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影现实主义的选择与劳动话语建构——论新中国70年电影的历史演进及其发展趋向 被引量:3
1
作者 丁亚平 季华越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6-195,共10页
社会主义建设背景下的电影创作迸发出表现劳动话语的热情与悸动。那不仅是点点滴滴积累的历程,更是意识形态和国家骄傲情感的集中浮现。电影被列入到生产计划以后,国家对电影产业实施了高度集中的管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电影有了更... 社会主义建设背景下的电影创作迸发出表现劳动话语的热情与悸动。那不仅是点点滴滴积累的历程,更是意识形态和国家骄傲情感的集中浮现。电影被列入到生产计划以后,国家对电影产业实施了高度集中的管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电影有了更为理性和自由的发展空间。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显著的冲击和影响,商品经济改变了中国人的经济观念与消费观念。产业化兴起后,"大片"成为新世纪中国电影产业最为重要的现象,其后是现实主义的重归及对后工业时代进行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现实主义 新中国70年电影 劳动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初“劳动话语”在中国的兴起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妍妍 郭莹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8-113,共6页
20世纪初“劳动话语”在中国兴起,其所具有的丰富政治意蕴来源于19世纪中后期欧洲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从20世纪初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报刊杂志上的“劳动”话语表述,将“劳动”视为社会底层民众“专属”谋生方法与身份标签;将“... 20世纪初“劳动话语”在中国兴起,其所具有的丰富政治意蕴来源于19世纪中后期欧洲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从20世纪初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报刊杂志上的“劳动”话语表述,将“劳动”视为社会底层民众“专属”谋生方法与身份标签;将“劳动”提升为社会及个人道德水平高低的评价标准;并进而成为劳动阶级争取社会平等权利的关键词。社会舆论围绕“劳动”概念内涵展开论争。从“劳资争议”到“阶级战争”的话语变更,标志着下层劳动者阶级意识的自觉,改变了“劳动(劳工)问题”的解决方向;关于“劳心”与“劳力”的价值论战,反思并挑战了传统中国社会权利的归属与分配。“劳动教育”的传播与实践对劳动阶级的觉醒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百年前劳动话语在中国的兴起,是新思想新观念冲击旧的社会制度赖以存在的意识形态的过程,是劳动大众尤其是工人阶级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的过程,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建立工人阶级文化领导权的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话语 劳动价值之争 劳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农村教科书编撰与劳动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
3
作者 刘加翠 杨涛 《中国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7-70,共4页
延安时期,编辑出版适应根据地社会实际的农村教科书是构建农村劳动教育体系的重要保证。1944年之前,在农村教科书编辑过程中出现了劳动教育话语体系弱化的弊端。随着整风运动深入推进到文化教育领域,通过对教科书编辑出版过程中城市化... 延安时期,编辑出版适应根据地社会实际的农村教科书是构建农村劳动教育体系的重要保证。1944年之前,在农村教科书编辑过程中出现了劳动教育话语体系弱化的弊端。随着整风运动深入推进到文化教育领域,通过对教科书编辑出版过程中城市化问题的全面反思和改进,基本上实现了教科书编撰与根据地乡村社会实际的有机结合,在内容上构建起了与革命根据地乡村社会实际相适应的劳动教育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农村教科书 编辑出版 劳动教育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