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常任侠的东方艺术史观 被引量:6
1
作者 吴衍发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6-114,145,共9页
常任侠在毕生的艺术史研究中提出了"劳动创造艺术"和"巫舞同源说"两个著名命题。他的东方艺术史研究从中国美术史、中国乐舞史和中外艺术交流史三个维度展开,将艺术交流与文物考古和文献资料结合起来,借助现代考古... 常任侠在毕生的艺术史研究中提出了"劳动创造艺术"和"巫舞同源说"两个著名命题。他的东方艺术史研究从中国美术史、中国乐舞史和中外艺术交流史三个维度展开,将艺术交流与文物考古和文献资料结合起来,借助现代考古学方法和艺术比较研究来建构东方艺术史的图景。这种研究思路和方法的创新,开拓了东方艺术史研究的新视野,奠定了东方艺术史研究的基础,对中国当代的东方艺术史学研究和学科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作用。他的东方艺术史研究,作为珍贵的艺术文献资料,极大地丰富了古代东方艺术史研究的资料库,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东方艺术史奠定了文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任侠 东方艺术 劳动创造艺术 巫舞同源说 艺术交流 艺术考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背景下艺术实践空间的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洪娟 梅新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21-232,共12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已广泛渗透到艺术消费、艺术创作、艺术市场的全过程,数字技术与艺术实践的交互融合为当代艺术实践注入了一股崭新的生命力。同时,由于技术与艺术属性具有相悖的特点,在数字技术与艺术实践融合的过程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已广泛渗透到艺术消费、艺术创作、艺术市场的全过程,数字技术与艺术实践的交互融合为当代艺术实践注入了一股崭新的生命力。同时,由于技术与艺术属性具有相悖的特点,在数字技术与艺术实践融合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消费习惯与艺术实践模式化积重难返、艺术市场功利本性与规范化治理矛盾、艺术意向内在化与数字技术外在化矛盾等困境。在数字经济的冲击下,艺术实践呈现出了传统功能定位、生存发展空间、劳动价值评判标准等发生不同程度位移的特点。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中,可以看到数字技术与当代艺术实践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新发展理念,坚持艺术性、人民性、创新性是艺术实践在数字经济时代突围的主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艺术实践 时代精神 艺术市场 艺术消费 艺术劳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画家洛札·丹增诺布的艺术道路 被引量:1
3
作者 常舒泰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14-118,128,共6页
丹增诺布是西藏绘画史上属于门汤画派的杰出画家。因其出生洛札,故有洛札·丹增诺布之称(生卒年月不详)。他出生门汤绘画世家,颇有绘画家学渊源。因其天资敏悟,幼年曾被认定为转世活佛灵童。一度苦修佛经,兼修藏医,孜孜以求。
关键词 艺术道路 胚胎学 四部医典 西藏 桑结嘉措 布达拉宫 绘画史 胚胎发育 壁画 艺术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派唱腔的艺术风格
4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97-97,共1页
关键词 唱腔 审美意识 审美思维 艺术创造 艺术匠心 艺术劳动 代表作 假声 强与弱 1996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产阶级文艺”概念在中国的早期译介和接受(1920-1925年) 被引量:4
5
作者 程蕾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4-70,共7页
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国内文坛已经通过有限的译介资料,获知“无产阶级文艺”的主要特征,以及围绕“无产阶级文艺”所发生的相关论争。其中诸如文艺阶级性、宣传性与真实性、无产阶级文艺作家资格等问题,也正是1928年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 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国内文坛已经通过有限的译介资料,获知“无产阶级文艺”的主要特征,以及围绕“无产阶级文艺”所发生的相关论争。其中诸如文艺阶级性、宣传性与真实性、无产阶级文艺作家资格等问题,也正是1928年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争的焦点。但是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阵营不同,早期译介者大多认为国内并不具备发展无产阶级文艺的基础,对无产阶级文艺的艺术价值及发展前景的判断也较为客观。因此,重新梳理20世纪20年代初国内文坛对“无产阶级文艺”概念的译介和接受,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争中不同阵营的文化立场,而且能够更为完整地呈现出国内无产阶级文艺理论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产阶级文艺 新兴文艺 劳动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走向真实的基础上建立我们的电影美学观
6
《文艺理论研究》 1982年第2期180-180,共1页
钟惦棐在《中国电影艺术必须解决的一个新课题:电影美学》(《文艺研究》八一年四期)一文中强调:我国电影必须从政治、艺术到技术等各个方面走向真实、更真实,在真实的基础上建立我们的美学观。
关键词 美学观 真实 新课题 新中国电影 中国电影艺术 电影美学 文艺研究 美学思想 走向 艺术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其芳的“创作冲动”说
7
作者 杜书瀛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101-107,共7页
作家在有了一定的生活准备、思想准备、艺术修养的准备之后,下一步就是如何进入创作过程的问题了。 那么,一个作家究竟怎样从生活进入创作呢?何其芳认为,关键在于作家是否能够从生活中获得创作冲动。只有获得了创作冲动,才算是一件艺术... 作家在有了一定的生活准备、思想准备、艺术修养的准备之后,下一步就是如何进入创作过程的问题了。 那么,一个作家究竟怎样从生活进入创作呢?何其芳认为,关键在于作家是否能够从生活中获得创作冲动。只有获得了创作冲动,才算是一件艺术作品受了孕,一个新的艺术生命才真正开始了自己的发育、成长的历史。 什么是创作冲动呢?何其芳说,在有较高的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的创作家那里,创作冲动就是生活给他们孕育出的作品的胚胎已经形成的征兆,是他们的生活、思想感情和艺术修养在某种契机上的高度结合的产物。如契诃夫所说:“平时注意观察人、观察生活……那么后来在什么地方散步,例如在雅加达岸边,脑子里的发条就会忽然卡的一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冲动 创作家 艺术创作 冈察洛夫 艺术劳动 个人作用 间接经验 直接经验 文学艺术 成功的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