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庭资本结构会影响小学生劳动积极性吗基于全国小学生劳动观念调查数据的分析
1
作者 曾妮 王书凝 梁铭轩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1,共11页
研究使用全国23389份小学生问卷调查数据,采用有序Logit模型和二元Logit模型分析“低经济-低文化”“低经济-高文化”“高经济-低文化”和“高经济-高文化”四种家庭资本结构类型对小学生劳动积极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资本结构对小... 研究使用全国23389份小学生问卷调查数据,采用有序Logit模型和二元Logit模型分析“低经济-低文化”“低经济-高文化”“高经济-低文化”和“高经济-高文化”四种家庭资本结构类型对小学生劳动积极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资本结构对小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具有显著影响:家庭资本结构为“双高”的小学生劳动积极性最高,其次是“高经济-低文化”群体和“双低”群体,劳动积极性表现最弱的是“低经济-高文化”群体。相比家庭文化资本,家庭经济资本更能有效地正向预测小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家庭资本结构对小学生劳动积极性的影响存在城乡异质性和性别异质性,与文化资本相比,经济资本对提高劳动积极性的作用在农村地区和女生群体中表现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积极性 家庭资本结构 小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耗时技术开发背景下公理智猪博弈系统的劳动积极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姜殿玉 蒋梦晴 +1 位作者 胡玲 朱晓阳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6-152,共7页
在一种耗时技术开发背景下的公理智猪博弈系统中,由公理化方法研究了两猪劳动积极性与系统中诸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以及两猪劳动积极性间的关系。一个主要结论是,在两猪都劳有其利的情况下,小猪的劳动积极性大于大猪。研究结果表明,通过... 在一种耗时技术开发背景下的公理智猪博弈系统中,由公理化方法研究了两猪劳动积极性与系统中诸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以及两猪劳动积极性间的关系。一个主要结论是,在两猪都劳有其利的情况下,小猪的劳动积极性大于大猪。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设置和调整系统中的某些指标,可以控制两猪的劳动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筹学 智猪博弈 公理化 劳动积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积极性、技术条件与封建土地关系的形成变迁机制探析
3
作者 赵昊鲁 胡春娟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8-123,共6页
封建土地关系是土地垄断者和劳动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前者决定土地收获的分配制度,后者用劳动积极性来表达自己对制度的满意程度。生产率可以看作是农民劳动积极性的函数,且其函数形态由技术条件所决定。封建的土地垄断者要根据劳动者... 封建土地关系是土地垄断者和劳动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前者决定土地收获的分配制度,后者用劳动积极性来表达自己对制度的满意程度。生产率可以看作是农民劳动积极性的函数,且其函数形态由技术条件所决定。封建的土地垄断者要根据劳动者的反应函数来确定恰当的土地关系以获得最大收益。在封建社会存在一个土地垄断者和农民之间有关产品分配比例的均衡值。封建土地关系是围绕这个均衡值形成并随之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土地关系 劳动积极性 技术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社权假说、多重博弈和激励机制——集体化时期农民劳动积极性问题再考察 被引量:1
4
作者 齐秀琳 王鑫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2-39,共8页
如何认识集体化时期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不仅是经济史上的重要问题,而且直接影响当前农村改革的路径选择。首先,本文通过回顾退社权假说及相关争论,对以退社权假说为代表的主流解释提出逻辑质疑,并指出过去的讨论皆建立在报复策略为冷酷策... 如何认识集体化时期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不仅是经济史上的重要问题,而且直接影响当前农村改革的路径选择。首先,本文通过回顾退社权假说及相关争论,对以退社权假说为代表的主流解释提出逻辑质疑,并指出过去的讨论皆建立在报复策略为冷酷策略,且该策略在他人不合作时一定会被触发这一过强的假设上。若放弃该假设,则农民选择积极劳作或偷懒的博弈均衡在理论上都能实现。其次,本文纳入具体历史情境分析,认为彼时农民与单干时相较劳动积极性固有不足,但在诸多条件约束下也决不会以磨洋工度日。最后,本文讨论了以往学界在理解相关实证工作时的一个重大误区:由公社制到承包制的制度变迁对农业产量的回归系数不仅不能理解为农民劳动积极性提高的结果,甚至不能简单识别为去集体化所带来的制度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社权假说 多重博弈 激励机制 信息不对称 劳动积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惰性心态:企业职工劳动积极性低落的原因浅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曹晓峰 赵子祥 《社会》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2-44,共3页
毋庸置疑,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发韧、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接续的我国改革已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经济效益不高却始终是困扰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严峻问题。尤其是近两年来,企业的经济效益每况愈下,经济运行中已显露出种... 毋庸置疑,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发韧、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接续的我国改革已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经济效益不高却始终是困扰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严峻问题。尤其是近两年来,企业的经济效益每况愈下,经济运行中已显露出种种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职工 劳动积极性 经济效益 国有大中型企业 利益分配 主人翁地位 劳动 企业承包 经营者 企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劳动积极性的调动
6
作者 张道全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0期20-22,共3页
劳动积极性是指人们努力进取的自觉劳动态度和行为状态。它主要表现为人们的劳动态度、劳动精神、劳动热情以及人们劳动能力、潜力的发挥程度。在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劳动积极性的调动对于发展生产力,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 劳动积极性是指人们努力进取的自觉劳动态度和行为状态。它主要表现为人们的劳动态度、劳动精神、劳动热情以及人们劳动能力、潜力的发挥程度。在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劳动积极性的调动对于发展生产力,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积极性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简论 劳动态度 行为状态 主要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积极性(概念、本质、结构) 被引量:1
7
作者 B.E.托马什克维奇 徐永平 《经济问题》 1987年第1期59-61,共3页
“劳动积极性”概念的定义同“社会积极性”概念是分不开的。最近,斯米尔诺夫指出:社会积极性就是“社会活动过程的规模和性质(社会意义)所表现的社会活动的尺度,以及由于这些活动所引起的个人(群体)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改变的尺度,也... “劳动积极性”概念的定义同“社会积极性”概念是分不开的。最近,斯米尔诺夫指出:社会积极性就是“社会活动过程的规模和性质(社会意义)所表现的社会活动的尺度,以及由于这些活动所引起的个人(群体)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改变的尺度,也包括个人(群体)本身改变的尺度。既然社会积极性是全部社会活动的尺度,那末,把它仅仅视为创造性活动就是错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意义 社会活动 劳动积极性 个人需要 能力系统 社会环境 个人积极性 创造力 社会成员 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职工劳动积极性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海军 《地质技术经济管理》 2003年第1期60-62,共3页
本文认为,要提高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就应该提高他们的主人翁地位,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创造各种条件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
关键词 职工 劳动积极性 按劳分配原则 物质利益 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走出“士气低谷”?——职工劳动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与对策
9
作者 黄健全 《社会》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7-20,共4页
职工劳动积极性不高,已成了当前企业普遍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不少人认为,现在的劳动积极性状况是建国以来最槽的时期之一。据华东化工学院经济发展研究所对上海16个行业几百家大、中、小型工厂的调查,在被调查者中,有97.5%的厂长认为... 职工劳动积极性不高,已成了当前企业普遍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不少人认为,现在的劳动积极性状况是建国以来最槽的时期之一。据华东化工学院经济发展研究所对上海16个行业几百家大、中、小型工厂的调查,在被调查者中,有97.5%的厂长认为职工劳动积极性不高,97.3%的工人对此也持同样看法。全国总工会1988年4至8月,对16个城市417个企业的20万零3千名职工的调查也表明:只有13.9%的职工积极性发挥充分,发挥一般和不充分的占86.1%。职工劳动积极性不高,突出表现为工时有效利用率低。据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1986年以来的抽样调查,目前我国工业企业真正在干活的有效工时仅占制度工时(一般为8小时)的40~60%,实际工时也只占制度工时的8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出表现 国有企业 工业企业 不合理现象 收入分配 劳动积极性 制度 物价上涨 收入差别 工资总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困境与出路——对劳动积极性问题的社会学透视
10
作者 黄健全 《探索(浙江)》 1988年第5期25-29,共5页
劳动者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是改革的一个基本目的,也是改革顺利推进的必要条件。在改革不断向纵深拓展的今天,研究改革与人的劳动积极性的关系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人的劳动积极性又是国民精神的一个重要侧面,甚至可以说是国民精神的... 劳动者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是改革的一个基本目的,也是改革顺利推进的必要条件。在改革不断向纵深拓展的今天,研究改革与人的劳动积极性的关系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人的劳动积极性又是国民精神的一个重要侧面,甚至可以说是国民精神的“显示器”和“晴雨表”。因此,研究人的劳动积极性,对于追寻社会变革引起的国民精神变化的轨迹,探索改造国民精神的手段、途径,也有着直接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积极性 国民精神 劳动积极性 社会变革 探索改造 必要条件 基本目的 社会学透视 显示器 劳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积极性与经济心理工程
11
作者 赵旭亮 《经济问题》 1987年第6期50-52,共3页
企业活力的根本源泉,在于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如何才能激发和保持劳动者的积极性?人们的思路往往集中于重新构造企业内部的利益约束机制或经营机制上,这无疑是正确的。本文是在以上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一点新的看法—必须重视职工经济心... 企业活力的根本源泉,在于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如何才能激发和保持劳动者的积极性?人们的思路往往集中于重新构造企业内部的利益约束机制或经营机制上,这无疑是正确的。本文是在以上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一点新的看法—必须重视职工经济心理和经济心理环境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心理 劳动积极性 心理环境 社会动机 经济利益 劳动积极性 思路 自我实现 利益约束机制 经营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农村集体经济的优越性与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12
作者 梅家荣 李甫春 雷猛发 《学术论坛》 1982年第5期35-40,共6页
衡量农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优越性的标准是什么?集体经济的优越性与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是什么关系?如何把集体经济的优越性与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这是当前我国农业经济中要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拟结合... 衡量农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优越性的标准是什么?集体经济的优越性与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是什么关系?如何把集体经济的优越性与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这是当前我国农业经济中要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拟结合我国农业合作化的经验与当前农村工作的实际情况,试作一些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积极性 经济优越性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农业经济 生产关系 农业合作化 劳动积极性 组织形式 经济效果 促进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劳动积极性现象的若干问题——潜力、动力和活力
13
作者 孙慧民 《科学管理研究》 1985年第4期28-31,共4页
在当今全球性的经济竞赛中,生产的主观因素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利用。大量事实表明,技术先进的生产设备,要发挥它的优势,还有赖于劳动的智力装备程度,劳动者的劳动态度和劳动的组织管理水平等因素。特别是人——这一生产... 在当今全球性的经济竞赛中,生产的主观因素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利用。大量事实表明,技术先进的生产设备,要发挥它的优势,还有赖于劳动的智力装备程度,劳动者的劳动态度和劳动的组织管理水平等因素。特别是人——这一生产力中最主要的因素能积极有效地发挥作用时,经济效益才会显著地提高。本文试图在较广的范围内探讨劳动积极性现象,说明它的含义,揭示它的客观特性和它的制约因素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积极性 劳动 劳动活动 劳动态度 主动性 发挥作用 劳动过程 技术先进 个人积极性 制约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动社员劳动积极性的好办法——学习大寨评工记分经验的体会
14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5年第4期5-6,共2页
一九六四年毛主席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十年学大寨,主要是在北方地区农业会议后这五年,我们队抓到了本质上了路,在人变、地变、产量变上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从文化大革命以来,我们粮食亩产连续三年上《纲要》,四年过“黄河”... 一九六四年毛主席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十年学大寨,主要是在北方地区农业会议后这五年,我们队抓到了本质上了路,在人变、地变、产量变上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从文化大革命以来,我们粮食亩产连续三年上《纲要》,四年过“黄河”,一九七四年虽然遇到了两次风灾,一次雹灾,但产量比历史上任何一年都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积极性 大寨 社会主义 集体经济 农业学 社员 经验 学习 基本路线 调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劳动者积极性为何低落
15
作者 马俊海 《社会》 北大核心 1990年第9期24-26,23,共4页
劳动者积极性是指劳动者对工作或生产的努力程度,是劳动者主观能动性在工作或生产上的行为体现。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我国目前许多劳动者积极性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低落,它主要表现为工作和生产的心理动力不足,热情降低,兴趣下降;在工作和生... 劳动者积极性是指劳动者对工作或生产的努力程度,是劳动者主观能动性在工作或生产上的行为体现。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我国目前许多劳动者积极性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低落,它主要表现为工作和生产的心理动力不足,热情降低,兴趣下降;在工作和生产中缺乏应有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许多人经常“混日子”,迟到、早退、旷工、消极怠工等。那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积极性 知识分子 思想政治教育 劳动积极性 主动性 收入分配不公 激励效应 领导者 创造性 管理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者发挥积极性的动力何在
16
作者 王海莉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64-65,共2页
在我国现阶段,如果不尽可能地调动起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就不会有科技进步,不会有不断提高的劳动生产率,不会有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如何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呢?换句话说,劳动者积极性发生的动力在哪里呢?动力无非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刺... 在我国现阶段,如果不尽可能地调动起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就不会有科技进步,不会有不断提高的劳动生产率,不会有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如何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呢?换句话说,劳动者积极性发生的动力在哪里呢?动力无非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刺激的动力;二是精神刺激的动力。关于物质刺激方面的动力,可以分为劳动者全体的、长远的物质利益刺激和个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体劳动 劳动积极性 我国现阶段 按劳分配原则 个人物质利益 劳动生产率 科技进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个人利益 劳动积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动劳动者积极性要兼顾公平与效率
17
作者 刘晓薇 《西部论坛》 1995年第4期15-17,共3页
调动劳动者积极性要兼顾公平与效率长春税务学院经济系刘晓薇劳动者是生产的主体和生产的首要要素,我国经济发展缓慢、技术落后、经济效益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劳动者缺乏积极性.因此.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成为发展经济的首要问题。... 调动劳动者积极性要兼顾公平与效率长春税务学院经济系刘晓薇劳动者是生产的主体和生产的首要要素,我国经济发展缓慢、技术落后、经济效益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劳动者缺乏积极性.因此.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成为发展经济的首要问题。而要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其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积极性 兼顾公平 提高效率 公平与效率 个人收入分配 收入分配差距 平均主义 贫富差距扩大 一部分人 发展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职工积极性的经济因素及其实证分析
18
作者 穆良平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67-74,共8页
职工劳动积极性不高已成为近年来企业普遍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1、为了说明问题的普遍性与严重性,下面我们将以较多的文字引证调查结果。①据全国总工会1988年4月—9月对全国17个城市10个行业447家企业的21万名职工的调查表明:劳动积极... 职工劳动积极性不高已成为近年来企业普遍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1、为了说明问题的普遍性与严重性,下面我们将以较多的文字引证调查结果。①据全国总工会1988年4月—9月对全国17个城市10个行业447家企业的21万名职工的调查表明:劳动积极性能够发挥充分的占12.2%;发挥一般和不充分的占87.8%;职工出勤率平均为92.1%,有63.3%的企业没有达到历史最好水平;职工的有效工时利用率平均只有50%左右,最低的33%,最高的为56%;设备利用率平均为71.7%,有53.8%的企业没有达到历史最好水平:57.8%的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低于历史最好水平;52.5%的企业生产定额完成程度低于历史最好水平。②据华东化工学院经济发展研究所1987年7月—10月对上海16个行业几百家大、中、小型企业的调查:有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激励 调动职工积极性 劳动积极性 经济因素 实证分析 奖金 资料来源 通货膨胀 劳动科学 平均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劳动者积极性低落的成因探讨
19
作者 马俊海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4-37,共4页
十年改革,我国的各项事业都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不言而喻,这是广大工人、农民、干部和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发挥的结果。 但随着改革的纵深发展,我国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又遇到了许多障碍、困难... 十年改革,我国的各项事业都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不言而喻,这是广大工人、农民、干部和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发挥的结果。 但随着改革的纵深发展,我国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又遇到了许多障碍、困难,致使许多劳动者的积极性落入了“低谷”。据吉林省委1989年对3000名工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积极性 成因探讨 知识分子 激励力量 期望概率 目标价值 激励效应 干部人事制度 管理者 自我实现需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励——调动劳动者积极性的力量源泉
20
作者 吴流云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8期24-27,共4页
激励,从管理科学讲,指的是持续地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俗地讲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问题。 激励理论的产生虽为近代之事,但激励思想却渊源流长。管仲曰:“衣食足而后知荣辱、仓廪实而后知礼义”。谚曰:“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 激励,从管理科学讲,指的是持续地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俗地讲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问题。 激励理论的产生虽为近代之事,但激励思想却渊源流长。管仲曰:“衣食足而后知荣辱、仓廪实而后知礼义”。谚曰:“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都包含着朴素的激励思想。 现代激励理论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充分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积极性 激励思想 现代激励理论 心理过程 社会主义 管理科学 按劳分配 发达国家 渊源 管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