辩证法思想在新时代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启示:在认识劳动价值时,要明确劳动是乐生要素和谋生手段的统一,坚持运用劳动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的统一、劳动功利性价值与超功利价值的统一的辩证思维方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社会物质资料极大丰富、提升个人劳动能力和思想认识以促进劳动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 劳动辩证法 哲学维度 政治经济学维度 新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在何种意义上肯定黑格尔劳动辩证法的总体性
9
作者 尹健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3年第5期13-19,共7页
黑格尔劳动辩证法的总体性存在“神秘化”的内在矛盾和难以现实化的困境,只有当它观照人类劳动过程和追求自由的社会历史时,才真正进入马克思的辩证法视域。马克思正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维度上对黑格尔劳动辩证法的总体性予以肯定,在人... 黑格尔劳动辩证法的总体性存在“神秘化”的内在矛盾和难以现实化的困境,只有当它观照人类劳动过程和追求自由的社会历史时,才真正进入马克思的辩证法视域。马克思正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维度上对黑格尔劳动辩证法的总体性予以肯定,在人的生成史意义上确证了黑格尔对“劳动的积极方面”的认识,揭示劳动辩证法的总体性的理论基石;在异化意义上接受黑格尔关于劳动主客体关系的论述,彰显了劳动辩证法的总体性的基本内涵;在自由的实现程度上肯定黑格尔劳动过程的“合理内核”,呈现劳动辩证法的总体性的核心环节。马克思在特定意义上的肯定澄清了黑格尔劳动辩证法理论的演进逻辑,并为唯物辩证法理论发展和现实运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黑格尔 劳动辩证法 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劳动“辩证法”到“劳动”辩证法——马克思对黑格尔劳动观的“颠倒” 被引量:4
10
作者 白刚 王鑫蕾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9-105,共7页
作为首位将“劳动”论题从经济学提升至哲学维度的思想家,黑格尔不仅在“主奴关系”和“市民社会”中运用了劳动辩证法,更在其哲学的“诞生地和秘密”——《精神现象学》中,把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辩证运动理解为具有“否定性”原则的劳动,... 作为首位将“劳动”论题从经济学提升至哲学维度的思想家,黑格尔不仅在“主奴关系”和“市民社会”中运用了劳动辩证法,更在其哲学的“诞生地和秘密”——《精神现象学》中,把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辩证运动理解为具有“否定性”原则的劳动,赋予其概念辩证法以“劳动”外观,本质上是一种劳动“辩证法”。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揭开了黑格尔劳动“辩证法”抽象思辨外衣后,洞察到了其与古典政治经济学勾连而成的“劳动”形而上学本质,以异化劳动批判实现了在“生存论”维度中对劳动“辩证法”的“颠倒”,其本质是“劳动”辩证法。随着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深入,劳动“辩证法”的“资本论”维度得以开显,丰富了其以劳动解放为旨趣的辩证法革命的深刻历史性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辩证法 劳动辩证法 黑格尔 马克思 “颠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社会历史辩证法中的正义思想 被引量:1
11
作者 魏传光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1-38,共8页
回答“马克思与正义的关系”这一问题的合理打开方式是阐释清楚“马克思是如何理解正义的”。社会历史辩证法是马克思理解正义概念的原初语境,马克思的正义批判、正义阐释与正义建构都蕴含着社会历史辩证法的运用。社会历史辩证法具有... 回答“马克思与正义的关系”这一问题的合理打开方式是阐释清楚“马克思是如何理解正义的”。社会历史辩证法是马克思理解正义概念的原初语境,马克思的正义批判、正义阐释与正义建构都蕴含着社会历史辩证法的运用。社会历史辩证法具有多重维度,通过维度之一的自由辩证法可以清楚透视马克思多次批判法权正义,根本原因在于法权正义无法实现马克思所追求的个性自由、自由全面发展等人类解放的历史任务;通过维度之二的范畴辩证法可以深刻理解马克思阐释正义的范式革命,不同于“观念的建构”的正义观,马克思通过财产所有权、生产方式、资本、劳动等政治经济学范畴,阐释了正义是社会物质关系的产物的观点;透过维度之三的劳动辩证法可以把握住马克思在具有历史规定性的劳动概念的基础之上将正义原则的辩证运动过程历史化,建构了历史性、多层级的正义思想。通过社会历史辩证法的三维透视,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马克思的思想体系中,正义思想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正义思想 自由辩证法 范畴辩证法 劳动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卢卡奇对巴黎手稿的解读:1930-1970年代
12
作者 张秀琴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27,共6页
1930年,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奠基者的卢卡奇有幸在莫斯科首次接触到马克思的巴黎手稿,在此后的近四十年内,他在《青年黑格尔》、《青年马克思》、《历史与阶级意识》"1967年新版序言"、《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等著作中持续... 1930年,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奠基者的卢卡奇有幸在莫斯科首次接触到马克思的巴黎手稿,在此后的近四十年内,他在《青年黑格尔》、《青年马克思》、《历史与阶级意识》"1967年新版序言"、《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等著作中持续对该手稿进行专门解读。文章认为,卢卡奇对巴黎手稿的解读主要包括:第一,将巴黎手稿确立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开端";第二,确立了马克思通过劳动辩证法之视域对黑格尔异化(或外化)概念的超越;第三,基于总体视角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维度的再次确认和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卡奇 巴黎手稿 异化 劳动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马克思人学思想的两种分析框架
13
作者 唐爱军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46,61,共5页
青年马克思在两种分析框架中展现出其独特的人学思想。第一个是法哲学框架。马克思在市民社会与国家的问题域中揭示出现代人的二重性存在;批判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立足于市民社会、社会革命寻求人的解放。第二个是劳动辩证法框架。马克... 青年马克思在两种分析框架中展现出其独特的人学思想。第一个是法哲学框架。马克思在市民社会与国家的问题域中揭示出现代人的二重性存在;批判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立足于市民社会、社会革命寻求人的解放。第二个是劳动辩证法框架。马克思把人的本质规定为自由劳动,异化劳动表征现代人丧失了自己的本质;实现人的本质、劳动的解放依赖于私有制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马克思 人学思想 法哲学 劳动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物史观视域中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其思想路向
14
作者 徐文越 卜祥记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16,共6页
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在其思想发展中到底居于怎样的位置,总是有着不同甚至相反的评价,这也直接决定了对青年马克思思想性质的判定。事实上,"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这个论断在当时还并不是唯物史观的命题,"市民社会&... 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在其思想发展中到底居于怎样的位置,总是有着不同甚至相反的评价,这也直接决定了对青年马克思思想性质的判定。事实上,"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这个论断在当时还并不是唯物史观的命题,"市民社会"的概念更多还是在黑格尔意义上使用。这个论断的得出也并不是仅仅通过费尔巴哈意义上的"主谓颠倒",而是基于马克思自身的问题意识和黑格尔国家观的具体批判,最终触及到的是私有财产。只有将劳动看作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并由劳动创生社会关系,才可能将市民社会作为交往方式奠基于生产力的发展之上,并获得唯物史观的性质。通过丈量这一论断到唯物史观的实际距离,也就更清晰地界定了这部著作所处的思想阶段及思想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劳动辩证法 唯物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